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嗜盐耐盐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克苏盐矿,耐盐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多相分类
嗜盐耐盐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宸[1](2011)在《新疆阿克苏盐矿嗜盐(耐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阿克苏盐矿的形成伴随远古时期数次海侵及地壳变动,其地质构造及地质演化历史十分复杂。因此,由其环境的惟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此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殊性。而且,地质的古老性又为我们从中发现特殊物种,推演微生物进化机制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独一无二的理想样本。此外,阿克苏地区气候干燥且土壤营养条件,温度等环境因素恶劣。此地生存的微生物有着较强的对极端环境,尤其是对高盐干旱环境耐受性,故可以为我们发现相关功能基因,揭示微生物极端环境耐受机制提供实验样本。本实验通过可培养及非培养技术分析阿克苏盐矿样本微生物群落组成,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在可培养微生物研究方面,本实验应用5种高盐培养基进行阿克苏地区拜城盐矿样本中微生物的分离。获得118株细菌及少数古菌的纯培养物。经菌株总DNA抽提,16S rRNA基因序列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发现,所分离菌株分布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以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叁个门共计15个属。其中以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内各属种最多。此外,分离得到16S rRNA基因相似度低于97%的疑似新种18株。所分得的少数几株古菌经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均属于极端嗜盐古菌Haloarcula属下各种,且同源性均高于98%。通过非培养技术对盐矿样本中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构库测序,序列结果经CHECK-CHIMERA在线检测剔除嵌合体得到117条可用序列。经序列比对发现,所有117条序列分属7个类群,其中变形菌门为该环境样本中的主要类群。(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3-01)
沈宇强[2](2008)在《嗜盐(耐盐)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在榨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盐或耐盐微生物广泛分布于盐湖、晒盐场和海洋等富盐极端环境,其耐盐性状与其适应极端环境的丰富酶系和活性产物有关。针对这类微生物开展资源挖掘与利用工作,不仅在生命起源探索和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研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工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环境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嗜盐(耐盐)微生物的分类分布、适应机制、含盐废水处理研究进展及该类微生物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环境下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及初步鉴定,以及特色微生物在榨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利用不同培养基对不同环境中样品的菌株分离,我们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嗜盐和耐盐微生物,经过16S rDNA序列的分析,发现了3株菌为疑似新种,为后续菌种鉴定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工作。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能在榨菜废水中生长并能很好降解其中有机物的混合菌群。该菌群的投加能使盐浓度高、有机物含量高的酸性榨菜废水中在未经任何物理化学预处理的情况下,自动调节pH并达到很高的COD去除率(97%),可以大大地节省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费用,为榨菜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而且该菌群已成功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工程运行稳定。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26)
李艳华[3](2003)在《嗜盐与耐盐微生物的分离与系统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嗜盐微生物的种类、嗜盐机理及嗜盐微生物的分类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多相分类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并对嗜盐微生物的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从沧州盐场和黄骅港海水采集的35份样品进行了不同类群的嗜盐、耐盐微生物的分离,得到了48个菌株,其中包括46株放线菌及2株真菌。采用形态学、细胞化学、生理生化、DNA G+Cmol%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多相分类的技术对所分离的部分放线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此外,本实验还对两株真菌进行了形态学、部分生理生化、DNA G+Cmol%及18S rDNA序列分析、生活史等多相分类的系统研究。 对分离放线菌形态的电镜观察表明:大多数菌株无法根据形态判定其种属。研究发现,分离的放线菌菌株多数为中度嗜盐菌,生长最适盐度为5%-10%。多数菌株嗜碱性强,在pH值8.0-9.0条件下生长良好。对部分放线菌的全细胞壁氨基酸组分的测定发现,多数菌株含有meso-DAP,为稀有放线菌。醌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菌株为MK-9(H_6),MK-9(H_8)。菌株10001为MK-9(H_2)。