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附和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附和语,中国日语学习者,自由会话,学习经历
附和语论文文献综述
王凤莉,高鸿韵[1](2019)在《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附和语表现——以与日语母语者的自由会话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着眼于日语会话中的附和语这一重要应答方式,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的自由会话为材料,将中国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附和语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考察了双方使用附和语的频率及其表达种类,并对其进行质性分析。同时,考查中国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经历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从而掌握中国日语学习者附和语使用的实态以及难于使用的附和语类型,探索会话教学中应采用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06期)
祁洋,盖鑫[2](2019)在《日语教学中日语附和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附和语是日语交流的必备要素,当我们和日本人沟通交流时,如果不能够恰当地运用附和语,就会阻碍我们的沟通交流。在日语人才培养方面,日语教育界对日语教学中附和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日语附和语的研究与在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要正确使用附和语,达到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对日本人附和语的语因、种类及使用时机,今后教学中相关的教材、教法等加以关注与重视,这对今后的日语教学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尹洪峰,胡亚鹤[3](2019)在《探析日语初学者对中日附和语的理解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大环境背景下,新时期日语初学者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在出国留学、旅游等民间交流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附和语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课题。通过分析初学者在初级阶段对于中日附和语经常忽视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对于初学者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帮助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张绍华[4](2018)在《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日附和语语用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附和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文章认为听话人发出的笑也是附和语的一种表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日语会话水平尚浅等,在会话不能顺利开展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用笑来维护对话,进而可以推动会话的正常进行。(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8年09期)
张成[5](2016)在《中国学习者和母语者日语附和语使用现状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日常会话中附和语的功能的角度出发,比较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在附和语使用现状上的区别,进行分析。本文的分析材料是对中国人学习者之间和日语母语者之间以及中日接触场面下进行的在非正式场合下1对1谈话的录像。谈话的内容是关于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的自由交谈。中国人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各自都是9名男性,9名女性,一共36名调查对象。考虑到男女在使用附和语上的可能有不同倾向,故将男女分开进行分组,分析男女使用附和语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不像日语母语者那样经常使用附和语。不过,表示“理解,了解”和“同意”的附和语使用上双方没有很大区别。中国学习者相比于日语母语者,更多的使用表示“兴趣,关心”和“发表意见,想法”的附和语,而较少的使用表示“我在听”的附和语。而在接触场面下,中日双方都在会话中提高了附和语的使用频率,为了保持交谈的流畅性,不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交谈中较少使用表示“同意”和“发表意见,想法”的附和语,而多用表示“我在听”和“理解,了解”的附和语来推进交谈的进行。并且,为了与母语和文化都不同的对方顺畅的交流,中国学习者减少使用表示“兴趣,关心”的附和语,增加表示“理解,了解”的附和语,努力使谈话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另外,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在日语附和语使用上都存在男女差异,而中国男学习者和女性日语母语者在接触场面是更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学习者由于母语和文化的影响,与日语母语者在日语附和语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的倾向。为了促进中国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在异文化交流时互相理解,有必要让两者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以及在交谈中采取的表达策略。(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5)
董军鸽[6](2016)在《中韩反馈类话语标记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语义、语用、句法这叁方面,对反馈语中的附和语话语标记的特征和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在语义方面,汉语中的附和语话语标记多表示应答、肯定同意、应允接受、诱导推论与疑问惊讶。在语用方面,汉语的附和语话语标记和韩语的附和语话语标记都具有礼貌功能、共同感受功能、诱导功能、理解功能、确认功能、感情表达功能等。汉语的附和语话语标记具有让步功能。在句法方面,本论文从重复表现、附加现象、文章中的位置和俗语现象对汉韩附和语话语标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汉语和韩语中都存在重复现象,汉语附和语话语标记和韩语的附和语话语标记在句中的位置都较为灵活。韩语中,在附和语后面附加终结语尾“豆”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这一点与汉语有所不同。汉语附和语话语标记存在俗语现象,这一点在韩语中很少见。(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0)
