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显像论文-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

活体显像论文-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体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RNAs,锝,乳腺肿瘤,寡核苷酸探针

活体显像论文文献综述

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1](2018)在《MicroRNA-155靶向的放射性标记探针对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活体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microRNA-155(miR-155)显着高表达于乳腺癌、肺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本研究旨在构建靶向miR-155的放射性示踪探针对乳腺肿瘤的活体显像。方法:体外化学合成靶向miR-155的反义互补寡核苷酸探针(AMO-155),并对其进行5'端乙酰基修饰及2'-甲氧基修饰,进而与双功能螯合剂NHS-MAG3偶联后,在氯化亚锡的还原作用下对其标记99mTc,评价血清稳定性,并对乳腺癌荷瘤裸鼠进行活体显像,对比反义、无义及阻断组的显像差异,并通过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鉴定肿瘤的miR-155水平。结果:99mTc-AMO-155的制备标记率达97%(n=5),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8%(n=5),放射比活度约为3.75 GBq/μg。通过对比无义对照组及阻断组,~(99m)Tc-AMO-155能够在活体水平特异性地显示miR-155高表达的恶性肿瘤。此外,针对miR-155不同表达水平的肿瘤,~(99m)Tc-AMO-155亦可在活体水平反映其表达差异。结论:经化学修饰的~)99m_Tc标记的AMO-155探针具有良好的血清稳定性及活体肿瘤靶向识别作用,为肿瘤显像提供了潜在的新型探针。(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谭海波,张政伟,管一晖,林祥通[2](2017)在《左旋千金藤啶碱在活体大鼠体内代谢过程的可视化PET/CT显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通过PET/CT显像将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变成可视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以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正电子核素11碳(11C)标记L-SPD,在热室内化学合成11C-L-SPD。SD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于木板上,尾iv 37 MBq 11C-L-SPD。分别于注射后5、15、30、45、60、90 min行PET/CT显像。使用工作站获得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肠腔、膀胱的放射性容积分布比值(distribution volume ratios,DVR)。结果 PET/CT显像显示在5 min时11C-L-SPD在肝脏、肾脏分布最多,心脏、肺、脑可见放射性分布。肝、肾是11C-L-SPD的主要代谢及排泄器官,肝、肾、肠腔、膀胱在5 min DVR分别为(1.37±0.42)%、(1.10±0.19)%、(0.89±0.18)%、(0.97±0.11)%,90 min分别为(0.65±0.11)%、(0.54±0.05)%、(5.49±1.44)%、(9.86±1.88)%。结论 PET/CT显像可以直观、动态地观察L-SPD在活体内的分布及代谢特点,有望用于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活体显像研究。(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7年02期)

