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的技术、劳动力和价值创造

新经济时代的技术、劳动力和价值创造

一、新经济时代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论文文献综述)

李铭[1](2021)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科技劳动研究》文中提出

凌江[2](2021)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的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企业核心资本的人力资源,其管理也在发生着巨变,将人力资源管理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现如今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创新,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下新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的所需。此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本文将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详细论述,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冯倩[3](2021)在《智慧资本、企业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来频发的社会、经济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新经济时代,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已经由有形资产、财务资本过渡到无形资产、智慧资本。智慧资本既包括企业员工的一切知识技能,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公司专利等,也包括企业与供应商、客户、政府等外部关系,因此,智慧资本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控制着企业的命脉。然而我国对于智慧资本的研究与建设还不够重视。因此,研究我国企业智慧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意义重大。纵览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研究重点大多放在智慧资本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由于智慧资本与企业创新效率二者关系密切,智慧资本能通过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本文基于“智慧资本——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以企业创新效率为研究视角,采用中介变量方法,研究企业创新效率在智慧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桥梁作用,进而促使企业提升绩效。由于智慧资本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其构成维度因公司的特性和核心能力不同有所差异。本文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把智慧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三个维度。本文选取2014-2019年连续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各变量进行了量化评价,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证明了智慧资本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以及企业创新效率的中介作用。为了增加结论的可信度,本文将中介变量指标由专利申请数与当年及前一年研发支出的比值(IE1)替换成专利授权数与专利申请数的比值(IE2),重复每个模型的回归分析过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智慧资本各维度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均对企业绩效存在正向显着影响,但影响强弱不同,人力资本影响最大,其次结构资本,最后关系资本;(2)智慧资本各维度即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均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着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弱不同,人力资本影响最大,其次结构资本,最后关系资本;(3)企业创新效率在智慧资本各维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对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针对智慧资本管理和企业创新效率提高的实际性建议。

侯宪利[4](2020)在《“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文中研究说明“互联网+”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哲学变革。在人类社会这场数字化变革的进程中,互联网实现了由最初作为“工具型应用”的“+互联网”到作为“构成社会基本生产组织要素”的“互联网+”的跃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重构了以共享经济为特色的网络时代新型生产关系,拓展了人类生存和交往的新时空,形成了“开放、创新、普惠、共享、自由、平等、包容”的互联网核心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人类社会这场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互联网重构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互联网+”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是对传统工业社会价值理念的批判,重构了信息社会重要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尤其是“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互联网转向”:把“镜头”对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诸如思维与存在、现实与虚拟、技术与人文、自由与必然、主客体的融合重构、人类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现实的哲学问题,并在回答这些问题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人向人的本质的全面回归”,推动“人类解放”。“互联网+”首先是一种新型生产工具,由劳动者和“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网络生产方式,是人类有史以来第四代生产方式,其最大特点是劳动者与机器分离的“分离生产方式”。这种“分离生产方式”是一场全新的颠覆性革命,将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当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史无前例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泛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综合利用,互联网已逐步由最初作为一项技术的“信息沟通工具”上升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和“技术、生态平台”,已经由消费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和文化生态领域。“互联网+”多维度地推动了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生态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跃升,“互联网+”由此逐步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传递方式,重构了新的生产力要素和网络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使信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数字化转型,催生了互联网哲学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由“传统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向“现代科技智慧型生产”的信息智能社会转变。“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变革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变革的考察和研究,探寻“批判的互联网”对传统工业社会现代性的批判价值,并通过对“互联网的批判”研究,剖析互联网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内核,规避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倡导东西方文明在互联网时代的交融互鉴,以互联网生态化的多维思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构网络时代“开放、共享、包容”的全球人类核心价值观,力图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借鉴。

