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织物论文-石锐,刘微,葛欣国,黄浩,李平立

金属织物论文-石锐,刘微,葛欣国,黄浩,李平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离子配位改性,织物,纤维,制备

金属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石锐,刘微,葛欣国,黄浩,李平立[1](2019)在《金属离子配位改性在纤维制备及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金属离子的聚合物因兼具有机、无机特性而倍受研究者青睐,金属-有机杂化材料、聚合物基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配位超分子材料等杂化材料已逐渐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金属离子配位改性作为向有机基材引入金属离子的常用手段被广泛应用在织物/纤维功能化制备及后整理改性方面,但相较传统共价接枝改性和辐照改性技术而言,其应用范围窄,发展缓慢。对近年金属离子在织物/纤维制备和后整理中配位改性的应用进展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为金属离子配位改性技术在织物/纤维制备及后整理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17期)

张帆,张儒,周文常,周辉,汪南方[2](2019)在《金属铜配合物催化双氧水用于棉针织物的低温漂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传统高温练漂中棉针织物加工过程能耗高、纤维损伤大的问题,以N,N'-双(3-氨丙基)乙二胺和叁(2-氨基乙基)胺分别和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配体M和N,然后与铜盐反应制备金属铜配合物CuM和CuN用于棉织物低温漂白加工。借助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表征金属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CuM和CuN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特性以及铜配合物-双氧水低温漂白工艺因素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并对比探讨了低温漂白与传统高温漂白工艺。结果表明:CuM和CuN催化双氧水(H_2O_2)分解反应级数为1,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 055、0. 042 min~(-1),远大于空白体系;采用CuN-H_2O_2体系在70℃漂白的棉织物白度为80. 0%,与传统工艺相当,毛效和强力保留率优于传统工艺。(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田佳鑫[3](2019)在《金属有机框架/聚吡咯复合织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具有便携、可穿戴、易打理等特点的可穿戴智能纺织品发展迅速,可穿戴纺织品分为可穿戴智能服装与可穿戴智能设备,各领域对其需求也日益增加,例如,织物电极可编织于智能服装中用于心电信号的收集,还可组装为超级电容器在可穿戴智能设备中作为柔性能量存储组件,以较小的体积与良好的柔性持续供给能源。棉织物本身具有多孔性,质轻,柔软,可折迭且易加工的特点。聚吡咯(PPy)具有环境稳定性好、理论比电容大、生物相容性好、可拉伸、柔软、易制备等优点。金属有机框架(MOFs)具有多孔结构、高比表面积及足够多的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在能量存储界引起广大学者的注意,其中,Zr-MOF(UIO-66)自身具有一定的赝电容,高价态的金属中心Zr(IV)可增强金属-有机交联基团的强度,在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等溶液以及酸性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结合以上优点此论文制备了棉织物自支撑轻质柔软的UIO-66/PPy复合电极材料,此电极材料可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及可穿戴的智能纺织品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溶剂热法和引入“软模板”原位聚合法分别在棉织物上沉积UIO-66与纳米管状PPy,成功制备了PPy@UIO-66@CT复合织物电极,该复合电极电导率可达14.29S·cm~(-1),室温下在电流密度为1.6mA·cm~(-2)时,比容量高达565F·g~(-1)(1993.44mF·cm~(-2)),更为突出的是经过500个循环后,仅有5%的电容损失,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同等条件下制备的PPy@CT电极所得质量比电容为301F·g~(-1),500次循环后电容仅剩余46%。这是由于PPy纳米管具有良好的一维导电性结构,可作为UIO-66粒子的导电连接器,使之具有更高速的电荷转移能力,且UIO-66不仅提供了自己的赝电容,还起到了机械缓冲作用,在弯曲150次及胶带剥离实验后电容几乎没有改变,本研究证实了MOFs与PPy纳米管结合的复合电极材料在组构的柔性超级电容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应用前景。(2)通过溶剂热法和冷冻界面聚合法在棉织物上分别沉积UIO-66与PPy,成功制备了PPY/UIO-66/Cwf复合织物电极,该电极活性物质负载量达到商业要求且具有高电导率(18.89S·cm~(-1)),在1.6mA·cm~(-2)电流密度下实现了较大的比容量3888mF·cm~(-2)(410.4F·g~(-1)),1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73%。同等条件下制备的PPy/Cwf织物电极面积比容量为2724mF·cm~(-2),1000次循环后电容所剩无几。这是因为冷冻界面聚合在低温多相的条件下反应得到更加致密的PPy,加之UIO-66的多孔特性为PPy提供了更多的生长活性位点,在聚合时间为18h时具有合适的PPy负载量,这使得织物电极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面对PPy的粉化膨胀适应自如。因此我们可以认为UIO-66的加入提高了电极材料有效的活性,此时较高的面积比容量更为突出,在可穿戴纺织品能量存储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9-06-01)

