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侧试验论文-尚仁杰,寅志强

抗侧试验论文-尚仁杰,寅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苯颗粒混凝土,灌注墙,低周反复荷载,滞回曲线

抗侧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尚仁杰,寅志强[1](2019)在《钢框架-聚苯颗粒混凝土灌注墙抗侧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温装饰一体化聚苯颗粒混凝土灌注墙是适用于钢框架结构的一种外围护墙体。对填充了保温装饰一体化聚苯颗粒混凝土灌注墙体的钢框架结构和无填充墙体的框架结构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研究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框架-聚苯颗粒混凝土灌注墙有良好的抗水平地震能力和耗能能力,其承载能力和侧向刚度显着提高,在相同变形时,能量耗散系数比无填充墙框架结构提高约75%。对2个试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07期)

郑维,陆伟东,刘伟庆,王志强,李玥[2](2019)在《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对5榀木框架-夹板剪力墙试件、2榀纯框架试件和2片夹板剪力墙试件开展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试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抗侧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的抗侧力性能主要取决于内填夹板剪力墙的性能,其最终的破坏模式表现为共用墙骨柱因钉连接的失效而脱落。外侧梁柱框架对内填夹板剪力墙的约束作用能显着减小端部墙骨柱的上拔,可取消抗倾覆连接件的设置。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约为木框架-常规轻木剪力墙组合结构的两倍,且在大变形情况下仍能持有70%峰值荷载的承载能力,有利于避免罕遇地震下的倾覆倒塌。(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刘永辉,葛海军[3](2019)在《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抗侧力性能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性能分析角度单一,忽略了对框架结构的荷载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分析,导致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较低,对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抗侧力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利用某地铁的上盖建筑所采用的结构设计和工程概况等信息数据,对地铁上盖钢框架结构的抗侧力数据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别从框架刚度、侧向刚度、荷载与位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抗侧力性能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较好的对框架刚度、侧向刚度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在建设地铁上盖时,它的承受荷载和层间角位移最好要小于它的极限荷载和最高位移值。试验分析结果为地铁上盖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小平,何德才,王肖雄[4](2019)在《外包发泡混凝土角钢龙骨组合墙体抗侧力试验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轻钢龙骨和发泡混凝土共同组成的墙体具有承载力高、装修方便、保温防火性能好、造价便宜等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相关研究较少。以由┗40×10×0. 8卷边角钢构成的4个格构角钢立柱和LC3. 0发泡混凝土共同组成的3 m×1. 8 m×0. 2 m组合墙体为对象,对墙体试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破坏形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平荷载较小时,发泡混凝土与钢龙骨之间咬合较好,相互协调变形,组合墙体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墙体荷载-水平位移关系处于弹性状态;随着水平荷载的不断加大,墙体开始产生裂缝,混凝土与角钢龙骨的协同作用逐步减弱,部分混凝土退出工作,角钢立柱所受荷载增加,墙体抗侧刚度开始下降,并逐渐形成一条从墙体上端加载点开始沿对角线分布的主裂缝,墙体最终沿着主裂缝破坏,且格构角钢立柱亦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扭转变形;分别采用ABAQUS中的壳单元和梁单元模拟格构角钢龙骨和发泡混凝土,得到墙体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数据相差15%左右,说明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薛建阳,戚亮杰,隋?,刘祖强[5](2019)在《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的抗侧力性能,进行了1榀单层两跨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测试试件在侧向力作用下的位移角变形和承载力退化趋势,研究了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了结构的弹塑性特征、整体框架抗侧刚度退化、结构在同级位移循环加载条件下的刚度退化规律以及加载位移与残余变形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承载力和良好的抗侧能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形成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刚度退化表现出由快到慢的规律;结构破坏时位移角达到1/20,未发生承载力陡降的不利情况;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形成梁铰破坏机制,满足规范提出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防要求.(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卢翀,戴贤春,董博,马荣成,王超[6](2019)在《动车组抗侧滚扭杆装置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车辆运营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针对国内某型动车组转向架用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刚度、强度及疲劳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车辆运行中的受力状态及承载情况,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力学模型,对其刚度、静强度进行分析,并在静强度分析的应力值的基础上,通过Fe-safe软件进行了疲劳性能分析;同时,对抗侧滚扭杆装置进行了刚度、静强度、疲劳性能试验验证。基于有限元分析与试验测试得出:扭杆轴及扭臂所选取的材料满足安全性要求;计算刚度与试验结果相差3.1%,静强度与试验结果偏差在5%以内,为车辆抗侧滚扭杆装置的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李征,王希珺,何敏娟,董文晨[7](2018)在《钢木混合墙体抗侧性能试验及钢木混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木混合结构是一种主要由钢框架、内填轻型木剪力墙和钢木混合楼盖组成的新型结构体系。分别对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螺栓连接的单榀钢木混合墙体进行了往复加载试验,对比了两种连接下墙体的破坏模式和荷载-位移关系。试验发现,与普通螺栓连接的墙体试件相比,高强螺栓连接的墙体试件受力性能较好,可以充分传递钢框架和木剪力墙间的剪力,保证两者协同工作。设计了72个不同参数的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木混合墙体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OpenSees对模型进行往复加载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相同延性水平下,木剪力墙与钢框架初始刚度比大的钢木混合墙体较刚度比小的墙体具有更小的滞回阻尼比。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回归分析,进而给出了估算钢木混合结构体系的滞回阻尼比的算式。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钢木混合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彭立群,潘锋,林达文,陈刚[8](2018)在《抗侧滚扭杆环境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新型抗侧滚扭杆橡胶防尘罩疲劳性能、系统低温和防水防尘性能试验方法,并与传统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型试验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抗侧滚扭杆的工况条件,准确测试橡胶防尘罩疲劳性能、系统低温和防水防尘性能。(本文来源于《橡胶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周楠楠[9](2018)在《不同覆板下轻木剪力墙抗侧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轻型木结构中,石膏板常作为建筑防火材料,而不考虑其对于结构抗侧力的贡献。但相关研究表明,石膏板能够提高轻木剪力墙的抗侧性能。为了研究石膏板对于墙体性能影响的规律,对18片不同覆面板条件下的轻木剪力墙进行单调和往复加载试验,其中6片为仅单侧覆有石膏板剪力墙,12片为一侧覆石膏板、一侧覆OSB板剪力墙。试验结果表明:轻木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主要为钉头穿透石膏板和板边的撕裂。在仅单侧覆有石膏板的情况下,墙体破坏较为严重,剪力墙覆面板更易发生较大的转动变形。石膏板对墙体的极限承载力有明显的贡献,并能够比较显着地提高墙体弹性阶段刚度。采用较厚的OSB覆面板时,墙体的屈服位移更大。因此,在轻木剪力墙设计时,应对石膏板的贡献给予合理的考虑。(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8年04期)