宋宇,嵇正龙[5](2020)在《论新经济中数据的资本化及其影响》文中指出新经济的数字化特征决定了数据是其生产活动的核心要素。数字的自然属性和信息的社会属性的融合使数据的资本化成为可能。以数据的控制权,以及由此派生的开发利用能力和超额利润分配为前提条件,数据资本化中所发生的对传统土地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迭代和进化,在企业组织形态的解构和重塑、劳动分工的深化、数据密集型产业出现愈发明显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并引发对数据垄断进行规制等的思考。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在阐释新经济的数据资本化问题中,应丰富对劳动的二重性和分类有新认识,正视数据在价值创造和分配过程中的日益增大的影响力,以获得自身的创新发展。

严红玲[6](2020)在《知性视角下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绩效形成与模式匹配》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以来,国家政策多次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这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学者进行创新研究提供了平台和氛围。这种创新背景预示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产业不断涌现,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升级产品、技术和服务,而且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来应对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资源观认为创新的本质是对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认为无形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关键。而知识资本和组织性格作为无形资源可以诠释企业成长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希望构建一个新型的二元创新系统,从知性管理的视角解释二元创新系统的驱动力。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首先,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华为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其3个不同发展阶段技术创新的知识来源、商业模式创新的性格驱动方式以及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方式,从微观层面探索出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内在形成机理;其次,通过收集965家上交所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宏观层面验证新型二元创新的知性驱动力和二元创新对组织成长绩效的形成路径;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965家上市公司数据分10次随机抽样进行必要条件分析和条件组合分析,从中观层面梳理和总结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知性驱动类型,以及新型二元创新的创新模式。本文对企业创新和组织管理领域做出来理论贡献:为企业创新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二元视角——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耦合;也为组织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管理策略——知识资本和组织性格融合。同时,本文也为企业实践提供了建议:企业组织经营管理的理想模式应该是知识管理与性格管理统一,从而以共轭双驱动方式为新型二元创新形成创设条件;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帮助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

周凌玥[7](2020)在《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过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受限于劳动力工资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等因素,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陷入价值链高端升级被锁定、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且利润被压缩的双重困境,面临着价值增值能力提升及价值链升级的迫切需求。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与制造出现了明显的融合和相互增强作用,服务化普遍被认为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但随着服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企业原有的价值来源、价值主体等价值逻辑发生变化,而新的价值逻辑尚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管理情景下,企业如何通过服务化优化、重构自身价值体系尚缺乏成熟的、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处于“盲人摸象”的状态,导致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出现了以服务化无法提升企业绩效为表征的“服务化困境”。因此,探究中国管理情景下,装备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服务化重新优化、重构企业价值体系,有哪些成熟的、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可以遵循,对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向良性方向演化,实现企业价值链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整合模式的架构进行设计。在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的核心动力及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揭示了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能力提升的过程。运用扎根理论与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并验证了服务整合能力、企业网络资本、价值主张契合、企业资源编排是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的驱动要素。在此基础上,基于“驱动要素结构—价值链演化状态—价值链整合模式”这一理论框架,设计了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战略环节辐射式、价值模块凝聚式、价值网络集成式四种价值链整合模式,并对四种模式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模式分析、模式构建、模式运行三个方面分别对四种整合模式进行了具体设计。首先,揭示了四种整合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模式框架、模式的价值增值过程;其次,分别设计了四种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用户需求分析、产品服务方案设计、价值流程延展策略三个方面设计了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战略环节识别、不同战略环节的整合模式构成、整合模式实现策略三个方面设计了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价值模块分工、价值模块集成、界面规则构建三个方面设计了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从价值单元析出、价值单元协同与整合机制的构建、价值网络形成三个方面设计了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的构建过程。最后,对四种模式的运行进行分析。在模式运行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理模型并求解,分别对模式运行稳定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模式选择机制及保障策略。在设计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流程的基础上,从价值增值能力驱动要素评价指标体系、驱动要素结构判定、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三个方面构建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的选择机制;并从环境保障、组织保障两个方面提出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保障策略;并以YQHQ公司为例,对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进行实例研究,验证本文研究结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本文在服务化理论与价值理论的支撑下,依据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模式这一现状,探究装备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服务化优化、重构企业价值体系,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能力提升,对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基于服务化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杨小勇,胡忠俊[8](2020)在《虚拟价值理论三个研究视角的比较与述评》文中研究说明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内核之一,虚拟价值理论是劳动价值论的补充和发展。国内学者创新发展的"虚拟价值理论",部分揭示了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的一类"特殊价值"现象的本质规律。国内虚拟价值论研究已形成狭义说、综合说和广义说三个视角。西方学者也对此做出了一定的研究尝试。狭义说坚持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的研究入手,丰富与发展了理论内涵,构建了新时期的虚拟资本理论体系。综合说对经典理论有所突破,创见性地提出了"特殊价值"现象的一种解释。广义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与西方价值链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突破了理论研究的物质范畴。

