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藏官员论文-喜饶尼玛,李威颖

驻藏官员论文-喜饶尼玛,李威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驻藏官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驻藏官员,刘朴忱,蒙藏委员会,西藏事务

驻藏官员论文文献综述

喜饶尼玛,李威颖[1](2019)在《“沉着,有胆量之边务人才”——国民政府驻藏官员刘朴忱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积弱,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环伺,中国边疆危机重重,在此背景下有志之士为边疆安危作出了积极探索与巨大贡献。历任蒙藏委员会常务委员、参谋本部边务组专门委员、国民政府首任驻藏官员刘朴忱便是其中一员。其涉藏活动贯穿在内地与西藏地方之间,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一生专注于藏事的心路历程,对认识民国时期仁人志士们为挽救边疆危机积极探索的奋斗史及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将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喜饶尼玛,李威颖[2](2019)在《仪式展演、认同建构与政治秩序的强化——国民政府驻藏官员刘朴忱治丧活动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初,致祭十叁世达赖喇嘛专使行署总参议、国民政府驻藏官员刘朴忱病殁拉萨,国民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明令优恤,拨款治丧,在南京与拉萨两地为其举办丧葬仪式,并植碑修墓,建刘公亭。国民政府对其丧事的处理充分显示出特别的政治色彩,旨在解决藏事,促进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之改善。其逝世后所立的刘公亭碑见证了这段历史的曲折发展,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荣加林,喜饶尼玛[3](2017)在《民国驻藏官员蒋致余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蒋致余跟随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入藏致祭,后留任西藏四年。在藏期间,蒋致余主持修建刘公亭,禁革鸦片,在拉萨开设国立小学,设立测候所,利用无线电台及时向中央政府报告西藏近况,与英帝国主义分裂行为进行了不懈斗争,为西藏地方的稳定及维护国家主权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民族史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邹敏[4](2018)在《1949年噶厦政府“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7月8日西藏地方当局突然向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宣布暂时断绝与国民政府的政治关系,要求所有国民政府驻藏机关和人员限期离藏。20日,国民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官员全部被驱离。噶厦政府为何能在短短的13天内实现对国民政府驻藏官员的驱逐,其原因值得分析。作者认为除了噶厦政府暗中筹备,突然发动对国民政府驻藏官员的驱逐外,溃败中的国民政府"无力"营藏,印、英、美等国际力量对噶厦政府的支援与协助等,是噶厦政府得以在短时间内成功驱逐国民政府全部驻藏官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喜饶尼玛,荣加林[5](2018)在《民国驻藏官员蒋致余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叁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蒋致余跟随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入藏致祭,后留任西藏四年。在藏期间,蒋致余致力于解决班禅返藏一事,并主持修建刘公亭、在拉萨禁革鸦片、开设国立小学、设立测候所、利用无线电台及时向中央政府报告西藏近况,与英帝国主义分裂行为进行了不懈斗争,为西藏地方的稳定及维护国家主权做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皓[6](2016)在《印度政府与1949年之噶厦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7月8日噶厦中分裂分子制造的"驱逐汉族人民及国民党驻藏人员的事件",是印度政府策划的反共事件。印度政府首先称事件为"共产党的暴动",接着称为噶厦的"反共暴动"。事件的发生时间与其对华战略密切相关。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宣布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的是"宗主权"而非主权。它派遣驻锡金政治专员大雅尔入藏维持既得侵略权益,同时进一步挺进喜马拉雅山南麓各国,制造"保护国链条"。总之,印度政府当时企图制造西藏"独立"和"缓冲区",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治藏主权。(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杜冬[7](2016)在《别有洞天驻藏官员眼中的西藏》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清一代,上百位进藏大臣及其幕僚、随从踏上了漫漫进藏之路。这里的山河、人情、风土对于这些来自帝国各个角落的大员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其中不乏有人留下了对当时西藏民俗、风土、气候、交通的诗歌和笔记记录,到今天,这些记录有些本身就成为了研究当日西藏的珍贵史料。经过千山万水,抵达肥沃的卫藏地区,到达圣城拉萨,最先震撼这些驻藏官员的,乃是拉萨寺庙和宫殿的宏伟富丽,这和他们对西藏蛮荒的想象(本文来源于《西藏人文地理》期刊2016年04期)

张永攀[8](2003)在《英属印度驻藏机构及其官员论述(1904—1947)》一文中研究指出190 4年开始 ,英印出于对藏事务的需要 ,先后建立了八个驻藏机构。这些机构官员是英印侵藏的具体负责者和实施者。他们在任职期间 ,对西藏的政治、经济等方面 ,不断施加英国的影响和压力 ,严重地干扰了西藏的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2期)

房建昌[9](1999)在《近代外国驻藏机构及其官员的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中外出版的中国外交史论着对近代外国驻藏机构多不予叙及。本文主要据英文史料 ,讨论近代尼泊尔、不丹、英国和印度的驻藏机构的作用及英印主要官员的活动。英印档案不仅记载了丰富的西藏史事 ,如驻拉萨代表日志及月报和年报等 ,也保留了一些尼驻拉萨代表的报告 ,客观上较准确地记载了西藏的日常政治生活 ,可为重建当时的历史提供西藏藏文档案以外的珍贵史料(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1999年03期)

房建昌[10](1994)在《清光绪末年驻藏官员马吉符及其出使不丹记》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光绪末年驻藏官员马吉符及其出使不丹记房建昌引言自清雍正朝以来,汉文的官书及奏折中夹杂着不少有关不丹的史料,藏文的历世达赖传及其它佛教史传中有关的史料也不少,英印学者显然是因语言上的隔阂而未能使用。如果将有关不丹的汉、藏及外文史料互为比勘,系统地加以...(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1994年01期)

驻藏官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35年初,致祭十叁世达赖喇嘛专使行署总参议、国民政府驻藏官员刘朴忱病殁拉萨,国民政府给予高度重视,明令优恤,拨款治丧,在南京与拉萨两地为其举办丧葬仪式,并植碑修墓,建刘公亭。国民政府对其丧事的处理充分显示出特别的政治色彩,旨在解决藏事,促进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之改善。其逝世后所立的刘公亭碑见证了这段历史的曲折发展,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驻藏官员论文参考文献

[1].喜饶尼玛,李威颖.“沉着,有胆量之边务人才”——国民政府驻藏官员刘朴忱评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喜饶尼玛,李威颖.仪式展演、认同建构与政治秩序的强化——国民政府驻藏官员刘朴忱治丧活动述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荣加林,喜饶尼玛.民国驻藏官员蒋致余评述[J].民族史研究.2017

[4].邹敏.1949年噶厦政府“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再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

[5].喜饶尼玛,荣加林.民国驻藏官员蒋致余评述[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张皓.印度政府与1949年之噶厦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J].南亚研究.2016

[7].杜冬.别有洞天驻藏官员眼中的西藏[J].西藏人文地理.2016

[8].张永攀.英属印度驻藏机构及其官员论述(1904—1947)[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9].房建昌.近代外国驻藏机构及其官员的活动[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

[10].房建昌.清光绪末年驻藏官员马吉符及其出使不丹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

标签:;  ;  ;  ;  

驻藏官员论文-喜饶尼玛,李威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