薛建军,杨爱民[3](2015)在《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在活体移植肾供体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多种测定方法。菊粉清除率及放射性核素双血浆法是测定GFR的金标准。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与菊粉清除率、放射性核素血浆标本法测定GF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被作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99mTc-DTPA放射性核素显像法可以测量分肾GFR,具有简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在移植肾活体供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裴之俊,李伏燕,陈义加,王俊杰,李薇[4](2014)在《HSV1-tk报告基因显像活体监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移植转染HSV1-tk报告基因的BMSCs至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探索报告基因显像用于活体监测移植BMSC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MOI=100的Ad5-HSV1-tk转染BMSCs后,对BMSCs活性和分化能力进行鉴定。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鉴定。采用Ad5-HSV1-tk体外转染BMSCs(3×106个细胞),随后移植到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左心室下壁心肌后,采用Micro PET/CT成像(18F-FHBG)进行活体监测移植干细胞。对完成显像研究后的心肌组织进行相关体外分析。结果:采用腺病毒作为载体将HSV1-tk转入BMSCs后,干细胞的形态及流式表面抗原特征没有改变。随后将B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左心室下壁,成功采用18F-FHBG Micro PET/CT显像在心脏移植区域获得了干细胞的特异性影像,大鼠心脏区域18F-FHBG摄取为(0.413±0.128)%ID/g;对照大鼠心脏区域18F-FHBG摄取仅为(0.017±0.003)%ID/g。随后体外分析证实HSV1-tk基因在BMSCs中正确表达。结论:移植在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BMSC可以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进行在体示踪,HSV1-tk报告基因可以用于活体监测移植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本文来源于《湖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邱春[5](2014)在《神经分子影像技术平台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影像是指应用影像学方法,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分子影像将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反映作为疾病基础的分子水平的异常,而非分子变化导致的终末效应,因而成为了人类进一步探索自身生理病理改变内在机制的理想手段。PET神经分子显像作为其中较为成熟的技术,依赖于高亲和力、高结合特异性的分子探针,敏感、快速、高分辨力的成像技术,简便而可靠的图像分析手段。目前,5-羟色胺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PET分子显像研究较多,主要得益于相应正电子显像剂的发展。其中,多巴胺转运蛋白和5-羟色胺受体均具备了性能优越的显像剂,然而PET显像方法和数据分析手段的复杂性限制了其进一步运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①实现自主制备适用于人体脑部5-羟色胺受体及多巴胺转运蛋白的PET显像剂;②分析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转运蛋白两种PET显像剂的代谢动力学及脑内正常分布,寻找合适的图像采集、处理及分析方法,从而建立5-羟色胺受体及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显像技术平台;③利用PET显像研究针刺镇痛相关穴位对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及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影响,验证上述显像方法学的可行性,同时进一步完善PET神经分子影像学技术平台。第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5-HT1A受体及DAT PET显像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一)5-HT1A受体显像剂18F-MPPF的制备、质量控制目的:根据国内外合成经验,建立利用前体进行的5-HT1A受体PET显像剂18F-MPPF的快速而有效的标记方法,并对产物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氟化聚铵(氨基聚醚/K18F)为亲核试剂,在二甲亚砜溶液中与MPPF的前体MPPNO2进行氟代亲核置换反应,用HPLC法检测放射性化学纯度,并对产物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合成产物18F-MPPF的放射性图谱与标准品MPPF的紫外图谱一致,放射性化学纯度大于95%,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符合要求。结论:利用亲核取代法标记18F-MPPF操作简便,产物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高效、快捷的制备方法为18F-MPPF显像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DAT显像剂11C-CFT的制备、质量控制目的:根据国内外研究经验,建立应用国产11C模块在线自动化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显像剂11C-CFT的方法,并对合成产物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使用单管法合成11C-碘代甲烷,反应生成11C-叁氟甲基磺酰甲烷,继而与前体nor-β-CFT反应,生成产物在线转移到反相C-18柱上进行纯化。检测产物放射性化学纯度,并进行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合成产物11C-CFT的放射性图谱与标准品CFT的紫外图谱一致,放射性化学纯度大于95%,物理、化学及生物学鉴定结果符合要求。结论:利用国产11C模块制备11C-CFT实现了全程自动化,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为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第二部分:正常人脑部5-HT1A受体及DAT PET显像方法学的建立(一)正常人脑部18F-MPPF5-HT1A受体PET显像方法学探讨及正常分布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18F-MPPF在健康人脑部的正常分布及代谢变化,摸索合适的静态显像及图像分析方法,建立人体中枢神经系统5-HT1A受体PET显像的方法学。