徐晨[9](2020)在《基于实物期权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以科大讯飞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技术与以人工智能类企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人力资源的价值评估问题更不容忽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由企业控制的特殊无形资产,在企业效益增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企业整体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微观层面上企业的科学长远发展、长期激励以及投资者获取全面信息,有效推动并购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后期人力资源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以人力资源作价出资方式的可能性,还能在宏观层面上助力整体产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学习和梳理人力资源与实物期权相关理论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源及其价值评估进行概述和相关探讨,通过对比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常用方法,结合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特点分析得出实物期权法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的适用性,并且识别人力资源的期权特性,认为企业人力资源实际上是一项欧式看涨期权,其价值评估主要涉及的是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看涨期权价值。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适用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整体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综合计量模型,运用经济价值法中的预期收益折现模型计量人力资源的现有价值,选择Black-Scholes模型评估人力资源的实物期权价值,从而得到由这两部分组成的知识密集型企业整体人力资源价值,并在具体指标的确定方面尽量减少参数合理性对评估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提高评估方法的可行性,选择以改进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测算人力资源对企业产出的贡献程度,以企业收益变化和人力资源贡献率来间接确定人力资源价值波动率。最后,本文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工智能类上市公司科大讯飞(股票代码:002230)作为案例进行整体人力资源价值估算和评估结果的验证与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得到实物期权综合模型计量出的评估结果相较于传统人力资源价值模型更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整体人力资源价值,具体评估对象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时,实物期权法比其他传统方法更具优势,不确定性带来的隐含期权价值得到量化,评估结果更合理,价值计量更完整。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同类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面的专业研究和实务发展,令人力资源价值更受重视,增强创新动力,促进知识密集型企业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黄世忠[10](2020)在《新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新经济所处的技术背景和经营环境,所遵循的竞争规则和商业模式,与旧经济迥异。环境的变迁和模式的演进,必然对财务会计产生重大影响。唯有理性地评估新经济的影响,才能有的放矢地改革和完善财务会计,使其继续肩负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可靠(如实反映)信息的重任。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界定新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从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单位假设四个会计基本假设,以及资产定义、收入确认、平台资产处理方式和财务分析的角度,分析新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和启示。

二、新经济时代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经济时代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论文提纲范文)

(2)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探析
    1. 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演变
    2. 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发展历程
二、新经济时代概述
三、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2.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打造出优秀人才队伍
    3.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改革发展
四、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受到的影响分析
    1. 人员大幅度流动
    2. 财务管理
五、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 互联网的推广应用
    2. 知识经验淘汰速度较快
    3. 人力资源匮乏
    4. 信息安全方面
六、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
    1. 打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为核心
    2. 开展柔性化管理
    3. 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4. 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七、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分析
八、结语

