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苏州青,定向转育,核雄性不育系
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论文文献综述
丁永波[1](2018)在《苏州青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利用苏州青这一优异种质资源,在原有核基因雄性不育转育基础上,采用回交、自交和测交的方法,继续按照雄性不育定向转育方案对其进行核不育基因转育,经不断地鉴定最终育成苏州青不育系‘GMS107’,并以该不育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检验定向转育效果及配合力,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在前人回交3代转育基础上,按照定向转育方案对待转育苏州青‘FS01’进行了第4代回交转育,并通过筛选和测交鉴定获得了苏州青的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并配制出苏州青核不育系‘GMS107’。2.对核不育系‘GMS107’群体进行育性鉴定及植物学性状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育性稳定,植物学性状与待转育目标品系‘FS01’极为接近。3.以苏州青不育系‘GMS107’材料为母本,分别与12个优良自交系青梗菜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这些配制完成的杂交组合各项农艺性状数据的统计分析,最终筛选出了1个最优异的苏州青杂交组合‘A7’。(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谭翀[2](2018)在《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性不育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对于具有显着杂种优势的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配制杂交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一直受到育种专家的高度重视。由于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材料较为稀少,利用人工诱变创制雄性不育材料,已经成为雄性不育研究的重要手段。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重要作物,杂种优势十分显着。本研究利用大白菜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FT’为试材,利用60Co-γ射线诱变与游离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1份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采用图位克隆策略,并参考高通量测序结果,对突变基因ftms进行了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白菜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的表型特征和遗传特性以突变体ftms为母本,与其野生型‘FT’杂交,配制F1和F2。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ftms的雄性不育性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体ftms与野生型‘FT’在营养生长阶段无明显差异,在生殖生长阶段突变体ftms花药退化,无花粉。石蜡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ftms雄蕊败育始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绒粘层细胞异常膨大且高度液泡化导致小孢子发生败育。2.基于BSR-Seq的突变基因ftms初步定位以开白花的突变体ftms为母本,开黄花的白菜薹DH系‘14S701’为父本,构建F2分离群体。F2群体中共有4种表型:黄花可育、黄花不育、白花可育及白花不育。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雄蕊育性与花瓣颜色2个性状均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且为独立遗传。选取黄花可育与白花不育2种表型植株各50株,构建2个RNA混池。通过BSR-Seq分析,同时定位了雄蕊育性和花瓣颜色2个基因,在A05和A02染色体上获得了与目标性状连锁的候选区间。通过在候选区间内进一步开发SSR连锁标记进行验证,将突变基因ftms定位于A05染色体,白花基因定位于A02染色体。3.基于F2大规模分离群体连锁分析的突变基因ftms精细定位利用F2大规模分离群体中的2,600株雄性不育植株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最终将突变基因ftms定位于A05染色体的In Del20和In Del14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2c M和0.06c M。经与大白菜参考基因组(v1.5)比对,目标区间约1.7Mb,共有114个基因。由于定位区域位于A05着丝粒附近,造成重组困难,已无法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4.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候选基因预测对突变体ftms及其野生型‘FT’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重测序信息对突变体ftms的突变位点进行了检测。在定位区间内突变体ftms上检测到纯合SNP和In Del突变位点82个,其中,在外显子上只有1个错义的SNP突变,所在基因编号为Bra010198,编码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其拟南芥同源基因AT1G33430参与花粉外壁形成。突变体ftms的Bra010198基因第5个外显子上发生了G→T的碱基颠换,导致其蛋白质保守结构域中281th氨基酸Gly(GGG)变为Val(GTG)。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候选基因Bra010198在雄蕊中特异性表达。5.候选基因Bra010198家族成员鉴定以拟南芥已鉴定出的20个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的蛋白序列为参考,在大白菜基因组中共筛选出30个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大白菜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与其拟南芥同源基因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关系。系统进化分析将大白菜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分为2个分支:group I和group II。理化性质、保守motifs和外显子/内含子数目在各分支家族成员中相对一致。6.基于RNA-Seq的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转录组分析利用RNA-Seq技术,对突变体ftms与野生型‘FT’的花蕾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分析,共检测到2,305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绒粘层发育相关的基因AMS、与胼胝质合成相关的基因CALS5和CDKG1、与原外壁合成相关的基因RPG1、以及与花粉壁合成相关基因家族,包括3个AGPs、13个PLs、25个PMEs、7个PMEIs和18个PGs,在突变体ftms中均下调表达。经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花粉及花粉管发育、细胞及花粉壁、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有关的GO terms被显着富集。发现了7个与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有关的pathways被显着富集。推测突变体ftms中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Bra010198的突变,通过影响AGPs的合成,进而导致绒粘层、胼胝质、原外壁以及果胶代谢异常而造成雄蕊败育。(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4-20)
