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解缩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焦,热解,膨胀-收缩,强度
热解缩聚论文文献综述
戴柏文[1](2018)在《铁矿粉对铁焦热解—缩聚过程及其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行业中优质炼焦煤资源短缺、温室气体及污染气体排放严重、高炉生产效率提升极限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种理论上能降低高炉焦比,且能进一步提升炉身效率的高反应性焦炭-铁焦被提出,铁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炉的稳定顺行。研究表明,铁矿粉添加量、铁矿粉种类、炼焦工艺参数等都会对铁焦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影响因素方面的解析,针对铁矿物对焦炭热解行为影响的研究并不深入。由于炼焦煤的热解-缩聚过程对焦炭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采用热重分析仪、高温热台显微镜等设备,并结合XRD、SEM等表征方法来研究铁矿粉的含量和种类对气煤碳化过程的影响,明确铁焦的结构及性能变化规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相互作用因子的效果来看,QM添加不同铁矿粉后,相互作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NF、EX、GW。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QM热解过程前期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后期主要由扩散控制。与煤粉单独热解反应机制相比,添加铁矿粉后混合样的反应机制变化明显,煤粉的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由化学反应控制变为扩散控制。添加铁矿粉后样品热解平均表观活化能为30-35kJ/mol,小于煤粉单独热解时的平均表观活化能46.81kJ/mol,且活化能与指前因子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其次,高温热台实验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铁焦体积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种矿粉,收缩程度依次为10%>20%>30%。当矿粉添加量为10%时,叁种铁焦样的收缩程度与QM近似;而当矿粉添加量为20%和30%时,铁焦样的收缩程度下降较为明显,且收缩程度大小依次为QM>GW>NF>EX。XRD和SEM结果表明不同铁矿粉在铁焦碳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一致,即400℃时,铁焦中的铁矿物主要是Fe_2O_3,800℃时主要为Fe_3O_4,1100℃时主要为金属Fe。最后,本文从多个角度研究了铁焦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EX铁焦的孔隙较少,基质粘结较为紧密;GW铁焦基质粘结较为松散,基质颗粒易脱落;NF铁焦煤粒之间粘结较差,颗粒边界分明。XRD研究表明,同一矿物,随着其添加比例的增加,铁焦石墨化程度逐渐降低。当矿粉添加比例一样时,EX铁焦石墨化程度较高,GW铁焦和NF铁焦的石墨化程度相近,且都低于EX铁焦。抗压强度和转鼓强度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矿粉时,铁焦抗压强度顺序依次为QM>EX>GW>NF,铁焦转鼓强度顺序为QM>EX>NF>GW,且随着矿粉添加比例的增加,铁焦强度逐渐下降,但强度顺序保持不变。添加同一矿粉后,除了GW-10%的铁焦外,其他铁焦反应起始温度相对QM焦都有所降低,且随着矿粉添加比例的增大,其降低的幅度越大。同一添加比例,添加不同矿粉时,铁焦反应起始温度高低顺序大致为GW>EX>NF。(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肖春,谷炎,张玲,邹武,程文[2](2014)在《含锆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摘利用TG/DTG方法对含锆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研究,并与基础沥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锆沥青与基础沥青热解反应特征相似,但比基础沥青热分解起始温度高,黏度大;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含锆沥青起始和终止的分解温度升高,DTG峰形变尖锐,峰位向高温方向移动;含锆沥青与基础沥青表观活化能相当,表明在现有锆含量下,含锆沥青的反应活性与基础沥青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宇航材料工艺》期刊2014年06期)
许斌,李超,任玉明,申改燕,周燕[3](2009)在《炭黑对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G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热失重过程的研究,分析了两类煤沥青物料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煤沥青和煤沥青/炭黑复合物的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煤沥青/炭黑复合物中煤沥青热解挥发过程不同于煤沥青,炭黑的添加使煤沥青易发生缩聚反应,有利于煤沥青稠环芳烃分子缩聚成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煤沥青的成焦率。(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许斌,任玉明,宋子逵,申改燕,周燕[4](2009)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炭糊料热解缩聚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GA对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炭糊料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炭糊料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炭糊料和黏结剂煤沥青的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炭糊中煤沥青热解挥发过程不同于单体煤沥青,骨料针状焦的存在使黏结剂煤沥青易发生缩聚反应,从而有利于煤沥青稠环芳烃分子缩聚成焦,从而提高了黏结剂煤沥青的结焦值。(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任玉明[5](2009)在《煤沥青/炭复合物料热解缩聚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GA对炭材料生产用煤沥青以及煤沥青/炭物料(石油焦、针状焦、炭黑)复合物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以及煤沥青/炭物料复合物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单体煤沥青以及煤沥青/炭物料复合物的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沥青/炭物料复合物中煤沥青热解挥发过程不同于单体煤沥青,炭物料的存在使粘结剂煤沥青易发生缩聚反应,从而有利于煤沥青稠环芳烃分子缩聚成焦,从而提高了粘结剂煤沥青的结焦值。煤沥青以及煤沥青/炭物料复合物的热解缩聚过程均可分为叁个阶段,即煤沥青熔融脱除少量轻质组分阶段、煤沥青剧烈热分解阶段和煤沥青热缩聚成焦阶段,煤沥青以及煤沥青/炭物料复合物热解缩聚的特征分析可作为制定炭材料焙烧曲线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9-04-28)