(3)智慧资本、企业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智慧资本
        2.1.1 智慧资本的概念
        2.1.2 智慧资本的划分
        2.1.3 智慧资本的测量
    2.2 智慧资本与企业绩效
        2.2.1 智慧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2.2 智慧资本各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3 智慧资本与企业创新效率
        2.3.1 智慧资本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3.2 智慧资本各维度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4 企业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
    2.5 智慧资本、企业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
    2.6 文献述评
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智慧资本
        3.1.2 企业创新效率
        3.1.3 企业绩效
    3.2 理论基础
        3.2.1 人力资本理论
        3.2.2 资源基础理论
        3.2.3 核心竞争力理论
    3.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3.1 智慧资本各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3.2 智慧资本各维度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3.3.3 企业创新效率的中介效应
4 模型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取
        4.1.2 数据来源
    4.2 变量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中介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建立
5 实证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分析
        5.3.1 智慧资本各维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
        5.3.2 智慧资本各维度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回归分析
        5.3.3 企业创新效率对智慧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4)“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互联网+”与人类生存方式
    第一节 互联网与“互联网+”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二、何为“互联网+”?
        三、“互联网+”催生新的哲学理念
    第二节 人类生存方式的变迁
        一、采集和渔猎的原始化生存
        二、耕作和养殖的农业化生存
        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化生存
        四、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和虚拟化生存
        五、未来的智能化生存
    第三节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一、何为互联网思维?
        二、“互联网思维”开启人类信息文明新时代
        三、互联网思维是多维思维
        四、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二章 “互联网+”引发人类生存方式的“化学反应”
    第一节 “互联网+”的生产方式
        一、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二、“互联网+”生产方式的特点
        三、“互联网+”与“泛互联网”
    第二节 “互联网+”的组织方式
        一、生产组织模式:从B2C到C2B
        二、协作组织模式:“网络众包”开始盛行
        三、传播组织模式:碎片化的精准小众传播
        四、社会治理方式:自组织的威力
    第三节 “互联网+”的生活方式
        一、“互联网+”的生活主体及其特征
        二、“互联网+”的生活时空
        三、“互联网+”的生产生活资料
        四、“互联网+”的生活样式
        五、“互联网+”的生活交往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征
    第一节 “互联网+”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新时空
        一、生存时间上的泛在性
        二、生存空间上的拓展性
        三、“互联网+”时代的“时空辩证法”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人类生存的新样态
        一、现实生存到虚拟生存
        二、社群生存到类生存
        三、生活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并行“交互”
    第三节 “互联网+”开辟了人类共享式生存新方式
        一、共享经济产生共享式生存
        二、共享式生存的互联网特征
        三、共享式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 “互联网+”克服异化与“新异化”
    第一节 批判的互联网
        一、脱胎于工业社会的互联网
        二、工业文明现代性批判的进思理路
        三、互联网对工业文明的批判视角
    第二节 互联网的批判
        一、克服异化后的“新异化”
        二、“去中心化”后的“新中心化”
        三、公权力对互联网的垄断
        四、网络犯罪、网络战争的新威胁
        五、物联网:使人对象化
    第三节 人工智能:互联网异化的新疑问
        一、何为人工智能?
        二、人工智能:人与非人,谁是主体?
        三、人工智能:打破技术孤岛
        四、“智能生命体”能否与人和平共处?
第五章 “互联网+”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互联网+”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课题
        一、本体论世界观的变革
        二、认识论真理观的革命
        三、人的存在方式和实践观的变革
        四、价值观和哲学观的变革
        五、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和“互联网+”的共产主义旨归
    第二节 “互联网哲学思想”解读
        一、“技术”和“关系”式解读
        二、东西方文化式解读
        三、批判式解读
    第三节 “互联网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互联网让地球成为“小山村”
        二、网络命运共同体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互联网+”推动人类“普遍交往”
        五、东方文明的互联网复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论新经济中数据的资本化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 新经济中的数据要素及其资本化问题
    1. 数据的属性
    2. 数据的资本化
二、 数据资本化中的迭代、进化与创新
    1. 数据资本化中的迭代
    2. 数据资本化中的进化
    3. 数据资本化中的创新
三、 数据资本化的后果和影响
    1. 数据资本化对企业组织形态解构与重塑的影响
    2. 数据资本化对于分工深化的影响
    3. 数据资本化对劳动及其分类的影响
    4. 数据资本化对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影响
    5. 数据资本化对传统垄断规制的挑战

