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及时性论文-闫晓燕,秦惠敏

披露及时性论文-闫晓燕,秦惠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披露及时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期财务报告,及时性,信息披露

披露及时性论文文献综述

闫晓燕,秦惠敏[1](2019)在《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公司的领导人员依据财报及时披露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内部经营过程和财务情况上的优势和短处,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出有利于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正确决策,从而达到最终获利的目的。同时帮助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状况,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和有效配置,从而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9年19期)

宋曦[2](2019)在《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往往选择在四月份左右集中披露年报,由于财务报表从编制到公布的时间过长,上市公司选择年报披露时间可能出于投机取巧的心理,更有甚者利用信息尚未公布的时滞操纵股价获取收益。另外,信息具有时效性,外部投资者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对分析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公司延迟披露信息的行为,会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把年报披露及时性的本质原因指向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这种基于所传递信息好坏而操纵披露时间的行为会导致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差,并引起资本市场的负面反应。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享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直接了解公司的内部信息。外部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因此十分依赖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情况。而年报延迟会加剧这种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外部投资者很可能会因为信息失真而做出错误决策。另外,投资者注意力有限,内部投资人集中选择在4月披露年报,很可能会分散投资者注意力,达到掩盖公司不良财务状况的窘境。此外,机构投资者凭借雄厚资金与专业分析优势在投资市场上迅速崛起,在参与公司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逐利本质使得其行为具有短视性,很可能通过延迟披露年报,利用内幕信息尚未公布的时滞频繁交易。考虑到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国有企业兼具“盈利性”与“战略性”的使命,使其与民营企业在股权结构、行为决策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在研究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年报披露及时性需要将产权性质考虑在内。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并结合我国沪、深A股2012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究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以及不同类型股权结构对年报披露时间的影响,并引入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以探究其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往往会促进年度报告的提前公布;考虑到相对股东可以利用参与决策制定的权利影响年报披露时间,我们发现高股权制衡度的企业年度报告披露时间显着早于其他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往往会导致年报披露时间延迟;此外,企业产权性质会显着影响股权集中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作用,国有企业会显着抑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年报披露及时性负向影响。本文从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角度探究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财务信息披露时间的影响,在理论上拓展了股权结构、产权性质和资本市场的相关研究,也为我国特殊产权背景下的会计领域和资本市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同时,本文在实践上为我国加强监管机构的信息监管、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机构提供了政策建议,以保障资本市场有效原则以及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供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妙[3](2019)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信息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及时性是构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此出发,首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及其意义做了分析,然后就如何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发挥其信息含量价值,提出了对策,包括深度把握及时性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优化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加大基础性信息的呈报频率、重视信息及时性对使用者的预示作用等。(本文来源于《财会学习》期刊2019年13期)

刘圻,罗忠莲[4](2018)在《上市公司战略差异度、高质量审计与年报披露及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并考察了高质量审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战略差异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产生了显着的负向影响,而高质量的审计能够显着抑制这种负向影响。本文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外部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深入理解年报披露不及时的成因,为监管机构强化对战略定位偏离行业常规战略模式的上市公司进行年报披露监管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财务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毛丽娟,李碧芬[5](2018)在《年报及时性、财务重述与披露管理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管理者出于契约动机、自我服务动机和成本动机目的,而对年报披露的过程进行控制,甚至会设计一套长期的披露管理策略,从而影响他人的决策。本文从企业年报披露的长期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年报及时性、财务重述与披露管理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投资者及相关监管部门有效识别企业恶意披露管理行为提供借鉴与启发。(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8年16期)

苏杭[6](2018)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信号传递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特色规定,本文研究了在这一特殊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及时性信号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反应与年报及时性呈负相关,公司提前披露下一时点的会计信息有较强的透明度和较低的盈余管理水,这说明不同披露时机的选择则传递的信号不同。(本文来源于《纳税》期刊2018年15期)