方法:使用18F-MPPF对9例正常人进行脑部5-HT1A受体PET显像,其中1例进行60min动态显像,其余8例进行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获得TAC曲线、BP值、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RI,ROI放射性计数/小脑放射性计数-1)、SUV值、SUVR值,进而分析显像剂在各脑区的分布及动力学情况;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正常人左右侧5-HT1A受体分布的差异,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性别之间5-HT1A受体分布的差异。结果:18F-MPPF注射后全脑放射性摄取迅速达到峰值后又迅速下降,约20min各脑区分布达到稳定;海马及杏仁核摄取最高(BP值为2.2-3.2),洗脱最慢;岛叶、颞极及颞叶内侧、扣带回、中缝核群洗脱较快,BP值为1-1.8;小脑、基底节、丘脑、额、顶、枕叶洗脱最快,BP值均<1。正常人杏仁核、海马结构、扣带回、颞极、岛叶、中缝核群的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双侧均值)分别为4.47±1.23、5.29±1.32、1.52±0.42、2.46±0.64、2.67±0.64、2.94±0.69;SUV值分别为0.40±0.13、0.46±0.13;SUVR值分别为5.47±1.23、6.29±1.32、2.52±0.42、3.46±0.64、3.67±0.64、0.19±0.07、0.25±0.06、0.27±0.08、0.29±0.07。左右侧18F-MPPF摄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与女性双侧岛叶及颞极的18F-MPPF SUV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右侧岛叶)=0.046;P(左侧岛叶)=0.037;P(右侧颞极)=0.06;P(左侧颞极)=0.04;均<0.05),其余脑区的SUV值及所有脑区RI及SUV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8F-MPPF在脑内的摄取与5-HT1A受体分布基本一致,注射后20min达到动态平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5-HT1A受体PET显像剂;规范的图像采集和分析方法有利于保证显像结果的准确性。(二)正常人脑部11C-CFT PET显像方法学探讨及正常分布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1C-CFT在健康人脑部的正常分布及代谢情况,摸索合适的静态显像及图像分析方法,分析和建立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正常值,为临床DATPET显像的广泛开展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对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90min11C-CFT动态显像,利用ROI方法分析各脑区TAC曲线及BP值;将31例健康受试者分为叁组,分别在注射11C-CFT后40-60min、60-80min和80-100min进行PET静态显像,使用SPM自动ROI方法,获得不同显像时间窗内尾状核及壳核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ROI放射性计数/顶枕叶放射性计数-1),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不同脑区半定量比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年龄和性别对尾状核及壳核半定量比值的影响。结果:注射11C-CFT后,双侧尾状核、壳核放射性摄取持续增加,60min后达到平衡;小脑、顶叶及枕叶、眶回5-10min抵达摄取峰值后迅速洗脱。左右侧尾状核、前壳核、后壳核的BP值分别为1.7545、1.9083、2.1113、1.9917、2.2323、1.9053,明显高于其它脑区。左侧尾状核、右侧前壳核、双侧后壳核的放射性计数RI在叁个时间窗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88、4.479、3.557;P<0.05),其中,40-60min显像与60-80min、80-100min相比,尾状核、壳核R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80min与80-100min显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下的正常人尾状核、壳核RI高于60岁以上(左右侧尾状核、前壳核及后部比较t值分别为-3.26、-3.09、-3.27、-3.19、-2.27及-3.11,P值均<0.05);不同性别尾状核及壳核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CFT主要分布在脑内尾状核及壳核,与DAT分布一致,其摄取具有显着的年龄差异;注射后60min达到动态平衡,最佳静态显像时间窗为注射后60-80min。SPM自动勾画法为定量分析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途径。显像时间窗的统一,不同年龄段正常摄取值的建立,有助于推动11C-CFT PET显像的广泛应用。第叁部分:针刺疼痛相关穴位对脑部5-HT1A受体及DAT的影响目的:利用已初步建立的18F-MPPF及11C-CFT显像方法学,分析针刺镇痛相关穴位对正常人脑部DAT及5-HT1A受体的影响,验证并进一步完善上述方法学。方法:选取9位健康受试者,对其双侧合谷、太冲及金门穴进行2-100Hz电针刺激,针刺时间为20~40min。受试者先后在静息和电针刺激两种状态下进行脑部11C-CFI、18F-MPPF PET显像,利用ROI方法分析相关脑区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及SUVR值。使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比较针刺前后的上述摄取参数的变化,并根据性别分组进行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全部受试者针刺前后脑部DAT及5-HT1A受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受试者分组分析,针刺前后脑部DAT及5-HT1A受体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分析显示,针刺后DAT呈现下降趋势,5-HT1A受体则出现上调趋势。结论:本研究将PET神经分子显像技术成功运用于针刺镇痛中枢机制分子水平的研究,实现了方法学上的突破。针刺双侧合谷、太冲、金门穴对人脑内DAT及5-HT1A受体不产生显着影响,仅存在DAT下调,同时5-HT1A受体上调的大体趋势。灵活处理显像方法与研究目的之间的矛盾,最大程度地发挥前者的功能同时满足后者的需求,是完善神经分子影像学技术平台的根本问题。小结1.18F-MPPF采用亲核取代法进行标记,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合成方式;18F-MPPF注射后20min脑内摄取达到平衡,主要分布在边缘系统,与5-HT1A受体分布基本一致;注射后20~40min适于静态显像;利用其进行5-HT1A受体静态显像的定量分析时,可采用以小脑为参考区的SUVR值或放射性计数半定量比值。2. 11C-CFT利用标记前体nor-β-CFT在线自动化合成,方法简便,比活度高;注射后60min脑内摄取达到平衡,主要分布在双侧尾状核及壳核,与DAT脑内分布一致。最佳静态显像时间窗为60-80min,年龄对11C-CFT的摄取有明显影响。SPM软件自动勾画法是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3.针刺镇痛相关的双侧合谷、太冲、金门穴对正常人脑内DAT及5-HT1A受体不产生显着影响,仅存在DAT下调,同时5-HT1A受体上调的大体趋势。4.神经分子影像学技术平台的建立主要依靠分子探针、成像技术、图像分析方法的逐渐成熟,而技术平台进一步的完善则有赖于在实践中灵活处理显像方法学与研究目的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方法学优势的同时,尽量满足研究需要。(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07)

