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菌群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肿瘤坏死子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菌群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殷娟,唐西怀,贾晶晶[1](2019)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与血清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子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0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缓解期组和发作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入组对象血清TNF-α、IL-6水平并分析与溃疡性结肠炎体内肠道菌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NF-α、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病情患者,TNF-α、IL-6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菌群、TNF-α、IL-6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可通过检测TNF-α、IL-6水平来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3期)
李毓龙,毛炜,李阳超[2](2019)在《ICU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该院且符合《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的291例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管尿液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06株,其中G(+)菌74株(24.2%),G(-)菌125株(40.8%),真菌107株(35.0%);G(+)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耐药率大部分>45.0%;G(-)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4株(11.1%)、铜绿假单胞菌29株(9.5%)、奇异变形杆菌28株(9.2%),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24.5%)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12.0%。结论该院ICU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菌并有缓慢升高趋势,总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病原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管理与监测。(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2期)
李晶昱,刘婷婷,罗文山,孔庆阔,候方方[3](2019)在《68例泌尿道感染并尿培养阳性患者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泌尿道感染是指细菌进入尿道内大量繁殖而引起的尿路炎性反应,其发病率高,是医院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尤其好发于老年患者。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广泛使用、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致使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致病菌及耐药菌株的耐药性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从而对泌尿道感(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0期)
姚玉慧[4](2019)在《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菌群类型分布及发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护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菌群类型分布及发病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216例已婚妇女,收集其相关资料,其中14例发生阴道炎的患者作为发生组,202例未发生阴道炎的患者作为未发生组。结果发生组患者阴道炎类型为细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菌、滴虫性阴道炎。经细菌培养显示常见菌群为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其他。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经期性交、反复阴道冲洗、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阴道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经期性交、反复阴道冲洗、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影响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经期性交、反复阴道冲洗增加感染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风险,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关的健康宣教,提高生殖健康。(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邹俊,曾令兵,蔡沁明,王星星,钟霞[5](2019)在《自闭症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比较分析自闭症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及与健康儿童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的差异,以期寻找与自闭症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菌群。方法根据设定的入选标准分别收集自闭症患者治疗前(R组)、治疗后(C组)及健康对照儿童(Z组)粪便标本各20例,然后进行粪便基因组DNA的提取与16s rRNA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对60例样本的菌群分布多样性分析,得知在门水平硬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在各个组均占绝大多数,其中硬壁菌门在各个组丰度均最高;属水平Escherichia-Shigella、[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 group R组比C组丰度高,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只存在于R组和C组中,且C组比R组丰度低。由此可见,自闭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中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和韦荣球菌属丰度明显增高,其中志贺菌属变化最显着。结论自闭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分布确实存在一定差异,且自闭症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群也存在一定的改变,这与自闭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李洁玉[6](2019)在《重症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菌群分布与防护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导致重症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菌群的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76例,分析感染创面的菌群分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创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有22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28. 95%,22例患者中检出病原菌62株,G-菌46株,占74. 19%; G+菌14株,占22. 58%;真菌2株,占3.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合并休克为导致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充分了解重症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发生因素,分析感染菌群的分布,制定相应防护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杨美娜[7](2019)在《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眼表菌群分布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人结膜囊拭子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人群结膜囊带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眼表微生物群落特征,为眼表微生物组学在眼科学的应用提供临床与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150人150只眼,采集结膜囊拭子,使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Illumina测序平台)对样品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y Unit,OTU)聚类后分析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并分析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及手术史等因素与眼表菌群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眼表有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在门的水平上,位于前五位的是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放线杆菌门、拟杆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在科的水平上,位于前五位的是乳酸杆菌科、棒状杆菌科、假单胞杆菌科、莫拉氏菌科、葡萄球菌科。