应芬,贾伟,李楠,蒋金华,陈南梁[4](2019)在《超细金属丝可编织性及其网眼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弯曲刚度的角度对国产和进口两种不锈钢丝的可编织性进行研究。选取了弯曲刚度更小的0. 03 mm国产不锈钢丝进行编织,通过变换密度参数得到5种不同的不锈钢丝金属网眼织物,并对这5种不锈钢丝金属网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国际纺织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亚静,董科萍,肖红,梁然然[5](2019)在《金属镀层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与透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兼具良好透气性和屏蔽效能的金属化织物,在镀铜镍涤纶织物上开列不同尺寸、不同排列的圆孔,研究孔直径、孔中心间距及孔隙率对织物屏蔽效能和透气率的影响,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孔中心间距的增加,屏蔽效能增大,透气性降低;随孔直径的增加,屏蔽效能减小,透气性显着增加;孔隙率增加0.2%左右时,屏蔽效能基本相同,而透气率增加明显;在30 MHz~1.5 GHz频率范围,孔直径1 mm,孔中心间距15mm的打孔金属化织物,与未打孔织物相比透气性增加约40 L·m~(-2)·s~(-1),而屏蔽效能下降幅度在5 dB之内,具有相对较好的透气性及屏蔽效能。(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高起[6](2019)在《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低排放技术探讨——加金属编织物滤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对粉尘排放浓度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中,10 mg/m3甚至5 mg/m3是目前部分地区对钢铁企业的要求。这样原有干法除尘系统,由于电除尘器本身的技术局限性就无法满足钢铁企业的要求。针对布袋除尘器的优点及滤料的选择结合原干法系统的工艺,论述新的转炉煤气干法布袋除尘系统的技术路线。(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1期)

