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实验红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参煎剂,实验红鲫,~(137)Cs辐射,热休克蛋白70
实验红鲫论文文献综述
李登科,彭赞平,陈科洁,吴端生,王余德[1](2019)在《人参煎剂对实验红鲫经~(137)Cs辐射后肝肾组织HSP70表达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37)Cs辐射对实验红鲫肝肾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人参煎剂对实验红鲫的辐射防护效应。方法将实验红鲫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人参对照组、4.1Gy辐照组、4.1Gy人参预防组、4.1Gy人参治疗组、8.2Gy辐照组、8.2Gy人参预防组及8.2Gy人参治疗组。分别以~(137)Cs辐照处理,或辐照处理前以人参煎剂浸浴7 d做预防处理,或辐照处理后以人参煎剂浸浴7 d做治疗处理,然后分别采集实验红鲫肝脏和肾脏组织,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HSP70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4.1Gy或8.2Gy辐照处理后的HSP70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与辐照组相比,经人参煎剂预防或治疗处理后的HSP70表达量均下降;单独的人参煎剂处理,对HSP70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影响;比较人参煎剂做预防与治疗处理,发现两者之间的HSP70蛋白表达量差异不明显。结论 ~(137)Cs辐射能够引起实验红鲫肝脏和肾脏的HSP70表达量升高,再经人参煎剂预防或治疗处理后的HSP70表达量均下降。(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何理平,吴相勇[2](2019)在《重金属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测重金属铅离子对实验红鲫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实验红鲫为受试鱼类,观察实验红鲫在不同浓度重金属铅溶液中的生长情况、死亡率、异常状态以及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情况,并检测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情况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红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死亡,生长状态良好,随着重金属铅浓度的不断增加,核异常率明显发生变化,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也有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何理平,邓祥兵[3](2019)在《醋酸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重金属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的毒性效应。方法:以早期发育阶段的实验红鲫为研究对象,设置5.00 mg/L、10.00 mg/L、15.00 mg/L、20.00mg/L、25.00mg/L五组试验组以及一组空白对照组。每组随机放入60颗正常受精鱼卵。测定各组染毒后的实验红鲫受精卵的孵化率、胚胎死亡率以及胚胎的畸形率,分析不同浓度的醋酸镉对实验红鲫的早期毒性效应。结果:试验组红鲫胚胎的孵化率、成活率随着醋酸镉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极其显着(P<0.01),畸形率则随着醋酸镉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着(P<0.01)。结论:重金属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具有毒性,将实验红鲫作为评价镉毒性的受试鱼类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广东畜牧兽医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朱丰,吴端生[4](2018)在《实验红鲫C1HD系SNP标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实验红鲫C1HD系的SNP标记。方法参照斑马鱼的SNPs基因库,设计SNP引物,采用单管双向等位基因专一性扩增(SB-ASA)方法,对12尾实验红鲫C1HD系和12尾实验红鲫封闭群的血液DNA样品进行SNPs基因分型并测序验证。结果 zK261O7基因的zSNP30124211位点(G/A型)、zC227H20基因的zSNP24678043位点(A/T型)和zC39F23基因的zSNP26474328位点(G/C型)等3个SNPs位点能够准确辨别实验红鲫C1HD系和实验红鲫封闭群。结论 zSNP30124211位点(G/A型)、zSNP24678043位点(A/T型)和zSNP26474328位点(G/C型)均可作为实验红鲫C1HD系的SNPs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9期)
