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演化论文-许丽霞,张华

媒介演化论文-许丽霞,张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介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独立生存力,媒介技术,媒介生态,“浮士德”式交易

媒介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许丽霞,张华[1](2019)在《媒介生态视域下媒介演化现象研究——论人、媒介技术的“浮士德”式交易》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梳理了当下的媒介生态学研究主要涉及叁视野:作为环境的媒介、作为物种的媒介以及媒介的生存环境,认为叁者相契合叁者相结合才能还原"生态"意义上的互动。进而基于媒介进化论,揭示了人与媒介技术的这场"浮士德"式交易序幕是如何拉开的,并认为越往后演化的人和媒介技术,其独立生存力越低,通过自我残化的方式不断发展其他的技能,以此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而弥补生存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互相依存,建立"共生关系网"。(本文来源于《未来传播》期刊2019年05期)

李翠敏,徐生权[2](2019)在《媒介化视域下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迈向媒介化时代。如此背景下超越媒介仅作为传播"渠道"的思维及媒介效果的研究视角逐渐打开,在媒介化视域下观察和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将会打开网络舆情研究的另一扇窗。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分析法、二手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将"媒介化"作为一个"元过程",一种动态变化的社会力量,考察其如何影响了民意表达的整体景观。研究发现,网络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都受到网络媒介的内在特性所影响,网络媒介的"大众性"、"赋权性"、"连接性"等为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性"的基础,而在传统媒介"求稳"逻辑的介入之下,网络舆情逐渐走向平息,事件逻辑呈现出因应媒介逻辑的特征。最后本文指出,在中国,"媒介逻辑"始终面临着与"政治逻辑"的互动问题,而并非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制度性力量。(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9年07期)

于雪[3](2019)在《基于媒介化抗争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突发事件往往通过网络的不断转载、发酵,进而形成网络舆情。本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背景、网络舆情的演化及发展特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媒介化抗争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策略。(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丁和根[4](2019)在《媒介生态演化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更便利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逐步普及,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不断出现,逐步演化出一种新的媒介生态,同时也为企业营销拓展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在传统的媒介生态中,企业只是利用媒体将产品信息和品牌内涵宣达给消费者;而在新的媒介生态中,丰富多元的媒体类型共存互融,传播的小众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和平台化,使得媒体在营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与以往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从而使企业营销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9年10期)

于雪[5](2019)在《突发事件的媒介化抗争与网络舆论演化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媒介化抗争是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网络舆情演化日趋复杂的今天,媒介化抗争已经成为解决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通过辨析媒介化抗争和突发事件的概念和成因,探索其进程特征,研究表象机理,可以有效防止媒介化过程中的异化;分析抗争过程中的偏误种类,可以探索解决偏误的疏导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引导网络舆论,推进高效的治理。(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于成,刘玲[6](2019)在《从传统地图到数字地图——技术现象学视角下的媒介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海德格尔和唐·伊德(Don Ihde)的技术现象学取径考察地图的演化,认为地图的演化史是人对世界的理解在地图中展开并复返于人的理解的历史。通过对地图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地图的考察,我们发现地图主要以两种方式展开了人对世界的理解:一是展开人对于实际地理状况的理解,二是展开人对抽象的意义世界的理解。受惠于信息组织方式的升级,个性化搜索、链接功能的不断进步,数字地图让我们以近乎自我中心的姿态体验实际地理状况,并在衣食住行、意识形态等各个意义层次上构成了人的"地图性"生存。(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9年02期)

丁方舟[7](2019)在《论传播的物质性:一种媒介理论演化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播的非物质性是传播学研究的主导性本体论基础,即认为传播是建立在人类认知、思想、语言和象征等基础上的文本性的、精神性的、非物质性的活动。近年来,随着数字时代技术、空间、身体等问题不断受到传播学界的重视,传播的物质性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其中,媒介理论以一种区别于主流传播学研究的视角审视和讨论传播的物质性问题,试图扭转传播学的文本中心主义倾向。在媒介理论的视野中,媒介并非只是指向内容、机构以及形塑这些的社会力量,而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中介物,在技术条件上提供了跨越时空的联结性,开启了人类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意识,建构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并成为形塑日常生活场景与文化实践形式的物质性动力源。(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9年01期)

周海宁[8](2018)在《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用aura的消失这一命题,解说媒介之于主体与对象之间关系的变化。本文分析本雅明所处的大众传媒时代以及现在的数字媒介时代,媒介变化引起的对象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媒介发展在促使对象形式不断变化的同时,使主体的认知功能不断生成新的任务(知觉的新任务),并且随着媒介的进一步发展,主体与对象的关系逐渐超越二元对立,不断实现二而一的完美融合。(本文来源于《新闻传播》期刊2018年21期)

颜景毅[9](2018)在《受众、用户与聚售:对媒介经营历史演化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地认识媒介经营的特殊规律是搞好媒介经营管理的理论前提。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媒介经营的演进过程进行考察,是认清媒介经营特殊规律的研究路径之一。本文通过梳理报纸、期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经营历史演进轨迹,发现媒介经营具有鲜明而突出的聚售特征,聚集规模化品质化可知化的受众群或用户群是成功经营的客观基础,信息和服务满足是聚合的两种基本手段。(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8年19期)

万牧昆[10](2018)在《反思朴槿惠媒介形象演化中的新闻伦理失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2月25日任职韩国总统后,朴槿惠的政治生涯可谓一波叁折,从初期中美韩叁国博弈,到"闺蜜干政"案发,随后遭弹劾被捕,最终于2018年年初案件结案。在此期间,我国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然而其中大多数都呈现出极端化的特征,使其媒介形象在正反两面间不断摇摆。这一现象不仅有违新闻报道公正客观的原则,也给公众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如今这一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仍然值得我们反省。(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8年18期)

媒介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迈向媒介化时代。如此背景下超越媒介仅作为传播"渠道"的思维及媒介效果的研究视角逐渐打开,在媒介化视域下观察和研究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将会打开网络舆情研究的另一扇窗。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个案分析法、二手资料分析、深度访谈等,将"媒介化"作为一个"元过程",一种动态变化的社会力量,考察其如何影响了民意表达的整体景观。研究发现,网络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都受到网络媒介的内在特性所影响,网络媒介的"大众性"、"赋权性"、"连接性"等为舆情的发酵与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性"的基础,而在传统媒介"求稳"逻辑的介入之下,网络舆情逐渐走向平息,事件逻辑呈现出因应媒介逻辑的特征。最后本文指出,在中国,"媒介逻辑"始终面临着与"政治逻辑"的互动问题,而并非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制度性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介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许丽霞,张华.媒介生态视域下媒介演化现象研究——论人、媒介技术的“浮士德”式交易[J].未来传播.2019

[2].李翠敏,徐生权.媒介化视域下公共危机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研究[J].新闻界.2019

[3].于雪.基于媒介化抗争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治理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4].丁和根.媒介生态演化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更便利平台[J].青年.2019

[5].于雪.突发事件的媒介化抗争与网络舆论演化治理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于成,刘玲.从传统地图到数字地图——技术现象学视角下的媒介演化[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

[7].丁方舟.论传播的物质性:一种媒介理论演化的视角[J].新闻界.2019

[8].周海宁.从本雅明提出的aura(气韵)媒介观看对象与主体关系的演化[J].新闻传播.2018

[9].颜景毅.受众、用户与聚售:对媒介经营历史演化的考察[J].新闻战线.2018

[10].万牧昆.反思朴槿惠媒介形象演化中的新闻伦理失范[J].中国报业.2018

标签:;  ;  ;  ;  

媒介演化论文-许丽霞,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