李珂,叶挺,蒋静,王少飞[7](2018)在《金属离子媒染剂增进橘皮色素染色棉织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天然染料直接法染棉织物过程中的上染率低、染色牢度差问题,采用硫酸铁和硫酸铜作为媒染剂,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设计实验,探讨了橘皮色素媒染棉织物染色工艺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染色方法为预媒法染色,硫酸铁作为媒染剂时橘皮色素染棉的工艺较佳。最优染色工艺为:橘皮色素质量分数3%,硫酸铁质量分数15%,媒染浴比1∶50,媒染温度70℃,媒染时间60 min,染色温度90℃,染色70 min,染色浴比1∶40。经橘皮色素染色后织物各项牢度均能达到服用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刘盼盼[8](2018)在《喷涂快速组装金属纳米粒子涂层用于荧光检测及织物功能性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发光材料已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如分析检测、防伪及交通标志、夜跑及舞台表演服、荧光涂料等等。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受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其发光性能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金属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特性,这种共振效应一方面使得纳米粒子在紫外-可见光区域有强烈的光谱吸收,另一方面使其周围的局域电磁场显着增强。当荧光物质位于金属纳米粒子附近时,其发光强度会发生变化,即产生荧光增强或淬灭效应。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LSPR效应调控荧光基团的发光性能、制备功能性材料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喷涂层层组装技术是将组装成分交替喷涂在基底上,各组分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力如静电、氢键、配位键、主客体作用等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集合体材料的过程。这种制备功能材料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膜速度快、环境友好、适合大面积工业生产等优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喷涂过程及组装体系的参数可以对制备的功能材料形貌和结构进行调控。本论文利用喷涂组装的方法在平面石英片基底和柔性织物基底表面制备了金属纳米粒子涂层,探讨喷涂组装过程对金属纳米粒子的吸附动力学影响,进一步揭示喷涂组装机理,并将制备的金属纳米粒子涂层用于荧光检测和织物功能性整理,为进一步扩大喷涂组装方法的应用范围做贡献。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是用喷涂法在平面基底上制备两种分别制备单层金纳米涂层和银纳米涂层,通过调节喷涂气压和喷涂时间,研究喷涂参数对不同纳米粒子吸附动力学影响,进而揭示喷涂过程中纳米粒子的吸附沉积机理;然后将制备的银涂层用于增强荧光,改变组装层数,观察组装过程中银纳米粒子涂层的形貌及周围电场的变化情况,进而探讨其对荧光效应的影响;随后利用室温压印技术对银纳米粒子涂层进行条带图案化,研究图案化对荧光增强效应的影响;最后将金属纳米粒子喷涂在柔软的织物基底上,观察纳米粒子在织物表面的沉积规律及其周围荧光物质发光强度,得到具有特殊发光图案的织物,同时研究具有纳米粒子涂层织物的光热转化效率。具体内容如下:(一)利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和银纳米粒子,由于柠檬酸根的包裹使得纳米粒子表面带负电荷,将带负电的纳米粒子喷涂在正电修饰的平面石英片基底上,依靠两者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得到单层的金属纳米粒子涂层。调节喷涂时间和喷涂气压两个参数,观察和比较两种纳米粒子吸附沉积行为随喷涂参数的变化。研究发现喷涂法大幅提高了纳米粒子的沉积速率,但金、银两种纳米粒子对喷涂参数的响应不同。在10、30、50 psi的气压下,金纳米粒子沉积行为与喷涂压强相关,压强越大,沉积越快,在较高气压下喷涂至20 s时,其生长曲线呈现先快速增加后增加变缓的趋势;与金纳米粒子不同,银纳米粒子的沉积行为与压强无关,改变喷涂气压时,银纳米粒子在相同喷涂时间下,沉积量没有明显差别,喷涂时间增加到60 s时,纳米粒子的沉积量始终呈线性增长趋势。(二)利用喷涂层层组装方法在石英片基底上交替喷涂银纳米粒子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得到含有多层银纳米粒子涂层的荧光检测平台。由于组装过程中PDDA对银纳米粒子的静电吸引作用,纳米粒子被固定在基底表面,随喷涂层数的增加纳米粒子形成聚集体,且聚集体形态从二维平面聚集逐步转化成叁维空间堆积状态。与单独的银纳米粒子相比,聚集态银纳米粒子进一步增加了金属纳米周围电场,从而有利于增加附近荧光基团的发光强度,但电场强度和荧光增强效果随纳米粒子从二维平面聚集转化为叁维空间堆积的转变过程中而降低。组装形成的纳米粒子涂层平台可以增强罗丹明B(RhB),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青色素衍生物(Cy5)多种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具有普适性。将具有最大荧光增强效应的银纳米粒子涂层平台用于生物免疫实验的测定,发现其对荧光基团Cy5的荧光增强倍数达到~12.3倍。(叁)利用室温压印技术制备具有条带图案的银纳米粒子涂层,进一步提高其荧光增强效果。用浸渍层层组装技术制备具有一定厚度的聚烯丙基胺盐/聚丙烯酸(PAA/PAH)*20聚电解质多层膜做为室温压印的基膜。先压印后喷涂过程是指先用室温压印技术对基膜进行条带图案化,再交替喷涂银纳米粒子和PDDA,得到图案化的银纳米粒子多层膜。先喷涂后压印过程指先在基膜表面喷涂上银纳米粒子和PDDA,再对其进行室温压印获得条带图案。将两种制备工艺得到的图案化银涂层表面形貌、紫外吸光度和荧光增强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先压印后喷涂得到的涂层中银纳米粒子主要分布在条带图案化基膜的凸起部分,与平面银纳米涂层平台(对比样品)相比,荧光增强1.39倍;而先喷涂后压印途径得到银纳米涂层平台,纳米粒子渗入整个基膜内部,荧光增强2.05倍。(四)将金属银纳米粒子喷涂在平纹棉织物基底上,研究纳米粒子在织物表面的沉积状况、银涂层织物上荧光基团的发光强度及涂层织物的光热转化效应。由于织物复杂的多级结构导致织物基底具有良好的捕捉能力,交替喷涂3层银纳米粒子和PDDA时,纳米粒子沉积量是石英片基底上沉积量的2.3倍,且纳米粒子均匀覆盖在织物中纤维表面;将修饰了银纳米粒子涂层的织物表面吸附生长荧光物质罗丹明B,观察其发光强度,研究发现由于织物中纤维的空间分布,荧光基团和纳米粒子之间的间距不可控,从而导致修饰了银纳米粒子涂层的织物周围荧光强度有所下降,使用图案模板使纳米粒子选择性沉积在织物表面,得到具有特殊发光图案的织物。同时由于金属纳米粒子涂层的LSPR效应使得织物光热转化效率大大提高,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5-01)

