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烃源岩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上干柴沟组,致密油
烃源岩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田明智,刘占国,宋光永,李昌,田瀚[1](2019)在《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识别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以来,在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系上干柴沟组发现了大型致密油藏。为了评价该地区烃源岩有效性,并有效支撑井位部署,通过岩心观察、全岩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环境分析、测井响应特征对比等,建立了岩心资料标定下的有效烃源岩测井识别方法。不同于典型烃源岩,研究区烃源岩并不具备典型的测井响应特征,总有机碳含量与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等测井参数相关性较差。分析发现总有机碳含量与钍铀比和自然伽马与去铀自然伽马之差相关性较好,并建立公式计算总有机碳含量,方法简单且效果较好。研究区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为0.624%~1.265%,处于成熟阶段,利于生油。对研究区24口井有效烃源岩识别后发现,从新近系上干柴沟组Ⅳ砂组到Ⅰ砂组有效烃源岩发育区由北西逐渐向南东方向迁移,且浅湖区烃源岩与滩坝在纵向上相互迭置,形成优越的源储配置。该方法对致密油藏烃源岩评价和勘探部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杨传超,郭瑞,王富民,张震,裴小刚[2](2019)在《渤海秦南凹陷沙叁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古近系沙叁段烃源岩品质特征。以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定量预测秦南凹陷沙叁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叁维空间内的分布规律。首先,基于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响应关系,应用ΔlgR法建立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其次,基于叁维地震数据,通过工作站软件获得测井预测有机碳含量曲线与井旁道地震属性的计算关系模型,进而通过地震属性计算获得有机碳含量叁维数据体。结果表明,秦南凹陷沙叁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其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高于2%,其中秦南凹陷东南洼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为东洼和西洼。经与实钻结果对比,沙叁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误差在20%左右,厚度预测误差在10%左右。(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蒋德鑫,姜正龙,张贺,杨舒越[3](2019)在《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探讨——以陆丰凹陷文昌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测井参数与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之间存在某种响应关系,可以利用测井参数对TOC进行预测。建立了陆丰凹陷文昌组烃源岩TOC和电阻率曲线、声波时差曲线、中子孔隙度曲线、自然伽马曲线和密度曲线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曲线迭合模型,探讨了3种模型对TOC预测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对陆丰凹陷文昌组半深湖亚相、叁角洲前缘亚相烃源岩的TOC预测效果较好,对滨浅湖亚相的预测效果较差;BP神经网络模型比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效果好;曲线迭合模型预测效果较差。在实际应用中,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测井参数与TOC难以用显式函数表达,且有足够大数据量的地层;多元回归模型适用于测井参数与TOC有明显相关性的地层;曲线迭合模型适用于伽马曲线对黏土和有机质含量响应明显的地层,并且目标曲线在非烃源岩层能较好迭合。通过对以上模型的分析,可向该坳陷其他次级凹陷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申雯龙,漆滨汶,许广臣,李阳[4](2019)在《基于地震反演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方法及其在丽水凹陷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海上少井地区,地震资料在烃源岩评价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综合运用地球化学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地震反演等手段,建立了一套海上少井地区基于地震反演的总有机碳(TOC)定量计算方法:首先,建立数据驱动的岩石物理模型;然后,基于实验室数据标定,应用测井数据,采用混合概率密度网络训练,完成单井TOC的预测;最后,建立烃源岩TOC与弹性参数的映射关系,利用地震反演手段得到主要目的层TOC分布,进而获取有效烃源岩厚度。在东海陆架盆地丽水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古新统月桂峰组和灵峰组烃源岩以中等及以上为主(TOC大于0.5%),月桂峰组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西次凹,灵峰组下段烃源岩集中于西次凹北部。本文方法可大大提高少井地区烃源岩预测精度,可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上油气》期刊2019年03期)
