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维度词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喻义,空间维度词,汉日语对比,大
空间维度词高论文文献综述
何悦[1](2019)在《汉日语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空间隐喻理论,对汉日语的空间维度词"大"、"小"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从两者在数量、时间、强度、天气、评价、情感方面的隐喻义的不同进行了对比,进而探究了中日两国人民在思维方式,以及认知上的异同。(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04期)
吴晓华,高文成[2](2019)在《空间维度词“前、后”认知隐喻英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以隐喻理论为基础,以BNC和国家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语料,对空间维度词"前、后"进行英汉对比,旨在研究其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前、后"方位隐喻投射到时间域、情感域、社会评价域和数量域,两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9年01期)
王银平[3](2017)在《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的英汉语料,对比分析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程度域、范围域和评价域。此外,汉语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声音域和经济域,而英语空间维度词"wide,narrow"却在这两种隐喻投射上出现了空缺。隐喻投射的共性源于英汉民族对物理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大体相同,而隐喻投射的个性则是由文化、认知方式上的不同造成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7年11期)
张志军,苏珊珊[4](2017)在《俄汉语空间维度词широкий∕узкий与“宽∕窄”隐喻义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例对широкий∕узкий与"宽∕窄"由始源域(空间域)向数量域、评价域、程度域、声音域、抽象范围域等目标域跨域映射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俄汉语空间维度词的隐喻认知基础、认知及其域跨域映射异同。(本文来源于《中国俄语教学》期刊2017年02期)
陈颖,李治平[5](2016)在《从认知角度看空间维度词“宽”的语义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空间维度词"宽"为研究对象,从历时层面考察"宽"的语义演变机制。首先分析"宽"的原始义与原型义,然后确定"宽"语义发展的两条途径——直线型与辐射型,最后在明确"宽"语义发展途径的基础上,探索"宽"的隐喻义及其演变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07期)
田玉粉[6](2016)在《汉韩空间维度词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维度形容词是对具有一定形状的物体或其它部分所占据空间的量进行描述的词语,在汉韩两国的语言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现代汉语“深/浅”与韩国语的“(?)/(?)”为研究对象并对比分析。汉语和韩国语中对这对反义词的研究较少,而且还对这两对反义词的对比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将从前人研究基础上,用叁个平面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知识,从语义和句法、语用叁个方面进行探讨。对“深/浅”和“(?)/(?)”的基本义和隐喻义进行了对比,有详细考察了“深/浅”和“(?)/(?)”的搭配特征和句法功能。另外还从感情色彩、使用频率、使用上的不对称等叁个方面考察了汉韩语用方面的不同点。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认知模式以及语言结构的不同,两种语言在其表现形式上呈现异同。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相关研究现状、语料来源简要说明。第二部分是语义部分。语义方面主要对汉语“深/浅”与韩国语“(?)/(?)”的基本义和隐喻进行了举例分析。第叁部分是句法部分。句法方面主要对汉语“深/浅”与韩国语“(?)/(?)”的句搭配特征和句法功能进行了举例分析。首先,讨论了汉语“深/浅”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的修饰、带动态助词“了”、重迭等方面的搭配特征和韩国语“(?)/(?)”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受否定副词的修饰、带时制词尾和动词化、重迭等方面的搭配特征,并作出了对比研究。其次,讨论了汉语“深/浅”和韩国语“(?)/(?)”作定语、主语、谓语、状语、补语等句法功能,并作出了对比研究。第四部分是语用部分。语用方面主要对汉语“深/浅”和韩国语“(?)/(?)”的感情色彩、使用频率、使用上的不对称等叁个方面考察了汉韩语用方面的不同点。最后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本论文所述内容、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了文中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方向。(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6-05-30)
王银平[7](2016)在《空间维度词“粗、细”的认知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空间维度词"粗、细"在汉语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空间维度词"粗、细"可以由空间域投射到声音域、评价域和程度域。(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6年03期)
刘梅丽[8](2016)在《汉英空间维度词“大/big”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比分析"大/big"语义隐喻拓展异同,并探析隐喻跨语言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第一,"大/big"语义的跨域映射异同并存:二者均从空间域映射至时间域、数量规模域、力量程度域、社会地位域和其它抽象认知域;"大"比"big"的语义容量更大,跨域映射范围更广:"大"还可隐喻拓展至年龄域、评价域、感知域和天气域,而"big"还可喻重要性,并且其在力量程度域的拓展展现出独特性。第二,此间共性源于汉英民族相似的生存空间和对生存空间共通的身体体验;而其个性源于隐喻的民族思维特异性、民族文化特异性和语言类型制约性。第叁,隐喻的生成受思维、文化和语言类型的制约。(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银平[9](2015)在《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对空间维度词"长、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声音域、评价域以及程度域。(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5年12期)
马丽,胡翠月[10](2015)在《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小”隐喻义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语义学为基础,选取现代汉语和韩语中语义最丰富、出现频率最高的空间纬度词"大()/小()"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础语义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它们向其他感官域、时间域、数量域、评价域映射过程中的异同,并试从民族文化、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阐释。(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5年12期)
空间维度词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以隐喻理论为基础,以BNC和国家现代汉语语料库为语料,对空间维度词"前、后"进行英汉对比,旨在研究其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前、后"方位隐喻投射到时间域、情感域、社会评价域和数量域,两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维度词高论文参考文献
[1].何悦.汉日语空间维度词“大”、“小”的隐喻义对比[J].文学教育(下).2019
[2].吴晓华,高文成.空间维度词“前、后”认知隐喻英汉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9
[3].王银平.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
[4].张志军,苏珊珊.俄汉语空间维度词широкий∕узкий与“宽∕窄”隐喻义对比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2017
[5].陈颖,李治平.从认知角度看空间维度词“宽”的语义演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6].田玉粉.汉韩空间维度词对比[D].延边大学.2016
[7].王银平.空间维度词“粗、细”的认知隐喻研究[J].语文学刊.2016
[8].刘梅丽.汉英空间维度词“大/big”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
[9].王银平.英汉空间维度词“长、短”的认知隐喻对比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
[10].马丽,胡翠月.汉韩空间维度词“大/小”隐喻义对比研究[J].文化学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