林全福[7](2017)在《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内部、外部因素分别阐述了影响年报披露及时性的主要原因。内部因素,主要为年报编制工作量和审计复杂度、公司业绩和管理层自由裁量权等。其中,年报编制工作量和审计复杂度与年报预约披露及时性具有负相关关系,并逐渐成为主观影响因素。业绩差的公司一般倾向于晚披露。外部因素,主要从外部审计程序、审计的清洁与非清洁意见和事务所专长等研究其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市场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方成杰[8](2017)在《上市公司盈余公告披露及时性、选择性偏好及对应投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有学者就盈余公告的及时性作为对象研究其与所引发的市场反应之间的相关性,但较少的文献会基于投资者关注的微观角度对两者之间联系进行探究。时代的发展使得信息很容易获得,如果根据有效市场理论,现在证券市场理应达到半强势有效市场的级别,然而市场中类似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等市场异象时有发生,使我们不禁对市场有效性产生怀疑。有效市场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假设,即市场中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能够快速接收到市场中存在的信息,并能准确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参与者都能争取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投资者在处理信息时经常会受制于自身有限的关注能力,导致其最终不能让所有的有效信息都融入进投资决策中。所以信息在市场上流动效率最终是由投资者关注程度的影响,一旦某些信息被投资者极少关注或是忽略,就会使得这些信息无法有效融入股价,从而造成股价对信息的滞后反应。本文首先回顾了相关投资者关注理论,总结概况了投资者关注度对盈余公告后信息与股价敏感性的影响,较高的投资者关注会使信息更为快速有效地融入股价,即投资者关注程度可以加强信息与股价之间的敏感性联系。本文随后借助我国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盈余信息披露数据对盈余公告及时性与投资者关注之间的关联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在投资者关注对市场反应影响作用的理论基础上,分析盈余公告及时性对公告后股价反应的影响效果。本文界定了利用CAR[-1,1]和CAR[2.20]两个不同窗口期的超额收益来衡量盈余公告即时反应和公告后股价漂移程度,通过异常成交量来衡量投资者关注度,在控制未预期盈余的基础上发现在盈余披露日期相对滞后的上市公司当日的投资者关注度都较低。通过设置盈余公告及时性与未预期盈余之间的交互项用来刻画年报披露期间的盈余公告及时性对盈余公告后市场反应的作用,研究发现盈余公告及时性与市场反应呈正相关关系,且提前(或延后)盈余公告显着提高(或降低)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效率。在得到通过改变盈余公告时间可以影响信息融入股价效率的结论后,本文对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盈余披露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实证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普遍重视自身股价的短期表现,当盈余业绩信息不理想时,管理者会通过延迟盈余公告时间来削弱盈余公告对股价的不利影响;而在公司盈余业绩较好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会通过提前公告来使利好消息较快地反映在公司股价表现上。上市公司管理者确实存在策略性地择时披露行为。之后在证明上市公司管理层对盈余信息披露日期存在选择偏好的基础上,利用管理层的选择偏好根据盈余公告日期的及时性制定投资策略,在Fama-French叁因素模型的基础上模拟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模型,测算投资组合每日的平均超额收益。最后,本文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分析梳理上市公司盈余公告披露择机现象的策略和目的。这样的研究结论对个人投资者和监管层都能有所启示,对于个人投资者方面: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披露偏好进行理解分析,可以避免在资本市场博弈中处于劣势方;而从监管层方面来说:通过了解上市公司对盈余消息的披露偏好,可以有效地完善现有法规,加强上市公司行为限制,改进市场目前存在的交易混乱问题,以达到减少市场非理性波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7-12-01)

陶然[9](2017)在《年报披露及时性、分析师关注与债务融资成本》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复杂而特殊的公共物品,其既影响个人决策,亦影响市场运行。会计信息能否有效的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依据,能否促进市场的良好运行,直接依赖于其信息质量的好坏。年报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获取企业报告期内经营状况、财务业绩信息的主要途径。年报信息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其信息质量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会计信息其质量特征如不能满足与目标相一致的质量要求,则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信息的有用性还需以及时性为前提,不及时的信息其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毫无效用。鉴于及时性的重大影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ASB)及我国财政部制定的相关规章均对其做出了规定。各规章对及时性的表述虽有不同,但均将其纳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之中,可见及时性影响重大。及时性作为会计信息质特征之一,亦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年报披露及时性问题得诸多学者的广泛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就年报披露及时性影响因素而言,早期学者从公司规模、子公司数量、行业特征等影响年报编制工作量和审计复杂角度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而后学者就此问题的研究则集中于公司业绩好坏和审计意见两方面的影响。在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研究的过程中,“好消息早披露,坏消息晚披露”的信息披露规律,在以国外和国内为研究背景的相关文献中均得到证实。就年报披露及时性的经济后果而言,目前的研究则集中于其盈余质量和市场反应两个方面,信息披露不及时的公司其盈余质量相对较低,早披露的年报其引起的市场反应较大也较为积极。关于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不仅研究角度较为局限,且忽略了债权人这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这也为本文的研究留下了些许空间。因而,本文将从债权人角度探讨年报披露及时性的经济后果,本文着眼于年报披露及时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即债权人是否能有效识别年报披露及时性背后传递的信号及风险。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蓬勃壮大,证券分析师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分析师在信息中介和外部监督两方面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其信息中介作用可有效提升信息透明度,而其外部监督效应亦加大了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和难度。因而本文在研究年报披露及时性与债务融资成本的同时,亦想探讨分析师关注能否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故此,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规范和实证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求更加精准的把握研究现状;其次,结合相关基础理论,进行逻辑分析,以就本文研究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假设;再次,构建模型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以得出研究结论及相应启示。本文研究发现,年报披露不及时将导致企业承担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分析师关注可有效降低因年报披露不及时而增加的债务融资成本;截止日(次年4月30日)前披露年报,也将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分析师关注亦能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有效作用;截止日(次年4月30日)前披露导致的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增加显着高于年报披露不及时所导致的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债权人可有效识别年报披露不及时传递的信号和背后的风险,且能区分披露不及时和截止日前披露所传递的信号和风险的差异;分析师关注在年报披露及时性与债务融资成本关系中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就本文的研究,亦可得到一些启示,年报披露不及时背后有复杂而深刻的“故事”,证监会等市场监管机构应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年报披露不及时亦蕴含诸多风险,利益相关者应予更多的关注;证券分析师在信息中介和外部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应大力促进分析师行业发展,以增强市场运行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1)

