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血管造影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国首例,脑血管造影,血管介入,微创介入,远程遥控,动静脉畸形,动脉,定性定位诊断,监控室,北京天坛医院
脑血管造影术论文文献综述
于紫月[1](2020)在《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实习于紫月)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获悉,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近日在该院成功实施。此次手术的主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鲁班”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医生在监控室内通过远程遥控“鲁班”精确实施了对一名陕西女患者左、右颈动(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20-01-06)
田雅婷[2](2020)在《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顺利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月4日电 田雅婷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获悉,该院医生日前通过远程遥控手术机器人“鲁班”,精确实施了对患者左、右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间动脉等血管的造影手术,这是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据了解,此次手术使用的“鲁班(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20-01-05)
杨桂红[3](2019)在《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一文中研究指出1脑血管造影是什么?脑血管造影是一种X线检查技术,其全称为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脑血管造影其运用了连续的X射片技术,并通过电子计算机辅助处理图片,将其形成连续的图像,进而全面的观察血管、移位情况及走形轨迹。该技术主要通过股动脉入路,置入导管,随后置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选择显示的动脉,并注入造影剂,随后进行X线扫描和摄片,通过造影剂可显示血管轨迹的图像,进而观察到脑血管位置、走形、通畅、狭窄、堵塞等情况。近年来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是神经外科内、外科医师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1期)
付翠霞[4](2019)在《59例儿童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儿童脑血管疾病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小儿脑血管病是导致儿童致死及慢性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包括有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和动脉瘤。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目前被公认为诊断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脑血管疾病共59例患儿,其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2.3-15岁,平均(7.38±3.45)岁,体重12-58.5kg,平均(28.47±11.78)kg。取仰卧位,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4F鞘,以4F-MP管行常规全脑血管分级造影其中大脑动静脉畸形23例,脑血管动静脉瘘5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烟雾病2例,Galen静脉瘤2例,板障静脉畸形2例,右颞部静脉畸形1例,毛细血管增生症1例,脑血管栓塞术后及烟雾病术后复查共4例,行wada试验2例,阴性12例。术前全面评估病情,通过游戏辅导员术前与患儿的互动沟通,缓解患儿对医疗处置所引起的缺乏安全感以及与家人分离产生的焦虑感;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运用多种形式介绍围手术期诊疗过程及术前禁食禁水时间,禁饮时间延后至术前2h,禁食时间延后至术前6h,提高了患儿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满意度,并获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配合。术后密切观察,每0.5小时观察患儿神志、呼吸及血压的变化,该组病例中均未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术后及术后第一日晨予留取尿常规及检测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术后穿刺部位纱布覆盖并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每0.5小时测足背动脉搏动持续4次,观察股动脉穿刺处渗血及血肿等情况,术肢颜色、温度与对侧肢体相比较;再每小时监测足背动脉、肢端颜色及温度,连续4次。术后2小时拆除绷带,穿刺点自粘性敷料外用,穿刺侧肢体限制活动12-24小时。结果:DSA成功率100%,无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脑血管痉挛及造影后脑出血。其中1位患儿术后安返病房后穿刺点见少量渗血,通知医生予弹力绷带再次加压固定后缓解,术后6小时拆除绷带,无皮下血肿发生;2位患儿由于体重较重腿围较粗,术后安返病房搬动患儿时致弹力绷带滑脱,通知医生予立即再次绷带固定,也未见穿刺点出血及血肿。结论:术前完善的护理准备及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李萍[5](2019)在《3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儿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8年12月内收治的3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且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6例,均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儿行全脑血管造影术,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高,可推广。(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肖瑶[6](2019)在《优质护理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形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90例我院接受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行优质护理形式,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感、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感无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疼痛感均有所缓解,但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疼痛感评分较低,实验组血肿、头晕、尿潴留、穿刺位出血、睡眠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参照组(26.67%)相比较低,组间可见显着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形式,其应用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能力,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应予以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6期)
李晓玲[7](2019)在《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我院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能够顺利完成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2期)
许利,邵枝定,许忠强[8](2019)在《两种不同穿刺途径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穿刺途径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穿刺方法不同分为桡动脉组(经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检查,n=46)、股动脉组(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检查,n=36),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X线辐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穿刺时间、Kolcaba舒适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较股动脉组明显低(84.78%vs97.22%),差异显着(P<0.05);桡动脉组下床活动时间较股动脉组明显短,但穿刺时间较股动脉组明显长,差异显着(P<0.05),桡动脉组造影完成后1、6、12h时的GCQ评分均较股动脉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股静脉及股神经损伤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在脑血管造影患者中都有一定优势,其中桡动脉穿刺有并发症少、舒适度高等特点,适于择期造影以及老年者,而股动脉穿刺因有穿刺成功率高及穿刺时间短等优势,适用于急症者。(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第15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06-14)