肖春,侯卫权,邹武,程文,韩媚[6](2007)在《沥青树脂热解缩聚行为和流变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沥青树脂热解缩聚过程和流变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沥青树脂的热解缩聚可分为熔融及轻质组分脱除、剧烈热分解和缩聚成焦叁个阶段。在第1、第3阶段,升温速率对沥青树脂的影响较小,在第2阶段,升温速率加快,导致沥青树脂开始失重温度向高温区移动,失重速率随之增大。选取沥青树脂作为浸渍剂,其浸渍温度确定为260℃,可使浸渍时沥青树脂处于较好的流动状态。(本文来源于《炭素》期刊2007年04期)
吴碧英[7](2006)在《炭材料用煤沥青热解缩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GA对炭材料用煤沥青粘结剂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粘结剂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的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发现快速升温使煤沥青组分更多地分解逸出,不利于提高煤沥青的结焦值。 针对煤沥青热解缩聚反应特点,建立了煤沥青热解缩聚反应动力学的DAEM模型和Coats-Redfern模型,其表达式分别为: 对武钢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的热解缩聚动力学过程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在不同煤沥青挥发分组分转化率下,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ln(h/T~2)对1/T的关系曲线具有很好线性相关性,两类煤沥青热解动力学都属于一级反应。 采用DAEM模型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研究显示,中温沥青热解缩聚反应活化能为75~127kJ/mol,改质沥青热解缩聚反应活化能为60~140kJ/mol,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的热解缩聚反应活化能随着煤沥青热分解转化率的增加而呈单调增大趋势。 煤沥青热分解前期阶段,煤沥青热解缩聚反应所需的反应活化能逐渐缓慢增大,并且中温沥青热解缩聚反应所需的反应活化能要高于改质沥青相应的反应活化能。煤沥青热解的后期阶段,煤沥青热解反应活化能随热分解转化率增加而急剧增大,并且在此阶段改质沥青所需要的反应活化能要高于中温沥青相应值。 采用Coats-Redfern模型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研究显示,中温沥青热解缩聚反应活化能为31~38kJ/mol,改质沥青热解缩聚反应活化能为29~39kJ/mol。随着升温速率的加快,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的反应活化能均呈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6-11-01)
许斌,郭德英,张雪红,刘建国,肖骏[8](2004)在《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GA对煤沥青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发现快速升温使煤沥青组分更多地分解逸出,不利于提高煤沥青的结焦值。(本文来源于《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期刊2004-09-01)
许斌,郭德英,张雪红,刘建国,肖骏[9](2004)在《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TGA对煤沥青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发现快速升温使煤沥青组份更多地分解逸出,不利于提高煤沥青的结焦值。(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04年03期)
郭德英[10](2004)在《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研究及炭质冷捣糊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TGA对煤沥青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发现快速升温使煤沥青组份更多地分解逸出,不利于提高煤沥青的结焦值。研究了气氛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发现在氮气流中煤沥青更容易发生热解反应,导致煤沥青热解失重增加。 比较研究了硝基芳烃化合物添加剂对冷捣糊用粘结剂的改性效果,优化筛选出2,4-二硝基甲苯和间二硝基苯作为冷捣糊用粘结剂改性的添加剂,结果发现这两类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添加显着提高了粘结剂的结焦残炭值,改性粘结剂结焦值高达4%-7%,同时添加剂还具有一定的增望效应,这两类添加剂的合适用量为5%左右。 通过改性粘结剂的热解失重试验分析,研究了硝基芳烃化合物对粘结剂热解缩聚反应历程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硝基芳烃化合物改善粘结剂焦化缩聚性能的机理,认为其所含硝基基团具有强吸电子性能和高氧化态反应性是催化粘结剂中芳烃化合物分子焦化缩聚的根本原因,随着硝基基团数量增多,其催化焦化缩聚效果更佳。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具有与粘结剂芳烃化合物分子类似的结构组成,更有利于改善粘结剂的使用性能和炭素糊料的质量,添加剂的加入使炭糊生坯在焙烧过程中热解失重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炭糊焙烧坯的体积密度,导致炭糊焙烧坯抗压强度提高了13%-44%,极大地改善了低温炭素冷捣糊的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4-04-01)
热解缩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摘利用TG/DTG方法对含锆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研究,并与基础沥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锆沥青与基础沥青热解反应特征相似,但比基础沥青热分解起始温度高,黏度大;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含锆沥青起始和终止的分解温度升高,DTG峰形变尖锐,峰位向高温方向移动;含锆沥青与基础沥青表观活化能相当,表明在现有锆含量下,含锆沥青的反应活性与基础沥青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解缩聚论文参考文献
[1].戴柏文.铁矿粉对铁焦热解—缩聚过程及其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2].肖春,谷炎,张玲,邹武,程文.含锆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研究[J].宇航材料工艺.2014
[3].许斌,李超,任玉明,申改燕,周燕.炭黑对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9
[4].许斌,任玉明,宋子逵,申改燕,周燕.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用炭糊料热解缩聚行为研究[J].炭素技术.2009
[5].任玉明.煤沥青/炭复合物料热解缩聚行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
[6].肖春,侯卫权,邹武,程文,韩媚.沥青树脂热解缩聚行为和流变性能研究[J].炭素.2007
[7].吴碧英.炭材料用煤沥青热解缩聚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
[8].许斌,郭德英,张雪红,刘建国,肖骏.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C].第19届炭—石墨材料学术会论文集.2004
[9].许斌,郭德英,张雪红,刘建国,肖骏.升温速率对煤沥青热解缩聚的影响[J].炭素技术.2004
[10].郭德英.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研究及炭质冷捣糊的开发[D].武汉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