王荣福,康磊,徐小洁,闫平,张春丽[6](2013)在《端粒酶靶向的RNA标记探针在肿瘤活体显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酶靶向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标记探针在肿瘤靶向活体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化学合成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靶向和人类基因无关靶向的siRNA双链。通过螯合剂NHS-MAG3的偶联作用对siRNA进行放射性核素锝[99mTc]标记。构建HepG2肝癌荷瘤裸鼠模型,以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肿瘤组织的病理情况和hTERT的表达水平。经裸鼠尾静脉注射7.4 MBq放射性标记的siRNA,分别于注射后0.5、1、3、6 h进行显像。通过在肿瘤和对侧正常组织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比较肿瘤与非肿瘤(T/NT)比值。经裸鼠尾静脉注射1.85 MBq探针,分别测定并计算2、4、6 h每克肿瘤及血液的组织放射性分布(%ID/g)。使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标记率为(73.4±3.0)%,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2%,比活度达25.9 GBq/μmol。HE染色中肿瘤组织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相。hTERT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褐色浓染区域主要集中于细胞核。注射hTERT靶向探针的荷瘤裸鼠显示出清晰的肿瘤影像,而对照组则无法显示肿瘤。注射后6 h,实验组探针的肿瘤影像明显强于对照组。注射后0.5、1、3、6 h后,实验组的T/NT比值由2.68±0.21升至5.86±0.30,而对照组由1.55±0.16降至1.28±0.12。注射后2、4、6h后,实验组的肿瘤放射性分布由(0.71±0.14)%ID/g增加到(0.97±0.15)%ID/g,而对照组的肿瘤分布则不断降低,提示实验组探针的靶向性。结论:端粒酶靶向的小干扰RNA标记探针具备肿瘤体内靶向显像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王荣福,康磊,闫平,张春丽,刘萌[7](2012)在《端粒酶靶向的RNA标记探针在肿瘤活体显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端粒酶靶向的小干扰RNA(sin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标记探针在肿瘤靶向活体显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化学合成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靶向和人类基因无关靶向的siRNA双链。通过螯合剂NHS-MAG3的偶联作用对siRNA进行放射性核素锝[~(99m)Tc]标记。使用HepG2细胞构建肝癌荷瘤裸鼠模型,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鉴定肿(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2)

