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产品论文-宋效峰

中国公共产品论文-宋效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公共产品,周边外交,区域合作

中国公共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宋效峰[1](2019)在《区域公共产品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边外交在新时代中国外交全局中具有优先地位,是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目标的基础。而加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构成了中国周边外交转型创新的动力与趋势。基于自身角色定位和区域公共产品结构现实,中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原则,重点在区域经济领域提供具有比较优势的公共产品。同时,中国对区域安全、社会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在不断上升,从而使自身周边外交更加深入和均衡发展。由此中国周边外交所需的软硬实力资源将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区域塑造力和影响力得到内涵提升,更好地促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周瑾艳[2](2019)在《中国对非洲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致力于供需方的深度对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洲提供的区域公共产品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物质性公共产品为基础,逐步扩大到制度、理念等非物质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供给的主体和方式逐渐多元化。中国向非洲提供公共产品是以非洲需求为导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原则,不同于部分国家以供给方需求为导向的模式。面对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与非洲地区需求的深度对接,是中国向非洲进一步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期刊2019年05期)

王菲[3](2019)在《推动检测认证标准化工作迈入新时代 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提供有力保障——访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标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胡志昂》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科学、有序开展,视频监控技术成为公安工作新的技术支撑点。全国公安机关不断深化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开展视频监控专业化、手段化建设,较好地服务和支撑了各项公安业务工作。本期栏目特邀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以下简称公安部检测中心)主任、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以下简称中国安防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标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胡志昂为大家介绍质量技术机构在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中开展的工作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宋效峰[4](2019)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框架下,周边外交更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理念和思路。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具有很强的借鉴性,其中区域公共产品概念的实践价值尤为突出。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符合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其中经济类区域公共产品的供给处在优先地位。在区域安全和社会领域,中国扮演了一个越来越积极的建设性角色。在全球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加强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有助于促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中国外交的引领和规范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辛[5](2019)在《中国要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科技公共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黄辛)“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指标,即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要达到60%。”5月25日,中科院院士陈竺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说,“我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去年已达到58.5%,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有望基本实现。”以“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5-27)

陈猛[6](2019)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公共产品理论为中国周边外交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与演进,拓展出公共产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畴。国际公共产品的“失灵”使区域公共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其实践发展和学术研究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区域公共产品理论体系,也为研究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形成强大理论支撑。根据区域公共产品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周边外交的发展与困境,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提倡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的理论逻辑在于区域公共产品的特性与破解周边外交困境的高度契合性。无论是区域公共产品理论脉路,还是中国1990年代以来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的客观经验,都共同导向着中国欢迎周边国家“搭车”的政策与理念转型。澜湄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区域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验证了区域公共产品对中国周边外交“解局”的先导作用,同时也呈现出中国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的创新与特色——“澜湄模式”。对中国在澜湄合作中供给的区域公共产品进行评估,足以对中国在周边外交中进一步供给区域公共产品产生以小见大的借鉴作用。鉴于澜湄合作中遇到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障碍和既有经验,把握周边地区对于新时代外交布局的区位优先性,可以制定在供给目的、供给领域和供给方式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公共产品战略。坚持和推动中国特色区域公共产品战略,就是从战略层面增强中国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的质量与效度,为实现良好的周边环境服务。(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27)

