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地域建筑创作论文-季文媚,李逍

现代地域建筑创作论文-季文媚,李逍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地域建筑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审美特征,徽州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方法

现代地域建筑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季文媚,李逍[1](2018)在《徽州传统建筑审美特征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的审美特征是指建筑物对美的感觉表现最为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徽州传统建筑审美特征由于受到程朱理学以及徽商文化的共同影响,表现出多维度的审美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现代建筑设计借鉴徽州传统建筑审美特征对于重塑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徽州地区代表性的现代地域建筑加以分析,归纳总结出徽州传统建筑审美特征的运用手法,以期达到充实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方法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11期)

黄鹤[2](2017)在《建筑地域性遗产继承——浅析黔东南侗居地域特质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黔东南侗族民居因其所处的地域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自己的特色,具体从非物质性地域性、人文地域性、材料运用、构造技术、空间组织艺术和反映地域精神多方面的探讨,指出其合理、科学的价值,并从中探索其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提出现代地域建筑可以借鉴的建筑经验和思想。(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7年08期)

张慧,陈卓[3](2016)在《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牛首山遗址公园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位。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本文以牛首山遗址公园民俗文化艺术馆为例,对建筑环境、建筑空间进行研究、提出具有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及思想、通过多角度的建筑空间分析,阐释了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家具与室内装饰》期刊2016年02期)

鲍峰[4](2014)在《地域文化特征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期,面对千篇一律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时代的来临,中国的建筑界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回望中国传统文化建筑曾让海内外的专家和学者为之膜拜与效仿,社会面临着转型期,建筑界的大师们也在日益地更新换代,在这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发扬传统与创新是我们做为专业人士一直思考的问题。面临全球化所带来的效应,中国的建筑仿佛回到了20世纪初欧洲当时的场景。如今的中国却又变成了一个建筑的实验地。不少海内外的专家和学者到中国来进行展开所谓他们的设计理论,从此中国的建筑有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看似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改变,确实也深深的陷入一个无底的深渊。随着外来的建筑一点点建立并占据着大面积的土地。这一现状充斥着中国建筑师们的专业水准。直到王澍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建筑界正式的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同时一批国内的建筑大师们发觉国际化的到来使中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越来越趋向发达的国外城市如芝加哥、纽约等。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地域文化、民族特征的缺失。使植根与文化理念的建筑设计变得一片苍白。设计者也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也是变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从创作的手段上更是加强本土的地域性观念。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方式等设计手法。现代的设计师也从模仿国外的形式主义逐渐变成了保持民族和本土特质为主的设计。尊重本土的文化也是世界共同发展所提倡的。中国当代的建筑应该建立在即符合国际化,同时发扬本土地域文化发展特征的基础之上。因此本论文从地域文化特征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期望能为中国的本土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思路与启发。本论文先从地域文化及相关的理论和形成的因素开始着手研究。尊重地方的文脉与场所精神,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了解建筑存在的地域性特征从而提升建筑的感知度。结合当代建筑创作现状和分析部分建筑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实际案例,尝试构建并阐述地域文化特征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方法与表现形式。重视本土的地域性、传统性与时代性。以地域文化为背景、新型技术与旧有模式的碰撞展开属于现代思维的理论与实践性的创作。做到古为今用。本论文研究的难点则是尝试解析建筑大师崔恺和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的实践项目与理论,对有关地域性建筑创作手法进行归纳提取。并采用本人阐述的创作观点对有关地域性的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展望中国语境下地域性建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谢洋[5](2013)在《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现代建筑创作的民族地域特色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现代建筑作品的梳理,分析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城市建筑的民族地域特点,并提出对当代地域建筑思潮和创作的几点理解和认识,为今后乌鲁木齐现代建筑的民族地域性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3年19期)

向业容[6](2010)在《浅谈干栏式苗族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介绍地域建筑的涵义和特征,分析了苗族民居因其所处的地域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自己的特色,具体从干栏式苗族民居的材料运用、构造技术、建筑形式、空间组织艺术和反应地域精神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合理科学的价值,并从中探索其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提出现代地域建筑可以借鉴并运用干栏式苗族民居的建筑经验和思想。(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17期)

