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取向论文-李洪武,许海凌

无取向论文-李洪武,许海凌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牌号,无取向硅钢,规格,中间退火,二次冷轧,本钢集团,轧制模型,电磁性能,变频压缩机,板材

无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武,许海凌[1](2019)在《本钢成功研发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李洪武 通讯员许海凌)11月20日,《中国冶金报》从本钢集团获悉,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35BW440在本钢板材冷轧厂成功下线,填补了本钢在0.35毫米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领域的空白。该产品主要应用于空调变频压缩机、新能源电(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报》期刊2019-11-22)

周前华,胡守天,沈昕怡,刘朝瑜,石文敏[2](2019)在《无取向硅钢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损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速大转矩的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电机选用不同硅钢材料进行电磁仿真分析,研究不同规格硅钢片在同一电机模型中的性能差异,并采用铁损分离方法分析了不同规格硅钢材料的损耗特性。结果表明,针对风力发电机较低工作频率的使用要求,选用较低磁滞损耗的材料,可获得更佳的电机性能。(本文来源于《磁性材料及器件》期刊2019年06期)

付勇军,雷家柳,廖庆玲,赵栋楠,张玉成[3](2019)在《无取向硅钢磁性能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生产中获得的实际数据进行多重回归分析,获得了无取向硅钢P_(1.5)和B_(5000)的计算模型,对比计算获得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判定出了各工艺参数对磁性能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并对大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建利,邵志军[4](2019)在《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准确度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量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的方法有爱泼斯坦方圈法和单片法。文章介绍了爱泼斯坦方圈法和单片法测量无取向电工钢所用设备、取样方法、试样尺寸、数量和检测方法等,主要对爱泼斯坦方圈法与单片法测量的检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铁损值和磁极化强度值的极差值和标准偏差均小于单片法,更精准。爱泼斯坦方圈法取样量大,对试样尺寸要求严格,而单片法取样量小,且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单片法可以代替爱泼斯坦方圈法测量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本文来源于《包钢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姜世勇[5](2019)在《退火温度对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成品退火温度550~850℃对硅含量为0.60%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消除应力退火前、后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电工钢再结晶晶粒尺寸增大;铁损呈单调下降趋势,磁极化强度在7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缓慢下降;硬度在72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急剧下降,720℃之后下降非常缓慢。750℃消除应力退火使成品晶粒变得更加粗大、均匀,不同退火温度下的铁损均得到进一步改善,但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铁损改善的幅度越来越小;磁极化强度变化规律与铁损有所不同,750℃以下成品退火的样品磁极化强度得到改善,750℃以上成品退火的样品磁极化强度略有恶化。(本文来源于《电工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吕冬瑞,舒赟[6](2019)在《我国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消费现状及技术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电工钢是含硅量在0.5%~6.5%的超低碳硅铁合金,属软磁材料,俗称硅钢。电工钢按晶粒排列方向性可分为无取向电工钢和取向电工钢。通过控制轧制方向和采用再结晶工艺生产的具有高斯织构(即具有[110]晶面和[100]晶向的晶粒取向的组织)的电工钢称取向电工钢;晶粒取向程度小、在钢板面上磁各向异性小的电工钢称无取向电工钢。无取向电工钢由于电磁性能没有明显的取向性,主要用于发电(如发电机)和用电领域(如电动机),是电力和电子行业的重要金属功能材料。(本文来源于《冶金管理》期刊2019年18期)

王心可,汪喆,崔荣高,李淑慧[7](2019)在《冲裁工艺对无取向电工钢迭片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冲裁工艺对电动机定子铁芯的磁性能影响,采用不同的冲头和冲裁间隙,对无取向电工钢圆片进行冲裁加工,研究在不同冲裁工艺参数下所冲出的电工钢圆环迭片磁性能优劣.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表征了无取向电工钢冲裁边缘的残余应力分布,研究了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劣化与残余应力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比3种不同冲头加工,平冲头冲裁后无取向电工钢迭片磁性能劣化程度最小,凹冲头次之,斜冲头最严重.当冲裁间隙为板厚的5%~20%时,随着冲裁间隙不断增大,无取向电工钢迭片磁性能劣化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间隙.无取向电工钢迭片的磁性能劣化程度主要与冲裁边缘的残余应力峰值有关,残余应力峰值越大,无取向电工钢迭片磁性能劣化越严重.本研究可为工业无取向电工钢冲裁加工提供参数优化指导.(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淑娟,陆佳栋,岳重祥,李化龙[8](2019)在《常化温度对2.3%Si无取向硅钢2.5 mm热轧板冲击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900-950℃常化处理后的2.3%Si无取向硅钢进行了室温至100℃的冲击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冲击断口形貌,分析了常化温度对2.3%Si无取向硅钢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击试验为室温时,随常化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由韧性断裂逐渐转为脆性断裂,冲击功由21.4 J降至12.2 J;当冲击温度为100℃时,经900~950℃常化处理后的试验钢冲击功为28.4~33.2 J,为韧性断裂;经常化处理后的冲击断口区域夹杂物主要为AlN。(本文来源于《特殊钢》期刊2019年05期)

