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京临时政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锦涛,南京临时政府,金融改革
南京临时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董鹏飞[1](2018)在《南京临时政府财政考察——以财政总长陈锦涛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陈锦涛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孙中山的信任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财政总长。其在不足90天的任期内,为了解决政府财政困境和稳定金融市场,首先发行内、外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政府的财政窘况,加重了临时政府在之后的南北议和期间的谈判筹码,为南京临时政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次为彻底解决财政问题,其对于银行和币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宜的政治环境和任期极短,而最终收效甚微。(本文来源于《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戴舜[2](2018)在《南京临时政府经济商业法律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而辛亥革命最直接的产物便是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南京临时政府作为革命党人所建立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在初步掌握政权时便迫切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工商业,而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经济商业法律,这些经济商业法律虽然制定的比较仓促,有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但它对民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这些经济商业法律因为产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自然有着它们不同于其它经济商业法律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俊明[3](2018)在《南京临时政府机关印信》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基本是依据叁权分立原则,按照美国模式建立起来的总统制中央政权。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立9个部。关于各部主官的称谓,在《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规定“各部设部长一人”。后在筹备人事制度时,又拟改设正副职各一,“定名太卿、少卿”,在同盟会事务所讨论时均(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报》期刊2018-07-06)
焦建华[4](2017)在《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危机再探讨——从政策分析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临时政府成立伊始便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收入危机与刚性支出危机相互交织。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临时政府在财政节流与开源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尤其是开源,通过征税、发行公债、举借外债、发行钞票、社会募捐、地方缴款和没收反动势力资产等方式增加了部分收入,但财政危机并未解决,反而日益严重。从行政决策角度而言,临时政府对财政开源政策缺乏通盘考虑,而且混淆了日常决策与危机决策,导致开源政策漏洞众多,甚至互相矛盾,最终导致了开源政策收效甚微与新政权失败。(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期刊2017年03期)
陈明[5](2017)在《南京临时政府的省制筹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省制的筹议,因立意与目的不同,以清帝退位为界,大致可分为两阶段:在前一阶段,因为施政受到各省掣肘,南京临时政府本诸中央集权主义,试图厘定省制,划分其与各省之间权限;在后一阶段,临时政府对于省制的筹议,主要为了防范袁世凯形成专制。前一阶段的省制筹议,因为南北和议实现统一而终止。后一阶段的省制设计,则与袁世凯省制主张存在诸多歧异,引发激烈政争,并制约了北迁后的临时政府对于省制难题的解决。(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2017年03期)
肖春明[6](2017)在《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其绩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随新政体应运而生的经济管理体制,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制度变革,由制度设计、法律规章、管理政令等组成的正式规则,释放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信号;非正式规则层面,临时政府积极鼓励发展实业,并倡导实业国有,朝野上下舆论对兴办实业、发展国有企业的鼓吹塑造了发展实业和支持兴办国有企业的价值取向。但是南京临时政府在面对军事、财政压力,政治强制力薄弱、代理人条件先天不足,制度体系的影响大都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很难转化成制度绩效。经济绩效方面,在正式规则的激励与非正式规则的倡导下,国有矿业企业多有兴办,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良好;但临时政府处于政治军事斗争之中,政府内部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意志基本无法转化为现实效果,政治绩效无从谈起。(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徐立刚[7](2017)在《民初孙中山组建南京临时政府之权力分配格局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革命党人与立宪派、旧官僚出身而加入革命阵营者共同推动辛亥革命进程的新旧交替之际,孙中山组建南京临时政府在形式上注意团结容纳革命阵营内部多方力量,实质上让权力集中于同盟会,某种程度排斥立宪派、旧官僚出身而加入革命阵营者,甚至革命党人中的不同派别者。孙中山等以为临时政府权力集中于同盟会、甚至较多地集中于孙中山才有利于革命,结果造成革命阵营内部多方力量与同盟会、临时政府疏远甚至对立,削弱了临时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执政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焦建华[8](2016)在《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危机再探讨——从政策分析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临时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力图增加财政收入,但不尽如人意,收效甚微。过去学界探讨财政危机时一般也会详列各种政策,并最终归咎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而对政策本身关注不够,缺乏对政策的整体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政策分析方法,~①着重从政策内容和评估角度探讨临时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政策制定、执行与结果,以期超越原有的阶级分析立场与角度,更准确阐明临时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卷)》期刊2016-12-19)
张健[9](2016)在《转型与定向:南京临时政府在近代国族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近代中国进入中华民国时代。这对于近代国族构建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中华民国移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框架,使国族构建具备了制度性支撑,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国族构建政策,维系了过渡时期的领土完整和国族完整,确立人民主权的原则和参政方式,规范国民教育的体系和价值取向,扶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发展。南京临时政府确立与颁布的诸多原则和政策,对国族构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了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族实践,在国族构建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6年12期)
高宇[10](2016)在《略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公文程式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书工作制度作为行政系统和制度的一部分,是政府行政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它对于行政体系的良好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结点,这一时期公文程式的设置对文书工作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34期)
南京临时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进入了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而辛亥革命最直接的产物便是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南京临时政府作为革命党人所建立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在初步掌握政权时便迫切希望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工商业,而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经济商业法律,这些经济商业法律虽然制定的比较仓促,有很多地方还有待完善,但它对民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这些经济商业法律因为产生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自然有着它们不同于其它经济商业法律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京临时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1].董鹏飞.南京临时政府财政考察——以财政总长陈锦涛为视角[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
[2].戴舜.南京临时政府经济商业法律特点[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3].王俊明.南京临时政府机关印信[N].中国档案报.2018
[4].焦建华.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危机再探讨——从政策分析角度[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
[5].陈明.南京临时政府的省制筹议[J].民国档案.2017
[6].肖春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及其绩效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7].徐立刚.民初孙中山组建南京临时政府之权力分配格局再认识[J].南京社会科学.2017
[8].焦建华.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危机再探讨——从政策分析角度[C].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卷).2016
[9].张健.转型与定向:南京临时政府在近代国族构建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
[10].高宇.略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公文程式变革[J].文教资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