周小刚,薛莲,许洋,陈璐[7](2019)在《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探讨了公共产品供给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构建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出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然后建立动态面板GMM模型,验证了城镇化存在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共产品总体上对加速城镇化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显着,存在明显的公共产品促进城镇化提升效应,但东部地区公共产品的城镇化效应并不显着。由于不同公共产品外溢性的特征差异,公共产品中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教育和环境保护对城镇化均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但公共设施和公共安全对城镇化的影响并不显着。据此,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公共服务产品水平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曹德军[8](2019)在《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以来,随着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立足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分析中国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一方面,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消费是不对称的,霸权国与崛起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竞相提供公共产品是增加其领导力的重要方式,而为了争取消费者的认可,其供给策略就需要突出比较优势,并实行差异化供给策略。另一方面,国家的供给能力是有限的,公共投入的轻重缓急顺序应该平衡国际需求与自身优势,方可实现效用最大化。作为负责任的供给方,中国以共商共建方式,积极促进"一带一路"、亚投行、命运共同体等跨区域公共产品建设,有效对接供给与需求。展望未来,以"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为参照,中国全球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可以遵循一个"叁步走"路线图,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战略决策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张春[9](2019)在《中非合作论坛与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应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自身快速发展,中国正日益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应,其中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合作最具代表性。自创立以来,中非合作论坛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角色日益明显,迅速从供应物质性公共产品,拓展至供应安全性乃至思想性公共产品。与内涵拓展相适应,中非合作论坛正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之道,表现出叁大特征:理念上,欢迎免费搭车,避免强制搭车;目标上,促进可持续发展,预防援助依赖;机制上,培育制度稳定性,降低不确定性预期。随着国际公共产品供应的理念、目标和机制日渐成熟,中非合作论坛产生了重要的全球性外溢,推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优化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能力,促进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之道的发展和完善,中非合作论坛仍需进一步完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的理论支持、制度框架及评估方法。(本文来源于《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征兵[10](2019)在《中国崛起背景下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下,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着诸多国际性的问题,而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已经被证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有力途径。通常而言,公共产品都是共享性的,因而能够很好地惠及世界广大国家与地区。如今,美国贡献了世界上最大份额的国际公共产品,然而因为美国霸权战略的转变与受遏制,这一局面也在发生着改变。后进崛起的中国目前正获得越来越高的国际地位,在国际公共产品领域也有着越来越充分的话语权,由原先搭便车身份向供给者身份转变,这是符合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的。从出发点上来说,美国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更多是为了保持自身的霸权地位,进而维持相对稳定的世界政治格局。在当下,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充分的政治话语权,在国际政治的机制方面常常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因而它也会将各种国际公共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尽量引导到对自己国家利好的局面上。因此,美国的国际公共产品战略往往成为它干预他国内政以及其它国际事务的理由,进而对其它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总体来说,美国遵循着的核心准则是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让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时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应地降到最低。目前美国的国际公共产品的要点在于打击、消灭恐怖主义,同时也在地缘政治上与其它大国出现利益冲突。在未来,尽管单极化的世界格局必然会成为过去,但美国仍然会保持自身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核心目的。相应的,中国目前已经越来越充分地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供应者,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指引下的一系列国际组织建设均是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典范,亚投行与丝绸之路基金可以在经济上对大范围内的国家造成良好的经济帮助,上海合作组织可以对世界方位内的恐怖主义进行更有效的打击。总体来看,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目的与美国有着重要区别。关键在于中国在国际公共产品领域将会拥有自己的“中国方案”,这其中的具体内容包括推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试图建立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机制,以“一带一路”战略地理范围内的国家为先导,谋求所有国家的共同发展与利益。(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中国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对非洲提供的区域公共产品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等物质性公共产品为基础,逐步扩大到制度、理念等非物质性公共产品的供给,供给的主体和方式逐渐多元化。中国向非洲提供公共产品是以非洲需求为导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原则,不同于部分国家以供给方需求为导向的模式。面对挑战,"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与非洲地区需求的深度对接,是中国向非洲进一步供给区域公共产品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公共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宋效峰.区域公共产品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J].大理大学学报.2019

[2].周瑾艳.中国对非洲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致力于供需方的深度对接[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9

[3].王菲.推动检测认证标准化工作迈入新时代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提供有力保障——访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主任、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标委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胡志昂[J].中国安全防范技术与应用.2019

[4].宋效峰.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思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5].黄辛.中国要为世界提供更多的科技公共产品[N].中国科学报.2019

[6].陈猛.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外交学院.2019

[7].周小刚,薛莲,许洋,陈璐.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人口城镇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模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

[8].曹德军.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供给模式[J].战略决策研究.2019

[9].张春.中非合作论坛与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应探索[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9

[10].刘征兵.中国崛起背景下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南昌大学.2019

标签:;  ;  ;  

中国公共产品论文-宋效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