刘娟[5](2018)在《实验红鲫C1HD系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实验红鲫C1HD系微卫星标记并对实验红鲫C1HD系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MISA软件对红鲫全基因组中的SSR信息进行预测,再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微卫星位点序列,通过梯度PCR得到红鲫各微卫星引物SSR-PCR最佳退火温度。根据红鲫基因组中微卫星位点序列信息设计了110对微卫星引物对10尾实验红鲫C1HD系和10尾普通红鲫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后,筛选出实验红鲫C1HD系的微卫星DNA标记。对实验红鲫C1HD系微卫星引物22的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分析。采用5对实验红鲫C1HD系特异性微卫星引物对40尾实验红鲫C1HD系进行微卫星多态性分析。参照《实验鱼类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湖南省地方标准推荐的方法,分别计算等位基因频率(p)、无偏差期望杂合度(UHe)、期望纯合度(Hom)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结果:110对微卫星引物在实验红鲫C1HD系和普通红鲫中均能扩增得到有效条带,根据其条带的特异性,从中筛选出了24对微卫星引物。以这24对微卫星引物进行SSR-PCR,能够将实验红鲫C1HD系与普通红鲫鉴别开来,故可以作为实验红鲫C1HD系的标志性微卫星引物。以其中5对微卫星引物,对40尾实验红鲫C1HD系的全血DNA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1个等位基因。实验红鲫C1HD系的平均无偏差期望杂合度(UHe)、平均期望纯合度(Hom)和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是0.081、0.919和0.076。微卫星引物22的特异性条带测序的结果,表明其序列与CAPN3基因序列的相似度较高。结论:24对微卫星特异性引物可以作为实验红鲫C1HD系的微卫星标记,能够将实验红鲫C1HD系与普通红鲫鉴别。40尾实验红鲫C1HD系子二代的平均期望纯合度(Hom)是0.919,表明具有较高的基因纯合度,可作为近交系使用。(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娟,陈科洁,彭赞平,李登科,吴端生[6](2018)在《实验红鲫水族箱饲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完善实验红鲫标准化内容建立水族箱饲养技术。方法总结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并参考文献。结果选择大小约为1 200 mm×480 mm×755 mm(长×宽×高)的长方形水族箱,设置增氧泵、过滤器、照明灯等配套设施,模拟池塘生境进行布景。注入曝除氯气3 d后的自来水,保持水温在18~24℃,溶氧量在≥6 mg/L,酸碱度在pH7.5~8.5、光照在100~200lx、硬度(CaCO_3)在95~105 mg/L、氨(NH_3)浓度在≤0.02 mg/L等。按100 mm体长的80尾/m3水体的饲养密度,投放质量合格的实验红鲫。每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1~2次,每3~7 d部分换水1次,14~21 d全部换水并清洗水族箱1次,坚持做好日常管理与清洗消毒工作。结论本文描述的饲养技术适合于用水族箱饲养实验红鲫。(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吴端生,刘娟,张朝晖[7](2018)在《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地方标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红鲫是我国本土实验鱼类。实验红鲫C1HD系是已经培育成功的一种近交系鱼类。基于实验红鲫标准化研究和验证性试验,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发布了《实验鱼类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的湖南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主要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养殖环境、遗传学质量检测及附录A、B、C等内容。(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吴端生[8](2016)在《实验红鲫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红鲫具有体型大小适当、成熟早、繁殖力强、体外产卵发育、体色全红、杂食性等优点。本世纪初以来,开展了实验红鲫驯化、品(种)系培育、生物学特性、地方标准等研究。实验红鲫已广泛应用于鱼类育种、毒理学、遗传学、生理学、水生态环境监测等。(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6年03期)
彭赞平[9](2016)在《人参煎剂对辐射致实验红鲫毒效应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37)Cs和铀尾矿渣诱导实验红鲫氧化应激;研究人参煎剂对~(137)Cs和铀尾矿渣诱导实验红鲫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在核辐射毒理学及核辐射损伤与修复中应用实验红鲫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37)Cs和铀尾矿渣辐射处理实验红鲫,在辐射前和辐射后分别加以人参煎剂喂养,分别在第1天、7天、14天和28天抽取血清测定SOD、GSH-PX酶活性和MDA含量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包括K+、Na+、Cl-、Mg2+、TP、ALB、GLB、AST、ALT、ALP、LDH浓度,并于第14天、28天取肝脏、肾脏,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p70蛋白表达量。