高嘉[5](2019)在《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前寒武系烃源岩地化特征与分布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伊盟隆起中元古界天然气显示与盆地西南缘元古界固体沥青的发现,初步揭示前寒武系古老烃源岩具备一定生烃潜力,虽然因距今年代久远演化程度偏高与历经后期构造演化可能遭受破坏,但通过厘清烃源岩内在有机质富集机制与整体分布规律,可以为判识潜在有效古老烃源岩提供全新思路与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基于构造与沉积背景资料,结合岩性、沉积相和无机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综合研究烃源岩成源环境;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烃源岩做初步评价,结合镜下生物组合类型识别,评价不同成烃生物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对比露头剖面差异,从而建立有效古老烃源岩识别标志。最后通过烃源岩评价与有机质富集机制研究,结合岩相古地理资料,对前寒武系烃源岩分布范围进行初步预测。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认识:(1)永济地区长城系白草坪组、崔庄组与洛南地区长城系高山河组TOC均高于烃源岩剩余有机碳含量下限;而洛南剖面震旦系罗圈组与寒武系张夏组TOC均未达到烃源岩剩余有机碳含量下限。(2)洛南地区长城系高山河组整体沉积环境最利于有机质颗粒聚集与保存,其次为长城系白草坪组与崔庄组,最后蓟县系王全口组。(3)永济地区长城系白草坪组与崔庄组发现大量底栖藻+浮游藻,洛南地区长城系高山河组仅发现大量底栖藻,而平凉地区蓟县系王全口组未发现成烃生物。而以大量底栖藻类为主的高山河组TOC要明显高于样品中存在浮游藻类的白草坪组与崔庄组。(4)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此次古老烃源岩成烃潜力依次为长城系高山河组黑色泥岩、长城系白草坪组与崔庄组黑色泥页岩、蓟县系王全口组鲕粒灰岩。(5)永济地区白草坪组、崔庄组和洛南地区高山河组烃源岩推测在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大量分布,而平凉地区王全口组有效烃源岩可能会在南缘与西缘潮坪相大范围发育。震旦系罗圈组黑色泥岩与寒武系张夏组灰岩均判定为非烃源岩,因此震旦系与前寒武系可能发育的潜在古老烃源岩还需在西南缘陆表海与浅海相进一步寻找。(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丹,康洪全,郝立华,曹向阳,刘小龙[6](2019)在《西南非海岸盆地过渡期海相烃源岩有机相特征及其平面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相烃源岩是全球油气的主要来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目前关于海相烃源岩的研究主要偏重其生烃理论,缺乏紧密结合油气勘探生产的海相烃源岩识别、预测和评价方法研究。为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以有机相分析为手段的海相烃源岩评价关键技术组合,针对西南非海岸盆地过渡期主力海相烃源岩,综合利用沉积相、古生态相、有机地化相以及地震相对其进行"四相合一"综合有机相分析,从而对该套烃源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为海陆混源型烃源岩,且从陆向海可依次划分4个有机相带:滨海陆源型有机相A、内浅海混源型有机相B、外浅海混源型有机相C和上坡折带内源型有机相D。总体来说,研究区平面上呈现"内侧倾气、外侧倾油"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9年05期)
张成龙,陶士振,白斌,王倩茹[7](2019)在《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测井数据预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为烃源岩评价提供了相对容易和廉价的替代方案。目前被广泛运用于预测有机质丰度的方法是ΔLogR法。为了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的TOC预测,选取区域沉积背景下的一口密集采样模型井,使用线性滤波预处理数据,统一测井数据和TOC数据的精度;计算测井响应的皮尔森矩阵筛选测井训练特征;利用测井训练特征和TOC实测值作为输入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使用交叉验证法选取地区最优模型以增强泛化能力。该新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地区的应用显示,相比ΔLogR预测方法,对TOC低值和高值的预测误差更小,能够有效反映延长组长7油层组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纵向变化。(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单玄龙,曲跃,杜添添,刘财,马国庆[8](2019)在《基于地球物理方法预测二连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潜在烃源岩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连盆地及邻区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普遍认为烃源岩层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层,对其晚古生代地层的烃源岩潜力研究较少,本文对研究区内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及泥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并分析其烃源岩潜力,评价结果表明二连盆地及邻区内晚古生代地层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受高成熟度的影响,剩余潜力以生气能力为主.依据研究区内电法剖面、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及磁性资料认为晚古生代潜在烃源岩层具有"低电阻、高密度、弱磁性"的地球物理性质,并初步预测了二连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的深度大致分布在3~5km的范围内,进一步利用优化后的小子域滤波重力异常分离技术对晚古生代地层进行了厚度预测,刻画其平面分布特征,认为研究区内的晚古生代地层具有两个分布中心,其中心区厚度范围为1000~2000m之间,与野外地质剖面的厚度基本一致,晚古生代潜在烃源岩的平面预测可以为二连盆地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新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翔宇[9](2019)在《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渐新统东营组叁段烃源岩预测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主要对渤中凹陷东营组叁段烃源岩进行评价,同时对东营组叁段的优质烃源岩的预测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东营组叁段优质烃源岩识别指标体系,并对东营组叁段烃源层系预测和评价。