陈扬[7](2010)在《徽质因子在新地域主义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徽派建筑作为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代表了徽州地区独有的城市历史风貌。本文试图通过类型学的方法对徽派建筑加以分析,探讨其类型,并总结出一套徽质因子在现代建筑中的更新设计模式,以期有所帮助。文章在对徽派建筑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介绍后,着重引出徽质因子的概念,也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接着引入类型学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徽派建筑的研究中,总结抽象出徽派建筑的类型特征。然后从类型的角度重点分析十叁个代表性的现代徽派建筑实例,并在理念层次上分类分层地加以对比、分析,归纳得出徽质因子现代探索中的类设计方法。最后,同样借助类型的方法探索徽质因子的延续与创新。当代徽派建筑实践要在充分尊重地域传统的基础上,辅以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寻找徽派建筑的出路和未来。(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0-04-01)

孙澄,吕飞[8](2007)在《地域契合理念下的现代建筑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与特色消失等负面效应,倡导将地域契合理念应用于现代建筑创作,提出了时地特质的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概念以及建造模式和嵌入模式两种实现地域契合的创作方法。(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07年04期)

张剑辉[9](2005)在《“此时、此地、此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当今,中国建筑发展面临着包含生态、文化、人性化在内的重重危机。树立新时期的现代地域建筑理念,是我们如今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滇西北聚落民居为主体研究背景,架构了“此时、此地、此情”的现代地域建筑原型结构,从自然、文化、人情化这叁来探寻现代地域建筑之创作本源;并以此揭示本土建筑创作的基本原则与营造精神。论文先从对滇西北聚落民居的整体环境入手,剖析滇西北各族民居聚落的逐级递进的地理生态背景和同构对应的文化圈层系统,及概括了与自然、人文环境对位呼应的滇西北聚落民居样态总体特征。随后,论文分别以自然(地)、文化(时)、人情化(情)建筑原型结构的叁大调适基因作用为研究切入点,对滇西北地区的聚落民居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滇西北地区聚落民居自然、文化、人情化这叁方面建筑调适基因的系统梳理,构建了地域建筑生命原型的衍生机制,总结出其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思路作进一步的思考。本文有如下几点特征:1、深入滇西北地区取得第一手的调研资料。2、通过对滇西北传统聚落民居地域营造精神的追溯,在实际可操作性上对现代地域建筑进行一定的探讨和思考。3、建构了“此时、此地、此情”的现代地域建筑原型理论框架体系。全文共约118,860字,图约300余幅。(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05-06-27)

陈炜[10](2000)在《台湾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地域主义趋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弗兰姆普敦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及其背景 ,分析了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潮对台湾现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并分为本地地域手法、混血地域手法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重庆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现代地域建筑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黔东南侗族民居因其所处的地域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自己的特色,具体从非物质性地域性、人文地域性、材料运用、构造技术、空间组织艺术和反映地域精神多方面的探讨,指出其合理、科学的价值,并从中探索其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提出现代地域建筑可以借鉴的建筑经验和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地域建筑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1].季文媚,李逍.徽州传统建筑审美特征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J].建筑与文化.2018

[2].黄鹤.建筑地域性遗产继承——浅析黔东南侗居地域特质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启示[J].四川建材.2017

[3].张慧,陈卓.地域文化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牛首山遗址公园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

[4].鲍峰.地域文化特征在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谢洋.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现代建筑创作的民族地域特色之路[J].城市建筑.2013

[6].向业容.浅谈干栏式苗族民居对现代地域建筑创作的启示[J].大众文艺.2010

[7].陈扬.徽质因子在新地域主义现代建筑创作中的运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

[8].孙澄,吕飞.地域契合理念下的现代建筑创作[J].低温建筑技术.2007

[9].张剑辉.“此时、此地、此情”[D].东南大学.2005

[10].陈炜.台湾现代建筑创作中的地域主义趋向[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

标签:;  ;  ;  ;  

现代地域建筑创作论文-季文媚,李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