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民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汉,流民,牛耕,税收
流民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涛[1](2019)在《技术进步、政策失灵与东汉流民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时期流民问题比较严重,两汉政府采取了基本相同的措施,但效果不同。西汉效果比较好,流民问题没有成为社会问题。东汉收效甚微,最终导致政权灭亡。究其原因,东汉时期牛耕在黄河流域逐渐普及,有牛之家耕作能力提高,耕作土地面积扩大,排挤部分劳动者,导致流民出现。同时,税收机制不合理也导致农民背井离乡。曹操掌权时期,采取普及耕牛、改变税收方式来解决流民问题,这一措施为历朝继承,到了唐代基本上解决了流民产生的制度性因素。(本文来源于《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福麟[2](2018)在《北宋东京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政府的管理救助》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民问题是中国历代王朝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北宋时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土地兼并等众多因素,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故土,流向其他地区。东京作为北宋的都城,由于其工商及服务业发达,社会保障相对完善等原因,吸引了流民大量流入。流民进入城市,对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如治安混乱、疾病蔓延等,尤其是对都城而言,这种干扰更加严重。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对流入东京的流民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如保障收容、医疗救助等,这些管理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亦各有不同。(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峰,唐楠[3](2017)在《都铎时期英格兰流民问题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近代社会转型初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流浪,这些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流民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分析造就流民构成和就业困难的原因,可更清晰地了解这一时期流民问题产生的背景。本文即主要分析都铎时期英格兰出现流民问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7年11期)
张佳[4](2017)在《论明代洪武年间山西流民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在明代洪武年间是流民现象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明初出现流民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不只是自然因素,还有社会因素。明朝建国初期,元末残余力量蠢蠢欲动,加之山西的旱灾严重,造成许多农民纷纷远走他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流民问题,虽然收效不大,但可以看出,明初统治者对民生的重视,这种重民思想与朱元璋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但在明初,流民问题依旧延续下来,流民在明初未得到较好的解决,进而贯穿有明一代始终。(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刘东[5](2016)在《明代荆襄地区的流民问题与政府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流民问题相当普遍,成为明王朝维持长治久安的最大威胁。荆襄地区是明代最大的流民集结地,流民问题尤为严重。荆襄流民多来自周边省份;流民的涌入与北方的天灾人祸及荆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明王朝对流民采取了剿、抚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民问题,促进了荆襄地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吴鑫昀[6](2016)在《西晋流民问题浅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有这样一批农民,在遭受无法抗拒的自然之力的迫害时,在受到统治政府的剥削时、在饱受战争在内的各种社会动乱在内的摧残时,为求生存而背井离乡,这样一批人,中国古籍称之为流民。本文就西晋末年的流民问题作为考察对象,探讨这一时期流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形成的特点和造成的影响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23期)
高强[7](2016)在《宋代流民问题及政府行政管理应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维护统治的角度,为了尽量减少流民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宋王朝对流民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政策疏导、军事招揽与剿捕结合、民政救济、将流民问题的解决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等。(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15期)
张帆[8](2016)在《赈济与管控:1934年东南旱灾流民问题的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1934年夏,苏浙皖等地旱情迫使部分灾民外出逃难,形成1934—1935年东南区域的流民风潮。在此过程中,流民自身生存难以保证,流民与居民的摩擦时有发生。为救助流民与社会稳定,政府和社会慈善力量积极施以援手,采取了种种措施:设立粥厂,急赈流民;设置机构,收容流民;以工代赈,征雇流民;结合实际,疏导流民等。分析此次流民问题的应对,可以看到政府和社会力量着眼于流民和居民两方面利益,对流民群体既积极救助又注意管控,最终在较好救助流民的基础上,稳妥地度过了流民风潮,亦对灾后流民返乡等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唐增益,曹敏[9](2015)在《流民与中国城市近代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外来人口的流民是中国近代城市近代化的一个显着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天灾人祸使大量乡村人口迅速向城市迁移,到城市谋生。流民的涌入给近代中国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大量流民流入为城市近代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大规模外来的流民使城市就业困难加剧,贫困、住房及商品供应的紧张等各种因素造成近代城市社会秩序失衡,给城市近代化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35期)
游青[10](2015)在《西汉流民问题与社会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时期的流民问题在中国流民史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按其产生和呈现出来的不同表征,又可将这一时期的流民问题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回笼稳定时期、逐渐凸显时期、集中爆发时期、收缩抑制时期、以及频发乃至失控时期。流民的流动是以求生存为主要目的,其中遁入山泽的流向选择往往会形成冲击国家统治基础的力量。总体来看,流民的流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流民问题会对社会秩序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秩序、政府行政管理以及统治秩序叁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说,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民问题。流民问题与社会秩序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政府对流民问题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所以,西汉统治者通过加强户籍管理、严格乡里基层对人员流动的控制、以及采取轻徭薄赋、抑制土地兼并、兴修水利,建仓积粟等措施对流民问题加以防范。而对那些已流散的流民,统治者主要通过疏导与镇压两种思路加以处置。回顾这一时期统治者处理流民问题的措施,可以看到,汉高祖时期、汉武帝后期至昭宣帝时期在处理流民问题时抓住了主要矛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后世加以借鉴。(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1)
流民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民问题是中国历代王朝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北宋时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土地兼并等众多因素,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故土,流向其他地区。东京作为北宋的都城,由于其工商及服务业发达,社会保障相对完善等原因,吸引了流民大量流入。流民进入城市,对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干扰,如治安混乱、疾病蔓延等,尤其是对都城而言,这种干扰更加严重。北宋王朝的统治者们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对流入东京的流民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如保障收容、医疗救助等,这些管理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亦各有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民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涛.技术进步、政策失灵与东汉流民问题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福麟.北宋东京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政府的管理救助[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张峰,唐楠.都铎时期英格兰流民问题成因[J].文化学刊.2017
[4].张佳.论明代洪武年间山西流民问题[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5].刘东.明代荆襄地区的流民问题与政府应对措施[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
[6].吴鑫昀.西晋流民问题浅探[J].长江丛刊.2016
[7].高强.宋代流民问题及政府行政管理应对研究[J].兰台世界.2016
[8].张帆.赈济与管控:1934年东南旱灾流民问题的应对[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6
[9].唐增益,曹敏.流民与中国城市近代化问题[J].才智.2015
[10].游青.西汉流民问题与社会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