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周兰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五医院神经泌尿外科湖南怀化418000)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72例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为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方式,观察护理期间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对该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例数为1例,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有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远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干预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是神经科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临床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及微血管瘤等常见病因导致的脑实质性血管破裂出血,在我国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以手术方式效果最佳,主要通过对脑部血肿的引流或开颅清除等方式达到临床治疗效果。由于脑出血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肢体活动严重受限,导致肢体肌肉均处于松弛状态,血流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常导致脑出血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它通过可行性较高的一系列护理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本笔者对我院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对上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作用,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我院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资料,男37例,女35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51.2±3.4)岁。临床分型: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0例硬膜下血肿患者,12例硬膜外血肿患者,5例重型颅脑损伤,3例其他。入院后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呕吐等症状,排除合并有其它心血管疾病或重要功能脏器障碍、精神异常及下肢静脉血栓既往史等患者。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患者其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基本资料对比后,P值在0.05以上。

1.2研究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加强基础护理:嘱脑出血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肢体肌肉放松及调整体位工作,缓解由于手术造成患者偏身、偏瘫等肢体异常感觉。另外需注意保持患者肢体处于舒适状态,避免出现下肢体受压造成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同时需指导患者饮食合理膳食化,嘱多摄入优质蛋白、高纤维、低油脂类、富含维生素等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取。嘱患者多喝水防止出现便秘,若出现便秘需及时上报给予缓泻剂等应用以防止由于便秘导致高腹压而出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现象。②健康指导:脑出血患者由于疾病发病急危重,其均伴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慌甚至抑郁等,此时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以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同时需加强对患者和家属关于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发展及预防性措施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加强其治疗的依从性。③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相关指标,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若出现凝血指标D2D升高需关注患者下肢体皮肤温度和颜色,并定期为患者测量下肢周径,若测得下肢体周径为1.5cm时考虑可能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另外需检测患者下肢皮肤弹性,若表现为脱水状态也考虑是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④预防性措施:有计划制定肢体康复训练,初期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被动的肢体锻炼,告知患者家属如何正确的为肢体按摩尤其是脚踝内外翻的训练,另外也可协助患者在脚踩带动下肢体的活动,活动力度和时间需循序渐进,不断加强,避免过度劳累。

1.3观察指标: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2]:按照国际静脉血栓预防研究组织制定的标准,术后1周对所有患者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测,观察患者护理期间下肢静脉血液是否通畅。②护理满意度:采取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主要分3级,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行x2检验。假设a=0.05,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护理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经有效护理后,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6)2.78%,对照组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有4例,发生率为(4/36)11.11%,统计结果差异显著,P<0.05.

2.2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4.44%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由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肢体制动和长时间的活动障碍及药物的刺激、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增加了临床治疗困难。因此对于脑出血术后如何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临床护理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集束化护理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有研究显示[3],集束化护理由于其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护理方案,并有计划的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应用,能有效的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经过系统的护理,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78%,对照组4例患者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对于服务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总满意度高达94.44%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明显,P<0.05.表明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可起到优化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效果较为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升英,初慧中,于雁,等.集束化护理在老年患者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63-265.

[2]王卫.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3):333-335.

[3]杨浩,张峥.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71-172.

标签:;  ;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