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东观第二小学637150
“学困生”是农村小学每个班级普遍存在的,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含无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心理脆弱等学生内在因素,也存在学校、家庭环境、教师教学方式等外在原因。分析“学困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有助于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逐步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家长观念落后,对孩子读书重视程度不够。农村边远山区,经济落后,家长愚昧,思想陈旧,观念落后,对孩子读书不重视,支持力度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农村家庭大多数家长都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管教态度粗暴,方法欠妥或者放任自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全推给老师,自己置身事外,甚至不配合学校教育。
2.教育失当,情感投入太少,造成了后进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有些学校因对升学率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学困生”的管理和帮助。教师教育观念还不够新,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3.“学困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没人教育。这些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老人们本身文化素质低,家里还有一些农活要做,孩子回到家中,只能自己关心自己。他们信心不足,又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作业经常不完成、在家不读书、贪玩好耍、好吃懒做,哪能有好的发展。
4.家教不当,爱度失衡。家长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5.学习态度。分析“学困生”对学习的态度,他们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学习毅力,丧失了迎难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6.学习习惯。“学困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早读不读书,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考前不复习,考后不总结,考好考差无所谓,对自己放任自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要用爱心去温暖“学困生”的心灵。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这句话说明了师爱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困生”的思想转化工作中,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困生”,给“学困生”一张笑脸、一颗爱心,他们就会在教师的理解和关爱中寻找自己的长处,也会在关爱中进步。
2.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他们既有缺点也有优点,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对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才能重新点燃他们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
3.对“学困生”要多一些耐心和宽容。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并非通过一两次交谈就能立竿见影,“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教育过程,与好学生相比,“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自卑,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教师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切忌动不动就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学困生”自控能力差,行为极易反复无常,所以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两次谈心他们就能彻底改好,当“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并客观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教育,防微杜渐。
4.教师要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因此,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应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面对脾气暴躁的“学困生”,不要拍案而起,粗暴地训斥,使矛盾更加恶化,应采取“避其锋芒,以柔制刚,静待时机”的策略,教师若无其事地叫他发放作业本,或者帮助班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会感到意外,犹豫间他的怒气已消了大半,等他完成教师叫他做的事情时,他的情绪已平静下来了,这时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需要对时间、地点、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把握好他们的思想“脉搏”,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5.教师要积极争取“学困生”家长的配合。转化“学困生”,教师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角色,但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也不能忽视。因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刻。作为教师,平时工作中要积极和家长联系,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良策,也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学生在家的学习、思想表现,这样对学生的了解就会更加全面,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才会有成效。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满腔热情的努力,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巧妙疏导,才能产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奇特效应,使“学困生”乐学、爱学、善学,感受到学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