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专辩论赛论文-黎云

国际大专辩论赛论文-黎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大专辩论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界听我说》,电视辩论节目,教育,新媒体

国际大专辩论赛论文文献综述

黎云[1](2018)在《论电视辩论节目的文化定位与内容呈现——从“国际大专辩论赛”到《世界听我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视辩论节目日渐式微的背景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联合乐正传媒于2017年11月推出以中华文化为主题,兼具社会教育意义的大型辩论竞赛节目《世界听我说》。其赛制、内容以及文化定位紧随时代特性做出创新与设计,既迎合了新时代的传播需求,也契合了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需求。(本文来源于《电视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杨静[2](2017)在《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空间方位手势隐喻研究——基于对国际大专辩论赛中手势语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辩论赛视频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从语言空间结构与"图形—背景"关系的角度对空间手势语进行分类,并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研究和分析辩论赛中的手势隐喻。研究发现:1)国际辩论赛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可以依照语言空间结构的分类方式分为拓扑空间方位和投影空间方位两大类;2)空间方位手势隐喻与言语表达具有对应关系;3)交际双方可以通过交际过程中的空间方位隐喻手势的变化了解到说话者关注焦点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24期)

王志安[3](2010)在《国际大专辩论赛何去何从》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人们的注意力,由华丽的词语逐渐转移到逻辑论述的合理性上。这,才是论辩的本质。今年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国内预赛,我获邀担任评委。想起20年前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也曾经是辩论赛的爱好者,真是恍如隔世。(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0年31期)

胡寒婕[4](2009)在《概念整合理论对国际大专辩论赛自由辩论环节的话语认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辩论赛以其幽默极富说服力的语言及辩者的辩证思维吸引的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虽然他们对辩论赛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却不能揭示辩论赛的话语意义的动态在线构建过程。而概念整合理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却能很好地揭示意义的实时构建过程,所以这篇论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辩论赛话语的意义建构过程。弗科尼亚(1997)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一个概念整合网络通常包括四个心理空间(2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映射相互联系和作用,其结构被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在合成空间内通过组合,完善及扩展最终形成生成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有四个子网络,简式网络,镜像网络,单域网络,双域网络,多边网络。弗科尼亚提出的八个独立的优化原则对整合过程做出管制,辩论赛话语的意义构建是不同优化原则相互合作或竞争的结果。辩论赛的话语分析涉及到叁种跨空间映射类型,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图示映射,他们对理解语言语用以及语义功能以及其认知构建非常重要。在该论文中,对辩论赛话语的分析将涉及到四个子网络,优化原则,叁种跨空间映射,解释产生和理解话语的认知过程。作者对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自由辩论”部分的语言进行研究,在“自由辩论”阶段,辩手们发挥其雄辩才能,极力维护自方的观点,反驳对手的观点。“自由辩论”是整个辩论赛中最精彩的部分,“精华中的精华”.经过详细的分析,作者发现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能够显示辩论赛中话语的动态意义构建过程,揭示了后台认知过程,帮助人们更有效地运用语言。(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9-12-30)

徐辉[5](2009)在《国际大专辩论的语用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辩论赛作为一种引人注目、令人振奋的赛事,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越来越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作为最重要、最权威的汉语辩论赛,国际大专辩论赛不仅能够提高思辨能力、促进知识积累,而且能够带给人们高尚的享受,所以它激起了全世界大学生参赛者的极大热情。然而,迄今从语用学角度对辩论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理论、言语行为理论以及目标导向论构建的理论框架中,对国际大专辩论赛自由辩论阶段常用的语用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这一阶段采用的语用策略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微观语用策略包括对音高、语调与重音等方面的语音控制,对比喻、反讽、夸张和拟人等词汇修辞手段以及反问、排比及自相矛盾等句法修辞手段的运用,对话题转换、信息量和论证顺序等方面的语篇控制。宏观语用策略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叁种,分别为攻击对手、自我防守和取悦第叁方策略。其中,攻击策略包括挑刺、诱问和先发制人;防守策略包括回避法、归谬法和刻意曲解;取悦第叁方策略包括挽救评委面子、取悦观众和安抚他人等。本研究的另一成果与语用策略目标有关。研究发现,类似于其它类型的言语交际,国际大专辩论赛中的自由辩论同样具有目标导向性:双方辩手为了两个互为对立的目标展开辩论,从而呈现给观众一个竞争激烈、妙趣横生、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语言运用情景。本文在结论中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语料来源的有限,理论分析的不够深入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够宽泛(仅限于自由辩论)。建议对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后续研究将其它辩论阶段纳入研究范围;此外建议考察在非汉语环境中运用的辩论策略,并将其结论与本研究作对比。(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期刊2009-05-14)

