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后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柱侧弯,前后路分期,护理
前后路论文文献综述
余绍琴[1](2019)在《前后路分期矫形术治疗青少年极重度脊柱侧弯的护理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前后路分期矫形术治疗青少年极重度脊柱侧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0例极重度脊柱侧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面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分期矫形术治疗青少年极重度脊柱侧弯患者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全面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1期)
郑哲,杨发新,雷亮[2](2019)在《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对比分析,以期选择最佳方案提高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后路减压内固定,研究组予前路减压内固定,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在神经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上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前ASIA触觉、运动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差异有可比性(P>0.05),手术后3个月ASIA触觉、运动评分、椎体高度较手术前显着上升,Cobb角较手术前显着下降(P<0.05),手术后3个月研究组ASIA触觉、运动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椎体高度、Cobb角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较好椎管高度,前路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但出血量、手术时间相对更长,围术期要求更高。(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潘建,袁阁欢,徐房添[3](2019)在《颈椎前后路手术适应症及其手术方法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进入老年化阶段,因颈椎间盘退变而引起的颈椎病日益增多。颈椎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伤害,且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病情不能缓解甚至加重的情况下,合理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的选择对患者来说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颈椎病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法两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郑佳状,张智,陈宇,汪凡栋,刘元彬[4](2019)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8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成人颈椎骨折脱位127例,对随访2年以上的35例行疗效分析。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9~68岁,平均35.5岁;单侧小关节绞锁13例,双侧小关节绞锁18例,椎弓根骨折4例;单纯脱位26例,骨折脱位9例。术前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18例,D级4例,E级2例。后路采用小关节撬拨解锁复位27例,后路关节突切除解锁复位4例,后路经内固定压棒复位4例,患者均行经侧块螺钉固定;前路采用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26例,前路采用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9例。采用影像学对颈椎序列、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进行评价,采用ASIA神经功能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围手术期安全,未发生手术相关、卧床相关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恢复好。35例获得随访27~96个月,平均41.5个月,末次随访时颈椎序列、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维持好;ASIA分级:A级4例,B级0例,C级3例,D级4例,E级24例。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恢复和维持颈椎序列、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和颈椎曲度,神经功能改善良好,临床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晋斐[5](2019)在《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Chiari)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12例颅底凹陷症合并Chiari畸形患者。分析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影像参数变化及预后。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 d至20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的改善;术后的JOA评分(14.14±2.0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JOA评分(6.65±1.23)分(P<0.05);12例患者术后CL值、ML值、WL值、Klaus高度指数、延颈髓角及颅底角参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少。结论经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对脊髓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少,短期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毅,王孝宾,吕国华,李晶[6](2019)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活动性胸腰椎结核的中长期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应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重建术治疗儿童活动性脊柱结核的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共19例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支撑重建的术式治疗胸、腰椎结核感染导致至少连续两个椎体破坏的患儿资料,年龄3~10岁,平均6.3±2.1岁,随访时间5~11年,平均7.5±2.0年,受累椎体2~4个。所有患儿分别于术后1周、3、6、12个月行X线检查,随后每年行X线检查一次,测量后凸Cobb角,同时观察有无植骨块移位、松动、塌陷以及有无后凸畸形发生,记录患儿术前、术后1周及每次复查时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对于随访超过5年的患儿(19例)行高分辨率叁维CT扫描通过Bridwell分级评估植骨块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期间均未发现结核复发,未发现钉棒松动、断裂,术后6个月ESR、CRP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3例,术后1周时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1例,E级14例,末次随访时D级1例(术前B级),E级18例,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后凸角平均41.32°±13.19°,术后即刻后凸角度平均9.74°±5.80°,即刻矫正率76.4%,末次随访后凸角平均12.32°±6.40°,平均丢失2.58°±0.60°,末次随访时矫正度数为29.0°±8.9°,矫正率为70.1%,术后即刻后凸角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后凸角与术后即刻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患儿植入的同种异体骨的上下两端及后方的附件均与周围骨形成骨性连接,Bridwell分级1级融合;2例发生骨块下端轻度塌陷但形成骨痂且有骨小梁通过植骨接触面并且无明显植骨块松动及移位,1例出现局部轻度后凸畸形,但无神经损害及局部疼痛。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同种异体骨重建的方法治疗儿童胸腰椎结核导致的椎体破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中、远期随访观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红瑞[7](2019)在《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压迫,出现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颈椎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易跌倒、步态蹒跚等,最严重的后果是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1]。对严重的多节段椎管狭窄病例,单纯的前路或后路手术操作风险较大或达不到充分的脊髓减压的目的,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能够在减少手术风险的情况下达到充分椎管减压及重建稳定的作用[2]。我科成功治疗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23期)
孙进,武明鑫,安树康,黄学良[8](2019)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术在复杂下颈椎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第叁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下颈椎损伤患者(50例)开展研究,给予所有患者手术内固定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颈前路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使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月、6月,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效果显着,能明显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颈椎功能恢复质量,术后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刘征宇,张庆明[9](2019)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黄韧带肥厚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1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黄韧带肥厚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前后路手术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2017年1月收治黄韧带肥厚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17例,均采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首先予以俯卧位进行后路减压、黄韧带切除,而后翻转体位,予以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处理。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神经根误伤或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年以上,术后3、12个月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和椎管前后径均有显着提高(P<0.05),颈椎活动度则有显着降低(P<0.05);术后3个月的椎管扩大率为(49.06±7.34)%,术后12个月为(48.25±6.23)%。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黄韧带肥厚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手术安全性较好,减压效果可靠,且可重建颈椎稳定性,可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陈进[10](2019)在《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脊柱结核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两组病患均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2-3周,进行手术前后Cobb角纠正度、ASI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的比较。结果:两组病患手术前后其Cobb角及其纠正角度、ASIA分级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性(P>0.05)。而前后路联合组的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均高于单纯后路组,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及单纯后路两组在分别清除植骨内固定及植骨后路内固定方面诊治胸腰椎结核都取得疗效显着,然而前后路联合组在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长方面仍次于单纯后路组。(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6期)
前后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对比分析,以期选择最佳方案提高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后路减压内固定,研究组予前路减压内固定,观察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在神经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上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前ASIA触觉、运动评分、椎体高度、Cobb角差异有可比性(P>0.05),手术后3个月ASIA触觉、运动评分、椎体高度较手术前显着上升,Cobb角较手术前显着下降(P<0.05),手术后3个月研究组ASIA触觉、运动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椎体高度、Cobb角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均能获得较好椎管高度,前路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但出血量、手术时间相对更长,围术期要求更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后路论文参考文献
[1].余绍琴.前后路分期矫形术治疗青少年极重度脊柱侧弯的护理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郑哲,杨发新,雷亮.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对比分析[J].贵州医药.2019
[3].潘建,袁阁欢,徐房添.颈椎前后路手术适应症及其手术方法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4].郑佳状,张智,陈宇,汪凡栋,刘元彬.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创伤外科杂志.2019
[5].刘晋斐.前后路联合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
[6].张毅,王孝宾,吕国华,李晶.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儿童活动性胸腰椎结核的中长期临床疗效[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
[7].王红瑞.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9
[8].孙进,武明鑫,安树康,黄学良.前后路一期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复杂下颈椎损伤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9].刘征宇,张庆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黄韧带肥厚并后纵韧带骨化的颈椎病患者17例[J].颈腰痛杂志.2019
[10].陈进.单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名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