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堂戏论文-陈静,栾文敬,周蒋婕

巴东堂戏论文-陈静,栾文敬,周蒋婕

导读:本文包含了巴东堂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土记忆,社区营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

巴东堂戏论文文献综述

陈静,栾文敬,周蒋婕[1](2018)在《乡土记忆与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基于湖北巴东堂戏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贴近其原生社区的生活常识,承载村落记忆和文化共识,内含民族文化基因。本文基于"乡土记忆—社区营造"的研究框架,以湖北巴东堂戏保护为例,采用口述史的方法探索非物质文化传承困境和保护机制的创新,认为应通过乡土社区营造,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并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长的地域空间,构建政府、学界、企业、新闻媒体和村落居民五位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文化建设网络,变"碎片化的补救保护"为"区域整体保护"和"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传承"。(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范春晖[2](2016)在《鄂西南地区巴东土家族堂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东堂戏作为一种土家族地方经典喜剧流传于巴东县长江以北神龙架下的沿渡河、溪丘湾一带,它以独特的民族艺术风采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堂戏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和保护。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堂戏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也在逐步发展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艺术文化审美要求。(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20期)

许武才,郑定荣[3](2010)在《巴东堂戏:神农溪上一朵跳动的浪花》一文中研究指出堂戏,这一流传于巴东县神农溪流域的民间小戏,被列为全国380多个地方剧种之一,与南剧、灯戏、傩戏、柳子戏一起被誉为恩施州民族文艺"五朵金花"。在巴东县,酷爱堂戏的本地人把她比作神农溪上一朵跳动的浪花。(本文来源于《湖北旅游》期刊2010年01期)

张延莉[4](2009)在《巴东堂戏田野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经过两次实地采风,详细记录了湖北省巴东县溪丘湾乡白羊坪村堂戏保护基地的巴东堂戏生存现状。并通过与20世纪80年代的资料相比较,发掘出巴东堂戏在历史发展中的变迁情况。此研究对于认识社会转型时期地方戏曲的生态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张延莉[5](2008)在《巴东堂戏大筒子唱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东堂戏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的地方小戏,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巴东堂戏大筒子唱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音乐形态分析,比较了各角色唱腔的音乐异同,挖掘出其本质特点。为进一步探询巴东堂戏唱腔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08年06期)

张延莉[6](2008)在《巴东堂戏唱腔的音乐特征及文化涵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巴东堂戏唱腔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形态学的角度,运用分析、比较、量化、归纳、推理等方法剖析了巴东堂戏唱腔的音乐特征;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将巴东堂戏唱腔这一音乐事项,放置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中,对巴东当地的历史、地理、民族、语言等人文环境加以关照,从而探索了巴东堂戏唱腔中蕴涵的深层文化涵义。作者在多次田野调查基础上,记录了巴东堂戏的生存现状,并多维度的阐释其变迁情况;且通过梁山调系统内多个剧种的比较,对巴东堂戏的分腔特点在整个系统内的位置,进行了辨证的定位;同时论证了土汉民族杂居之地的巴东堂戏唱腔蕴涵了土汉文化交融特点,从土家族音乐文化对汉族戏曲影响的新视角,探讨了戏曲音乐在社会转型和民族文化融合中的生存形态。该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巴东堂戏研究领域尚属首创,对于正确认识巴东堂戏的音乐、文化价值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08-06-30)

张哲[7](2007)在《鄂西土家族的巴东堂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东堂戏是鄂西土家族的地方戏,据说是古代巴人遗留下来的,至今仍广泛流行于鄂西巴东县长江以北神农架下的沿渡河、坪阳坝一带。它已被列入全国地(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07年03期)