吴永升[6](2005)在《提高修辞意识,应对时代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大专辩论赛这个修辞事件的修辞分析及相关修辞知识的介绍,让中国受众对西方修辞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有深的、新的认识。作者希望它能在提高人们在与西方人进行话语互动时的修辞意识有一点启示,从而能有意识地去争取主动权,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文章第一章通过与西方修辞的“接触”,让人们感受到它在西方文化中的“无所不在”,接着论述修辞与说服、权力和论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了西方修辞实际上是以说服和论辩为中心的,合理地运用修辞策略是产生权力的保证,最后比较了中西论辩文化的差异,深化对中西论辩文化的认识。第二章主要从着重论述了修辞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修辞形势”,并结合大专辩论赛分析了产生大赛的修辞形势。第叁章从叁个修辞概念进一步分析大专辩论赛,即修辞的认知性、修辞受众和说服手段。最后通过一个个案研究更具体地阐明前面论述过的概念。(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05-04-01)

吴春燕,汉荣,岳辉,晓钟[7](2003)在《中大名嘴是如何练就的》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广东人说话,北方人耳边回响的似乎是满口像外国话的粤语,广东人说普通话也似乎总是“口齿不清”。中山大学辨论队前不久勇夺国际大专辩论会冠军,着实让广东人扬眉吐气了一番。中大名嘴是如何练就的?近日,趁着与中大辩论队到香港参加活动的机会,对该队作了详尽(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03-11-01)

夏榆[8](2003)在《有理现在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沈冰是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主席。  作为曾经受惠于国际大专辩论赛的电视人,沈冰现身说法。辩论开场以后,沈冰说自己,当初要是不报名参加1997年的新加坡国际大专辩论会,就不会得到在《联合早报》的工作机会;要是没有《联合早报》的工作机会,就不会走进CCT(本文来源于《南方周末》期刊2003/10/09)

钟勇[9](2000)在《游戏规则:是游戏的规则还是拿规则游戏——从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看规则泛滥的种种弊端》一文中研究指出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新一轮的大专辩论赛又将展开,但是有一个问题被人们提了出来——中国世界语出版社新出版的《世纪之辩》同时收录了张霭珠、李琦和孙东东叁位法学教授的大作和拙作"另味的愉悦",这当然是我的殊荣。但拜读过叁位前辈的大作后,再拿出拙作进行深刻反省,我注意到我们对规则的理解是如此的不同。有鉴于规则在国人的生活里似乎如空气如水一样是无所不在的.把我们的分歧拿出来抖抖,说得调皮点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然,本人的专业是文化批评理论,若说出什么外行话贻笑大方,还请各位读者原谅。1999年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时,叁位前辈是评委而我是新南威尔士大学队(本文来源于《粤海风》期刊2000年03期)

国际大专辩论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分析国际辩论赛视频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从语言空间结构与"图形—背景"关系的角度对空间手势语进行分类,并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研究和分析辩论赛中的手势隐喻。研究发现:1)国际辩论赛中的空间方位手势语可以依照语言空间结构的分类方式分为拓扑空间方位和投影空间方位两大类;2)空间方位手势隐喻与言语表达具有对应关系;3)交际双方可以通过交际过程中的空间方位隐喻手势的变化了解到说话者关注焦点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大专辩论赛论文参考文献

[1].黎云.论电视辩论节目的文化定位与内容呈现——从“国际大专辩论赛”到《世界听我说》[J].电视研究.2018

[2].杨静.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空间方位手势隐喻研究——基于对国际大专辩论赛中手势语的分析[J].北方文学.2017

[3].王志安.国际大专辩论赛何去何从[J].青年.2010

[4].胡寒婕.概念整合理论对国际大专辩论赛自由辩论环节的话语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9

[5].徐辉.国际大专辩论的语用策略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

[6].吴永升.提高修辞意识,应对时代挑战[D].福建师范大学.2005

[7].吴春燕,汉荣,岳辉,晓钟.中大名嘴是如何练就的[N].光明日报.2003

[8].夏榆.有理现在说[N].南方周末.2003

[9].钟勇.游戏规则:是游戏的规则还是拿规则游戏——从国际汉语大专辩论赛看规则泛滥的种种弊端[J].粤海风.2000

标签:;  ;  ;  ;  

国际大专辩论赛论文-黎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