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可用性论文-林泳海,吴艺霞

任务可用性论文-林泳海,吴艺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任务可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命名,双路径,任务情境

任务可用性论文文献综述

林泳海,吴艺霞[1](2018)在《任务情境对数字命名路径可用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任务情境能否影响数字命名语义和非语义通道的可用性,叁个实验以阿拉伯数字、汉语数词为材料,要求被试在已知下一步进行运算或比较的任务情境下完成数字命名,完成运算或大小比较,并报告答案。结果表明:1.加法情境下存在语义通道抑制,并影响了命名速度;2.汉语数词与阿拉伯数字的命名不存在显着差异的情况,但从计算到命名的任务转换存在反应时间损耗;3.存在命名的顺序效应,第一个数字慢于第二个数字的命名。(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沈煌,苏文亮,杨晗,彭洁,李燕[2](2017)在《不同任务模式下APP叁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APP的交互框架能够有效引导用户操作,交互框架的选择需要与产品中最主要的任务模式进行匹配,本研究为探究不同任务模式下叁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表现差异。方法采用手机APP原型模拟任务的方法,考察了被试在使用标签式、侧边展开式、宫格式这叁种典型交互框架来完成切换任务和沉浸任务时的反应时、任务难度评分以及偏好评价,并探究了搜索目标位于不同系列位置时被试完成切换任务的反应时和任务难度评分。结果 (1)对于切换任务模式,被试使用标签式的绩效和主观评价都优于其它交互框架,而使用侧边展开式的任务完成绩效和主观评价最差;(2)当进行切换任务时,搜索目标位于首屏界面下半部分时绩效最佳,其次是位于首屏界面上半部分,而搜索目标位于需要下滑滚动的位置时最差;(3)对于沉浸任务模式,被试使用叁种交互框架从绩效和主观评价上都无显着差异。结论交互框架的行为绩效与主观评价会受到任务模式的影响,因此在选择APP最佳的交互框架时应根据APP的主要任务模式来决定。(本文来源于《人类工效学》期刊2017年02期)

张宪龙[3](2016)在《用于关键任务计算机可用性测评的事件注入系统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可用性(Availability)是评价计算机系统提供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应用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关键任务计算机,系统一旦出现服务失效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如何确保其可用性这一问题备受关注。关键任务计算机故障发生的小概率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通过长时间的等待、日志观察等方式来获取测试数据,因此,人为地使系统发生故障,并回收测试结果已成为可用性测评的主要途径。故障注入技术作为可用性测评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单一故障注入工具无法满足关键任务计算机可靠性的更高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用于关键任务计算机可用性测评的事件注入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基于组合排队的事件注入模型;(2)基于程序局部性原理可调整的冲击注入方法AIIM (Adjusted Impact Injection Method) ; (3)面向关键任务计算机事件注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在分析了现有的故障注入工具无法满足关键任务计算机全面测评的基础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排队的事件注入模型。通过开关控制,该模型不仅可以实现系统单一属性测试,而且可以通过组合的注入方式实现系统的多角度测试。通过在事件注入器中引入计时器,还可以实现注入系统的时序控制,意在对被测试关键任务计算机达到全面的评测。其次,针对内存地址空间,现有的注入方法存在注入成功率低和资源消耗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程序局部性原理的AIIM注入方法,通过动态调整单次实验的冲击次数,可在保证一定事件注入成功率的同时,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最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事件注入系统进行详细地设计与实现,其主要包括寄存器事件注入工具、内存事件注入工具和I/O事件注入工具。其中内存事件注入工具包括内存改写事件注入功能模块、用于并行MPI程序的栈溢出事件注入功能模块和内存泄露事件注入功能模块。I/O事件注入工具包括读指针偏移事件注入功能模块和写指针偏移事件注入功能模块。通过对总控制模块设计,可以实现自动化测试目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1-01)

