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经济论文-孙政

清真寺经济论文-孙政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真寺经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真寺经济,集聚度,区位选择,空间集聚

清真寺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孙政[1](2015)在《清真寺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经济维度、社会维度、文化维度相结合的总体视角出发,对清真寺经济的集聚分布及模式进行研究,构建了清真寺经济的理论分析框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案例调查和案例分析,在理论上证明了回族经济“依寺而商”存在的合理性,凸显了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尤其是“清真寺邻近性”在清真寺经济空间集聚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发现了清真寺经济明显不同于一般集聚经济的作用机制。不仅是对已有理论的进一步补充,而且可以为城市回族集聚社区,尤其是为城市民族区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选择的研究范围为以东大寺为中心的“曹门大街—解放路—自由路—内环东路”所环绕的地段,通过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及访谈等方法获得文章的基础数据,采用Arcgi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开封市东大寺周边区域清真寺经济的行业种类、行业规模和分布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测度了各行业各个规模的集聚分散程度,将空间分布现状与调研数据相结合,对影响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由空间区位选择最终得出与世俗经济相比较相区别的清真寺经济的集聚模式,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研究案例范围内,清真寺经济的总体布局呈现出“两心一轴”的空间结构。两心分别指以清平南北街和穆家桥街交叉口为中心的主集聚中心,以及以草市街、维中前街、大黄家胡同叁岔口为中心的副集聚中心,一轴为沿内环东路的南北轴,南到曹门大街,北至穆家桥街。结论二:清真寺经济的集聚形态主要受行业属性的影响。研究案例范围内清真寺经济不同行业的集聚形态大体可以分为叁种类型:散布型、孤点型以及聚合性。其中散布型以居民生活服务行业、清真餐饮业为代表;属于孤点型的有穆斯林生活用品经营和牛羊屠宰及批发两类;其余行业均属于聚合型聚集,主要包括日常消费用品的加工与销售、普通农副产品的销售的条带型集聚、清真加工食品的生产销售所形成的组团状条带状复合集聚。结论叁:所有类型网点在空间上均为集聚分布,这与回族“围寺而居”、“依寺而商”的民族传统是高度一致的,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回族经济“依寺而商”存在的合理性。按照商业网点类型划分时,研究范围内所有类型的清真寺经济均呈现集聚分布。其中清真加工食品在局部范围内最为集中,而牛羊屠宰及批发整体分布最为分散。按照网点规模划分时,除了大中规模店铺外其他类型均呈现集聚状态。结论四:与分工经济、集聚经济导致的空间经济形态相比而言,清真寺经济在根本上是以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因素为重要基础和带有典型民族特性的空间集聚经济。清真寺经济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可以分为行业属性、空间区位与距离、市场与集聚、政府政策、清真寺的影响五大类。其中清真寺的影响是清真寺经济区别于世俗经济的主要方面,在区位选择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由于实施的滞后性与实际效果的偏差,外加民族工作的特殊性,政府政策则显示出影响的弱化。结论五:清真寺经济的空间集聚特性和民族特性可通过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得到充分的证明。在调查问卷中涉及的表征影响因素的十六个区位影响因子中,排名前六位的因子分别是人流量、清真寺的溢出效应、靠近回族聚集区、接近交通干道、依寺而商的民族传统、租金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交通、市场、人流量等传统经济因素虽然对回族商业空间区位的影响仍是非常重要的,但清真寺的溢出效应、依寺而商的民族传统等带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影响却同样强烈。结论六:清真寺经济空间集聚的形成,不仅依赖于交通市场邻近性,更依赖于文化根植性、地方认同与依恋、关系网络建构和路径依赖等作用机制。在集聚形成的过程中,除了类似于世俗经济受市场交通邻近性的影响,更多的是清真寺作为非正式制度的载体,通过文化根植性、地方认同与依恋、关系网络结构、路径依赖作用于回族的经营中,最终形成了以清真寺为核心、向外辐射的经济形态,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清真寺经济带动商业集聚的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5-05-01)

帕哈尔丁·赛福丁,艾尼瓦尔·阿合买提[2](2014)在《现阶段中国清真寺经济结构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期的对于中国清真寺的发展多数学者注重对于清真寺文化以及历史的研究和定位,对于新形势下的清真寺经济情况的研究较少。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群众宗教礼拜之地在整个群体中享有至高的地位和作用。试图对于中国清真寺寺院经济结构构成做一分析和定位。分析其共性和特点,阐述观点。(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4年25期)

