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巨大垂体腺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异位垂体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磁共振成像
巨大垂体腺瘤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含,闫少珍,齐志刚,卢洁[1](2019)在《巨大外鞍旁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51岁,因咽痛、痰中带血半年于外院就诊,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右鼻腔嗅裂区淡红色光滑新生物,活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以"颅底肿瘤"收入院。CT示鞍区、斜坡、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内约4.8 cm×3.3 cm×4.4 cm软组织密度影,周围骨质变薄、破坏,鞍区扩大,鞍底下陷(图1A)。MRI示斜坡及蝶窦内不规则占位性病变,最大层面约4.7 cm×4.3 cm,T1WI呈等低信号,瘤体边界不清,向下侵犯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谢伟,陈凡帆,黄朝阳[2](2019)在《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中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以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为诊断的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6例)与试验组(56例)。试验组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肿瘤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肿瘤全切率为98.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5%,复发率为1.7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0%、19.64%、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术中创伤小,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更低。(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常盼盼[3](2019)在《联合额下翼点和脑室穿通切除向鞍上发展的巨大垂体腺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额下翼点和脑室穿通切除向鞍上发展的GPA的手术入路、手术操作技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18例GPA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经术前确诊,并采用联合额下翼点和脑室穿通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3~6个月均行MRI复查。结果:本组18例病例,全切15例(15/18,83.3%),大部切除3例(3/18,16.7%),大部切除病例中,其中2例鞍内有肿瘤残留,1例与下丘脑及邻近血管神经粘连紧密,这3例术后均辅助放疗。结论:对于GPA,我们首先通过对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详细评估,术前及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及术中MRI等技术,明确肿瘤的位置、毗邻关系和生长方向等特点,并考虑手术目的、术者经验和偏好,选择适当手术入路。其中GPA为纵轴生长型,即肿瘤高径>宽径,相当于鞍上-视交叉-脑室内型,多数患者有梗阻性脑积水。选择联合额下翼点和脑室穿通切除此类向鞍上发展的GPA是比较理想,而且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术中利用自然间隙,充分显露视交叉、垂体柄和第叁脑室底部等关键手术部位,术中仔细辨别肿瘤与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关系,锐性分离肿瘤与重要结构的粘连,熟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屈浙,田军,胡昱红,苏白玉,王坤[4](2018)在《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7)。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颅显微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全切率、术后症状缓解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残留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全切率、术后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肿瘤残留率、复发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23期)
鲁明,邓心情,毕中胜,贺小军,卢建侃[5](2018)在《大及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个体化骨性鞍底重建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大及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后鞍底重建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7例采用常规多层修补法重建鞍底(非骨性重建组),45例在多层修补的基础上加用骨性材料支撑(骨性重建组)。结果非骨性重建组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3例,全切率57.1%,术后尿崩2例,无术中脑脊液漏。骨性重建组中,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3例,全切率66.7%;加用2孔连接片修补39例,4孔连接片1例,8孔连接片1例,PEEK雪花片4例;出现术中脑脊液漏16例,术后尿崩25例。两组术中脑脊液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两组均无永久性尿崩,无死亡病例,无术后脑脊液漏。结论骨性重建是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大及巨大垂体腺瘤术后鞍底重建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罗津奇[6](2018)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疗效和并发症6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经鼻-蝶窦入路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方式,仅少数病例需要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经鼻-蝶窦入路可以选择显微镜或者神经内镜,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点和不足;直径3 cm及以上的巨大垂体腺瘤受肿瘤形态、功能类型等诸多因素影响,其治疗策略的选择目前尚存争议。目的:比较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经鼻孔-蝶窦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直径3cm以上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方法:本研究纳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期间接受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的60例巨大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显微镜组24例,神经内镜组36例。通过统计分析手术切除率、视力改善、视野缺损改善、功能性腺瘤生化缓解等指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效果;通过统计分析大动脉损伤、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垂体功能低下、术后中枢性尿崩等重要手术并发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风险。数据分析处理在SPSS 20.0统计软件(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美国)上完成。