束小雪[10](2017)在《内控质量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年报披露及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世通公司、安然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揭发后,美国的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是内部控制的失效使得公司有了操作的空间,接着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历史也以美国颁布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为转折点。我国的原野财务造假案、张家界财务造假案、郑百文事件、银广夏案件也引起了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系列财务造假案让监管部门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对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要求。我国于2008年出台了专门针对内部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以财政部为首的五部委员会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2011年1月1日首先从同时在境内外上市的公司执行,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主板上市的公司也应实施,至此,我国内部控制的法律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本文使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及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首先,绪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有关内部控制质量、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企业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并对文献进行分析述评,为下文的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奠定基础。其次从内部控制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进行理论基础分析,为研究假设的提出作铺垫,然后选取2012-2014年我国深沪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logit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法验证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年度报告及时性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类型呈正相关,且与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呈正相关,利用分位数回归法进行稳健性分析的结论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结论一致,通过分位数回归法还进一步得出结论,内部控制质量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正相关作用对于不同的企业存在差异。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后,从政策制定、上市公司自身和会计师事务所叁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财经大学》期刊2017-01-01)

披露及时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往往选择在四月份左右集中披露年报,由于财务报表从编制到公布的时间过长,上市公司选择年报披露时间可能出于投机取巧的心理,更有甚者利用信息尚未公布的时滞操纵股价获取收益。另外,信息具有时效性,外部投资者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对分析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公司延迟披露信息的行为,会导致股价异常波动,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把年报披露及时性的本质原因指向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这种基于所传递信息好坏而操纵披露时间的行为会导致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差,并引起资本市场的负面反应。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享有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直接了解公司的内部信息。外部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因此十分依赖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情况。而年报延迟会加剧这种信息不透明的情况,外部投资者很可能会因为信息失真而做出错误决策。另外,投资者注意力有限,内部投资人集中选择在4月披露年报,很可能会分散投资者注意力,达到掩盖公司不良财务状况的窘境。此外,机构投资者凭借雄厚资金与专业分析优势在投资市场上迅速崛起,在参与公司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逐利本质使得其行为具有短视性,很可能通过延迟披露年报,利用内幕信息尚未公布的时滞频繁交易。考虑到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国有企业兼具“盈利性”与“战略性”的使命,使其与民营企业在股权结构、行为决策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因此在研究企业股权集中度的年报披露及时性需要将产权性质考虑在内。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并结合我国沪、深A股2012年至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探究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以及不同类型股权结构对年报披露时间的影响,并引入产权性质作为调节变量,以探究其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往往会促进年度报告的提前公布;考虑到相对股东可以利用参与决策制定的权利影响年报披露时间,我们发现高股权制衡度的企业年度报告披露时间显着早于其他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往往会导致年报披露时间延迟;此外,企业产权性质会显着影响股权集中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作用,国有企业会显着抑制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年报披露及时性负向影响。本文从会计信息及时性的角度探究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财务信息披露时间的影响,在理论上拓展了股权结构、产权性质和资本市场的相关研究,也为我国特殊产权背景下的会计领域和资本市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同时,本文在实践上为我国加强监管机构的信息监管、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机构提供了政策建议,以保障资本市场有效原则以及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供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披露及时性论文参考文献

[1].闫晓燕,秦惠敏.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

[2].宋曦.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3].张妙.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的信息含量分析[J].财会学习.2019

[4].刘圻,罗忠莲.上市公司战略差异度、高质量审计与年报披露及时性[J].财务研究.2018

[5].毛丽娟,李碧芬.年报及时性、财务重述与披露管理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8

[6].苏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信号传递效应实证研究[J].纳税.2018

[7].林全福.年报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市场研究.2017

[8].方成杰.上市公司盈余公告披露及时性、选择性偏好及对应投资策略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7

[9].陶然.年报披露及时性、分析师关注与债务融资成本[D].江西财经大学.2017

[10].束小雪.内控质量与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年报披露及时性[D].南京财经大学.2017

标签:;  ;  ;  

披露及时性论文-闫晓燕,秦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