结果:1、~(137)Cs和铀尾矿渣辐射后,SOD、GSH-PX酶活性升高、MDA含量增加。2、~(137)Cs和铀尾矿渣辐射后,肝脏和肾脏Hsp70表达量升高。3、~(137)Cs和铀尾矿渣辐射后,血清中K+、Na+、Cl-、Mg2+浓度增加,TP、ALB含量下降,GLB含量上升,ALT、AST、ALP酶活性升高。4、辐射后给药人参煎剂与辐射前给药人参煎剂均抑制SOD、GSH-PX酶活性升高,抑制MDA含量增加,抑制Hsp70表达量增加。结论:1、核辐射诱导实验红鲫氧化应激。2、人参煎剂能够降低实验红鲫氧化应激程度,对于核辐射引起的实验红鲫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3、实验红鲫可用于核辐射毒理学和核辐射损伤修复研究。(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6-05-01)
彭赞平,陶宏婷,廖小立,吴端生[10](2016)在《实验红鲫对~(137)Cs辐射的氧化应激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验红鲫对~(137)Cs辐射的氧化应激响应和氧化应激生物标记物。方法实验红鲫分别以0 Gy、1.94 Gy、3.88 Gy、7.76 Gy、15.53 Gy~(137)Cs辐照,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取出肝脏、性腺,按试剂盒方法检测SOD、GSH-PX活性,于7 d和14 d取出肝脏、肾脏、心脏、脑,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SP70含量。结果 1.94 Gy至15.53 Gy~(137)Cs辐照能引起实验红鲫氧化应激,SOD、GSH-PX活性和HSP70含量发生改变。1.94 Gy~(137)Cs辐照诱导实验红鲫肝脏SOD活性升高,3.88 Gy、7.76 Gy、15.53 Gy~(137)Cs辐照诱导实验红鲫肝脏SOD活性下降,且随辐射剂量升高,其SOD活性逐渐降低。1.94 Gy以上~(137)Cs辐照诱导实验红鲫性腺SOD活性下降,并随辐射剂量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各辐照处理组实验红鲫肝脏和性腺的GSH-PX活性变化不大,表现出随辐射剂量升高则活性降低的变化趋势。~(137)Cs辐照处理后7 d和14 d,各辐照处理组实验红鲫肝脏、肾脏、心脏和脑的HSP70表达量均比对照组的高,且随着~(137)Cs辐照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均存在着一定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结论实验红鲫性腺对~(137)Cs辐射的氧化应激响应较敏感,性腺SOD和肝脏或肾脏的HSP70可作为氧化应激标志物。(本文来源于《实验动物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实验红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检测重金属铅离子对实验红鲫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实验红鲫为受试鱼类,观察实验红鲫在不同浓度重金属铅溶液中的生长情况、死亡率、异常状态以及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情况,并检测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情况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红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死亡,生长状态良好,随着重金属铅浓度的不断增加,核异常率明显发生变化,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也有明显的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验红鲫论文参考文献
[1].李登科,彭赞平,陈科洁,吴端生,王余德.人参煎剂对实验红鲫经~(137)Cs辐射后肝肾组织HSP70表达量的影响[J].实验动物科学.2019
[2].何理平,吴相勇.重金属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何理平,邓祥兵.醋酸镉对实验红鲫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研究[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9
[4].朱丰,吴端生.实验红鲫C1HD系SNP标记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
[5].刘娟.实验红鲫C1HD系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微卫星多态性分析[D].南华大学.2018
[6].刘娟,陈科洁,彭赞平,李登科,吴端生.实验红鲫水族箱饲养技术[J].实验动物科学.2018
[7].吴端生,刘娟,张朝晖.实验红鲫C1HD系遗传质量控制地方标准的研究[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8
[8].吴端生.实验红鲫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展望[J].实验动物科学.2016
[9].彭赞平.人参煎剂对辐射致实验红鲫毒效应的保护作用[D].南华大学.2016
[10].彭赞平,陶宏婷,廖小立,吴端生.实验红鲫对~(137)Cs辐射的氧化应激响应[J].实验动物科学.2016
标签:人参煎剂; 实验红鲫; ~(137)Cs辐射; 热休克蛋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