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兴起论文-钟思雨

公民社会兴起论文-钟思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民社会兴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公民社会,网络舆论,引导

公民社会兴起论文文献综述

钟思雨[1](2017)在《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及舆情引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社会是西方政治治理过程中的舶来概念,其产生有利于更好地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网络公民社会作为我国公民社会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已逐渐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公民社会的舆情发展作为社会变迁与社会矛盾的表征,一方面,网络公民社会有助于改进政府决策与公民社会治理的效率;另一方面,网络公民社会自身存在诸多缺陷,网络舆情激化与两个舆论圈的分裂会导致社会混乱与动荡。因此,如何正确地引导网络公民社会中的舆情态势这个议题日益得到了重视。(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7年01期)

潘国红[2](2014)在《公民社会的兴起与人大制度的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推进了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人大要积极适应公民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发展完善运作机制和履职方式,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促进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宋飞[3](2014)在《国家、市场与社会矛盾视角下的公民社会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国家(政府)与市场、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随着社会力量的崛起,社会与国家和市场相分离,实现了从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跨越,社会成为主导其自身运作和发展的力量。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国家、市场与社会叁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矛盾运动,才能认清其发展趋势。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是国家—市场—社会叁者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4年09期)

卢荣荣[4](2013)在《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社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政策过程的制定、执行和变化。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公民社会对政策过程的积极影响。但由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仍处于兴起阶段,对政策过程的影响较小,政府主导模式仍没有变化,所以公民和政府应共同促使我国公民社会的成熟,转变我国政府传统行政方式。(本文来源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高媛,贺菲,王旋[5](2013)在《公民社会的兴起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作为一种民间社会在我国逐渐兴起。它的兴起对我国公共政策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可以增强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实施性,但同时也增加了社会成本,削弱了政府权威。这些都促使我们要正确认识公民社会,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公共政策整个过程。(本文来源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陈定洋,陈自水[6](2013)在《公民社会兴起与统一战线社会整合体制机制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统一战线社会整合面临着利益整合、价值整合、组织整合诸方面的问题。创新和优化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工作,需要构建党委领导、统战牵头、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体制;优化统一战线利益整合格局和健全利益整合工作机制;构建统一战线价值整合机制;整合统战资源,形成社会化"大统战"工作格局。(本文来源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杨晓娜[7](2013)在《试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出现了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的碎片化,公民社会也随之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过程,即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和政策终结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扩大了政策制定的主体范围、促进了政策内容的科学与合理化、改变了政策制定模式、促进了涉及相关利益的政策执行的顺利实现、私立性妨碍了政策执行、参与的不平衡导致政策评估的不完全、完善了政策监督机制、缺乏合法的监督途径使得监督力不足、积极推进了无效政策的终结等,加强对公民社会的研究,探讨其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为公民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张振华[8](2013)在《公民社会兴起的政治意蕴:以韩国为样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社会是执政者的"对手"还是"帮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答案。韩国样本表明,公民社会有对抗国家权力的一面,也有改善民主治理的一面。在威权体制下,韩国公民组织表现出很强的反威权属性,在促进威权体制的自由化和民主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威权体制"有限政治多元主义"的特征也利于这种转型;在民主巩固阶段,激进的劳工运动让位于相对温和的公民运动成为主流。保守的转型方式使得民主政权继承了韩国威权体制强国家的遗产,有能力协调不同公民组织间的冲突,公民社会与政治体制的对抗逐渐缓和,这对韩国民主巩固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韩国样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但不能放大其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13年03期)

郭宗丹,乔拉·乔小燕[9](2013)在《公民社会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兴起。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各种民间组织进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公民社会的兴起提升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扩大了公民参与政策的范围,促进了政府政策制定模式转换和多元互动政策主体的出现。同时,公民社会的兴起也加剧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给政府的政策合意带来困难。(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3年03期)

陈定洋,陈自水[10](2013)在《公民社会兴起与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基于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促进了公民社会兴起,公民社会兴起要求加强统一战线社会整合。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内容包括利益整合、价值整合和组织整合。当前统一战线利益整合尚存在各类民间组织利益表达不均、现有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问题;价值整合存在统战文化建设有待加强、舆论引导滞后问题;组织整合存在党建工作薄弱、基层社区关注不够、统战资源整合乏力问题。因此,创新和优化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工作,需要构建党委领导、统战牵头、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的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工作体制,优化统一战线利益整合格局和健全利益整合工作机制,构建统一战线价值整合机制,整合统战资源形成社会化"大统战"工作格局,以及创新社区统战工作新机制等。(本文来源于《理论建设》期刊2013年01期)

公民社会兴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推进了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和政治文化转型,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人大要积极适应公民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发展完善运作机制和履职方式,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培育公民意识和公民文化,促进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民社会兴起论文参考文献

[1].钟思雨.网络公民社会的兴起及舆情引导[J].新闻研究导刊.2017

[2].潘国红.公民社会的兴起与人大制度的变革[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宋飞.国家、市场与社会矛盾视角下的公民社会兴起[J].学理论.2014

[4].卢荣荣.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过程的影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

[5].高媛,贺菲,王旋.公民社会的兴起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

[6].陈定洋,陈自水.公民社会兴起与统一战线社会整合体制机制创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7].杨晓娜.试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过程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

[8].张振华.公民社会兴起的政治意蕴:以韩国为样本[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

[9].郭宗丹,乔拉·乔小燕.公民社会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J].金田.2013

[10].陈定洋,陈自水.公民社会兴起与统一战线社会整合——基于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理论建设.2013

标签:;  ;  ;  

公民社会兴起论文-钟思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