生理生化结果说明嗜盐放线菌的碳源利用广泛,能利用17种碳源的绝大部分,均能产生淀粉酶和具有降解酪氨酸的活性。 对供试菌进行了DNA G+Cmol%及16S rDNA序列分析。测定的放线菌DNA G+Cmol%与其相应属DNA G+Cmol%相吻合。对11株放线菌进行了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10001属于纤维单胞菌科(Cellulomonadaceae),与其关系最近的Oerskovia,jenensi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3.23%,其序列差异已在属水平,且与该科内的其他属不在同一分支,可能为新属。菌株10035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与其关系最近的菌株Streptomyces yunnan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7.54%,可能是新种。菌株10002与N.lucent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8.51%。菌株10010与N.lucent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8.80%。菌株10001与菌株10010 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58%,但菌株10010和菌株10002菌落颜色不同,且在细胞壁糖型、醌类及DNA G+Cmol%等方面有差异,可能为不同种。菌株10030与N.lucentensis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8.94%。菌株10036与N. 摘要lueenrensis16s:DNA序列相似性为98.94%,菌株10030与菌株10036二者之间的165 rDNA序列相似性为100%,但在细胞壁糖型、酉昆类及DNAG+Cmol%等方面有差异,可能为不同物种。菌株10021与Nantarctical6S:DNA序列相似性为99.86%。菌株60002与Nanta理tieal6s rDNA序列相似,l生为99.72%,菌株10021与菌株60002 1 65 rDNA序列相似性为99.86%。菌株60006是与南极拟诺卡氏菌(Nantarctica)关系最近的分类单元。菌株1 0011、菌株10019均为拟诺卡氏菌属 (Nocardioptsis)的菌株。分类地位较接近的菌株需进行DNA一DNA杂交以确定它们是否为同一种。 对分离的一株真菌(’菌株05001)进行了形态学的电镜观察,发现抱子表面有突起,菌丝直径约为7一8;m.,其生长盐度范围为5一犯%,最适生长盐度为15一20%,是极端嗜盐菌,其生长最适pH值为7.0。DNAG十c mol%为65 .85%。系统树显示菌株05001属于Trichoeomaeea。。从1 85:DNAJ字列相似性来看,菌株05001与Trichoco阴acea。内的其他属系统进化关系较远,形成独立的分支,与爪哇青霉菌(E叩enseilliumjavanicum)185 rDNA序歹Ij相似性为98.91%,显示出最近的亲缘关系,但差异己在属水平,所以认为其为一新属,命名为链饱霉属(StrePtosP口romy)。在生活史试验中未发现有性阶段,故暂认为其为半知菌类,综合实验结果,该菌株命名为嗜盐链抱霉C助月叩tosPoromy halorhila gen·nov.sP·nov)。 另一株真菌菌株05002生长盐度范围为0一20%,最适生长盐度为0一5%,是耐盐菌。生长最适pH值为7.0。但其最适生长温度为4一10℃,属于低温菌。 通过上述多相分类的深入研究,确定了供试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系统发育关系。 菌株10001为纤维单胞菌科(Cellulomonadaceae)一新属,菌株10035为链霉菌属(凡尸印to恻ces)一新种,菌株1 0002和菌株1 00 10,菌株1 0036和菌株1 0030可能为拟诺卡氏菌属(肠cardiop:l’s)的新种。 菌株05001为Triehocomaceae的一新属,命名为链袍霉属(&尹印to胡oro呷)。该菌株命名为嗜盐链抱霉(£介叩tosPoro呷halophila gen.nov.Sp.noV)。(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3-06-01)
嗜盐耐盐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嗜盐或耐盐微生物广泛分布于盐湖、晒盐场和海洋等富盐极端环境,其耐盐性状与其适应极端环境的丰富酶系和活性产物有关。针对这类微生物开展资源挖掘与利用工作,不仅在生命起源探索和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研究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工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环境污染治理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嗜盐(耐盐)微生物的分类分布、适应机制、含盐废水处理研究进展及该类微生物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不同环境下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及初步鉴定,以及特色微生物在榨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利用不同培养基对不同环境中样品的菌株分离,我们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嗜盐和耐盐微生物,经过16S rDNA序列的分析,发现了3株菌为疑似新种,为后续菌种鉴定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工作。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能在榨菜废水中生长并能很好降解其中有机物的混合菌群。该菌群的投加能使盐浓度高、有机物含量高的酸性榨菜废水中在未经任何物理化学预处理的情况下,自动调节pH并达到很高的COD去除率(97%),可以大大地节省废水处理过程中的费用,为榨菜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而且该菌群已成功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工程运行稳定。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盐耐盐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宸.新疆阿克苏盐矿嗜盐(耐盐)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沈宇强.嗜盐(耐盐)微生物的分离及其在榨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
[3].李艳华.嗜盐与耐盐微生物的分离与系统分类[D].河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