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动力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动力

张国宾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262400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借鉴身边的“生活”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在学完初二内容《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

(2)药瓶要吊在高处。

(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

(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此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当他们的思维产生困惑时,他们就会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二、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幕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道:“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

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

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和动作,不像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但紧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跃跃欲试,但是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了最浓烈的状态。

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地保持下去。

三、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了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马上给出他们所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我还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了他的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各种奖项,过后我发觉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

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认。

标签:;  ;  ;  

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动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