马志丽,丁耀全[3](2011)在《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模式及其结构功能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是伊斯兰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中国伊斯兰教不仅有其特殊的宗教教义思想,而且还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与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经济的支持,它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尹忠红[4](2009)在《吉林省西部回族清真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吉林省西部有7座清真寺,在开展宗教活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它们的经济功能具有了时代性、创造性、地方性的特点。发展吉林西部清真寺的经济功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理念正在增强。(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王帆[5](2009)在《社会网视角下的西北清真寺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北地区(主要是宁夏地区)清真寺经济与穆斯林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以经济社会学、社会网的视角,解析不同组织制度下的清真寺经济结构,并进一步对回族社会中的经济关系网络、宗教网络之间的互动作出阐释。论文第一章对西北地区回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因素——回商文化进行了宏观把握,这为本文定下的基调是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层面的,对西北伊斯兰经济加以研究。西北地区由于城乡地域差别和所属教派门宦不同等原因,实行的经济制度不尽相同,有的还有很大差别,体现出伊斯兰教原教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第二章首先引入经济社会学的概念及理论,探讨了社会网理论在本文中的适用性,为文章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从社会网的几个典型的理论视角对不同宗教组织制度与经济制度下清真寺经济呈现出的不同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清真寺与穆斯林的经济关系是如何体现西北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的,经济关系又是否能解释网络中的具体社会现象,网络反过来会对经济、宗教及其他社会生活层面产生怎样的影响。第叁章为结论部分。探讨了清真寺经济网络中相关个体的角色、地位,阐释网络关系互动对外部社会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指出回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空间。这一部分还涉及了非正式制度的重要作用。在方法上,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实地调查获取信息等方式,在对清真寺与穆斯林个体经济行为分别进行“点”的描述分析后,抽离出宗教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多种内在联系,最后推广至社会生活的其他层面。社会网的概念今天已经超越了个人间关系的范畴,被经济社会学家广泛地应用来研究社会经济行为和过程。一个网络的行动者可以是诸如商业公司或者民族国家的法人行动者。社会网中连接在个体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亲缘、血缘关系,也可以是商业交换、贸易往来等形成的市场关系,甚至可以是敌对关系。本文主要从清真寺与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西北地区清真寺经济的结构模式,可以说清真寺经济是综合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多门学科理论方法的研究课题。本文尝试从社会网、乃至经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来研究西北地区的清真寺经济,其价值首先在于一种方法论的构建,同时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和论证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4-01)

王希隆,喇延真,王平[6](2008)在《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以兰州市清真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的宗教研究包括伊斯兰教研究多侧重于历史、哲学、文化等领域,对宗教经济关注较少。在新形势下宗教研究尤其是伊斯兰教研究要拓展领域,故清真寺经济研究就提上了日程。清真寺寺院经济是清真寺正常维护和开展各项教务工作及发挥各项社会文化功能的重要物质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清真寺经济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收入与支出结构逐步趋向多元化和合理化,不仅对清真寺依法管理和民主理财有着深刻影响,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亦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回族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王帆[7](2008)在《社会网视角下的西北清真寺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经济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领域,往往反映出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传统意义上当提到"清真寺经济"这个概念,人们都会想到的是寺院经济,包括清真寺经济收入的来源、支出、经营运作方式、管理体制等。在《伊斯兰教与经济》中马平先生指出,研究中(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8-09-01)

王希隆,喇延真,王平[8](2008)在《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以兰州市清真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清真寺经济收入结构分析近年来,党和政府在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享受正常宗教生活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宗教活动场所"以寺养寺",积极探索各种宗教遵法守制,自主、自办、自养的路子。随着兰州市社(本文来源于《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8-09-01)

王平[9](2007)在《试析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经济的社会适应与调整——关于兰州市清真寺经济管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使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兰州市清真寺经济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兰州市伊斯兰宗教经济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进行的调整和变化,并就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罗莉[10](2005)在《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教具有悠久的历史,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目前它在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约2000万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清真寺是传播伊斯兰教思想和广大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和礼拜的场所,清真寺经济在历史上有过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侧重对历史上清真寺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收入来源和经营形式进行考察,说明这种经济的局限性和影响。(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05年03期)

清真寺经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先期的对于中国清真寺的发展多数学者注重对于清真寺文化以及历史的研究和定位,对于新形势下的清真寺经济情况的研究较少。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群众宗教礼拜之地在整个群体中享有至高的地位和作用。试图对于中国清真寺寺院经济结构构成做一分析和定位。分析其共性和特点,阐述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真寺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1].孙政.清真寺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机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帕哈尔丁·赛福丁,艾尼瓦尔·阿合买提.现阶段中国清真寺经济结构评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

[3].马志丽,丁耀全.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模式及其结构功能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尹忠红.吉林省西部回族清真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

[5].王帆.社会网视角下的西北清真寺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9

[6].王希隆,喇延真,王平.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以兰州市清真寺为例[J].回族研究.2008

[7].王帆.社会网视角下的西北清真寺经济[C].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2008

[8].王希隆,喇延真,王平.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以兰州市清真寺为例[C].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2008

[9].王平.试析中国伊斯兰教宗教经济的社会适应与调整——关于兰州市清真寺经济管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10].罗莉.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的历史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2005

标签:;  ;  ;  ;  

清真寺经济论文-孙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