张哲[8](2006)在《巴东堂戏》一文中研究指出巴东堂戏是鄂西土家族的地方戏,据说是古代巴人遗留下来的。至今仍广泛流行于鄂西巴东县长江以北神农架下的沿渡河、坪阳坝一带,已被列入全国地方剧种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为广大群众所喜爱,是土家族优秀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堂戏?民间有以下叁种说法:一曰"唐戏的别名。说是薛刚反唐时,由薛刚带来的一种戏,所以叫"唐戏"。但据考,历史上的薛刚并未到过巴东,因此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据。二曰"彩堂戏"。因为巴东土家族的住房系"吊脚楼子",分上下层,人住上层,既可避野兽的侵袭,又可防潮湿。人们又通常把上层当中的一间叫"堂屋"。每逢男婚女嫁、老人生日、生儿育女等喜庆的日子,便将堂屋打扫干静,张灯结彩,装饰一新,相好的远亲近邻都来祝贺。这时主人便把"戏班子"请来唱几(本文来源于《世纪行》期刊2006年12期)

邹天毅,朱承应[9](1999)在《民间艺术之花——巴东县坪阳坝镇皮影戏、堂戏采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江叁峡北岸,神农架下风景秀丽的国际旅游景点神龙溪畔,有一个"民间艺术之乡"——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巴东县坪阳坝镇?坪阳坝上盛开着一朵奇特而美丽的民间艺术之花——皮影戏、堂戏。春节前夕,听说这里的皮影戏、堂戏即将进入演出的高潮期,笔者便慕名前去果访。真没想到,首先与我们碰面的竟是一位91岁高龄的老艺人,他名叫黄大国,至今有77年的艺龄。他满脸皱纹,却精神饱满。一谈起表演皮影戏、踩堂戏,老人更是浑身来了劲。他说他14岁时开始学皮嗒嗒和堂戏,15岁出角(登台扮演一个角色),足迹踏遍了原来的四川万县、巫山、湖北竹山、竹溪、兴山、房县、秭归、宜昌等地;1958年还参加过全省的戏(本文来源于《今日湖北》期刊1999年09期)

向贤荣,谭庆星[10](1987)在《巴东堂戏》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列为全国地方剧种之一的堂戏,是巴东县土家族人民的地方戏,流行于巴东县长江以北神农架下的沿渡河一带,以它独特的民族艺术风采,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何谓“堂戏”?民间有几种说法:一曰“唐戏”,说是薛刚反唐时由薛刚带来的一种戏,所以叫“唐戏”。持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巴东县信陵镇有“葵花井”,(此井在今巴东轮船码头街心处)说是薛丁山的夫人樊梨花在这井边生下了薛葵,故取名叫“葵花井”,神农架有“点将台”,(此台至今依稀可辨,是薛刚操练兵马的地方)。据考,历史上的薛丁山、薛刚,并未到过巴东一带,因此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据。二曰“彩堂戏”,因为巴东土家族的住房多系“于栏”,又称“吊脚楼子”,分上下两层,人住在上层,既可以防避野兽的侵袭,又可以防潮湿,人们通常把上层当中的一间叫“堂屋”。每逢男婚女嫁,老人寿诞、生(本文来源于《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7年Z1期)

巴东堂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东堂戏作为一种土家族地方经典喜剧流传于巴东县长江以北神龙架下的沿渡河、溪丘湾一带,它以独特的民族艺术风采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堂戏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受到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和保护。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堂戏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也在逐步发展变化,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艺术文化审美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东堂戏论文参考文献

[1].陈静,栾文敬,周蒋婕.乡土记忆与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研究——基于湖北巴东堂戏的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范春晖.鄂西南地区巴东土家族堂戏研究[J].大众文艺.2016

[3].许武才,郑定荣.巴东堂戏:神农溪上一朵跳动的浪花[J].湖北旅游.2010

[4].张延莉.巴东堂戏田野调查报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

[5].张延莉.巴东堂戏大筒子唱腔研究[J].艺术探索.2008

[6].张延莉.巴东堂戏唱腔的音乐特征及文化涵义[D].武汉音乐学院.2008

[7].张哲.鄂西土家族的巴东堂戏[J].戏剧之家.2007

[8].张哲.巴东堂戏[J].世纪行.2006

[9].邹天毅,朱承应.民间艺术之花——巴东县坪阳坝镇皮影戏、堂戏采风[J].今日湖北.1999

[10].向贤荣,谭庆星.巴东堂戏[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标签:;  ;  ;  ;  

巴东堂戏论文-陈静,栾文敬,周蒋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