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综合实践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中村完全小学265404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促使学生学习向生活的回归,而这种回归也决定了我们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应遵循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活化学生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更好地实现对人们生活经验的内化认识与积极传承。
关键词:生活化背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路径
让生活走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就要将生活内容相关的元素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这能够使单调的课堂模式多样化、使枯燥的课堂生动化,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能够将普通课堂教学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在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真正满足并发挥教学功能。
一、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应该关注的基本问题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都是教育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启发性,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长此以往,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使学生逐渐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生活化背景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路径的启发性。
2.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应该符合小学教育目标。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课程标准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总结和精炼出来的,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和学生实际学习特点,是教学的重要参照,也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主要导向,对于指导教学实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应该在充分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读,从而在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对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实施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有作用,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3.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一蹴而就。在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教学质量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强化与引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在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路径选择过程中,老师不应该操之过急,应该在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加以有效引导,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有效路径
1.选取生活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对生活的主动探索,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全面综合发展的要求。陶行知先生也多次强调对儿童的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和儿童日常生活的联系”。因此,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儿童的心智特点出发,选取与大多数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激发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课题的实践学习过程,使儿童原有的浅层次的、短暂的兴趣转变为深层次的、持久的志趣,从而不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如我们江苏如皋地区每年二三月份春意盎然的季节,不少家长都与孩子一起去广场、田野等空旷的地方放飞美丽而又神奇的风筝,给童年的生活增添了温馨与乐趣。但遗憾的是学生放飞的风筝都是从商家购买的现成的风筝,使放风筝活动少了些许的意义与价值。据此,我们设计了《美丽的风筝世界》一课,首先让学生在课前的业余时间通过网络或《未来科学家》《科学大众》等杂志资料,或者询问身边有风筝制作技术的艺人等途径了解制作风筝的方法和程序;其次,让他们在课堂中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再次,教者针对学生所说的方法进行归纳概括,点评总结;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一只心中的美丽风筝。随着一只只美丽风筝的呈现,学生呈现出激动自豪的表情,此时如果天气合适,我们再将他们带到操场亲自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既能满足儿童学习的成就感,又能让学生享受儿童生活的乐趣。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奠定教学基调。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活动热情的重要条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例外。从课程设置的本质上来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团结协作意识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实际上也是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重要区别。但在教学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生活化教学氛围的创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氛围。教学研究表明,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创设的最大因素。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在生活化课堂构建中无法发挥积极性与能动性,所以,教师需要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角度出发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并在其中融入包容、平等新型社会关系理念,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另外,鉴于教学模式与情境创设具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比较紧张,致使活动课堂缺乏活力,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所以教师必须逐步向单向教学模式转化,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充分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生活研究,培养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明确提出了回归生活的要求,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校园的范畴,而要结合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方面的生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鼓励学生用明亮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富有灵性的心灵感受生活,用卓越的智慧研究生活。
要引导学生在愉悦幸福的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对生活问题的研究,针对相应的问题焦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要尽可能地付诸行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如我们在设计《社区绿化》的活动方案时,要引导学生查询资料了解小区绿化的重要性和绿化要求,并结合相应要求仔细观察、调查自己的小区在绿化方面的情况,通过认真研究,发现小区在绿化面积、绿化措施、绿化效果等方面的缺陷,并向物业管理出示合适的建议书或向小区居民发出相应的倡议书,必要时还可给市相应行政部门发出绿化管理建议。这种活动通过资料查阅、生活观察、专心研究、实践行动等步骤,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的研究和动手实践中增长了小区绿化方面的知识,提升了在实践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价值观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4.关注生活热点,实施适切教育。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迅速高频。学生生活在充满复杂信息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生活中的热点事件经常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要挖掘生活热点事件中蕴含的教育契机,准确把握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加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适切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点事件中蕴含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要求,在不断的认识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如我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设置为国家法定假日,我们可以设计《快乐的假日》一课,引导学生在享受假日的同时,调查了解相关节日的由来以及国家将这些节日设立法定节假日的原因,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总之,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情景与实践目的有效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董伟异彩纷呈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J].山东工业技术,2016,(01)。
[2]谭玉新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
[3]赵林武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