(6)知性视角下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绩效形成与模式匹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知性管理
        1.2.2 二元创新
        1.2.3 组织成长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知识资本
        2.1.1 知识资本的定义
        2.1.2 知识资本的理论基础
        2.1.3 知识资本的二元性
    2.2 组织性格
        2.2.1 组织性格的定义
        2.2.2 组织性格的理论基础
        2.2.3 组织性格的拓展研究
    2.3 技术创新
        2.3.1 技术创新的内涵
        2.3.2 技术创新的二元性
    2.4 商业模式创新
        2.4.1 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
        2.4.2 商业模式创新的二元性
    2.5 新型二元创新系统
        2.5.1 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背景
        2.5.2 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理论基础
        2.5.3 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耦合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形成机理
    3.1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3.2 华为公司的创新实践
    3.3 华为公司的成长阶段分析
        3.3.1 创业期
        3.3.2 国内发展期
        3.3.3 全球布局期
    3.4 知识资本驱动的技术创新机理
        3.4.1 创业期: 外源性知识驱动技术创新
        3.4.2 国内发展期: 内源性知识驱动技术创新
        3.4.3 全球布局期: 内外源知识双重驱动技术创新
    3.5 组织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3.5.1 创业期: 外在本能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
        3.5.2 国内发展期: 内在情感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
        3.5.3 全球布局期: 内外思维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
    3.6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二元耦合的组织成长路径
    3.7 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提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绩效形成路径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逻辑
        4.1.2 研究假设
    4.2 变量测量
        4.2.1 变量的构成维度分析
        4.2.2 变量指标设计
    4.3 数据来源及处理
        4.3.1 样本选择
        4.3.2 研究方法
    4.4 基于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4.4.1 描述性分析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5 结果讨论与研究价值
        4.5.1 结果讨论
        4.5.2 理论价值
        4.5.3 实践价值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fsQCA的驱动力与创新模式匹配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方法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 驱动力与创新模式匹配的结果分析
        5.2.1 技术创新驱动力分析
        5.2.2 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分析
        5.2.3 二元创新模式分析
    5.3 研究结论与价值
        5.3.1 研究结论
        5.3.2 管理启示
        5.3.3 研究价值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研究
        1.3.2 服务化与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1.3.3 基于服务化的企业价值链整合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机理分析
    2.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2.1.1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内涵
        2.1.2 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内涵及特征
        2.1.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内涵及基本要素
    2.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核心动力分析
        2.2.1 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分析
        2.2.2 服务化与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逻辑
        2.2.3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逻辑与价值链整合核心动力
    2.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分析
        2.3.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理论分析
        2.3.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模型构建
        2.3.3 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过程与价值增值能力变化仿真分析
    2.4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4.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识别
        2.4.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2.4.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2.4.4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增值能力影响因素作用强度分析
    2.5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机理模型
    2.6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架构设计
        2.6.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设计思路
        2.6.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构成
        2.6.3 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模式间关系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
    3.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分析
        3.1.1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3.1.2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框架
        3.1.3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3.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构建
        3.2.1 装备制造企业用户服务需求分析
        3.2.2 基于用户服务需求的产品服务方案设计
        3.2.3 基于产品服务方案的价值流程延展策略
    3.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
        3.3.1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3.3.2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的网络均衡模型构建
        3.3.3 价值流程延展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求解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
    4.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分析
        4.1.1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4.1.2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框架
        4.1.3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4.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构建
        4.2.1 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识别
        4.2.2 基于不同战略环节的整合模式构成
        4.2.3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实现策略
    4.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
        4.3.1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4.3.2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3.3 战略环节辐射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的求解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
    5.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分析
        5.1.1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5.1.2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框架
        5.1.3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5.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构建
        5.2.1 模块化分工
        5.2.2 模块化集成