熊海贝,王洁,吴玲,陈琳[10](2018)在《穿斗式木结构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穿斗式木结构的抗侧力性能,采用传统工艺和国产杉木,依据徽派建筑中木构架的制式,设计并制作了足尺穿斗式木结构模型。通过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模型的水平承载能力、变形性能、抗侧刚度、榫卯节点和柱脚节点等抗侧力性能。结果表明:木构架最大层间位移角可达1/16,整体变形性良好;榫卯节点的受力过程经历了弹性阶段和塑性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转动能力;但木构架各柱的水平受力并不均匀,结构失效模式表现为个别柱脚滑移超过础石导致局部破坏。同时,榫卯连接传递弯矩能力较弱,多道穿枋、斗枋和地脚枋可有效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抗侧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对5榀木框架-夹板剪力墙试件、2榀纯框架试件和2片夹板剪力墙试件开展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试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抗侧刚度、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的抗侧力性能主要取决于内填夹板剪力墙的性能,其最终的破坏模式表现为共用墙骨柱因钉连接的失效而脱落。外侧梁柱框架对内填夹板剪力墙的约束作用能显着减小端部墙骨柱的上拔,可取消抗倾覆连接件的设置。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约为木框架-常规轻木剪力墙组合结构的两倍,且在大变形情况下仍能持有70%峰值荷载的承载能力,有利于避免罕遇地震下的倾覆倒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侧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尚仁杰,寅志强.钢框架-聚苯颗粒混凝土灌注墙抗侧力试验研究[J].钢结构(中英文).2019

[2].郑维,陆伟东,刘伟庆,王志强,李玥.木框架-夹板剪力墙组合结构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3].刘永辉,葛海军.地铁上盖钢框架整体结构的抗侧力性能试验分析[J].科技通报.2019

[4].王小平,何德才,王肖雄.外包发泡混凝土角钢龙骨组合墙体抗侧力试验及分析[J].工业建筑.2019

[5].薛建阳,戚亮杰,隋?,刘祖强.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6].卢翀,戴贤春,董博,马荣成,王超.动车组抗侧滚扭杆装置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7].李征,王希珺,何敏娟,董文晨.钢木混合墙体抗侧性能试验及钢木混合结构抗震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2018

[8].彭立群,潘锋,林达文,陈刚.抗侧滚扭杆环境性能试验研究[J].橡胶科技.2018

[9].周楠楠.不同覆板下轻木剪力墙抗侧性能试验研究[J].特种结构.2018

[10].熊海贝,王洁,吴玲,陈琳.穿斗式木结构抗侧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标签:;  ;  ;  ;  

抗侧试验论文-尚仁杰,寅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