范伟强[3](2017)在《叁种白菜类蔬菜作物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丰富和改进白菜类蔬菜作物复等位基因遗传的雄性不育系,以稳定遗传的紫菜薹、小菘菜以及蕾用菜叁种白菜类蔬菜作物优良自交系为亲本,采用定向转育方法选育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利用不育系试配杂交组合,筛选优异杂交种。主要结果如下:1.以小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的雄性不育系'00S107'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定向转育方法,向紫菜薹'湘红1号'自交系中转育核不育基因,在前期已完成2个世代回交转育的基础上,完成了4代回交转育工作,经鉴定达到了饱和回交的效果。回交后代材料经自交、兄妹交及测交鉴定,配制成了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育成的紫菜薹核不育系'GMS_(Z5)'的园艺学性状与轮回亲本'湘红1号'自交系相近,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了 100%。利用'GMS_(Z5)'为母本,与5个紫菜苔优良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以'靓红6号'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了优异组合'ZH2'。2.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奶白菜雄性不育系'06SX110'为不育源,向蕾用菜'Y01'自交系中转育核不育基因,在前期已完成2代回交转育的基础上,完成了4个回交世代的定向转育,经鉴定达到了饱和回交的效果。回交后代材料经自交、兄妹交及测交鉴定,配制成了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其园艺学性状与蕾用菜转育品系'Y01'自交系相近。3.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奶白菜雄性不育系'06SX110'为不育源,向已完成2个世代回交转育的小菘菜自交系'A02'中继续转育核不育基因,完成了 4个回交世代的定向转育,经鉴定达到了饱和回交的效果。经自交、兄妹交及测交鉴定,配成了园艺学性状与小菘菜自交系'A02'相近的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新圣[4](2016)在《奶白菜‘1170’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创制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进奶白菜核复等位基因遗传的雄性不育系‘GMS3,园艺学性状,以稳定遗传的奶白菜优异自交系‘1170’为目标品系,采用连续回交定向转育方法选育新的雄性不育系;以转育成的新不育系为亲本,与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优良杂交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核不育系‘GMS3’为测交亲本,鉴定待转育可育品系‘1170’的基因型,证明其在核不育位点上为纯合显性的恢复基因型,即MsfMsf。2.根据目标品系的基因型(MsfMsf),设计定向转育方案,将‘GMS3’的雄性不育基因转入目标品系‘1170’中,获得了新的奶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以及其相应的甲型“两用系”和“临时保持系”。3.转育成的新不育系育性鉴定结果表明,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了100%,不育性遗传稳定,不育系的植物学性状接近转育目标品系‘1170’,达到了定向转育的效果。4.以转育成的不育系为母本,与10个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各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鉴定。综合各杂交组合产量、株形、帮色等调查结果,筛选出2个优异杂交组合‘Z10’和‘Z34’。(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徐巍,冯辉[5](2015)在《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乌塌菜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作不育源,采用杂交一代连续与乌塌菜轮回亲本回交,同时测交筛选基因型的方法,选育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育成了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园艺学性状与目标品系相似的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W,利用该不育系配制并筛选出2个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的优异杂交组合GMSW×A2、GMSW×A1。解决了乌塌菜雄性不育系转育和利用的难题。(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承彧,范永怀,冯辉[6](2015)在《黄心春结球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设计定向转育方案,以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大白菜SD07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同时测交筛选不育基因型的方法,向黄心春结球大白菜自交系03S01中转育雄性不育基因,育成了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黄心春结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4-1,实现了不育性与园艺学性状的同时转育。用GMS4-1配制的黄心大白菜杂交组合整齐一致,耐抽薹能力强。(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陈社员,官春云,刘忠松,官梅,邬贤梦[7](2015)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系统研究Ⅰ.转基因雄性不育系15A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不育基因barnase导入到甘蓝油菜湘油15号中,通过多代回交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的转基因雄性不育系15A。该不育系不育彻底且不受温度变化影响,除不育性状外,其他性状与湘油15号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南海龙[8](2014)在《以不结球白菜细胞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向乌塌菜作物转育》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根据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不结球白菜细胞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向乌塌菜作物中转育,并对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转育机制进行系统研究。获得如下结果:设计遗传转育模式,完成乌塌菜4个世代雄性不育的转育工作,获得含有乌塌菜基因型的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4年10期)
谭翀,杨天丽,郭瑛琪,岳艳玲[9](2014)在《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源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引进的8个大白菜F1杂交种为试材,对这些材料及其自交后代进行育性鉴定。结果表明,5个F1试材表现出性状分离,3个F1试材全为可育株,其中青绿王的自交后代F2中有5个株系可育株与不育株表现出性状分离,2个株系全为可育株。根据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设计遗传方案鉴定3∶1分离株系含有复等位不育基因Ms和恢复基因Msf;F2的全可育株系含有复等位保持基因。采用人工授粉进行兄妹交、自交、杂交,分别获得雄性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不育株率100%的不育系,为进一步研究利用该不育源奠定材料基础。(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尉利花,杨宁,冯辉[10](2013)在《小菘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小菘菜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杂交制种手段问题,设计定向转育方案,以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奶白菜06SX110为不育源,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同时测交筛选不育基因型的方法,向小菘菜自交系Y05中转育雄性不育基因。