在属的水平上,位于前十位的是乳酸菌属、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红球菌属、栖水菌属、链球菌属、拟杆菌属。年龄因素影响菌群分布,60岁以上人群的眼表菌群丰度更高,拟杆菌、普氏菌、粪杆菌、毛螺菌、瘤胃菌、梭状芽孢杆菌、乳酸菌的含量更为丰富;而30岁以下的人群中根瘤菌的含量更高。疾病类型与菌群分布相关,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患者中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增高,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CSC)患者中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降低。通过对比分析,性别、疾病累及部位、是否有手术史对菌群分布未产生明确影响。结论:通过对人眼结膜囊拭子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是一种高效的多维度了解眼表微生物群落分布的检测手段。本研究作为对眼表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的探索性实验,基本达到预期实验效果。本研究初步了解人体微生物群落的分布,初步验证了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眼表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但微生物群落与眼部疾病的联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及扩大样本的研究验证,同时需要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层面上揭示两者之间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10-01)
唐倩,黄凯,李延森,李春梅[8](2019)在《不同季节保育猪舍空气PM_(2.5)中微生物菌群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高密度、集约化养猪生产导致猪场空气污染问题突出,舍内颗粒物浓度过高,易导致猪群呼吸道疾病多发,严重影响养猪生产效率。猪舍空气PM_(2.5)因其主要来源于粪便、饲料、被毛和皮屑等~([1]),所以其表面携带更多的微生物、病毒、内毒素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并能随气流扩散,严重影响猪的呼吸道健康~([2])。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季节某规模化猪场保育舍内颗粒物浓度的监测,以及分析PM_(2.5)附着的微生物组成,探索保育猪舍内颗粒物污染状况的季节性变化,为评估保育猪舍空气颗粒物对猪群健康的(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9)
伍艳兰,戈伟,许文,李颖,曹小琴[9](2019)在《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主动监测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菌群分布情况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某叁甲综合性医院ICU住院患者,收集临床医师送检的标本,采用细菌自动鉴定仪分离鉴定CRAB。分析各ICU患者CRAB分布情况。将临床分离的CRAB菌株于体外培养24、48 h,比较CRAB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不同体外培养时间点(24、48 h)的生物膜定量。结果 ICU患者中共分离出CRAB 67株,其中52株源于痰液,占77.61%;6株源于肺泡灌洗液,占8.96%;3株源于脑脊液,占4.48%;3株源于尿液,占4.48%。呼吸科ICU的CRAB菌株所占比例最高,为26.87%(18/67),其次为综合ICU [20.90%(14/67)]、胸腔外科ICU [19.40%(13/67)]、神经外科ICU [17.91%(12/67)]、神经内科ICU[8.96%(6/67)]、感染科ICU [5.97%(4/67)]。在体外培养24、48 h时,CRAB临床菌株的A值均显着大于A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24、48 h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中CRAB的定植力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强,是医院ICU CRAB感染的重要原因。医院感染控制应以各ICU为重点,加强对ICU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力度,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以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6期)
欧阳细瑜[10](2019)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观察组)、无基础肺病的肺部感染患者60例(对照组),均进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5.00%(39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5.00%(21株);对照组患者检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5.00%(33株),革兰阳性球菌占45.00%(27株);两组患者病原菌菌群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占31.67%(19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3%(8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检出的病原菌均对青霉素几乎耐药,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较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医师须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9年08期)
菌群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该院且符合《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的291例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管尿液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06株,其中G(+)菌74株(24.2%),G(-)菌125株(40.8%),真菌107株(35.0%);G(+)菌中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耐药率大部分>45.0%;G(-)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4株(11.1%)、铜绿假单胞菌29株(9.5%)、奇异变形杆菌28株(9.2%),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以白色念珠菌(24.5%)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12.0%。结论该院ICU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菌并有缓慢升高趋势,总体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病原菌耐药率高,应加强管理与监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菌群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殷娟,唐西怀,贾晶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分布与血清TNF-α、IL-6水平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2].李毓龙,毛炜,李阳超.ICU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3].李晶昱,刘婷婷,罗文山,孔庆阔,候方方.68例泌尿道感染并尿培养阳性患者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4].姚玉慧.已婚育龄妇女阴道炎菌群类型分布及发病的影响因素和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5].邹俊,曾令兵,蔡沁明,王星星,钟霞.自闭症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多样性研究[J].江西医药.2019
[6].李洁玉.重症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菌群分布与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7].杨美娜.基于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的眼表菌群分布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8].唐倩,黄凯,李延森,李春梅.不同季节保育猪舍空气PM_(2.5)中微生物菌群的分布特征[C].第叁届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伍艳兰,戈伟,许文,李颖,曹小琴.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10].欧阳细瑜.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