戴秀豪[4](2016)在《面向关键任务计算机的适变监控与可用性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诸如金融股票、交通控制、电力输送与军事指挥系统等负责执行关键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通常被称为关键任务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一般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即一旦系统崩溃就可能对国民经济、国防安全,甚至对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现有的监控系统和可用性增强方法不能发挥关键任务计算机的最大性能,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计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系统可用性就成为关键任务系统的研究重点。据此,论文面向关键任务计算机,首先提出了适变监控方法,然后以该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叁种可用性增强方法以及一种可用性预测方法,从而维持关键任务计算机高可用性。计算机系统在低负载的状态下能够保有非常高的可用性,但随着负载的不断升高,系统可用性会持续降低,即容易“忙中出错”。针对该问题,论文提出一种面向关键任务计算机的适变监控方法,能够根据系统的相对可用性,实时调整监控方案,有效降低高负载情况下监控功能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提高系统可用性;并为后文的可用性增强方法和可用性预测方法提供数据基础。现有适用于关键任务计算机的资源动态分配方法大多基于阈值,可能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及时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论文分别针对CPU资源和内存资源,通过结合阈值和计算资源的变化率两个因素,提出了 CPU资源变速分配方法、CPU资源轮转分配方法以及内存资源变速分配方法,实现了资源快速有效地动态分配,解决了资源分配不及时、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提高了资源动态分配的效率,从而提高关键任务计算机的可用性。硬件负载是评判关键任务计算机系统可用性的重要指标,系统可用性会随着硬件负载的增加而大幅下降。论文从系统负载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可用性预测方法。首先,引入系统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网络负载率和I/O负载率等因素,进行基于SVM的可用性预测建模;然后,完成SVM的核函数参数寻优;最后,利用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可用性预测,为关键任务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1-01)

孙健,张兴军,董小社[5](2015)在《异构平台实时任务的可用性提升容错调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异构平台成为部署科学计算、工业控制、云存储等关键应用的重要平台.由于平台内处理机性能及软硬件体系结构的异构性,异构平台表现出良好的可扩展性与高性价比.但是平台规模扩大和系统应用日趋复杂导致异构平台上实时任务的可调度性变差,系统可用性降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异构平台实时任务的可用性提升容错调度算法(availability improving fault-tolerant scheduling algorithm,AIFSAL).以处理器利用率和可用性成本为依据设计任务调度整体框架结构、处理机、任务以及调度模型;结合可用性成本设计算法并通过主副版本备份(primary/backup copy,PB)方法实现容错,任务副版本根据处理器利用率不同选择被动或重迭方式执行以减少系统冗余开销,提高可调度性,调度中无论任务主、副版本均优先选择可用性成本低的处理机以提高系统可用性;对任务分配情况和可调度性进行理论分析以证明AIFSAL的可行性.仿真实验与比较分析表明,AIFSAL较可用性约束(availability approached task scheduling algorithm,AATSAL)算法、单调速率扩展(task partition based fault-tolerant rate-monotonic,TPFTRM)算法以及最早完成时间(MinMin)算法在不降低可调度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了系统可用性,减少了系统综合开销,综合性能提高显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期刊2015年12期)

汪明,钟良,高弋涵,王军锋[6](2015)在《基于任务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任务分析为导向,对关于网站可用性理论进行阐述。并以MUG模型作为评价基础,得出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可用性评价体系的概念模型。以西南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为例,采用标准的可用性测试方案"CIF标准"展开可用性测试实验。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图书馆网站在内容、交互,视觉叁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最后对如何提高图书馆网站可用性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5年11期)

陈光宇,李婧,张小民,郑万国,刘雁冰[7](2015)在《惯性约束聚变激光装置片放系统任务可用性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发次任务条件下稳态和瞬时可用度具有局限性,通过惯性约束聚变(ICF)激光装置任务可用度一般模型分析,提出完整的片放系统可用性评价方法。建立片放系统的多层可靠性框图,提出任意发次的威布尔型与指数型分布期望累积失效次数的相等关系,采用分层建模方法构建氙灯多种故障模式下的片放模块任务可用度模型以及冗余结构的片放系统任务可用度评价方法。利用实验数据,验证其有效性并得到国家点火装置(NIF)和神光(SG)装置片放系统任务可用度的稳定增长趋势,给出氙灯可靠性设计指标建议,为巨型ICF激光装置可靠性工程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5年08期)

