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域分层论文-陈浩,吴启武,李芳,姜灵芝

多域分层论文-陈浩,吴启武,李芳,姜灵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域分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域光网络,双矩阵博弈,静态组播,专用保护

多域分层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吴启武,李芳,姜灵芝[1](2018)在《基于分层路径计算单元与双矩阵博弈的多域光网络静态组播专用保护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预先配置组播业务的多域光网络中,如何保证静态组播业务的生存性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通过采用基于分层路径计算单元(PCE)架构的全局拓扑信息调度计算模型,利用双矩阵博弈来生成链路不相交的组播树和组播保护树,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PCE与双矩阵博弈的多域光网络静态组播专用保护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具体示例。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冗余资源配置下,该算法具有较低的时间复杂度,在优化组播工作树和组播保护树的资源分配结构的同时,可明显提高多域光网络静态组播业务的生存能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11期)

李炜,金鑫,杨波,邓捷,陈宝靖[2](2014)在《基于分层PCE的多域最小代价路径启发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光网络技术和P2MP(点对多点)技术的融合将能够极大地促进光组播业务的发展。文章针对多层多域光网络中的P2MP业务,提出了一种MDMPH(基于分层PCE(路径计算元素)的多域最小代价路径启发式)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传统的PDB(基于逐域路径)算法、E-BRPC(基于扩展的反向回溯)算法以及CTB(基于核心树)算法相比,MDMPH算法能够计算出代价更小的P2MP路径树。(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商龙,王红卫,汪欣,陈游[3](2014)在《基于多域分层的机载雷达作战实验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机载雷达作战实验仿真是提升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作战能力、验证战术方法的有效手段。按照仿真粒度的不同,采用多域分层的思想,构建作战域、实体域、信息域和物理域的作战实验仿真系统层次结构;将战术过程抽象为作战实体状态变化过程,采用时间-实体-任务-顺序的思想将电子战交互进程转变为实体变量组状态变化过程,实现了战术组件化;建立了不同重频下信号检测模型;分析了仿真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时序过程;最后,结合典型的雷达对抗实验,对比单一干扰样式和复合干扰样式的干扰效果,验证了作战实验仿真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4年05期)

李春艳[4](2012)在《基于分层多域监控体系结构的移动代理迁移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制造系统是综合运用先进制造模式和先进制造技术,由多个工厂和车间组成的多网络、多设备的综合系统。如果出现故障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需要监控系统对先进制造系统中各种网络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及环境进行监控,达到保证先进制造系统安全无故障运行的目的。在现有先进制造监控系统中,采用分层多域体系结构虽能适应节点的动态变化及协作性,但先进制造监控系统各异构网络和不同设备中节点间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大,且存在多条具有优化可能的通路,仅仅采用分层多域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其数据采集高效实时性的要求。而移动代理可以自主地运行在异构的网络中,寻找合适的资源实时高效地完成监控数据采集任务,运用其迁移策略能够为移动代理规划出最优的迁移路径,提高监控系统中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实时反应能力。因此,本文以先进制造系统为背景,结合分层多域监控体系结构和移动代理技术,研究移动代理迁移策略问题,主要内容包括:(1)在分析先进制造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及移动代理在其中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移动代理迁移策略进行研究。针对先进制造监控系统中数据采集实时高效性的需求,提出了动静态结合的混合迁移策略,即通过基于路由代理泛滥机制的动态迁移策略实时采集网络节点和链路状态信息,并通过静态迁移策略中的路径优化算法对迁移路径进行高效的最优化选择。该混合迁移策略既能提高迁移路径规划的效率、减小迁移代价,又能为迁移路径的选择提供实时信息,减小因信息过时而导致的迁移失效问题发生的概率,进而提高移动代理迁移采集数据的实时响应性和可靠性。(2)对静态迁移策略中的路径优化算法进行了重点深入研究。根据分层多域监控体系结构中迁移节点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域内路径优化算法,它是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在求解大规模移动代理迁移路径时收敛速度慢且容易出现早熟停滞现象的问题,将改进交叉变异操作的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相结合,并且改进节点选择策略和信息素更新规则;该算法充分利用蚁群算法的并行搜索、信息正反馈等优点,同时利用改进节点选择策略和遗传算法的改进交叉变异操作来跳出局部最优解,避免早熟停滞现象的出现,使其具有更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并且改进的节点选择策略和信息素更新规则也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同时提出了基于最近邻算法的域间路径优化算法;并对移动代理迁移失效问题进行了研究。(3)最后,设计并实现移动代理迁移策略仿真系统,利用aglets2.0.2移动代理平台对本文提出的迁移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仿真验证。(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2-12-13)

