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思想论文-李志璋

唯识思想论文-李志璋

导读:本文包含了唯识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唯识学,佛学院,法相宗,瑜伽行派

唯识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璋[1](2019)在《唯识学的思想、历史与文献》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第二届东方唯识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东方唯识学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承办,杭州佛学院、《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协办。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34所高等院校、教育与科研机构的近(本文来源于《国际学术动态》期刊2019年04期)

袁宏禹[2](2019)在《唯识学与道学思想关系嬗变的四个历史阶段》一文中研究指出唯识学与道学发生过激烈的思想碰撞。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中,可以梳理出佛道两家的相互嬗变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来阐述:(1)南北朝唯识学派对道家、道教的借鉴;(2)唐代唯识宗与道教的争论;(3)唐末宋元唯识学与道学的相互吸纳;(4)明清晚近唯识学与道学的进一步融合。唯识学原本是极具印度化色彩的佛学,在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以道学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发生交集、冲突和融合。探讨此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佛道思想文化关系的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丁徐清[3](2018)在《融贯及其限度:太虚唯识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唯识学是太虚思想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持,而融贯是其思想创新的基本原则。在以唯识思想重铸中国佛学的过程中,太虚始终表现出开放综合的理论姿态及双向互摄的融贯路径,唯识思想既作为融贯的对象,也在某种程度上作为融贯的主体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融贯路线在理论建构过程中也呈现出其一定限度乃至内在张力。(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陈杨[4](2018)在《浅论熊十力对唯识学思想的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十力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代表,其创建的"新唯识论"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识论",是在对传统佛学尤其是对旧唯识学的批判基础上创建的。新旧唯识论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一直被诸多学者所关注。两者之间虽有密切联系,但是,熊十力通过融合儒佛,创立的"新唯识论"思想却已完全不同于旧唯识学。这种哲学性改造,决定了"新唯识论"的特殊地位。(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8年03期)

袁经文[5](2016)在《佛教因果思想的瑜伽唯识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导论因果,即原因与结果,是人类热衷探究的一对范畴;因果问题,是多学科涉及的议题,在数学、物理、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和宗教学上,均有多元深入的理论分析。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布尼茨、胡塞尔等都探讨过因果问题,并展示出人类思想哲学罕有的高度……人类对因果关系的探索,所折射的,正是人类具有寻找事物和现象背后决定原因的理性偏好。(本文来源于《宗教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何杰峰[6](2018)在《试论多罗那他大师《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对唯识学派的判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觉囊派中兴之祖的多罗那他所着的《中观他空思想要论》以"大中观"思想为指导,对唯识学派的地位、唯识学派的思想内涵、唯识学派的"叁性"方法论以及唯识学派的"叁转法轮"经典安立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派独具一格的唯识学派认识论说,是觉囊派判教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在藏传佛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本文来源于《青藏高原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姜源远[7](2017)在《观宇宙·明明德·尽仁道——探究熊十力《新唯识论》“转变”章之儒家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反己之殊能使人类异于其他动物而成为万灵之长,而孔圣儒学之仁教所立成人达人之本,即在于尽此反己之殊能,以求认识真正之我与天地万物是一息不可隔绝、贯通不可剖分之全体,而自克小己之私欲,孜孜不倦,创进不息,觉悟人生之真谛,实现人生之价值,体味人生之和乐。愚窃以为熊先生《新唯识论》之"转变"章乃吾人反己究玄索隐观生以尽心之枢机,易言之,即自家寻着落以立德达仁之津门。熊先生言:"此章为全篇主脑,前后诸章,皆发明之。"故是篇乃敷陈迂拙所融会于熊先生"转变"章之微言诚旨,洞先生所言"恒转"之玄微于胸,浸先生所云"翕辟"之真几于心,以启玄关一进退而观我生体中和,立己立人,达己达人,与仁同行日新而即人即仁也。(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7年04期)

高明[8](2017)在《唯识哲学对说一切有部法执思想之批判——以《成唯识论》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说一切有部是《成唯识论》重点批判的小乘部派。此派尽管在佛教史上影响深远,但其"法有"见却不符合"叁界唯心"这一根本的非实在论佛教哲学精神。护法等论师从大乘唯识哲学出发,缜密批判了有部妄执"法有"的邪见,深刻体现出中期大乘佛教对小乘部派的超越精神。(本文来源于《甘肃理论学刊》期刊2017年03期)

成洁[9](2017)在《《新唯识论》与唯识旧师心性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唯识论》与唯识旧师佛学思想的分歧一直是近代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围绕体用论、染净观、心性论与功行论展开,从二者在“五法叁自性”上的分歧着手,对熊十力《新唯识论》与唯识旧师之间的争论与分歧进行梳理与论述。首先,在体用论上,《新论》与旧师对于五法中“真如”与“正智”的关系有争议,《新论》主张智如为一,体用不二,而旧师则认为体与用、智与如皆是能与所的关系,不可淆一。在染净观上,《新论》批评旧师种子说,并认为叁性中的“依他”应当去除,另立“能习”作为染净观。而旧师则认为依他性是染净的依托,如果去除依他性,则染净无有所依,没有染净就没有了转依根据。在心性论上,《新论》主张性觉,认为本体自性菩提,生生不息,自明自觉。旧师则坚持性寂,本体自性清净,但非自性菩提。在功行论上,《新论》主张返本,性智、量智二者并重思修交尽。旧师则主张闻熏与转依,修行必须经历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转识成智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张亮,邱高兴[10](2017)在《论超个人心理学同唯识学思想的相似之处》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现代心理学不断地突破自己的研究领域,致力于从宗教、哲学汲取其对于意识研究所获得的智慧,并逐渐强调东西方思想互补性对于意识研究的价值性。一批近、现代心理学大师陆续指出西方文化价值观下对于正常意识这种单一意识状态的过度关注,而忽略了其他意识状态存在的可能性,正如詹姆斯对于意识多元性的阐述:"我(本文来源于《法音》期刊2017年04期)

唯识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唯识学与道学发生过激烈的思想碰撞。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中,可以梳理出佛道两家的相互嬗变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来阐述:(1)南北朝唯识学派对道家、道教的借鉴;(2)唐代唯识宗与道教的争论;(3)唐末宋元唯识学与道学的相互吸纳;(4)明清晚近唯识学与道学的进一步融合。唯识学原本是极具印度化色彩的佛学,在传入中国后,不断与以道学为代表的本土文化发生交集、冲突和融合。探讨此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佛道思想文化关系的发展历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唯识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璋.唯识学的思想、历史与文献[J].国际学术动态.2019

[2].袁宏禹.唯识学与道学思想关系嬗变的四个历史阶段[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丁徐清.融贯及其限度:太虚唯识思想探微[J].河北学刊.2018

[4].陈杨.浅论熊十力对唯识学思想的转化[J].知与行.2018

[5].袁经文.佛教因果思想的瑜伽唯识机理[J].宗教研究.2016

[6].何杰峰.试论多罗那他大师《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对唯识学派的判释[J].青藏高原论坛.2018

[7].姜源远.观宇宙·明明德·尽仁道——探究熊十力《新唯识论》“转变”章之儒家思想[J].管子学刊.2017

[8].高明.唯识哲学对说一切有部法执思想之批判——以《成唯识论》为中心[J].甘肃理论学刊.2017

[9].成洁.《新唯识论》与唯识旧师心性思想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7

[10].张亮,邱高兴.论超个人心理学同唯识学思想的相似之处[J].法音.2017

标签:;  ;  ;  ;  

唯识思想论文-李志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