刘亚秋,邵洪润,景维鹏[8](2014)在《云环境下融合安全与可用性的DAG任务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异构复杂的云环境中,任务调度时应保证资源的安全与可用性。为此,提出一种融合安全与可用性的DAG任务调度策略。改进主观逻辑信任模型,将计算出的资源信誉度作为调度的重要依据,对树云资源与DAG任务的可用性偏离度进行量化,给出调度函数并设计贪心调度算法(ISAG)。实验结果表明,在资源安全性和可用性较低的环境中,ISAG算法仍能满足用户需求,与表调度算法DLS和可用性优先调度算法Afsa相比,具有更高的任务执行成功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李婧[9](2014)在《时间约束下可修机群的任务可用性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工程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大型装置往往需要多个相同或相近的单系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这种由多个相同或相近单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任务的复杂装置(简称为机群),有效提升了装置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能力,但由于其构成复杂,运行成本高的特点,也增加了对其进行可靠性管理的难度。良好的可靠性管理会大大减少机群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次数和机群的运行成本。对于可修机群,准确的评估其可用度并分析影响可用度的因素是机群可靠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现有的文献基础上,考虑执行任务过程中对任务运行及维修时间的限制,研究可修机群任务可用性的建模及算法,这些模型及算法扩展了传统的任务可用性研究,使得可用性的研究对象更宽广,研究问题更贴近实际。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成果如下:(1)提出了指数分布条件下可修机群的任务可用性模型及算法;可靠性工程中指数分布是最常见的一种分布,完全由随机事件或偶然事件引发的故障服从这种分布。论文首先研究机群中系统运行和维修时间服从指数分布,且存在运行和维修时限时机群的任务可用性建模方法。对于N/N(G)机群,通过分析系统与机群运行和维修时间的关系,得到机群的失效和维修时间分布,建立其任务可用性的概率模型。对于k/N(G)机群,提出利用仿真与解析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其任务可用度。(2)在(1)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weibull分布条件下可修机群的任务可用性模型及算法;在工程应用中,大型复杂系统的运行(失效)时间往往服从weibull分布。基于指数分布下机群任务可用性的建模方法的研究,提出当系统失效时间服从weibull分布,维修时间服从指数分布时,N/N(G)和k/N(G)机群的任务可用性建模方法。(3)给出了任务可用度与运行和维修时限的关系曲线;以特定装置为例,说明(1)和(2)中可用性模型和算法的具体步骤,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分别研究在指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两种情况下,运行和维修时限对装置任务可用性的影响,得到装置任务可用度与随运行和维修时限的变化曲线,为工程应用中可靠性及维修性设计及运行和维修计划的制定提供方法基础和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4-01)

闵庆飞,张克亮[10](2014)在《手机微博技术-任务匹配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用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可用性视角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用性研究和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用手机微博系统的可用性替代任务-技术匹配模型中的技术特征,构建了任务-技术匹配度影响用户手机微博使用意向的模型,并实证检验了影响手机微博技术-任务匹配度的因素,以及这种匹配对用户的手机微博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手机微博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自身的个人特征都对任务-技术匹配度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任务-技术匹配度也对手机用户的微博使用意向有显着的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期刊2014年03期)

任务可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APP的交互框架能够有效引导用户操作,交互框架的选择需要与产品中最主要的任务模式进行匹配,本研究为探究不同任务模式下叁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表现差异。方法采用手机APP原型模拟任务的方法,考察了被试在使用标签式、侧边展开式、宫格式这叁种典型交互框架来完成切换任务和沉浸任务时的反应时、任务难度评分以及偏好评价,并探究了搜索目标位于不同系列位置时被试完成切换任务的反应时和任务难度评分。结果 (1)对于切换任务模式,被试使用标签式的绩效和主观评价都优于其它交互框架,而使用侧边展开式的任务完成绩效和主观评价最差;(2)当进行切换任务时,搜索目标位于首屏界面下半部分时绩效最佳,其次是位于首屏界面上半部分,而搜索目标位于需要下滑滚动的位置时最差;(3)对于沉浸任务模式,被试使用叁种交互框架从绩效和主观评价上都无显着差异。结论交互框架的行为绩效与主观评价会受到任务模式的影响,因此在选择APP最佳的交互框架时应根据APP的主要任务模式来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任务可用性论文参考文献

[1].林泳海,吴艺霞.任务情境对数字命名路径可用性的影响[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沈煌,苏文亮,杨晗,彭洁,李燕.不同任务模式下APP叁种交互框架的可用性比较[J].人类工效学.2017

[3].张宪龙.用于关键任务计算机可用性测评的事件注入系统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4].戴秀豪.面向关键任务计算机的适变监控与可用性增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5].孙健,张兴军,董小社.异构平台实时任务的可用性提升容错调度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5

[6].汪明,钟良,高弋涵,王军锋.基于任务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网站可用性研究[J].轻工科技.2015

[7].陈光宇,李婧,张小民,郑万国,刘雁冰.惯性约束聚变激光装置片放系统任务可用性建模与分析[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

[8].刘亚秋,邵洪润,景维鹏.云环境下融合安全与可用性的DAG任务调度[J].计算机工程.2014

[9].李婧.时间约束下可修机群的任务可用性建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10].闵庆飞,张克亮.手机微博技术-任务匹配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用户采纳行为的影响——基于可用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4

标签:;  ;  ;  

任务可用性论文-林泳海,吴艺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