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隧道围岩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断面隧道,围岩压力,形变压力,接触压力
隧道围岩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彭超,童小东[1](2019)在《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压力时间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公路大断面隧道数量不断增多,埋深不断变大.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的围岩压力时间效应更为突出.以某双向8车道隧道的Ⅳ级围岩为研究对象,分析现场量测的初支与围岩间的围岩压力和初支与二衬之间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形变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结合工程案例研究围岩压力在开挖断面上的分布情况,将模拟结果同工程实测围岩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隧道接触压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断面隧道接触围岩压力从形成达到稳定值,一般情况下需要6个月的时间;形变围岩压力受支护时间的影响,合理的荷载释放系数为0.7.以形变压力的荷载释放系数为基础,研究接触围岩压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并结合工程案例分析,可以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吴志刚,李定越[2](2019)在《论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只根据垂直压力总量Q的计算式和偏压分布图形与地面坡一致的假定,无法得出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表达式,图解也无法进行。论文根据垂直荷载分块计算的原理,推出了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表达式,得出了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规律,为垂直荷载计算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证明了"偏压分布图形与地面坡一致"的假定并不正确。(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8期)
于丽,吕城,段儒禹,王明年[3](2019)在《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浅埋黄土隧道实际的破坏形式,构建浅埋黄土隧道的破坏模式,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围岩滑裂面上的应力状态推导围岩破裂角的计算公式。将此方法得到的破裂角、围岩压力计算值分别与现场实测值和既有的谢家烋法、太沙基法、易小明法的破裂角计算值进行对比,以验证所用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不同参数对围岩破裂角、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围岩破裂角和围岩压力的本文计算值均与实测值最接近;围岩破裂角随侧压力系数、内摩擦角和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减小,随矢跨比的增大而增大;围岩压力随侧压力系数、土体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的增大而减小,随矢跨比、隧道埋深和土体重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文围岩压力和破裂角的计算方法克服了既有研究方法的不足,充分考虑了侧压力系数、矢跨比、埋深、内摩擦角、黏聚力及重度对围岩压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石钰锋,徐长节,杨峰,罗静静,阳军生[4](2019)在《隧道围岩压力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隧道围岩压力与破坏模式问题,应用刚体平动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方法(UBFEM-RTME)与程序开展计算分析,获得了支护反力系数N_γ及N_c上限解曲线图和围岩有效间断线网破坏模式及其演变规律。与多种基于假定破坏机构的刚性块体上限法及模型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UBFEM-RTME方法获得的支护反力σ_T上限解为极限分析上限理论框架内的较优解答,并且N_γ及N_c上限解与太沙基围岩压力解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N_γ及N_c上限解外,UBFEM-RTME方法获得的隧道围岩有效间断线网破坏模式存在多种形态特征,大致涵盖了既有文献关于围岩破坏机构假定的多种型式,体现出该方法能摆脱假定破坏机构的限制,应用于隧道围岩压力求解具有良好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杨铁雄[5](2019)在《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围岩压力的确定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本文针对现行设计规范和极限分析在围岩压力计算模型中的局限性,推导了能分析隧道断面参数对围岩压力影响的计算公式,并以实际工程为例进行计算,其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肖明清,封坤,李策,孙文昊[6](2019)在《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的建设大量涌现,而对于复合地层中盾构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尚存争议。鉴于此,通过分析经典修正惯用法在复合地层围岩压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盾构隧道位于软硬土复合土层及软土硬岩复合岩土层的荷载计算模式,并基于极限状态理论范畴的滑移线理论推导复合土层下部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最后,针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以上2种典型复合地层,采用提出的计算方法与修正惯用法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惯用法的荷载模式过分夸大了隧底被动反力,造成计算得到的围岩压力与复合地层隧底的实际受荷状态不符,使隧道底部的变形计算结果出现向上的位移,且所得内力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而采用提出计算方法得到的围岩压力与实测值更为吻合,隧道变形计算结果更合理,所得内力分布更符合实际,量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验证了所提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及可靠性,可为复合地层盾构隧道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叶万军,吴云涛,陈明,刘江涛[7](2019)在《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以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位于甘肃省宁县境内,为国内首条穿越古土壤地层的隧道。