陈真[5](2012)在《分层PCE架构下多域光网络路径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巨大的路由信息量给管理带来了很大负担,多域的分布式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在基于GMPLS的多域光网络中,由于保密性和安全性等诸多要求,各域的详细拓扑信息是相互隔离的,这就给跨域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计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IETF提出的基于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的架构给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内外学者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基于PCE的智能光网络跨域路径计算方法。首先,本文将对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做初步分析,并对本领域的支撑技术,主要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现状做进一步的说明,分析了GMPLS协议和智能光网络ASON等背景支撑技术。其次,本文将重点介绍并分析研究的主要理论支撑-基于路径计算单元(PCE)的网路架构,其中包括PCE的产生动机、基础架构、逻辑结构以及PCE的通信机制。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做一些介绍,比较几种现有的基于PCE的跨域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计算方法,分析这几种方法的优劣,发现可供研究改善的关键问题:1、需要一种拓扑聚合机制来解决多域智能光网络跨域路径计算的问题;2、需要一种改进型的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同时计算的方法。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链路-节点转化”机制,对网络抽象拓扑进行聚合,简化了多域聚合拓扑;同时引入“节点命名”机制和“链路代价映射”机制将各域的域内路由信息和域间链路状态信息映射到聚合拓扑中,解决了跨域路径计算过程中“域序列”的确定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跨域路径计算方法。本文通过仿真实验评估这种跨域路径计算方法的实际效果,结果证明这种机制可以保留足够的域内抽象拓扑信息,提供较为精确的跨域路径,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网络阻塞。针对第二个问题,本文对跨域保护路径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域序列相同的情况下,针对并行计算方案(Parallel Approach)计算和通信开销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善型方案(Enhanced Parallel Approach),提出最大不相交路径树(Maximun Disjoint Path Tree)这一概念,减少虚拟不相交路径森林中的不相交路径对的数量,从而降低计算的复杂度。仿真实验证明改进型的计算方法可以在保证计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计算开销。另外笔者还提出了一种在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的域序列不同的情况下,同时计算两条不相交路径的方法。最后,本文对所研究内容做了简单的总结,分析了新提出方案中的问题和可以继续研究的关键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了跨域路径计算的一个关键问题-“域序列”的确定,提出了一种“链路-节点转化”方案;另一方面对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同时计算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相同或者不同时的计算方法。本论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1101)、国家863计划课题(2009AA012254)资助完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3-01)

彭云峰,陈真,赵长名,王宗伟,隆克平[6](2012)在《分层PCE架构下为解决多域路径计算的链路一节点拓扑聚合方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Inter-domain path computing is one big issue in multi-domain networks. The Hierarchical Path Computing Element (H-PCE) is a semi-central architecture for computing inter-domain path. To facilitate H-PCE in inter-domain path computing, this paper proposed a topology aggregation scheme to abstract the edge nodes and their connected inter-domain link as one vertex to achieve more optimal paths and confidentiality guarante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cheme has been demonstrated on solving wavelength routing in multi-doma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network via simul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cheme reduces at least 10% inter-domain blocking prob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omain-to-the-Node (DtN) scheme.(本文来源于《中国通信》期刊2012年01期)