        5.2.3 界面规则构建
    5.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
        5.3.1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5.3.2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5.3.3 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求解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
    6.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分析
        6.1.1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内涵界定与特征
        6.1.2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框架
        6.1.3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价值增值过程
    6.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构建
        6.2.1 价值单元析出
        6.2.2 价值单元协同与整合机制构建
        6.2.3 价值网络形成
    6.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网络整合模式运行
        6.3.1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运行过程分析
        6.3.2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运行的复杂网络模型构建
        6.3.3 价值网络集成式整合模式运行的模型演化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模式选择及保障策略
    7.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
        7.1.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流程
        7.1.2 价值增值能力驱动要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7.1.3 驱动要素结构判定及整合模式选择
    7.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保障策略
        7.2.1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组织文化保障
        7.2.2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人力资本保障
        7.2.3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沟通协调保障
        7.2.4 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的环境保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实例分析
    8.1 YQHQ公司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行为分析
    8.2 YQHQ公司基于服务化的价值链整合模式选择
        8.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与数据收集
        8.2.2 驱动要素结构评定与整合模式选择
    8.3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模式构建
        8.3.1 YQHQ公司价值模块分工
        8.3.2 YQHQ 公司价值模块集成
        8.3.3 YQHQ公司界面规则构建
    8.4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的模式运行与保障策略
        8.4.1 YQHQ公司价值链整合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8.4.2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的模式运行策略
        8.4.3 YQHQ公司价值模块凝聚式整合的保障策略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虚拟价值理论三个研究视角的比较与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视角
二、理论发展
    (一)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理论渊源:经典理论的创新发展
    (三)科学追求: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学术自觉
三、理论述评:基于三个视角的比较
    (一)劳动与价值理念
    (二)虚拟价值的定义
    (三)虚拟价值的创造
    (四)虚拟价值的决定
    (五)虚拟价值的度量
    (六)西方视角主要观点
        1.自然资源价值
        2.知识与科技创新产品
        3.互联网数字技术产品
        4.虚拟资本
        5.房地产商品
        6.服务价值
        7.价值链
四、虚拟价值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9)基于实物期权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以科大讯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基础
        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研究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人力资源价值及其评估概述
    第一节 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的定义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三、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第二节 人力资源价值
        一、人力资源价值的定义及特点
        二、人力资源价值分类及构成
        三、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一、评估现状
        二、人力资源价值评估影响因素
        三、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与可行性
        四、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第三章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第一节 知识密集型企业
        一、定义及代表行业
        二、特点
    第二节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一、传统方法分析
        二、实物期权法适用性分析
    第三节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期权识别
    第四节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一、构建实物期权评估综合模型
        二、实物期权评估综合模型相关参数的确定
    第五节 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的基本要素
        一、评估主体和原则
        二、评估目的
        三、评估对象
        四、价值类型和评估范围
        五、评估假设
第四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科大讯飞公司情况概述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第二节 科大讯飞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一、人力资源创造的预期收益折现值计算
        二、人力资源隐含的期权价值计算
        三、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四、评估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经济的定义和内涵
    (一)新经济的定义
    (二)新经济的内涵
二、新经济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一)新经济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二)新经济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
    (三)新经济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
    (四)新经济对货币单位假设的影响
三、新经济对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一)新经济对资产定义的影响
    (二)新经济对平台资产处理方式的影响
    (三)新经济对收入确认的影响
    (四)新经济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四、新经济时代科技、劳动与价值创造(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科技劳动研究[D]. 李铭.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2]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的探析[J]. 凌江. 全国流通经济, 2021(14)
  • [3]智慧资本、企业创新效率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冯倩.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4]“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D]. 侯宪利. 黑龙江大学, 2020(03)
  • [5]论新经济中数据的资本化及其影响[J]. 宋宇,嵇正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6]知性视角下新型二元创新系统的绩效形成与模式匹配[D]. 严红玲. 南昌大学, 2020(01)
  • [7]基于服务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D]. 周凌玥.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1)
  • [8]虚拟价值理论三个研究视角的比较与述评[J]. 杨小勇,胡忠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05)
  • [9]基于实物期权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 ——以科大讯飞为例[D]. 徐晨.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10]新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启示[J]. 黄世忠. 财会月刊, 2020(07)

标签:;  ;  ;  ;  ;  

新经济时代的技术、劳动力和价值创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