结果:手术效果方面,神经内镜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87.9±15.1)%显着高于显微镜组(66.0±31.7)%,p=0.012;显微镜组肿瘤全切除5例(20.8%),近全切除5例(20.8%),次全切除2例(8.3%),部分切除为12例(50.0%);神经内镜组全切除13例(36.1%),近全切除8例(22.2%),次全切除10例(27.8%),部分切除5例(13.9%),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5;功能性腺瘤生化缓解率:显微镜组(2/6)和神经内镜组(6/10)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 = 0.608);视力改善:显微镜组(18/18)和神经内镜组(16/19)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 = 0.083);视野缺损改善:显微镜组(10/10)和神经内镜组(10/11)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 1.000)。并发症方面,脑脊液漏发生率:神经内镜组(11例,30.6%)显着高于显微镜组(1例,4.2%)(p = 0.019);颅内感染:显微镜组0例(0%),神经内镜组4例(11.1%),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 = 0.143);中枢性尿崩:神经内镜组(14例,38,9%)显着高于显微镜组(1例,4.2%)(p = 0.002);垂体功能低下:显微镜组(11例,45.8%)和神经内镜组(11例,32.4%)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 = 0.229);术中大动脉损伤:显微镜组(0例),神经内镜组患者2例(5.6%),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 = 0.512)。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效果优于显微镜,但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则高于显微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张仁德,王俊宽,左玉超,罗文正,李东明[7](2017)在《分期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分期手术切除的18例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不同形态及生长方式,采用两种分期手术策略:2例Ⅰ期经鼻蝶入路切除蝶窦、鞍内肿瘤,Ⅱ期经额下入路切除鞍上及脑室内肿瘤;16例Ⅰ期经额下入路切除鞍上及脑室内肿瘤,Ⅱ期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内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无严重发症。随访2个月~3a,18例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对残留肿瘤的患者行药物或伽马刀治疗,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巨大垂体腺瘤要根据肿瘤特性和个体化原则,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和分期手术策略,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同时术中要注意对垂体柄、下丘脑的保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22期)
曹玉魁[8](2017)在《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术后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05月在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的42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巨大垂体腺瘤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和影像学等资料证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中不同组别间的差异(按α=0.05,P<0.05为准规定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方法中,经鼻蝶入路手术9例;开颅入路手术33例,包括经额下入路手术25例、经额下联合额中回造瘘入路手术4例、翼点入路手术4例。结果男性28例(67.0%)、女性14例(33.0%);典型垂体腺瘤30例,男21例(70.0%)、女9例(30.0%);不典型垂体腺瘤12例,男性7例(58.3%)、女性5例(41.7%);分别对典型和不典型垂体腺瘤的男性、女性例数行χ2检验,χ2=0.525,P>0.05为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年龄18岁-75岁,平均年龄为51.33±15.46岁;分别对典型和不典型垂体腺瘤年龄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两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9.75±3.145和54.50±3.405岁,P为0.354>0.05为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病程1月-7年,分别对典型和不典型垂体腺瘤病程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两者的平均病程分别为21.63±4.94和11.17±4.11月,P为0.214>0.05为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前行内分泌学检查,结果证实功能性垂体腺瘤18例(PRL腺瘤14例,GH腺瘤1例,ACTH腺瘤1例,TSH腺瘤2例),非功能性垂体腺瘤24例(24/42)。其中非典型垂体腺瘤12例(占28.6%),典型垂体腺瘤30例(占71.4%)。42例患者均为巨大垂体腺瘤,肿瘤直径为4.0cm-7.0cm,平均5.1±0.842cm;在影像学MR上均表现侵袭性,其中同时向鞍上、鞍下及双侧海绵窦3处侵袭8例(19%),向鞍上侵袭13例(31%),向鞍上及鞍下2处侵袭4例(10%),向鞍上及双侧海绵窦2处侵袭15例(36%),向鞍上及右侧海绵窦侵袭1例(2%),向鞍上及左侧海绵窦侵袭1例(2%)。其中,12不典型垂体腺瘤和16例功能性腺瘤(16/18)均至少侵袭鞍上、鞍下及鞍旁中的2处。总体手术全切率为59.5%(25/42),经鼻蝶入路22%(2/9),开颅手术69.7%(23/33),其中经额下入路72.0%(18/25),4例经额翼点入路1例全切、3例次全切,4例经额下联合额中回造瘘入路均全切。开颅手术和经鼻蝶手术全切率行行χ2检验,χ2=4.791,P<0.05,表示该比较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视力视野功能障碍术后20例短期内明显改善(20/38),头痛及头晕术后19例短期明显改善(19/25),恶心呕吐术后明显改善8例(8/9),术后脑积水明显改善24例。针对开颅入路手术与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后短期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头晕和脑积水术后明显改善情况行χ2检验,其中视力视野障碍对比得χ2=0.985,P>0.05为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头痛头晕对比得χ2=5.376,P<0.05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脑积水改善对比得χ2=7.663,P<0.05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短期尿崩19例,予弥凝片对症处理后很快恢复;电解质紊乱16例(低钠10例、合并低钾低钠者6例),术后积极予以补充纠正同时嘱患者饮食补充后恢复;头痛头晕2例、颅内感染1例、术后瘤腔少量出血2例均予以相关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脑脊液漏2例(经鼻蝶1例、开颅1例)。无短期死亡的病例。梗阻性脑积水术后24例明显改善,术后行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1例由于术后脑积水未明显改善伴随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深,急诊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因脑积水不缓解伴症状未明显好转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随访期间复发5例。结论1.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巨大垂体腺瘤患者多为中年人,大部分为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功能性腺瘤中以泌乳素细胞腺瘤占最大比例,患者病程长症状重,临床特点复杂;肿瘤病变全切难度大易复发;开颅入路手术比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后在部分症状的改善、全切率和脑积水的改善等方面的效果好。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和个体生理解剖特点个性化的选择手术入路方式。其中,术前不主张行脑室外引流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则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来决定。3.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操作需轻柔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须积极对症处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2-01)
