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轨道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仿真,实验室
轨道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卢明宇,江胜月[1](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BCTC系统仿真实验室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分析的是CBTC系统仿真实验室相关设计内容。CBTC系统的构建需要多项子系统作为支撑,具有高度集成等特点。设计中需首先完成对子系统部分的搭建,随后对各项子系统完成集成化设计。实验室中子系统均能够实施仿真实验,并进行整体实验操作。在经过合理设计之后,实验室之中可以建立CBTC系统环境,文章具体分析设计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技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33期)
周培培,钱雪军[2](2019)在《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混合变电站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交通混合变电站仿真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变电站检修工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系统。在建立混合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叁维模型与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模拟车站与列车负载,结合电力调度系统的操作,对变电站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电气设备的电气量,从而模拟实现电气设备的叁维浏览及操作,以及供电系统的远控、站控及近控3种控制方式。轨道交通混合变电站仿真系统具有可反复操作、不费材、无危险等特点,对提高培训人员的培训效率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马苗苗,万其,丁加兰,刘卓[3](2019)在《轨道交通牵引制动控制算法仿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了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对牵引制动仿真系统的应用需求的前提下,构建轨道交通牵引制动仿真系统框架,以STM32F407系列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建立轨道交通牵引制动系统的对象模型。首先根据轨道交通牵引制动系统基本参数,对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利用PID和Smith预估控制算法,在MATLAB/SIMULINK中完成轨道交通牵引制动大滞后系统的控制算法仿真,并通过系统的联合调试,对轨道交通牵引制动仿真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10期)
李海建,龙芋宏,谢勇君,唐文斌[4](2019)在《基于FLUENT的槽型轨道清洗射流的参数优化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水射流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清洁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轨道清洁。为了获得高压水射流对槽型轨轨面的最佳清洗效果,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软件FLUENT,对水射流的清洗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依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轨道面的受力与水射流的流动情况,并对水射流的入射角与靶距进行了优化分析,最后得出在指定的条件下,射流的最佳靶距为10~15 cm,最佳入射角为25°。(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9期)
李正交,戴胜华,周兴,陈拥军[5](2019)在《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校国家级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半实物仿真技术,构建了虚拟仿真类、半实物设备类、半实物系统类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按照协同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建设了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为多专业、多学校、多地区间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于向前,宋思宇,陈鸿飞,邹鸿,施伟红[6](2019)在《木星轨道卫星深层介质充电电势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EANT4-RIC方法,对处于木星轨道的星用电路板FR4 (环氧玻璃布层压板)介质和电缆PTFE (聚四氟乙烯)介质的充电过程进行模拟研究,计算不同接地状态、不同介质厚度和不同屏蔽层厚度条件下,介质内部的充电电势。研究结果表明,介质充电电势与介质接地方式密切相关,双面接地可以大大降低介质的充电电势;使用薄介质以及增加屏蔽层厚度也是降低介质内部充电电势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朱雨萌,丁刚毅,关正[7](2019)在《基于仿真数据的空间实体轨道监测实现与推演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太空近地轨道航天器数量趋于增加,积累的大量空间碎片占用了轨道资源并对航天器构成威胁,需要对这些空间实体进行勘测,并建立相应的仿真系统。提出一种仿真数据和空间实体数据混合驱动的空间仿真工作流程,用于比较推演仿真数据和空间实体轨道真实数据。通过主动航天器对空间实体目标实时监测拍摄,运用镜头分割和关键帧提取、图像角点提取与匹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等方法对航天器拍摄的成像视频进行处理得到空间实体轨道数据,比较与推演仿真数据的差别,基于此差别评估推演仿真数据逼真度。(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9年04期)
李鲲鹏,关金发[8](2019)在《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强度匹配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轨道交通160km/h架空刚性接触网强度匹配仿真计算尚未成熟,多因素匹配方案尚不明确等问题,需利用有限单元法,建立受电弓与架空刚性接触网的力学仿真模型,提出弓网系统动态耦合算法,分析不同速度等级下受电弓与架空刚性接触网动态强度匹配性能。得到受电弓固有特性、刚性接触网跨距、运行速度是影响弓网动态强度匹配性能的主要因素,避免因受电弓在某些速度范围内与跨距配合下的外部冲击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接近而发生共振。160km/h架空刚性接触网强度匹配仿真需关注全速度段的强度匹配性能,在某速度等级下接触力标准差出现拐点。DSA200型受电弓更适应160km/h及以下的刚性接触网运行,全部速度等级的弓网接触力均满足标准要求,并提出160km/h刚性接触网强度匹配方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8期)
王海波[9](2019)在《ZPW-2000R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传输线理论,建立了ZPW-2000R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各单元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轨道电路调整状态和分路状态的仿真,该模型对设计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平台。(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23期)
孙惠芳,杨婷[10](2019)在《基于改进格子气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人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考虑叁种意识强度的格子气移动概率模型,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人运动特性提出了仿真模型,并使用c#编程软件实现。考虑国人偏好靠右行的运动特性,研究了当行人移动确定性不同时,城市轨道交通双向行人流特性。通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表明该仿真模型能很好再现行人交通流特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5期)
轨道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轨道交通混合变电站仿真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变电站检修工提供一个有效的培训系统。在建立混合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叁维模型与数学模型基础上,通过模拟车站与列车负载,结合电力调度系统的操作,对变电站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各电气设备的电气量,从而模拟实现电气设备的叁维浏览及操作,以及供电系统的远控、站控及近控3种控制方式。轨道交通混合变电站仿真系统具有可反复操作、不费材、无危险等特点,对提高培训人员的培训效率能起到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轨道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卢明宇,江胜月.城市轨道交通BCTC系统仿真实验室设计[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周培培,钱雪军.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混合变电站的仿真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9
[3].马苗苗,万其,丁加兰,刘卓.轨道交通牵引制动控制算法仿真系统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4].李海建,龙芋宏,谢勇君,唐文斌.基于FLUENT的槽型轨道清洗射流的参数优化仿真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9
[5].李正交,戴胜华,周兴,陈拥军.轨道交通通信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6].于向前,宋思宇,陈鸿飞,邹鸿,施伟红.木星轨道卫星深层介质充电电势仿真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朱雨萌,丁刚毅,关正.基于仿真数据的空间实体轨道监测实现与推演评估[J].上海航天.2019
[8].李鲲鹏,关金发.轨道交通架空刚性接触网强度匹配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9
[9].王海波.ZPW-2000R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建模与仿真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10].孙惠芳,杨婷.基于改进格子气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人仿真研究[J].山西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