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状纳米银论文-张凯

树枝状纳米银论文-张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树枝状纳米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纤维素,树枝状纳米纤维膜,空气过滤,重金属离子去除

树枝状纳米银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1](2019)在《静电纺纤维素树枝状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生物质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最为常见且储量极为丰富的多糖类生物质材料之一,无毒、无害且可降解,是一种极为理想的绿色环保材料。电纺仿生异形纳米纤维在诸多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电纺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以醋酸纤维素为原料,采用静电纺成型技术,结合仿生、物理掺杂和化学方法,旨在制备功能性纤维素树枝状纳米纤维膜,并开展相关的应用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以醋酸纤维素(CA)为原料,冰乙酸为溶剂,有机支化盐四丁基氯化铵(TBAC)为添加剂,通过调节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和氢氧化钠溶液脱乙酰处理,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树枝状形貌的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其主干纤维直径主要分布在100-500 nm,分枝纤维直径在20-100 nm;所制得的纤维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耐溶剂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断裂强度可达到3.9 MPa;在面密度为0.81 g/cm2时,其过滤效率可达到98.37%,空气阻力仅为115 Pa,展现出了良好的空气过滤性能。(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二氧化锰颗粒掺杂制得二氧化锰掺杂树枝状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再利用柠檬酸溶液水热反应,成功获得羧基化改性多孔树枝状纳米纤维膜,并将其应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羧基化改性多孔树枝状纳米纤维膜对于铜离子(Cu2+)兼具物理与化学双重去除作用,在浓度为200 mg/L时,吸附能力可以达到399.14 mg/g,且重复利用性能良好,经过5次的重复利用对Cu2+的吸附能力依旧可以达到359.25 mg/g,且其吸附行为符合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3)利用碳纳米管(CNTs)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的比表面积,采用“内掺杂-外接枝”双重改性技术,成功制备出CNTs修饰纤维素树枝状纳米纤维膜,并考察了其染料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NTs的引入显着提升了纤维素树枝状纳米的力学性能和染料吸附性能,其拉伸断裂强度可达到9.2 MPa,在亚甲基蓝(MB)浓度达到为25 mg/L时,其吸附能力可达36.05 mg/g。(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9-01-16)

黄连根,郑玉婴[2](2018)在《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负载纳米银的抗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TEOS),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氨水催化下制备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以该微球为载体,原位负载纳米银。探究乙醚、硅烷结构助剂加入量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貌、结构和粒径的影响,并通过抗菌实验测试其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硅烷结构助剂和乙醚的加入对树枝状孔道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纳米银负载到该介孔二氧化硅的MIC在3.16~3.95mg·L-1,MBC为6.32mg·L-1,优于纯纳米银。(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邓南平,康卫民,程博闻[3](2017)在《一种氟掺杂树枝状纳米纤维芳纶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二次锂电池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尤其在高性能电动车方面,急需拥有极高的储能和输能系统。锂硫电池由于拥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和能量密度(2600 Wh·kg~(-1)),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在本文中通过一步静电纺丝法制备了树枝状纳米纤维(本文来源于《2017年锂硫电池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17-06-17)

赵卉卉[4](2017)在《静电纺PA6树枝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发展,静电纺纳米纤维已经在能源、环境、光电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很多研究者从大自然获得灵感,具有仿生结构的异形结构纳米纤维,如螺旋状、丝带状、串珠状、多通道管状、多孔蜂窝状及蛛网状等,成为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热点。自然界的树是一种富含主干和分支的多级结构材料,本文以尼龙6(PA6)为研究对象,通过在PA6/甲酸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支化盐四丁基氯化铵(TBAC),一步静电纺丝法可成功制备出PA6仿树枝状纳米纤维膜,并采用原位还原法以及浸渍法对纳米纤维膜进行Ag纳米粒子修饰,利用FE-SEM、TEM、FT-IR、XPS等手段对改性后纳米纤维的形貌以及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重点考察了Ag改性PA6树枝状纳米纤维膜的抗菌及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BAC加入大大提高了 PA6/甲酸纺丝液电导率,导致电纺射流体中大分子静电斥力增强,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劈裂加剧,形成树枝状纳米纤维;当PA6质量分数为14%,TBAC添加量为4%,纺丝电压为45 kV,纺丝距离为15 cm,挤出速率为0.1 mL/h时,制得的纳米纤维膜树枝效果最佳。与传统PA6纳米纤维膜相比,树枝状结构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比表面积以及亲水性都有显着提升,且膜的孔径从1.75 um下降到0.75 um。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备的Ag/PA6树枝状纳米纤维膜对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半径分别为17.34 mm和30.2 mm,抑菌圈半径大于常规Ag/PA6纳米纤维膜的14.03 mm和25.93 mm;0.1 g树枝状纳米纤维膜2 h后对50 mL初始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为86%,而通过浸渍法得到的Ag/PA6树枝状纳米纤维膜对50 mL初始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的降解率高达98.13%,五次循环以后降解效率仍然达到83.5%。由此可见,树枝状结构纳米纤维膜在抗菌、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7-02-24)

文瑾,胡传跃,田修营[5](2015)在《树枝状纳米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得到了树枝状纳米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的修饰下产物具备完整的形貌特征。运用四球长时抗磨实验系统地研究了树枝状纳米铜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其对钢球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添加量为0.5%时,在摩擦表面形成润滑膜对磨痕进行了修复,减小了摩擦系数,降低了磨损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润滑油的抗磨减摩性能。(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5年01期)

