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型论文-周媛媛,张学谅,王静,陈欣,黄晨

副猪嗜血杆菌型论文-周媛媛,张学谅,王静,陈欣,黄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副猪嗜血杆菌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毒力相关基因,副猪嗜血杆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型论文文献综述

周媛媛,张学谅,王静,陈欣,黄晨[1](2019)在《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不同菌株间毒力相关基因验证及Lpx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parasuis,HPS)是猪格拉瑟氏病的病原体,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主要特征,属于巴氏杆菌科中的一种小型多形性革兰氏阴性菌。副猪嗜血杆菌是感染猪的最重要的细菌之一,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格拉瑟氏病存在于世界范围内,最初被认为是散发发生的,尤其是与应激条件有关,HPS能从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分离出来,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黄晨,陈欣,尹荣焕[2](2019)在《副猪嗜血杆菌lolA和thyA蛋白的克隆及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当前主要影响集约化养猪业发展的细菌之一。HPS可引起病猪的多器官病变,且易与多种细菌病及病毒病混合感染,大大加剧了病猪的死亡率。副猪嗜血杆菌病因出现严重的耐药情况,难以依靠药物来控制其传播和发生,再加上现有商业化疫苗因不同菌型抗原交叉免疫原性低,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对所有血清型均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所以,(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9-12-12)

宋宏立,崔欢,张诚[3](2019)在《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血清抗体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山东省莱西市某猪场送检病猪的发病原因,并调查猪群主要疫病抗体水平以便为猪场疫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试验采集送检病猪病料,综合运用临床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和病毒核酸检测等技术进行确诊;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使用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猪群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蓝耳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4种主要病原进行检测,分析抗体水平。结果表明:送检病料经TSA培养基分离培养可见针尖状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阴性杆菌,生化试验鉴定为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细菌对大观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噻肟极度敏感;猪群中PRRSV和PCV-2为阳性,未检测出其他病毒;同场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偏低需加强免疫,猪蓝耳病抗体水平不稳定,存在野毒感染风险。说明送检病例为PRRSV、PCV-2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同场猪群需注意加强猪瘟免疫和猪蓝耳病抗体监测。(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3期)

王景成,高日明,李志杰,郑海龙,冯凯[4](2019)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状况及综合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发展迅速,因此使得猪群的饲养密度也不断加大,呼吸道疾病逐渐成为导致猪场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等导致猪死亡率较高,由此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防治措施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猪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张永香[5](2019)在《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综合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长期寄生于猪呼吸道表面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感染猪只发生全身多发性纤维素浆膜炎、腹膜炎以及关节炎,后期还伴有肺炎的发生。国内流行菌株呈现复杂的血清型和严重的耐药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和针对该病流行时采取的综合防控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以期为广大养殖户对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廖春平[6](2019)在《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11月,建宁县某生猪养殖户饲养的猪群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经采取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措施,疫情较快得到控制。(本文来源于《福建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6期)

赵美雪,方先珍,张利平,宋丹,杨海波[7](2019)在《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流行情况,2017年~2018年在河南省18个市开展了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调查,随机取样1060份无害化厂病料,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副猪嗜血杆菌病原检测。检测表明,该病在全省普遍存在,但不同季节和地区流行情况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今日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谭海东[8](2019)在《正确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是现代养猪场比较常见但又很难根除的一种疾病。以断奶仔猪多见发病率一般在10%~15%。近几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且易与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新特点1.1发病率、致死率增高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曾泽,张华琦,桂干北,綦世金,刘杉杉[9](2019)在《副猪嗜血杆菌脂多糖的基因特征及其在致病过程中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副猪嗜血杆菌(HPS)能够引起猪的脑膜炎、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急性肺炎和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猪革拉泽氏病。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外膜的主要成分,在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论文对HPS的LPS结构、基因特征和致病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探索HPS LPS的相关毒力基因及对HPS LPS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周媛媛,张学谅,王静,陈欣,李睿[10](2019)在《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不同菌株间毒力相关基因验证及Lpx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副猪嗜血杆菌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间毒力相关基因的差异以及LpxC基因的遗传特性,本试验设计35种毒力相关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4型的两种菌株进行PCR验证,并将两株菌株的LpxC基因连接到T5载体上,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进行克隆及测序,得到921bp目的片段。在NCBI上进行比对分析,运用DNA star软件对LpxC基因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同时对Lpx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35种毒力相关基因中除SapA基因,其余34种在两个菌株中共同存在,两株HPS的LpxC基因序列与各参考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均在97%~100%之间,说明LpxC基因在副猪嗜血杆菌中保守存在。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XM1602菌株LpxC基因与SH0165菌株处于同一分支,FS0035菌株LpxC基因与ZJ0906菌株处于同一分支。同时,菌株FS0035和XM1602的LpxC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等电点分别为5.59和5.45;该蛋白质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伸展链、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果证实,同一血清4型,两株不同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在毒力相关基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LpxC基因在两个菌株中保守性较高,变异性较低。(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副猪嗜血杆菌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当前主要影响集约化养猪业发展的细菌之一。HPS可引起病猪的多器官病变,且易与多种细菌病及病毒病混合感染,大大加剧了病猪的死亡率。副猪嗜血杆菌病因出现严重的耐药情况,难以依靠药物来控制其传播和发生,再加上现有商业化疫苗因不同菌型抗原交叉免疫原性低,还没有一种疫苗能对所有血清型均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所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副猪嗜血杆菌型论文参考文献

[1].周媛媛,张学谅,王静,陈欣,黄晨.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不同菌株间毒力相关基因验证及Lpx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2].黄晨,陈欣,尹荣焕.副猪嗜血杆菌lolA和thyA蛋白的克隆及免疫原性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9

[3].宋宏立,崔欢,张诚.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血清抗体检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4].王景成,高日明,李志杰,郑海龙,冯凯.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状况及综合防控[J].猪业科学.2019

[5].张永香.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综合防控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9

[6].廖春平.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19

[7].赵美雪,方先珍,张利平,宋丹,杨海波.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调查[J].今日畜牧兽医.2019

[8].谭海东.正确认识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

[9].曾泽,张华琦,桂干北,綦世金,刘杉杉.副猪嗜血杆菌脂多糖的基因特征及其在致病过程中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9

[10].周媛媛,张学谅,王静,陈欣,李睿.副猪嗜血杆菌血清4型不同菌株间毒力相关基因验证及LpxC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标签:;  ;  ;  

副猪嗜血杆菌型论文-周媛媛,张学谅,王静,陈欣,黄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