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护理

三叉神经痛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护理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及微球囊压迫治疗TN的6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结果: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共计45例,疼痛消失43例,减轻1例,无变化1例;接受微球囊压迫患者有20例,疼痛消失19例,减轻1例。结论: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微球囊压迫;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66-02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一种较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发病率为327/10万[1]。临床上表现为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饮水、刷牙、说话等均可触发疼痛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TN较常用的方法。本文对2014年8月-2015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及经微球囊压迫治的65例T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索其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8月-2015年2月共收治TN患者6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51~78岁,平均64.5岁,术前病程为1年~12年,平均6.5年;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了头颅磁共振检查,排除因颅内占位等继发性因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同时,通过观察三叉神经长短,蛛网膜下腔宽度,岩骨有无遮挡等情况预估手术难度。超过60岁的患者常规行头颅CTA检查,排除动脉瘤等血管性疾病可能。根据患者的手术难度,既往治疗经过,基础情况:对于年龄≤65周岁,身体基础状态良好,无冠心病、肺功能良好,且根据影像学检查,手术操作空间良好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本组患者共4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51~65岁,平均58.5岁;对年龄超过65岁,或身体基础情况不佳,存在一定的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长时间麻醉,或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蛛网膜下腔狭窄、粘连,预估手术难度较大者,行微球囊压迫,本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57~78岁,平均67.5岁。

1.2手术方式

1.2.1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均采取静脉插管全身麻醉,健侧卧位,取乳突后乙状窦横窦下直切口5~7cm,切开头皮,分离皮下各层,在星点处钻孔,用磨钻扩大形成直径3cm左右骨窗,显微镜下暴露至后组颅神经水平,探查责任血管,根据血管压迫情况,用Teflon棉垫隔离血管与脑干,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若术中减压效果不甚满意,必要时予感觉根部分切断[2]。

1.2.2微球囊压迫: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体位进行微球囊压迫,具体步骤参照李岩峰等[3]。

1.3结果

65例患者中,45例行显微微血管减压术42例,术后疼痛消失40例,疼痛明显减轻1例,疼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1例;20例行微球囊压迫,疼痛消失19例,疼痛减轻1例。

2.临床护理

65例TN病人在采取不同术式治疗之后,在后期的护理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针对治疗方法,我们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2.1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TN的术后护理

2.1.1一般护理:全麻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心电监护,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输液量及速度。予低流量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如发生任何病情变化,及时汇报经治医师。术后6h予垫上枕头,头偏向健侧,24h之后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步抬高床头;72h后逐步进行半坐卧位-坐位逐步-下床的过度。嘱患者早期运动应缓慢、量力而行。卧床期间注意防止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2.1.2并发症的护理:(1)颅内出血:是显微血管减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虽发生率较低,但后果常较严重,常发生在术后24h内[4]。术后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发生。本研究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颅内出血。(2)低颅压综合征: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在术后2~3d发生,多在术后2~3d发生,主要症状包括头晕、血压偏低、头痛、脉率加快、恶心、呕吐等。手术过程中为了获得操作空间将大量脑脊液释放,在麻醉药的刺激下可能会发生术后颅内少许渗血,这些因素均会引发脑脊液分泌减少,造成低颅压[5]。因此,术后要保证充分休息,噪声刺激,避免强光、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使用脱水剂,适当增加等渗液体的补充。对于频繁呕吐的患者及时清除呕吐物,如有需要应给予甲氧氯普胺等止吐处理。术后24h内每15~30min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记录,如患者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及时进行头颅CT排除颅内血肿。本研究出现的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在术后l周得到缓解,未发生迟发颅内血肿。(3)切口皮下积液:在护理切口皮下积液过程中,对耳后切口及敷料需加强观察,嘱咐患者避免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如咳嗽、用力打喷嚏),如切口出现红肿及敷料渗液应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如有必要,应配合医生做好局部加压包扎,或放置引流管。生活上提醒患者注意高营养饮食,协助患者做好生活卫生[6-9]。本组出现l例皮下积液患者,经加压包扎,更换敷料处理,一周后皮下积液消失。(4)面瘫及面部麻木:手术过程中过度牵拉面神经或过多触动神经根可导致周围性面瘫,对于术中减压效果不甚满意者,术中医师在减压基础上,会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本组5例患者三叉神经予部分切断,因此术后伴患侧面部不同程度的麻木,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同侧面部麻木、咀嚼食物无力、嘴歪。由于咀嚼食物无力,食物残渣易停留在颊齿间。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因帮助患者饭后漱洗口腔,保持口腔清洁,同时指导患者用健侧咀嚼,避免因患者麻木,咀嚼时损伤颊粘膜。术后1例患者出现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油纱覆盖双眼,每24h更换1次,应用抗生素滴眼液4~6h滴眼1次,以保护角膜,预防角膜炎的发生。遵医嘱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做好此类患者的心理指导,告知患者此类药物可促进三叉神经髓鞘再生,尽早使三叉神经功能恢复正常,面瘫可在1个月左右恢复,而经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的患者,麻木症状可随时间推移而减轻。(5)后组颅神经损伤:术中舌咽、迷走神经损伤可能造成声音嘶哑、呛咳、吞咽困难、咳嗽无力等症状。故术后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对术后饮食及呼吸道护理有很大指导意义。评估后组颅神经损伤的简易方法:咳嗽反射是否减弱;声音是否嘶哑;饮水是否呛咳、吞咽有无困难。符合1项或l项以上者即可判断为后组颅神经损伤。首次饮水时要有护理人员在场,头侧偏位,预防和及时处理误吸情况的发生。如无吞咽困难,术后先进流食,以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改进半流食、普食。因患者术后早期大量进食极易引发恶心、呕吐,在无吞咽困难的情况下,仍应嘱患者早期进食时要以少量多次进食为宜,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软度,适宜的营养成分,避免不良刺激。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6)唇疱疹:由于手术致三叉神经分布区抵抗力下降,神经根部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容易复发,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三叉神经分布区疱疹;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三叉神经半月节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HSV)在手术时被激活所致致[10]。表现为局部不适,张口疼痛,食欲下降等。本组4例患者出现口唇疱疹。嘱患者避免用手抓挠,保持局部清洁,防止糜烂或化脓性感染。用金霉素眼膏外擦疱疹区域,促进水疱愈合。本组4例均于2~3周内痊愈。

