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分配论文-纪敏

中国收入分配论文-纪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收入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入分配效应,中国货币政策,财富水平,挤出效应,全部资本,经济增长,低收入人群,市场投机,边际资本产出率,分配失衡

中国收入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纪敏[1](2019)在《从收入分配效应看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意义上,货币政策作为总量政策,主要调节总需求变化,对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关注较少。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经历了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黄金20年——高增长、低通胀的大缓和时代,更是弱化了以往高通胀时期(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9-11-28)

马子红,余志鹏,陈婕[2](2019)在《政府非税收入是否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引致政府非税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文章利用2007-2016年省级数据构建了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深入探究政府非税收入变动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政府非税收入变动对居民、政府和企业等部门收入变化的贡献度分别约为10%、5%和3%,表明政府非税收入对企业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所得份额形成一定的"挤压",却相对地提升了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所得份额,进而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非税收入的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的企业收入调节机制、拓宽居民的财富性收入增长渠道等举措,不断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袁青川,易定红[3](2019)在《京津冀地区省际与省内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再中心化影响函数最小二乘法估计,并结合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系统研究了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尚属于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转移,以提高工作匹配质量为目的的人口流动还未形成规模;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市流动人口生产率禀赋回报最高,但农业户口等非生产率禀赋也给流动人口带来了明显的工资劣势;京津冀地区省际人口流动在行业优势工资引导下优化了就业结构。为实现以就业匹配为目的的京津冀地区人口有序流动,须消除叁地间人口流动的行政障碍,减弱户籍与附加福利的关联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对生产率禀赋的回报机制。(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9年06期)

周慧,岳希明[4](2019)在《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国际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经基本趋向稳定,企业、政府和居民部门的收入份额之比基本维持在25∶15∶60左右。这一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2008年左右的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缓解。本文着重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1978—2016年各部门间初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并与OECD成员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16年中国居民部门收入份额低于发达国家约8.66个百分点,而金融企业部门高出约3.51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部门高出约3.80个百分点。建议进一步降低金融部门和非金融企业部门中垄断行业收入份额,并适当降低政府部门的收入份额,以提升居民部门收入份额。(本文来源于《国际税收》期刊2019年10期)

苏崇华[5](2019)在《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能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全球价值链中外商直接投资与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一个外商直接投资引起两种类型劳动力(技能与非技能劳动力)收入分配变动的简单模型,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提高的决定因素。然后,利用历年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在控制了产出、固定资产投资以后,外商直接投资显着正向地促进了技能型劳动力工资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19年09期)

邓晓兰,鄢伟波[6](2019)在《中国式分权、金融化与要素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要素收入份额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资本深化和要素偏向型技术,利用中国2002—201 4年243个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了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两种分化力量及其传导路径:在中国式分权情景下,地方政府利用强大的权力和工具对资本要素展开竞争,提高了资本价格与资本边际产出的比值,从而提升了资本收入份额;而金融化则通过要素价格扭曲和要素偏向型技术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财政金融体制视角为中国要素收入分配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并为劳动收入份额可能的上升通道提供了制度启示。(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9年09期)

逄锦聚,盛斌[7](2019)在《在改革与发展中探索收入差别变动的制度基础——评陈宗胜教授等新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认为,通读《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书可以发现,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特征,全面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测度了居民收入差别的变动轨迹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中国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的特色道路与经验,验证了作者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倒U理论",使其从假说上升为科学理论观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证明了改革开放"中国故事"的伟大成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全书逻辑思路清晰,结论与现实紧密贴合,理论推导与计量证明相辅,政策主张具有可操作性,是一部值得理论界、政府部门、宣传领域深入研讨和运用的学术着作。(本文来源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期刊2019年05期)

姚玉祥,吴普云[8](2019)在《中国城镇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关于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然而关于城镇化如何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测算方法出发,构建了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两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城镇化在初期阶段会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后期将有助于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2015年以前显着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但从2015年开始则有助于缓和收入分配失衡。因此,中国现阶段应当持续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容。(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9年09期)

李成明,孙博文,董志勇[9](2019)在《农户异质性、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村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流转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但既有文献大都关注其平均效应,忽视了农户个体异质性结果。基于2010年和2014两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利用贝叶斯估计方法下的"反事实"检验思想,实证检验了农地流转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农户异质性。进一步,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相关结论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农地流转显着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无论是转入户还是转出户,农地流转的收入效应都比较显着;但是,农地流转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效应高于低收入群体,农地流转市场的出现扩大了农村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农地流转政策面临着"效率"与"平等"两者的权衡。政策启示是重点关注并帮扶低收入农户,在乡村振兴中做好精准扶贫,发挥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林毅夫[10](2019)在《深入研究中国如何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简评陈宗胜等新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分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福祉、社会乃至政治的稳定,收入分配不均是一个困扰众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在物资不断丰富、收入水平不断快速提升的过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却从改革开放前的均贫,不断扩大,甚至超过了国际警戒线,直到近年才有所缓解。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今天,是我们认真检视和总结深化改革效果的重要历史节(本文来源于《南开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中国收入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引致政府非税收入增长的实际情况,文章利用2007-2016年省级数据构建了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深入探究政府非税收入变动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政府非税收入变动对居民、政府和企业等部门收入变化的贡献度分别约为10%、5%和3%,表明政府非税收入对企业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所得份额形成一定的"挤压",却相对地提升了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所得份额,进而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政府非税收入的作用,通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的企业收入调节机制、拓宽居民的财富性收入增长渠道等举措,不断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收入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纪敏.从收入分配效应看转型期中国货币政策选择[N].证券时报.2019

[2].马子红,余志鹏,陈婕.政府非税收入是否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基于中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9

[3].袁青川,易定红.京津冀地区省际与省内流动人口工资收入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经验[J].经济经纬.2019

[4].周慧,岳希明.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国际比较[J].国际税收.2019

[5].苏崇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技能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影响[J].江苏商论.2019

[6].邓晓兰,鄢伟波.中国式分权、金融化与要素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的实证检验[J].当代财经.2019

[7].逄锦聚,盛斌.在改革与发展中探索收入差别变动的制度基础——评陈宗胜教授等新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

[8].姚玉祥,吴普云.中国城镇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与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19

[9].李成明,孙博文,董志勇.农户异质性、农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村收入分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9

[10].林毅夫.深入研究中国如何从贫穷迈向共同富裕——简评陈宗胜等新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通论》[J].南开经济研究.2019

标签:;  ;  ;  ;  ;  ;  ;  ;  ;  ;  

中国收入分配论文-纪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