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冰外缘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冰外缘线,可变图像闭运算,连通域,北极
海冰外缘线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波,苏洁[1](2015)在《基于形态学的海冰外缘线自动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冰外缘线是一个描述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重要指示参数,对近岸冰区航行保障和海冰灾害预警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基于形态学中的方法分别识别数据中的主体冰域、主体水域和碎冰区。其次利用可变图像闭运算方法将较大碎冰与主体冰区合并,最后再利用连通域方法提取海冰外缘线。该方法可适用于任何冰水二值数据集,包括海冰密集度产品数据、卫星图像、航拍图像以及其他冰水混合数据。本文基于AMSR-E海冰密集度数据,利用此方法提取了北冰洋10个区域的海冰外缘线,与15%海冰密集度等值线比较表明,本文方法能够保留较大面积的碎冰区域,并将其与主体冰域合并处理,因此所提取的海冰外缘线在衡量大尺度海冰范围方面更为合理。(本文来源于《遥感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2](2013)在《渤海海冰外缘线候平均离岸距离的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渤海海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遥感数据,构建了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2001—2011年11个冬季的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候平均时间序列,并对其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每年的海冰候平均离岸距离最大值通常发生在1和2月上旬,辽东湾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渤海湾和莱州湾晚,且具有发生时间越晚,该年度冬季冰情越重的特点。基于海冰离岸距离候平均时间序列,从季节内变化角度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冰的关键因子。结果指出,小的海区(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海冰对气温的响应更快,每候负积温是1个比候平均气温更好的预报因子;而大的海区(辽东湾)与1个月左右的前期气温因子相关更好;对3个海湾整体而言,前期副高面积、强度和脊线位置均与渤海海冰离岸距离呈明显负相关,海冰对副高面积的响应比其他副高指数更强、更快;500hPa位势高度的西风环流带上存在2个与渤海海冰距离呈明显负相关的关键区(东亚和西太),关键区的平均位势高度可以作为新的海冰预报因子。本文对这2个因子影响渤海海冰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7期)
牟龙江,赵进平[3](2013)在《格陵兰海海冰外缘线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格陵兰海作为北冰洋的边缘海之一,容纳了北极输出的海冰,其海冰外缘线的变化既受北极海冰输出量的影响,也受局地海冰融化和冻结过程的影响。利用2003年1月到2011年6月AMSR-E卫星亮温数据反演的海冰密集度产品,对格陵兰海海冰外缘线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格陵兰海海冰外缘线不仅存在一年的变化周期,还存在比较显着的半年变化周期,与海冰在春秋两季向岸收缩有关。格陵兰海冬季的海冰外缘线极大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体现了北极增暖导致的冬季海冰范围减小;而夏季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的极小值呈上升趋势,表明夏季来自北冰洋的海冰输出量增大。2003—2004年是格陵兰海夏季海冰融化最严重的2年。2007年北冰洋夏季海冰覆盖范围达到历史最小;而格陵兰海夏季的最小海冰范围最大,表明2007年北冰洋海冰的输出量大于其他年份。此外,夏季格陵兰岛冰雪融化形成的地表径流对海冰外缘线有一定的影响。对海冰外缘线影响最大的不是格陵兰海的局地风场,而是弗拉姆海峡(Fram Strait)区域的经向风,它直接驱动了北冰洋海冰向格陵兰海的输运,进而对格陵兰海海冰外缘线的分布产生滞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3年06期)
王宁,张晰,纪永刚,鲁统臻,于波[4](2011)在《凝聚层次聚类的MODIS海冰外缘线提取算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海冰外缘线在我国海冰监测和预报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常规的海冰外缘线提取方法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MODIS遥感影像和渤海悬浮泥沙分布的特点,讨论了凝聚层次聚类的MODIS影像分割算法[1]。该算法以影像光谱特性和形状特性作为判定规则,通过加入影像网格化、碎斑和噪声去除等分析,在优化冰水识别参数及分割结果提取海冰外缘线的基础上,将该算法提取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去除碎斑和噪声。同时对MODIS遥感影像的分割,得到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徐冰,张旭东[5](2010)在《菊花岛边冰质松软》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新华社青岛2月3日电(徐冰 张旭东)据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专家3日介绍,辽东湾3日海冰浮冰最大外缘线增至82海里,是目前今年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范围出现的最大值。同时,近日辽宁省菊花岛周围冰质松软,沿海居民需加强警惕。 据介绍,辽宁省菊花(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0-02-04)
海冰外缘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渤海海冰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遥感数据,构建了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2001—2011年11个冬季的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候平均时间序列,并对其年际和季节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每年的海冰候平均离岸距离最大值通常发生在1和2月上旬,辽东湾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渤海湾和莱州湾晚,且具有发生时间越晚,该年度冬季冰情越重的特点。基于海冰离岸距离候平均时间序列,从季节内变化角度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冰的关键因子。结果指出,小的海区(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海冰对气温的响应更快,每候负积温是1个比候平均气温更好的预报因子;而大的海区(辽东湾)与1个月左右的前期气温因子相关更好;对3个海湾整体而言,前期副高面积、强度和脊线位置均与渤海海冰离岸距离呈明显负相关,海冰对副高面积的响应比其他副高指数更强、更快;500hPa位势高度的西风环流带上存在2个与渤海海冰距离呈明显负相关的关键区(东亚和西太),关键区的平均位势高度可以作为新的海冰预报因子。本文对这2个因子影响渤海海冰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冰外缘线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维波,苏洁.基于形态学的海冰外缘线自动提取[J].遥感学报.2015
[2].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渤海海冰外缘线候平均离岸距离的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牟龙江,赵进平.格陵兰海海冰外缘线变化特征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3
[4].王宁,张晰,纪永刚,鲁统臻,于波.凝聚层次聚类的MODIS海冰外缘线提取算法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
[5].徐冰,张旭东.菊花岛边冰质松软[N].新华每日电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