2.2经微球囊压迫治疗TN的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待患者清醒后记录疼痛消失的时间,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等的变化,及早发现有无颅内出血[11],同时要做好全麻后的护理[12]。24h之后可采取半坐卧位,无明显不是可下床活动。

2.2.2并发症的护理:(1)面部麻木或咀嚼运动障碍:目前的研究表明,微球囊压迫是一种破坏神经结构的操作技术,通过损伤大、中神经纤维,使患者疼痛减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感觉障碍。术中球囊压力过高及球囊压迫时间过长可增加感觉迟钝、麻木及咬肌无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性[13]。本组2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异样不适感觉,是触觉神经纤维损伤后的表现,大多能理解为治疗反应,但术前需向患者交代清楚。其中2例咀嚼无力,考虑术中球囊压力过高所致。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指导患者用健侧进食、咀嚼,可暂予流质或半流质,同时每天观察患者口腔,注意患侧有无粘膜破损等症状。同时,做好心理指导,告知一般情况下,症状多在1~3个月左右明显改善。本组患者经过术后持续随访,在40天及60天左右患者基本恢复。(2)局部穿刺损伤:术中反复调整穿刺针方向可能会引发患者穿刺点附近面部肿胀[14],本研究患者中有2例出现上述症状,先冷敷,3d后改热敷。

3.小结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较为剧烈的阵发性疼痛,有时也伴有其他的功能障碍。在目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护士亦应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最大可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TronnierVM,RascheD,HamerJ,eta1.Treatmentofidiopathictrigeminalneuralgia:comparisonoflongtermoutcomeafterradiofrequencyrhizotomyand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J].Neurosurgery,2001,48:1261.

[2]宏伟,李勇杰,胡永生,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69例临床研究立[J].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4,17(1):22-25.

[3]李岩峰,马逸,邹建军,等.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时的三叉神经抑制反应[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3):110-111.

[4]顾锐,王惠娟,朱宏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12例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18-219.

[5]徐菱霜,冯路,翁媛英.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440-441.

[6]庄红霞.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2,25(2):100.

[7]王丽芬,黄丽萍,罗琼,等.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12(7):28.

[8]李新春.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10(9):43.

[9]谭丽,陈飞苑,蓝海,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4):63.

[10]凌芳,沈梅芬,徐颖.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护理与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6):3l-32.

[11]展红侠,张佩斯.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8):283-284.

[12]代金凤,刘国华.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12(22):2110-2111.

[13]王长明,关占颖,蔡长华,等.经皮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4):297-300.

[14]郭晋,陈军.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分、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9,11(2):379.

标签:;  ;  ;  

三叉神经痛不同治疗方法的术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