将渤中凹陷东叁段烃源岩进行分析,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母质来源、母源环境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全面评价。利用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干酪根镜检对东营组叁段烃源岩进行了有机质丰度及类型评价,其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型;利用生烃动力学方法的计算与前人对渤中凹陷烃源岩进行的研究,确立了优质烃源岩的下限值TOC为2%,S_1+S_2为10mg/g;从古生物分析,东营组叁段烃源岩在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下主要发育繁棒藻属(Prominangularia)以及角凸藻属(Cleistosphaeridium)等沟鞭藻;在滨浅湖沉积环境下主要发育光面球藻属(Leiosphaeridia),粒面球藻属(Granodiscus)及棒球藻属(Filisphaeridium);利用全岩X衍射划分烃源岩的岩石相,发现烃源岩主要为混合细粒岩相,通过分析测井资料,寻找GR、RD、RS、AC测井曲线的特征;优选出均方根振幅、有效带宽及顺势频率等地震属性确立了东营组叁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的沉积环境,确立了一套全方位的东营组叁段优质烃源岩识别体系以及标准,最后利用地震反演技术与之相结合,通过WX-3、WX-4、WX-5井,预测渤中凹陷东洼东营组叁段优质烃源岩的分布,指示了油气勘探远景区,为实际生产以及理论研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3-01)
石万忠,孟福林,王晓龙,徐立涛,吴闯[10](2018)在《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火石岭组烃源岩评价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烃源岩识别是油气有利目标预测的基础,对致密砂岩油气藏的钻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深层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评价,认为孤店断陷火石岭组烃源岩在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上总体属于好烃源岩。生烃演化分析认为,火石岭组烃源岩处于生烃演化的过成熟阶段,主要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结合岭深1井热演化史分析,火石岭组烃源岩属于有效烃源岩,是孤店断陷深层重要的天然气来源。对比单一利用叁维地震资料、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等方法进行烃源岩层识别的优缺点,提出运用波阻抗和瞬时相位相迭合的方法对烃源岩层进行识别更准确。运用此方法对孤店地区烃源岩层进行了精细解释和分析,预测了火石岭组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烃源岩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渤海海域秦南凹陷古近系沙叁段烃源岩品质特征。以岩心地球化学分析、测井曲线及地震资料为基础,定量预测秦南凹陷沙叁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在叁维空间内的分布规律。首先,基于实测有机碳含量与测井参数的响应关系,应用ΔlgR法建立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其次,基于叁维地震数据,通过工作站软件获得测井预测有机碳含量曲线与井旁道地震属性的计算关系模型,进而通过地震属性计算获得有机碳含量叁维数据体。结果表明,秦南凹陷沙叁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较高,其有机碳质量分数普遍高于2%,其中秦南凹陷东南洼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最高,其次为东洼和西洼。经与实钻结果对比,沙叁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误差在20%左右,厚度预测误差在10%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烃源岩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田明智,刘占国,宋光永,李昌,田瀚.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致密油有效烃源岩识别与预测[J].新疆石油地质.2019
[2].杨传超,郭瑞,王富民,张震,裴小刚.渤海秦南凹陷沙叁段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定量预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蒋德鑫,姜正龙,张贺,杨舒越.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测井预测模型探讨——以陆丰凹陷文昌组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9
[4].申雯龙,漆滨汶,许广臣,李阳.基于地震反演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预测方法及其在丽水凹陷的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9
[5].高嘉.鄂尔多斯地区南缘前寒武系烃源岩地化特征与分布预测[D].西北大学.2019
[6].李丹,康洪全,郝立华,曹向阳,刘小龙.西南非海岸盆地过渡期海相烃源岩有机相特征及其平面预测[J].海洋地质前沿.2019
[7].张成龙,陶士振,白斌,王倩茹.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预测——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8].单玄龙,曲跃,杜添添,刘财,马国庆.基于地球物理方法预测二连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潜在烃源岩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9
[9].王翔宇.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渐新统东营组叁段烃源岩预测及评价[D].长江大学.2019
[10].石万忠,孟福林,王晓龙,徐立涛,吴闯.松辽盆地南部孤店断陷火石岭组烃源岩评价及预测[J].石油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