常永正,韩业龙,欧昌金,解令海,仪明东[6](2014)在《叁维树枝状纳米分子的傅克合成及其光电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树枝状大分子融合了小分子结构明确和聚合物稳定性好的双重优点,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光电材料。但是由于合成步骤复杂、反应产率低、易形成缺陷(末端官能团反应不完全)、后处理有毒(如stille偶联中剧毒的锡试剂、click反应中的高能迭氮)、污染较大等问题,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利用BF3?Et2O催化的Friedel-Crafts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产率、高选择性、后处理简便、绿色无毒等诸多优点,来构筑多种核壳结构的叁维树枝状纳米分子。通过控制树枝状分子的内核和表面基团,更好的拓展叁维树枝状纳米分子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期刊2014-08-04)

杨发胜,罗春荣,付全红,方振华,赵晓鹏[7](2014)在《可见光波段双层纳米银树枝状结构的制备及光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下而上"的电化学沉积方法,在透明ITO玻璃基底上制备了银树枝/二氧化钛/银树枝的复合结构。通过调节工艺,实现了样品在可见光波段由多频透射到单频透射的转变。并且通过改变沉积条件等,可以灵活调节样品的响应频段。制备了在绿光、黄光和红光频段产生响应的3种样品,并测试了绿光频段样品的平板聚焦行为。实验发现,这种特殊的光透射行为和平板聚焦现象是由光波通过复合材料时引起的电磁谐振所致。(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4年12期)

曾小军,罗春荣,宋坤,岳彪,赵晓鹏[8](2014)在《双层银树枝状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及其光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通过"自下而上"的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尺度的双层银树枝状结构,通过调节外加电压、沉积时间等实验参数,在第一层银树枝表面涂覆的PVA薄膜上成功生长一层随机分布、大小均一的银树枝结构单元,并利用SEM、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该复合结构的形貌以及透射特性进行研究,实现了银树枝复合材料光频段透射增强和透射峰位置的可控调节。(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4年08期)

梁馨[9](2013)在《树枝状纳米银颗粒的电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纳米材料已经在多个交叉学科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具有包含多个学科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的材料科学。金属纳米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和其尺寸和现在具有重要的关系,因此控制其尺寸和形状也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3年28期)

宋李红,易清风,唐梅香,孙丽枝,刘小平[10](2013)在《树枝状微纳米银催化剂对甲醛的电化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Ag(NH3)2+溶液中,在钛基体上电沉积出具有新颖树枝状结构的微纳米银材料,探讨了K+或Ca2+的存在对这种树枝状微纳米银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a2+存在下形成了尺寸更小的树枝状银(Ag/Ca2+/Ti),研究了这种钛基树枝状微纳米银电极(Ag/Ca2+/Ti)在碱性溶液中对甲醛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在0.1 mol.L-1NaOH溶液中,甲醛氧化的起始电位为-0.83 V,阳极氧化电流密度随甲醛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0.5 V时的恒电位阶跃研究表明,甲醛浓度和它的稳态氧化电流密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甲醛检测灵敏度为1.25 mA.cm-2(mmol.L-1)-1,检测下限18.9μmol.L-1,且乙醛、乙醇和正丁醇的干扰较小.结果表明,电沉积制备的这种细树枝状微纳米银电极(Ag/Ca2+/Ti)对甲醛氧化具有强的电催化活性,且对甲醛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有望作为甲醛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3年01期)

树枝状纳米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TEOS),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氨水催化下制备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以该微球为载体,原位负载纳米银。探究乙醚、硅烷结构助剂加入量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貌、结构和粒径的影响,并通过抗菌实验测试其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硅烷结构助剂和乙醚的加入对树枝状孔道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纳米银负载到该介孔二氧化硅的MIC在3.16~3.95mg·L-1,MBC为6.32mg·L-1,优于纯纳米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树枝状纳米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凯.静电纺纤维素树枝状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

[2].黄连根,郑玉婴.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负载纳米银的抗菌性[J].材料工程.2018

[3].邓南平,康卫民,程博闻.一种氟掺杂树枝状纳米纤维芳纶隔膜在锂硫电池中的运用[C].2017年锂硫电池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文集.2017

[4].赵卉卉.静电纺PA6树枝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7

[5].文瑾,胡传跃,田修营.树枝状纳米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广州化工.2015

[6].常永正,韩业龙,欧昌金,解令海,仪明东.叁维树枝状纳米分子的傅克合成及其光电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7分会:光电功能器件.2014

[7].杨发胜,罗春荣,付全红,方振华,赵晓鹏.可见光波段双层纳米银树枝状结构的制备及光学特性[J].功能材料.2014

[8].曾小军,罗春荣,宋坤,岳彪,赵晓鹏.双层银树枝状纳米结构的可控生长及其光学特性[J].材料导报.2014

[9].梁馨.树枝状纳米银颗粒的电活性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

[10].宋李红,易清风,唐梅香,孙丽枝,刘小平.树枝状微纳米银催化剂对甲醛的电化学检测[J].环境化学.2013

标签:;  ;  ;  ;  

树枝状纳米银论文-张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