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华控制论文-王寿兵,马小雪,汪远安,屈云芳,郑正

水华控制论文-王寿兵,马小雪,汪远安,屈云芳,郑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华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华控制,磷污染,小流域

水华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1](2018)在《库区小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及水华控制研究与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域磷化工污染问题,研发磷化工污染源全流程控制技术体系,构建富磷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和水华控制系统技术体系,形成小流域富营养化治理和水华控制的理念与思路,为其它入库支流和入湖支流磷污染治理及水华控制提供工程和技术借鉴。(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陈松林,梁文艳,施怀荣,海冰寒[2](2016)在《复合生物修复技术在唐山南湖水域水华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唐山南湖景区水体所出现的水华爆发和水体污染的现象,采用3种复合生物制剂对景区水域进行了水体水质改善和修复,并通过技术应用过程中水质和藻类指标的变化,对复合生物修复技术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湖水域经复合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后,藻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治理前,有效抑制了蓝藻的生长,水华得到有效控制;水体水质和透明度得到显着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表象得到修复。(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6年06期)

王寿兵,马小雪,汪远安,屈云芳,郑正[3](2014)在《富营养化大型湖泊生态敏感区蓝藻水华控制的“十字”方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富营养化大型湖泊蓝藻水华的全面控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现提出的"十字"方略旨在指导如何在富营养化大型湖泊中率先实现局部生态敏感区内的蓝藻水华控制.具体包括"控源、集中、借力、防逃、消浪"等5个方面,共计十个字.详细论述了该方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参数.既可用于指导全国范围内各种大型湖泊生态敏感区的蓝藻水华控制实践,也可用于中小型湖泊全湖的蓝藻水华控制.(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贾更华[4](2013)在《荷兰水华控制技术对太湖治理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始于2008年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至2012年已经投入近千亿元,取得了显着的治理成效,太湖水质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水华,特别是大面积的蓝藻爆发仍然是困扰太湖的严重问题。在长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实践中,荷兰人积累了大量蓝藻处理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分析了这些水华治理实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太湖应用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3年02期)

赵珊,冯雪菲,李魁晓,孟春霖,王媛媛[5](2012)在《基于水华控制的北方城市再生水景观利用预警系统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北方城市再生水景观水体本身具有受到外界干扰多、生态系统脆弱,自净能力差、水量较小,流速缓慢,水体内氨磷营养盐较地表水高等特点,藻类极易在夏季过度繁殖生长,产生水华,水华一旦爆发,将导致水体散发异味,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水生植物和鱼类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景观水体的观赏效果,甚至会危害民众的健康。以往的研究表明水华是一个缓慢、可以预测的过程。早期的预测、管理是控制水华爆发的有力手段,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项目结台以往多年的研究成果,开发北方城市再生水景观利用水华预警系统,为下一步建立基于水华控制的再生水景观利用运行维护系统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2: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期刊2012-11-29)

关卓今[6](2012)在《水华发展的生态空间与水华控制的生态割草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生态学生态位理论,从整体控制思想出发,提出了水华发生、发展的生态空间概念和控制水华的生态割草工艺。概念包含水华发生发展的生态空间的大小决定水华藻类发展的规模。生态空间概念结合生态恢复方法则成为控制湖泊水库水华发生发展的一项极具生态学意义的方法。同时分析了这种水华控制在时空性、规模性和物质基础等方面体现出的重要特性。通过生态恢复,发展大型稳定的水生植物,使水体生态空间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限制水华发展的生态空间,从而控制水华的发生发展。通过生态割草工艺,使官厅水库水体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在有序的生态控制下大规模地向外转移,从而达到控制水草和水华发生发展的目的。本研究表明,生态恢复与控制生态空间概念指导的生态割草工艺对水库富营养化防治和水华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湖泊水库水华的控制提供了技术模式和理论根据。(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2-06-01)

张新,周建国,张海燕,陈祖军[7](2010)在《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跨省市联合治污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淀山湖是太湖流域苏沪两省市省际边界湖泊。近年来,内陆湖泊不断发生蓝藻水华事件,已严重影响到环湖周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成为流域及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难题。本文在分析环淀山湖地区水污染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淀山湖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研究了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的联合治污机制,提出了环淀山湖苏沪两省市加强宏观层面的政治协商、管理层面的水行政协商、地方层面的利益协商的叁层机制,进而提出了两省市相关部门具体的实施建议,以促进跨省市边界区域对淀山湖蓝藻水华的联合治污实施工作。(本文来源于《上海水务》期刊2010年03期)

蔡正波,邢世录,李春丽,曹英楠,于静[8](2009)在《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回用景观用水水华控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实验模拟呼和浩特市夏季外界环境,得出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中藻类的生长曲线,并根据其生长曲线,设计了景观水藻类在出现时、对数期、稳定期分别与不同投加量的次氯酸钠之间的正交试验,确定得出:次氯酸钠对景观水水华的最佳控制点为藻类开始出现时、藻类进入对数期时次氯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1.8m g/L、藻类生长进入稳定期时次氯酸钠的最佳投加量为2.7m g/L。(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09年19期)

徐为坚,陈兰荪[9](2008)在《基于蓝藻水华控制的脉冲微分方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藻类生长特点,以具有饱和反应增长率的非自治增长模型为基础,采用分次脉冲喷洒的方法建立蓝藻脉冲控制模型,并将模型转化为脉冲微分系统,给出确定系统最大脉冲周期的方法,并用数值例子说明如何在有限时间内,选择适当的杀藻剂和脉冲喷洒次数,将蓝藻种群的密度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本文来源于《广西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孔繁翔[10](2007)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蓝藻水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的突飞猛进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得人们的生存经受着强烈的考验。而当今污染体现严重的蓝藻水华中含有大量的微囊藻毒素,对人们构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讨论了蓝藻水华的成因和危害等,并从外源削减与控制、内源削减与控制、湖内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方面阐述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07年09期)

水华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唐山南湖景区水体所出现的水华爆发和水体污染的现象,采用3种复合生物制剂对景区水域进行了水体水质改善和修复,并通过技术应用过程中水质和藻类指标的变化,对复合生物修复技术的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湖水域经复合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后,藻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治理前,有效抑制了蓝藻的生长,水华得到有效控制;水体水质和透明度得到显着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表象得到修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华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库区小流域磷污染综合治理及水华控制研究与示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2].陈松林,梁文艳,施怀荣,海冰寒.复合生物修复技术在唐山南湖水域水华控制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

[3].王寿兵,马小雪,汪远安,屈云芳,郑正.富营养化大型湖泊生态敏感区蓝藻水华控制的“十字”方略[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贾更华.荷兰水华控制技术对太湖治理的启示[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

[5].赵珊,冯雪菲,李魁晓,孟春霖,王媛媛.基于水华控制的北方城市再生水景观利用预警系统探讨[C].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2: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2012

[6].关卓今.水华发展的生态空间与水华控制的生态割草工艺[C].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2

[7].张新,周建国,张海燕,陈祖军.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跨省市联合治污机制初探[J].上海水务.2010

[8].蔡正波,邢世录,李春丽,曹英楠,于静.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回用景观用水水华控制实验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

[9].徐为坚,陈兰荪.基于蓝藻水华控制的脉冲微分方程模型[J].广西科学.2008

[10].孔繁翔.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蓝藻水华控制[J].江苏科技信息.2007

标签:;  ;  ;  

水华控制论文-王寿兵,马小雪,汪远安,屈云芳,郑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