高渊,曹天野,李富友[8](2012)在《具有协同表面配体的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水热法,以油酸和两亲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协同表面配体,一步水热合成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NaYF4:20%Yb 1%Tm)。稀土纳米粒径尺寸平均为16 nm,在水溶液中稳定单分散,具有较强上转换发光。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用于上转换发光细胞成像。并进一步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表现出高的信噪比。(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牛诚诚,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孙阳[9](2012)在《载吲哚菁绿超声微泡造影剂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淋巴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载吲哚菁绿的聚乳酸羟基乙酸(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并检测其特性,观察以之进行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淋巴结的效果。方法用双乳化法制备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行光镜、扫描电镜、粒径检测检查,观察其形态及大小;用分光光度法绘制吲哚菁绿的标准曲线,计算造影剂中吲哚菁绿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对3只正常大白兔经足垫注射该造影剂,观察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腘窝淋巴结的效果。结果 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为淡绿色乳液,光镜和电镜下形态规则,表面光滑,大小均匀;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能清晰显示兔腘窝淋巴结。结论 ICG-PLGA超声微泡造影剂具备荧光成像的特征,具有高敏感性,可作为荧光成像的示踪剂。(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期刊2012年03期)

唐勇进,徐浩,弓健,郭斌[10](2011)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活体供肾者手术前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结果分析,为临床肾移植活体供肾者术前左、右肾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9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在手术前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其(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4)

活体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通过PET/CT显像将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变成可视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以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左旋千金藤啶碱(L-SPD)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正电子核素11碳(11C)标记L-SPD,在热室内化学合成11C-L-SPD。SD大鼠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于木板上,尾iv 37 MBq 11C-L-SPD。分别于注射后5、15、30、45、60、90 min行PET/CT显像。使用工作站获得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肠腔、膀胱的放射性容积分布比值(distribution volume ratios,DVR)。结果 PET/CT显像显示在5 min时11C-L-SPD在肝脏、肾脏分布最多,心脏、肺、脑可见放射性分布。肝、肾是11C-L-SPD的主要代谢及排泄器官,肝、肾、肠腔、膀胱在5 min DVR分别为(1.37±0.42)%、(1.10±0.19)%、(0.89±0.18)%、(0.97±0.11)%,90 min分别为(0.65±0.11)%、(0.54±0.05)%、(5.49±1.44)%、(9.86±1.88)%。结论 PET/CT显像可以直观、动态地观察L-SPD在活体内的分布及代谢特点,有望用于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活体显像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体显像论文参考文献

[1].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MicroRNA-155靶向的放射性标记探针对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活体显像[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2].谭海波,张政伟,管一晖,林祥通.左旋千金藤啶碱在活体大鼠体内代谢过程的可视化PET/CT显像研究[J].中草药.2017

[3].薛建军,杨爱民.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在活体移植肾供体中的作用[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

[4].裴之俊,李伏燕,陈义加,王俊杰,李薇.HSV1-tk报告基因显像活体监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4

[5].邱春.神经分子影像技术平台的建立[D].复旦大学.2014

[6].王荣福,康磊,徐小洁,闫平,张春丽.端粒酶靶向的RNA标记探针在肿瘤活体显像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7].王荣福,康磊,闫平,张春丽,刘萌.端粒酶靶向的RNA标记探针在肿瘤活体显像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2

[8].高渊,曹天野,李富友.具有协同表面配体的水溶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活体淋巴结显像[J].无机化学学报.2012

[9].牛诚诚,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孙阳.载吲哚菁绿超声微泡造影剂活体近红外荧光显像兔淋巴结[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

[10].唐勇进,徐浩,弓健,郭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1

标签:;  ;  ;  ;  

活体显像论文-康磊,霍焱,王荣福,张春丽,闫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