为研究隧道穿越古土壤地层时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在隧道相同里程布设压力盒、表面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等传感器,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受力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现场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得到的频率值换算为力值或应变,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叁台阶七步开挖法,围岩压力大致经历了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平稳变化3个阶段,叁台阶七步开挖的施工工法决定了相同里程先开挖一侧围岩压力明显大于后开挖一侧; 2)钢拱架呈现叁维受力状态,相邻2榀拱架间轴力以受压为主,支护结构的完整程度以及与混凝土的协作关系直接影响轴力变化情况; 3)拱脚应变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上台阶和仰拱底部附近。(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中英文)》期刊2019年03期)
连凌云[8](2019)在《公路隧道围岩压力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隧道围岩压力是决定隧道设计、施工的核心因素,支护套系及支护强度参数、开挖方案及工序等均受制于围岩压力。针对公路隧道当中常见的围岩压力类型进行了归纳,并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对围岩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对公路隧道的安全施工及风险管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李涛,鲁聪,陈建平[9](2019)在《单斜地层下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提供了偏压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实际计算发现,在单斜地层条件下,计算围岩压力与现场实测围岩压力存在出入。文中通过对现场隧道顺层围岩的破坏特征分析,建立单斜地层下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单斜地层下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肖明清,徐晨[10](2019)在《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隧道围岩压力代表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由于地质条件的千变万化、施工水平的差别、支护参数的不同,即使围岩条件相同,围岩压力在时空上也具有变异性,导致实际围岩压力难以确定,而采用总安全系数法设计时,仅需要寻找围岩压力的最不利情况。为此,提出深埋隧道采用围岩压力代表值作为设计支护力的理念,并对其计算方法与合理性展开研究。研究结论:(1)采用"围岩压力代表值"作为设计支护力,为解决安全系数设计法中实际围岩压力难以确定的问题提供了思路;(2)当埋深不小于10~15倍洞径时,建议采用无支护状态下隧道(等效为当量圆)顶部45°位置处塑性区边界至开挖轮廓线范围内的围岩自重作为围岩压力代表值;当埋深小于10~15倍洞径时,可取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的拱部90°范围内的平均塑性区自重作为围岩压力代表值,该计算结果具有合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3)当软弱围岩的两端为较好围岩时,荷载具有空间效应,导致围岩压力代表值低于理论计算值,具体折减值与隧道洞径、软弱围岩的长度等因素有关,超前注浆加固圈具有明显的承载作用,可以显着降低围岩压力代表值;(4)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隧道支护结构的量化设计方法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隧道围岩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只根据垂直压力总量Q的计算式和偏压分布图形与地面坡一致的假定,无法得出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表达式,图解也无法进行。论文根据垂直荷载分块计算的原理,推出了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表达式,得出了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规律,为垂直荷载计算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证明了"偏压分布图形与地面坡一致"的假定并不正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隧道围岩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彭超,童小东.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压力时间效应分析[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
[2].吴志刚,李定越.论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垂直压力的分布规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3].于丽,吕城,段儒禹,王明年.浅埋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9
[4].石钰锋,徐长节,杨峰,罗静静,阳军生.隧道围岩压力运动单元上限有限元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9
[5].杨铁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J].低碳世界.2019
[6].肖明清,封坤,李策,孙文昊.复合地层盾构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7].叶万军,吴云涛,陈明,刘江涛.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以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为例[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
[8].连凌云.公路隧道围岩压力分类及其影响因素[J].山西建筑.2019
[9].李涛,鲁聪,陈建平.单斜地层下小净距浅埋隧道围岩压力分析[J].交通科技.2019
[10].肖明清,徐晨.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隧道围岩压力代表值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