王冯宇,陈贵翠[9](2018)在《芦荟纤维/桑皮纤维/金属丝赛络菲尔复合纱功能针织物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以芦荟纤维、桑皮纤维和金银丝(长丝)为原料,利用传统棉纺设备和赛络菲尔包缠纺纱技术开发出具有良好闪光效应的新型复合功能纱线。分析芦荟纤维和桑皮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纺纱方案和生产工艺流程,重点探讨原料的预处理以及各工序的工艺设计、技术措施和赛络菲尔纺的细纱改造。纺制的芦荟纤维/桑皮纤维70/30 28tex+6dtex金银丝赛络菲尔包缠纱,经测试表明,纱线满足预期的质量要求,用其开发空气层和1+1罗纹组织的针织物,不但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而且还具有较佳的外观效应。(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Z1期)

魏成卓[10](2018)在《金属氧化物/聚吡咯复合织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织物(棉、丝等)具有价格低廉、亲水性好、质地柔软、耐拉伸和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使其成为柔性电极材料的理想基材。导电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制备简便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超级电容器领域常见的活性物质。金属氧化物/PPy复合活性物质很少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中,在此本论文以织物为基材通过溶胶-凝胶法和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备金属氧化物/聚吡咯复合织物电极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蚕丝织物上,采用溶胶-凝胶法沉积氧化锌,再通过原位氧化法将聚吡咯负载在织物上,得到氧化锌/聚吡咯蚕丝复合织物电极材料。该复合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4A/cm~2的条件下,容量达447 F/g,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相对初始比容量的保持率在53%左右,而同等条件下聚吡咯/蚕丝织物的容量为313 F/g,500次循环充放电后比容量保持率为48%,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电极材料中加入氧化锌后可以提高材料的比容量。(2)以棉织物为基材,使用溶胶-凝胶法将氧化铁沉积在棉织物表面,再通过原位氧化聚合法制得氧化铁/聚吡咯棉织物复合电极材料。该复合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0.4A/cm~2的条件下,比容量为412F/g,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相对初始比容量保持在38%,在同等条件下,聚吡咯/棉织物电极材料的比容量为333 F/g,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的保持在29%,表明Fe_2O_3的添加有利于电极材料的初始比容量的提高,但是循环稳定性有待提高。(3)以棉织物为基材,采用溶胶-凝胶法将二氧化钛沉积在棉织物上,再通过原位氧化聚合法将聚吡咯负载在棉织物上,制得二氧化钛/聚吡咯棉织物复合电极材料。该复合电极材料的最大电导率为6.3S/cm,且在电流密度为0.6A/cm~2的条件下,比容量达733F/g,能量密度为44.4Wh/kg,且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相对初始比容量保持在36%。对比同样以棉织物为基材的第二章,初始比容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表明TiO_2有良好的晶型结构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初始比容量。(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期刊2018-03-01)

金属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传统高温练漂中棉针织物加工过程能耗高、纤维损伤大的问题,以N,N'-双(3-氨丙基)乙二胺和叁(2-氨基乙基)胺分别和水杨醛反应生成席夫碱配体M和N,然后与铜盐反应制备金属铜配合物CuM和CuN用于棉织物低温漂白加工。借助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表征金属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研究CuM和CuN对双氧水的催化分解特性以及铜配合物-双氧水低温漂白工艺因素对织物白度的影响,并对比探讨了低温漂白与传统高温漂白工艺。结果表明:CuM和CuN催化双氧水(H_2O_2)分解反应级数为1,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 055、0. 042 min~(-1),远大于空白体系;采用CuN-H_2O_2体系在70℃漂白的棉织物白度为80. 0%,与传统工艺相当,毛效和强力保留率优于传统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石锐,刘微,葛欣国,黄浩,李平立.金属离子配位改性在纤维制备及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J].印染.2019

[2].张帆,张儒,周文常,周辉,汪南方.金属铜配合物催化双氧水用于棉针织物的低温漂白[J].纺织学报.2019

[3].田佳鑫.金属有机框架/聚吡咯复合织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9

[4].应芬,贾伟,李楠,蒋金华,陈南梁.超细金属丝可编织性及其网眼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19

[5].王亚静,董科萍,肖红,梁然然.金属镀层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与透气性[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高起.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系统低排放技术探讨——加金属编织物滤袋[J].节能.2019

[7].李珂,叶挺,蒋静,王少飞.金属离子媒染剂增进橘皮色素染色棉织物研究[J].现代纺织技术.2018

[8].刘盼盼.喷涂快速组装金属纳米粒子涂层用于荧光检测及织物功能性整理[D].东华大学.2018

[9].王冯宇,陈贵翠.芦荟纤维/桑皮纤维/金属丝赛络菲尔复合纱功能针织物的开发[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8

[10].魏成卓.金属氧化物/聚吡咯复合织物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

标签:;  ;  ;  ;  

金属织物论文-石锐,刘微,葛欣国,黄浩,李平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