陈祖平[7](2009)在《多域分层ASON生存性研究及基于NS仿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光网络向着大规模、复杂拓扑、面向业务的智能化网络方向发展,对网络的生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定义网络的管理边界、提高路由和信令的性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以及兼容不同系统间的技术差异,以ASON为代表的下一代光网络将被划分为多个路由域,采用分布式管理和分层的网络路由体系。为保证网络的可扩展性,各路由域的详细拓扑信息在域内散发,路由域间只交换汇聚后的拓扑信息。因此,网络节点不具有整网的详细拓扑及配置信息,如何在缺乏全局信息的条件下提供可靠的业务连接,提高网络抵制故障业务中断或干扰的能力是网络分域带来的一个新的且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介绍了多域分层ASON体系结构和其路由技术,分析了光网络的生存性,并着重研究了多域分层ASON生存性的特点和当前研究现状。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分级计算共享子路径保护算法,对算法进行了数学描述,并详细介绍了其执行步骤和信令流程。最后在流行开源网络模拟器NS上编程实现了多域分层ASON仿真平台,并基于仿真平台对算法进行仿真测试和改进。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分析多域分层ASON的路由机制,包括分层路由体系,路由方式和路由信令过程,并对其关键技术如路由信息的汇聚,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更新,路由的计算进行了研究。(2)对多域分层ASON生存性策略进行了详细探讨。介绍了现有的网络生存性和ASON的生存性,研究了多域分层ASON在路由计算,保护恢复方式和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特点,并分析比较了现有多域分层ASON生存性策略。(3)提出了一种混合分级计算共享子路径保护算法。算法在上层路由域中,分别为新业务计算出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对于工作路径在下层路由域采取“按域分段,域内保护”的方式进行保护,对于恢复路径则采取“域间保护,域内恢复”策略。算法采用域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域平均资源利用率作为虚链路的代价权重因子,对虚链路的消耗进行了较为准确的估算。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快的保护倒换速度和较好的资源利用效率,对域内链路故障和域间链路故障都有较好的故障恢复性能。(4)编程实现了基于NS的多域分层ASON仿真平台。在仿真平台中实现了多域分层ASON体系,包括信令机制,连接建立过程,路由计算过程,路由信息的汇聚和更新。为了便于比较分析,仿真平台实现了两种故障恢复方式,一种是基于本文提出的链路权重分级计算共享子路径保护算法,另一种是基于路径保护,并对两种保护算法各种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9-04-01)

葛方斌,杨林,王建新,丁利[8](2008)在《多域分层系统中基于DRT的访问控制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多域系统的访问控制需求,提出RBAC的扩展模型——DRTBAC模型。模型中引入域、型、角色关联等概念,增加了权限的灵活设置机制,并将基本安全原则融入到模型的角色划分、指派与关联中。解决RBAC对多域系统的支持问题,方便权限的管理,实现遵循安全原则的访问控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24期)

谭志,纪越峰[9](2007)在《多域分层ASON路由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多域分层路由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speaker节点的拓扑信息路由通告机制,实现了分层网络的拓扑发现、同步和路由计算.结果表明,路由控制负载和链路状态数据库的大小都随着路由层数的增加而迅速地降低.该机制能解决大规模网络的可扩展性问题,节约节点存储空间和提高路由效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多域分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智能光网络技术和P2MP(点对多点)技术的融合将能够极大地促进光组播业务的发展。文章针对多层多域光网络中的P2MP业务,提出了一种MDMPH(基于分层PCE(路径计算元素)的多域最小代价路径启发式)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传统的PDB(基于逐域路径)算法、E-BRPC(基于扩展的反向回溯)算法以及CTB(基于核心树)算法相比,MDMPH算法能够计算出代价更小的P2MP路径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域分层论文参考文献

[1].陈浩,吴启武,李芳,姜灵芝.基于分层路径计算单元与双矩阵博弈的多域光网络静态组播专用保护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8

[2].李炜,金鑫,杨波,邓捷,陈宝靖.基于分层PCE的多域最小代价路径启发式算法[J].光通信研究.2014

[3].商龙,王红卫,汪欣,陈游.基于多域分层的机载雷达作战实验系统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4

[4].李春艳.基于分层多域监控体系结构的移动代理迁移策略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

[5].陈真.分层PCE架构下多域光网络路径计算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6].彭云峰,陈真,赵长名,王宗伟,隆克平.分层PCE架构下为解决多域路径计算的链路一节点拓扑聚合方式(英文)[J].中国通信.2012

[7].陈祖平.多域分层ASON生存性研究及基于NS仿真设计与实现[D].江苏大学.2009

[8].葛方斌,杨林,王建新,丁利.多域分层系统中基于DRT的访问控制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8

[9].谭志,纪越峰.多域分层ASON路由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  

多域分层论文-陈浩,吴启武,李芳,姜灵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