欧昊,张祥林[9](2019)在《基于残余应力检测与磁畴观察的2%Si无取向硅钢冲裁冲片的最佳退火温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了经冲裁后2%Si硅钢片边缘的残余应力与磁畴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变化情况。使用纳米压痕法测量了其冲裁边缘微区的残余应力变化情况,使用粉纹法观察了硅钢的边缘磁畴。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675~775℃),实验硅钢的残余应力迅速减小,当退火温度从775℃增加到800℃时,残余应力有所增加,继续升高退火温度(800~925℃),残余应力逐渐减小;由于再结晶过程,实验硅钢的边缘平均晶粒尺寸在退火温度为725~775℃时减小;由磁畴观察发现,当退火温度为775℃左右时,实验硅钢的磁畴主要为180°畴,且畴距均匀,由磁畴理论可知此时此区域磁性能更佳;从残余应力水平看,750~775℃为实验硅钢合适的退火温度;从磁畴结构观察也可以发现,退火温度为775℃左右时实验硅钢冲裁边缘的磁性能恢复效果佳。(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圣杰,李慧,岳重祥,李化龙[10](2019)在《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不同热轧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磁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90℃时,热轧带钢表层为铁素体再结晶组织,芯部为铁素体相变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细小,铁损为5.565 W/kg,磁感为1.744 T,磁性能较差;当终轧温度为870℃时,热轧带钢全为粗大的铁素体再结晶组织,带钢经冷轧退火后,成品晶粒粗大,铁损降低至5.329 W/kg,磁感升高至1.762 T,磁性能最佳;当终轧温度降低至850℃时,带钢在热轧时再结晶晶粒难以长大,经冷轧退火后,铁损为5.507 W/kg,磁感为1.760 T,磁性能介于890℃和870℃之间。此外,实际工业生产数据表明,当热轧终轧温度为850~875℃时,成品磁性能明显优于880~900℃。(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无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低速大转矩的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电机选用不同硅钢材料进行电磁仿真分析,研究不同规格硅钢片在同一电机模型中的性能差异,并采用铁损分离方法分析了不同规格硅钢材料的损耗特性。结果表明,针对风力发电机较低工作频率的使用要求,选用较低磁滞损耗的材料,可获得更佳的电机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李洪武,许海凌.本钢成功研发薄规格高牌号无取向硅钢[N].中国冶金报.2019

[2].周前华,胡守天,沈昕怡,刘朝瑜,石文敏.无取向硅钢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损耗分析[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9

[3].付勇军,雷家柳,廖庆玲,赵栋楠,张玉成.无取向硅钢磁性能计算模型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9

[4].李建利,邵志军.无取向电工钢磁性能准确度的分析研究[J].包钢科技.2019

[5].姜世勇.退火温度对半工艺无取向电工钢产品组织性能的影响[J].电工材料.2019

[6].吕冬瑞,舒赟.我国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消费现状及技术水平分析[J].冶金管理.2019

[7].王心可,汪喆,崔荣高,李淑慧.冲裁工艺对无取向电工钢迭片磁性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8].张淑娟,陆佳栋,岳重祥,李化龙.常化温度对2.3%Si无取向硅钢2.5mm热轧板冲击韧性的影响[J].特殊钢.2019

[9].欧昊,张祥林.基于残余应力检测与磁畴观察的2%Si无取向硅钢冲裁冲片的最佳退火温度[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10].吴圣杰,李慧,岳重祥,李化龙.终轧温度对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标签:;  ;  ;  ;  ;  ;  ;  ;  ;  ;  

无取向论文-李洪武,许海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