结果表明,可育成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小菘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4,用其配制并筛选出1个优良杂交组合。实现了雄性不育核基因与园艺学性状的同时转育。(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雄性不育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对于具有显着杂种优势的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是配制杂交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雄性不育性的研究一直受到育种专家的高度重视。由于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材料较为稀少,利用人工诱变创制雄性不育材料,已经成为雄性不育研究的重要手段。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重要作物,杂种优势十分显着。本研究利用大白菜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FT’为试材,利用60Co-γ射线诱变与游离小孢子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1份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采用图位克隆策略,并参考高通量测序结果,对突变基因ftms进行了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白菜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的表型特征和遗传特性以突变体ftms为母本,与其野生型‘FT’杂交,配制F1和F2。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ftms的雄性不育性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体ftms与野生型‘FT’在营养生长阶段无明显差异,在生殖生长阶段突变体ftms花药退化,无花粉。石蜡切片观察发现,突变体ftms雄蕊败育始于小孢子四分体时期,绒粘层细胞异常膨大且高度液泡化导致小孢子发生败育。2.基于BSR-Seq的突变基因ftms初步定位以开白花的突变体ftms为母本,开黄花的白菜薹DH系‘14S701’为父本,构建F2分离群体。F2群体中共有4种表型:黄花可育、黄花不育、白花可育及白花不育。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雄蕊育性与花瓣颜色2个性状均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且为独立遗传。选取黄花可育与白花不育2种表型植株各50株,构建2个RNA混池。通过BSR-Seq分析,同时定位了雄蕊育性和花瓣颜色2个基因,在A05和A02染色体上获得了与目标性状连锁的候选区间。通过在候选区间内进一步开发SSR连锁标记进行验证,将突变基因ftms定位于A05染色体,白花基因定位于A02染色体。3.基于F2大规模分离群体连锁分析的突变基因ftms精细定位利用F2大规模分离群体中的2,600株雄性不育植株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最终将突变基因ftms定位于A05染色体的In Del20和In Del14标记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2c M和0.06c M。经与大白菜参考基因组(v1.5)比对,目标区间约1.7Mb,共有114个基因。由于定位区域位于A05着丝粒附近,造成重组困难,已无法进一步缩小定位区间。4.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候选基因预测对突变体ftms及其野生型‘FT’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利用重测序信息对突变体ftms的突变位点进行了检测。在定位区间内突变体ftms上检测到纯合SNP和In Del突变位点82个,其中,在外显子上只有1个错义的SNP突变,所在基因编号为Bra010198,编码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其拟南芥同源基因AT1G33430参与花粉外壁形成。突变体ftms的Bra010198基因第5个外显子上发生了G→T的碱基颠换,导致其蛋白质保守结构域中281th氨基酸Gly(GGG)变为Val(GTG)。q RT-PCR分析结果表明,候选基因Bra010198在雄蕊中特异性表达。5.候选基因Bra010198家族成员鉴定以拟南芥已鉴定出的20个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的蛋白序列为参考,在大白菜基因组中共筛选出30个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大白菜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与其拟南芥同源基因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关系。系统进化分析将大白菜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分为2个分支:group I和group II。理化性质、保守motifs和外显子/内含子数目在各分支家族成员中相对一致。6.基于RNA-Seq的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转录组分析利用RNA-Seq技术,对突变体ftms与野生型‘FT’的花蕾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分析,共检测到2,305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绒粘层发育相关的基因AMS、与胼胝质合成相关的基因CALS5和CDKG1、与原外壁合成相关的基因RPG1、以及与花粉壁合成相关基因家族,包括3个AGPs、13个PLs、25个PMEs、7个PMEIs和18个PGs,在突变体ftms中均下调表达。经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与花粉及花粉管发育、细胞及花粉壁、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有关的GO terms被显着富集。发现了7个与糖类代谢和脂类代谢有关的pathways被显着富集。推测突变体ftms中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基因Bra010198的突变,通过影响AGPs的合成,进而导致绒粘层、胼胝质、原外壁以及果胶代谢异常而造成雄蕊败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论文参考文献
[1].丁永波.苏州青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利用[D].沈阳农业大学.2018
[2].谭翀.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突变体ftms的鉴定[D].沈阳农业大学.2018
[3].范伟强.叁种白菜类蔬菜作物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4].张新圣.奶白菜‘1170’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创制与利用[D].沈阳农业大学.2016
[5].徐巍,冯辉.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J].华北农学报.2015
[6].李承彧,范永怀,冯辉.黄心春结球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与利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
[7].陈社员,官春云,刘忠松,官梅,邬贤梦.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系统研究Ⅰ.转基因雄性不育系15A选育[J].作物研究.2015
[8].南海龙.以不结球白菜细胞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向乌塌菜作物转育[J].中国园艺文摘.2014
[9].谭翀,杨天丽,郭瑛琪,岳艳玲.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源筛选鉴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
[10].尉利花,杨宁,冯辉.小菘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创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