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大学英语,双语教学
双语习得论文文献综述
贡天媛[1](2019)在《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革新的主要方向。以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学习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各行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并提出全新的教学方案,构建多彩的教学课堂。(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36期)
卿黎,王超[2](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双语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新工科学生双语习得缺失情况,对新工科学生双语习得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克拉申(S. D. 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基于CDIO的教学理念,通过双语习得过程变量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兴趣习得、态度习得、迁移习得、交际习得的双语教学,强调了PV背景材料运用的实效性,为新工科学生创设和提供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培养新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5期)
栾莺[3](2019)在《幼儿双语习得中词汇意识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意识作为双语学习者元语言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词汇意识的变化发展受到从单语到双语学习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幼儿的词汇意识发展,提出从词汇意识发展的角度研究幼儿双语教学,指导幼儿把词语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并以此传递意义。旨在探讨系统的双语教育途径,从幼儿园阶段一直延伸至学龄儿童的英语学习,为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提供可行性方案。(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5期)
吴庄,邵士洋[4](2019)在《双语(方言)经历对儿童习得名词指称对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语习得中,当一个新词在语境中存在多个可能的指称对象时,儿童会根据"一种事物只有一个名称"的相互排斥假定将其判断为指称陌生而非熟悉的事物。针对语言经历不同的叁组学前儿童的指图测试表明,双语(方言)经历对儿童根据相互排斥假定消解歧义的影响有限:双语(方言)儿童仅当新词的音系特征与他们所学习的语言不同时才会放弃相互排斥假定,认为该词也可以指称熟悉事物;而当新词符合他们接触过的语言的音系特征时,他们仍然将相互排斥假定作为可靠的词义认知机制,倾向于将新词理解为指称陌生事物。单语儿童则在习得新词指称对象时始终坚持相互排斥假定。各种语言经历的儿童依据相互排斥假定所建立的音-义关系都能得以保留,成为词汇知识的一部分。这说明相互排斥假定是儿童词汇习得的默认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外语》期刊2019年03期)
袁晓庆[5](2018)在《叁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以英日双语方向学生的日语学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日盛,叁语或多语使用者越来越多。叁语习得理论是从二语习得中独立出的分支,语言迁移比二语习得更错综复杂。本文就英日双语方向学生的日语学习为例,简要探讨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语言迁移现象,以期对叁语(日语)教学产生一些启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量的进一步扩大,各高校外语学院纷纷开展了双语专业。研究多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认知、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叁语习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8年18期)
杨媚[6](2018)在《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高职高专双语教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近几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展。所以为了在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高职高专的中的双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8年37期)
罗文萍[7](2018)在《学前汉英双语儿童关系从句习得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及个性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能力,儿童是语言史的小宇宙缩影,尤其双语儿童是语言接触的小宇宙缩影,正如M.Grammont(1902:61)所说,所有展示语言生命特色的语音、构词、句法修正,都存在于儿童的言语中。本研究以"一亲一语""边语边文"的中国家庭为背景,选取曾家怡(4岁3个月)双语儿童为被试,观察她近一年半时间的双语语法发展,以日记、观察、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本着生成语法和二语习得理论,从普遍原则和类型学等入手,从已有的粤英双语儿童资料以及曾家怡普通话英语双语习得语料进行研究,尝试揭示学前汉英双语儿童关系从句的语言习得机制。国内学前汉英双语儿童语言习得的实证研究尚待拓展,因其似大树之根、大厦之基,研究本土学前汉英双语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对于研究"中国式英语"、指导6~12岁尚处于语言关键期的中国儿童学习英语以及编撰小学英语教材等都有深远影响和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08期)
梁俊青[8](2018)在《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性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逐渐频繁,内蒙古自治区城市人口中蒙汉通婚现象明显增多,蒙汉双语家庭也越来越普遍。在家庭语言和孩子学校的选择上,这类家庭面临比单语家庭更复杂的境地,也更加需要科学理性的规划和引导。蒙汉通婚家庭的语言选择学者菅志翔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族际通婚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族际通婚率方面,蒙古族仅次于满族,位于第二,汉族为主要通婚对象。蒙古族的族际通婚率之所以很高,与较高的城镇化水平、汉语普通话的高普及(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张昕[9](2018)在《汉俄双语环境下的幼儿双语习得个案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本是一个极为有意思的课题,而研究双语环境下成长的幼儿语言的发展更具有魅力。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描写和分析了一名混血幼儿菲菲在宏观汉语环境下0-3岁期间汉俄双语习得的发展过程。为探究为何菲菲在宏观汉语环境下先习得了俄语为第一语言,父母的话语对菲菲语言习得有什么影响,父母的话语是怎样影响菲菲的语言习得的,菲菲的优势语言是否会变化。本文把菲菲的双语习得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细致描写了各个阶段菲菲所处的语言环境和双语发展过程,再从语言要素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语言环境、父母的话语输入对菲菲语言习得的影响和作用,以揭示菲菲双语习得的特殊规律。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和意义,及其菲菲及其家庭环境。从国外、国内两个角度对儿童双语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使用的术语。第二章是对菲菲0-3岁的汉语、俄语习得过程分成五个不同阶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菲菲俄语习得在各个阶段呈稳定发展,汉语习得的发展受语言环境变化的影响大。第叁章是对菲菲的汉语和俄语的语言系统发展情况按语言要素进行描述和总结。菲菲习得俄语为第一语言,其发展规律与纯俄语儿童相似,发展途径为“语前”阶段、独词句、双词句、电报句、简单句和复句的阶段;第二语言汉语习得的发展规律不同于普通话儿童,其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受第一语言的影响大,发展途径为“语前”阶段、独词句、沉默、双语混合使用的阶段。第四章至第六章为文章的总结部分,分别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结论;为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本研究为双语环境下的幼儿习得语言的研究提供一个个案补充;为国内学界对汉俄双语环境下的习得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晶茹[10](2018)在《双语习得差异性比较对有效课程创建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双语习得差异性对比发现,双语者在许多方面优于单语者,包括认知能力、执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重任务切换与管理能力、过滤无用信息、克服外在干扰、社会性行为等。本文首先就双语习得过程进行对比,从输入环境(微观系统、宏观系统)、输入途径(听觉、视觉、多模态感官联结)、语言加工(生理基础、人格特质、自我形象、记忆)叁个方面探索双语者与单语学习者习得过程的差异以及双语者能力优势的原因,然后为创建有效课程提出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Science (ISSS 2018)》期刊2018-05-12)
双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高校双语教学过程中新工科学生双语习得缺失情况,对新工科学生双语习得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克拉申(S. D. 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基于CDIO的教学理念,通过双语习得过程变量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兴趣习得、态度习得、迁移习得、交际习得的双语教学,强调了PV背景材料运用的实效性,为新工科学生创设和提供获取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培养新工科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语习得论文参考文献
[1].贡天媛.探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双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卿黎,王超.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双语习得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
[3].栾莺.幼儿双语习得中词汇意识发展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
[4].吴庄,邵士洋.双语(方言)经历对儿童习得名词指称对象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9
[5].袁晓庆.叁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现象——以英日双语方向学生的日语学习为例[J].山海经.2018
[6].杨媚.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高职高专双语教学方法研究[J].校园英语.2018
[7].罗文萍.学前汉英双语儿童关系从句习得实证研究[J].英语广场.2018
[8].梁俊青.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反思[J].中国民族教育.2018
[9].张昕.汉俄双语环境下的幼儿双语习得个案考察[D].广州大学.2018
[10].杨晶茹.双语习得差异性比较对有效课程创建的启发[C].Proceedingsof4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ocialScience(ISSS201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