曹玉魁,宋来君,郭付有[9](2016)在《合并脑积水的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巨大垂体腺瘤有很强的侵袭性,常侵袭鞍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向鞍上生长压迫侧脑室及室间孔,引起幕上脑积水,临床上出现视力视野障碍、意识障碍、行走不稳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1]。作者共搜集42例行手术治疗的合并脑积水的巨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探讨总结如下。(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姚广明[10](2016)在《巨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与综合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手术全切率和症状缓解率、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出现情况、复发率与复发时间的不同,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的数据资料。通过统计符合入组条件的采用经鼻蝶巨大垂体瘤切除术,开颅手术及二期手术叁种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全切率,肿瘤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平均住院天数,症状缓解率等。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手术入路的优劣。结果:76例手术中经鼻蝶手术占38.2%,术后死亡1例,开颅手术占26.3%,术后死亡2例,二期手术占35.5%,术后死亡2例。经鼻蝶组手术全切率为(15/29)51.7%,开颅手术组全切率为(11/20)55%,二期手术组全切率为(22/27)81.5%。采用SPSS 20.0处理数据,P=0.047<0.05,叁者存在差异,进一步比较P<0.05,二期手术组优于经鼻蝶组与开颅手术组。随访期内经鼻蝶组复发率为(7/29)24.1%,开颅手术组复发率为(4/20)20%,二期手术组复发率为(4/27)14.8%。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症状缓解率经鼻蝶组为(21/29)65.5%,开颅手术组为(13/20)70%,二期手术组为(22/27)77.8%,由于样本数较少,未进行每种症状统计,存在误差,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经鼻蝶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6.1天,开颅手术组为11.3天,二期手术组为15.1天,经鼻蝶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经鼻碟组明显少于二期手术组及开颅手术组。结论:(1)本组经鼻蝶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及复发率差于二期手术组,肿瘤全切难度大,但术后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创伤较小,住院时间短,症状恢复较满意。(2)开颅手术术中操作空间较大,便于直视下切除肿瘤及止血,全切率略高于经鼻蝶组,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于经鼻蝶组,具备首选开颅手术条件的应选择该术式。(3)二期手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全切率优于经鼻蝶组及开颅组,肿瘤复发率低,具有一定术后死亡风险性,术后并发症增加,症状缓解明显。如肿瘤生长不规则,预期术后肿瘤残余较多,可选择二期手术治疗。(4)术后应根据肿瘤残存情况,辅以规范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等综合个体化治疗,以期尽可能控制肿瘤的生长,以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巨大垂体腺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在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中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以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为诊断的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56例)与试验组(56例)。试验组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显微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肿瘤全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总时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肿瘤全切率为98.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5%,复发率为1.7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0%、19.64%、1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术中创伤小,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更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巨大垂体腺瘤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子含,闫少珍,齐志刚,卢洁.巨大外鞍旁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腺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
[2].谢伟,陈凡帆,黄朝阳.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
[3].常盼盼.联合额下翼点和脑室穿通切除向鞍上发展的巨大垂体腺瘤[D].吉林大学.2019
[4].屈浙,田军,胡昱红,苏白玉,王坤.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
[5].鲁明,邓心情,毕中胜,贺小军,卢建侃.大及巨大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个体化骨性鞍底重建的临床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8
[6].罗津奇.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疗效和并发症60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8
[7].张仁德,王俊宽,左玉超,罗文正,李东明.分期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
[8].曹玉魁.合并梗阻性脑积水的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D].郑州大学.2017
[9].曹玉魁,宋来君,郭付有.合并脑积水的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10].姚广明.巨大垂体腺瘤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与综合治疗[D].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