孙秀秀[7](2015)在《附和语「そうですか」的语用功能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そうですか」是日本人在生活对话中的常见用语,有时表示附和,有时表轻微疑问。而本文着重分析「そうですか」作为附和语时的用法、含意和功能,通过日本电视剧中的台词分析,结合会话分析方法,从语用学理论的角度对附和语「そうですか」的功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そうですか」作附和语时在不同的会话环境中所起到的语用功能是不同的,比例有所侧重。(本文来源于《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孙秀秀[8](2015)在《附和语「そうですか」的语用功能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そうですか」是日本人在生活对话中的常见用语,有时表示附和,有时表轻微疑问。而本文着重分析「そうですか」作为附和语时的用法、含意和功能,通过日本电视剧中的台词分析,结合会话分析方法,从语用学理论的角度对附和语「そうですか」的功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そうですか」作附和语时在不同的会话环境中所起到的语用功能是不同的,比例有所侧重。(本文来源于《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5年刊》期刊2015-10-01)
尹丽君[9](2015)在《“附和语”的中日对比及日语学习者的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附和语”在日常对话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语和汉语的“附和语”的使用情况并不相同。为了使日语母语者和汉语母语者更流畅地交流并且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针对汉语和日语中“附和语”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关于日语学习者的“附和语”的习得研究,大多数为针对不同水平的不同日语学习者的研究。针对同一日语学习者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本论文以同一日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日语学习过程中“附和语”的使用变化。本论文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的中日对比研究中,以日语和汉语母语者各10人为研究对象,从“附和语”的形态、频率以及出现位置叁个角度出发展开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关于形态,汉语和日语相同,使用最多的是没有语义的“嗯”或“はい”等“附和语”。关于频率,日语“附和语”的频率高于汉语“附和语”的频率。关于出现位置,汉语的“附和语”多出现在句末,而日语的“附和语”多出现在句中,且多出现在“から”“とか”等接续助词的后面。在第二部分的同一日语学习者的习得研究中,选取日语零基础的学习者4人,进行了历时1年半的跟踪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习者的“附和语”的形态多为“そりですお”等有语义的“附和语”。其次,随着日语能力的提高,“附和语”的频率也呈现不稳定增长。在出现位置方面,学习者使用的“附和语”多出现在句末,且集中出现在“ます”“お”等终止型和间投助词的后面。分析原因发现,日语学习者的“附和语”使用有可能受到母语以及教科书的双重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5)
陈亚苹[10](2014)在《日语初级教科书中“附和语”的使用现状考察——以“附和语”的功能分布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附和语"是日语会话中最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之一。它充分体现了听话者参与会话的态度,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话语交际。由于对"附和语"的功能认识不足,日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不能正确、自然地使用"附和语"。考察分析日语初级教科书中"附和语"的功能分布及存在的问题,对日语教育现场"附和语"的习得指导及日语教科书的编纂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4年02期)
附和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附和语是日语交流的必备要素,当我们和日本人沟通交流时,如果不能够恰当地运用附和语,就会阻碍我们的沟通交流。在日语人才培养方面,日语教育界对日语教学中附和语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日语附和语的研究与在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要正确使用附和语,达到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对日本人附和语的语因、种类及使用时机,今后教学中相关的教材、教法等加以关注与重视,这对今后的日语教学有所助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附和语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凤莉,高鸿韵.关于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附和语表现——以与日语母语者的自由会话为中心[J].经济师.2019
[2].祁洋,盖鑫.日语教学中日语附和语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9
[3].尹洪峰,胡亚鹤.探析日语初学者对中日附和语的理解要点[J].艺术科技.2019
[4].张绍华.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中日附和语语用差异[J].广东蚕业.2018
[5].张成.中国学习者和母语者日语附和语使用现状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6
[6].董军鸽.中韩反馈类话语标记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7].孙秀秀.附和语「そうですか」的语用功能浅析[J].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2015
[8].孙秀秀.附和语「そうですか」的语用功能浅析[C].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5年刊.2015
[9].尹丽君.“附和语”的中日对比及日语学习者的习得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10].陈亚苹.日语初级教科书中“附和语”的使用现状考察——以“附和语”的功能分布为中心[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