李锦[9](2019)在《脑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和静脉引流状态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取栓术患者预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脑血管造影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性卒中患者侧支代偿水平和机械取栓术后静脉引流状态,分析其与术后临床结局的关系,评估其判断预后的预测能力。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期间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MCA闭塞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侧支代偿根据美国神经介入治疗协会侧支循环分级系统(ACG)评定(0-4级);定义ACG 0-1级为侧支代偿不良,2级为侧支代偿中等,3-4级为侧支代偿良好。对术后大脑中浅静脉(SMCV)、Labbé静脉(VOL)、Trolard静脉(VOT)和Rosenthal基底静脉(BVR)引流状况分别进行评估;引流状况分为“不显影”、“早期显影或延迟显影”和“正常显影”叁个等级,分别赋分0、1、2分,计算四支浅表引流静脉复合评分(0-8分);定义复合评分0-4分为静脉引流不良,5分为静脉引流中等,6-8分为静脉引流良好。成功再灌注定义为mTICI 2b或3级。不良预后定义为90天随访mRS评分>2分。分别分析侧支代偿状态和静脉引流状态与预后的关系,并建立急性MCA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并评估其判断预后的能力。研究结果:共纳入188例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MCA闭塞患者。男性116例(61.7%),女性72例(38.3%),年龄为68.0(61.0,77.0)岁。其中,ACG 0-1级28例(14.9%),2级99例(52.7%),3-4级61例(32.4%)。161例获得术后浅表引流静脉复合评分,其中,0-4分37例(23.0%),5分15例(9.3%),6-8分109例(67.7%)。176例(93.6%)患者术后达到mTICI 2b/3级,51例(27.1%)发生出血转化,11例(5.9%)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随访90天不良预后率38.3%,死亡率9.0%。(1)基线NIHSS评分[OR(95%CI):1.113(1.031,1.202),P=0.0062]、ACG分级[OR(95%CI):0.385(0.193,0.769),P=0.0068]、浅表引流静脉复合评分[OR(95%CI):0.642(0.499,0.825),P=0.0005]是机械取栓术后90天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取栓次数[OR(95%CI):1.493(1.054,2.115),P=0.024]是机械取栓术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2)不良、中等、良好侧支代偿组叁组之间血管再通率无显着差异,而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0天死亡率及不良预后率均具有显着差异。其中出血转化发生率:良好侧支代偿组低于中等和不良侧支代偿组(P<0.05),而中等和不良侧支代偿组之间无差异(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良好侧支代偿组低于不良侧支代偿组(P<0.05),但中等和良好侧支代偿组之间、中等和不良侧支代偿组之间均无差异(P>0.05)。90天死亡率:良好侧支代偿组均低于不良和中等侧支代偿组(P<0.05),而中等和不良侧支代偿组之间无差异(P>0.05);90天不良预后率:良好侧支代偿组均低于中等和不良侧支代偿组(P<0.05),中等侧支代偿组低于不良侧支代偿组(P<0.05)。在心源性栓塞型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两种卒中亚型患者中,均显示侧支代偿等级越高,不良预后发生率越低,而其他原因型卒中患者中无显着差异。发病至穿刺时间≤6h患者组,不同侧支代偿等级对应的不良预后发生率具有显着差异,而发病至穿刺时间>6h患者组无明显差异。(3)不良、中等和良好静脉引流状态组叁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和出血转化发生率无显着差异,但症状性颅内出血率、90天死亡率及不良预后率均具有显着差异。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率:良好静脉引流组低于不良静脉引流组(P<0.05),但中等和良好静脉引流组之间、中等和不良静脉引流组之间均无差异(P>0.05)。90天死亡率:良好静脉引流组均低于不良和中等静脉引流组(P<0.05),而中等和不良静脉引流组之间无差异(P>0.05)。不良预后率:良好和中等静脉引流组均低于不良静脉引流组(P<0.05),而中等和良好静脉引流组之间无差异(P>0.05)。(4)根据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敏感度83.0%、特异度66.3%,相比基线NIHSS评分、ACG分级和静脉引流复合评分单项预测指标具有更优的预后判断能力(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脑血管造影评估侧支代偿和浅表静脉引流状态可评估急性MCA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预后。基于NIHSS评分、ACG分级、静脉引流复合评分建立的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模型对机械取栓术预后不良具有更优的预测价值,可用于指导血管内治疗术中治疗策略调整和术后个体化管理。(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01)
许明芳,樊朝军[10](2019)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方法:以我院2018.8-2018.12期间收治的3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在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方面,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检查差异性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颈动脉闭塞检出率方面,脑血管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动脉<70.00%狭窄、颈动脉90.00%-99.00%狭窄方面,脑血管造影检出与颈动脉超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有优势,具体诊断中视情况可采取联合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04期)
脑血管造影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北京1月4日电 田雅婷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获悉,该院医生日前通过远程遥控手术机器人“鲁班”,精确实施了对患者左、右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椎间动脉等血管的造影手术,这是我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据了解,此次手术使用的“鲁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血管造影术论文参考文献
[1].于紫月.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成功[N].科技日报.2020
[2].田雅婷.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全脑血管造影手术顺利实施[N].光明日报.2020
[3].杨桂红.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J].人人健康.2019
[4].付翠霞.59例儿童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体会[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5].李萍.3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探析[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6].肖瑶.优质护理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
[7].李晓玲.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人人健康.2019
[8].许利,邵枝定,许忠强.两种不同穿刺途径在脑血管造影中的效果比较[C].中国介入神经病学大会2019-第15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论文汇编.2019
[9].李锦.脑血管造影侧支循环和静脉引流状态评估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取栓术患者预后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10].许明芳,樊朝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与脑血管造影对比研究[J].人人健康.2019
标签:全国首例; 脑血管造影; 血管介入; 微创介入; 远程遥控; 动静脉畸形; 动脉; 定性定位诊断; 监控室; 北京天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