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非恒定流论文-张波,李伯海,刘晓菲

二维非恒定流论文-张波,李伯海,刘晓菲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非恒定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枢纽,航道,非恒定流

二维非恒定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李伯海,刘晓菲[1](2019)在《沙陀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河段为乌江的沙陀枢纽下游雷子滩至老土坎河段,受上游枢纽调峰影响,河段水位陡涨陡落。建立沙陀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沙陀枢纽泄水波传播过程,研究了沙陀枢纽非恒定流下泄对下游航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王琼[2](2018)在《基于二维非恒定流分析法在河道采砂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迁西县滦河河道采砂项目为例,采用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分析方法,对由于采砂前后河道地形变化而引起的河道行洪水位、流势变化分别进行分析,并绘出模型区范围内河道水位、流场和水位变化图,为河道采砂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珠江水运》期刊2018年08期)

孙晓英,张建涛,张彤,李泽敏,巩媚[3](2018)在《MIKE 21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北京市延芳淀湿地洪水影响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拟建在北运河滩地上的延芳淀湿地对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控制湿地建设规模,不增加北运河50年一遇洪水出境洪峰流量,搭建了北运河MIKE 21二维非恒定流模型,模拟湿地建设前后北运河50年一遇洪水演进情况。采用2016年北运河"7.20"洪水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分析了延芳淀湿地建设前后,50年一遇洪水下北运河河道及滩地槽蓄能力、河道水位、流速、流势等水力条件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滩地内建设延芳淀湿地降低了北运河槽蓄能力,减少了滩地消减洪峰量值,但通过调整湿地地形高程,仍能满足规划要求;湿地建设同时抬升了北运河洪水位,改变了洪水流势,对河道堤防建设有一定影响。研究成果不仅能够为延芳淀湿地的设计建设提供相关水力条件支持,也可以为北运河河道治理及防洪预案修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贾召文,刘勇,郑晓刚,沈涣荣[4](2016)在《非恒定流在河流交汇区及长河段传播的二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站日调节产生的非恒定流改变了下游河道的适航条件。针对两个大型河流的非恒定流交汇、迭加及在长河段上的传播特性的问题,采用基于隐式与显式结合的算法,提高了模型计算的效率与精度,建立了能模拟长河段非恒定流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宜宾至重庆河段的非恒定流模拟中,结果表明:该数学模型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值基本一致,可以用于模拟该河段非恒定流传播过程。两河流电站日调节发电产生的非恒定流可以影响到朱沱水文站以下地区。由于附加比降的存在,典型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呈逆时针绳套状。(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6年21期)

张新明,王丽萍,李继伟,谢维[5](2014)在《景洪-橄榄坝枢纽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景洪-橄榄坝枢纽作为澜沧江国际通航河流的最后两级电站,其联合日调节运行方式对自身发电及下游航运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该发电、航运等多目标梯级运行问题,制定了景洪-橄榄坝联合运行的7个调度方案,并以景洪电站运行调度产生的日调节非恒定流为研究对象,建立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水力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混合非结构网格(四边形和叁角形)离散计算区域,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来计算通过界面处的法向通量。通过该模型模拟计算,在保证橄榄坝出境流量满足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协调景洪-橄榄坝两坝间通航与景洪调峰发电目标,最终得到景洪-橄榄坝联合运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推荐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4年01期)

肖庆华,岳志远,刘怀汉,李有为,谭伦武[6](2013)在《长江下游二维浅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下游河段水流受径流和海域潮汐双重作用,水流动力机制复杂,此外,长江下游河道形式多为分汊河道,河床边界蜿蜒曲折。作为前期工作的进一步拓展,本文将基于非结构叁角网格体系的非恒定浅水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用于研究长江下游水流变化过程。文中分别选取了长江下游和畅洲河段和福姜沙河段进行了数学模拟试验,通过潮位过程、断面流速流向及流速过程比较分析来检验本文模型对长江下游水流变化过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对比表明:通过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本文模型的计算潮位过程和流速流向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显示了本文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长江下游水流变化过程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陈龙,李友辉,李明辉,罗蔚[7](2013)在《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在赣江河流治导线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赣江河流治导线研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赣江吉安水文站至峡江坝址河段为例,采用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了河道洪水特性,获得研究区域内全河段水位、水深、流场和水流动力轴线等信息,根据不同时刻的二维模型计算结果得到洪水淹没范围,并结合河湾形态及水流动力轴线弯曲半径确定了迎流顶冲河段。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河段的水位变幅沿河道总体趋势从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大,下游峡江坝址附近水位变幅约为2 m,上游吉安水文站处水位变幅约1.4 m,各断面洪峰流量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出现,上、下游最大流量出现时间相差约10 h;受河道两岸圩堤、山体、高地等条件控制,洪水基本被约束在河道内,部分低洼、平坦地区洪水淹没范围较广。依据研究结果,在研究区域内确定了7处迎流顶冲段的位置和范围。(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3年04期)

张波,李伯海,刘晓菲[8](2012)在《乌江渡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上游乌江渡枢纽调峰影响,乌江的乌江渡枢纽至漩塘河段水位陡涨陡落。建立乌江渡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验证了原型水位和流速分布,计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乌江渡枢纽泄水波传播过程,研究了乌江渡枢纽非恒定流下泄对下游航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2年07期)

王文杰,安莉娜,马小兵[9](2010)在《基于WASP5总磷反应原理的非恒定流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现状水体二维水质模型污染因子反应原理单一,将WASP5水质模型总磷循环的基本方程作为源项,建立采用有限体积法(FVM)配合通量向量分裂格式(FVS)水体二维水量水质耦合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某湖区水体二维水域的水量水质数值模拟,模拟成果验证了该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14期)

张莉,刘松涛[10](2009)在《河道二维非恒定流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贴体平面二维正交曲线网格,建立了河道二维非恒定流的数学模型,采用交替方向隐格式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Implicit Method简称ADI法)对二维浅水方程进行了差分离散求解。在离散过程中,对对流项采用一阶迎风格式,以克服由于对流项采用中心差分而引起的不稳定。以长江南通河段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复杂条件下天然河道的水流基本规律。(本文来源于《淮阴工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二维非恒定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迁西县滦河河道采砂项目为例,采用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分析方法,对由于采砂前后河道地形变化而引起的河道行洪水位、流势变化分别进行分析,并绘出模型区范围内河道水位、流场和水位变化图,为河道采砂设计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非恒定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波,李伯海,刘晓菲.沙陀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2].王琼.基于二维非恒定流分析法在河道采砂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8

[3].孙晓英,张建涛,张彤,李泽敏,巩媚.MIKE21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北京市延芳淀湿地洪水影响分析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18

[4].贾召文,刘勇,郑晓刚,沈涣荣.非恒定流在河流交汇区及长河段传播的二维数值模拟[J].江西建材.2016

[5].张新明,王丽萍,李继伟,谢维.景洪-橄榄坝枢纽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

[6].肖庆华,岳志远,刘怀汉,李有为,谭伦武.长江下游二维浅水非恒定流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013

[7].陈龙,李友辉,李明辉,罗蔚.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在赣江河流治导线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

[8].张波,李伯海,刘晓菲.乌江渡枢纽下游航道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研究[J].水运工程.2012

[9].王文杰,安莉娜,马小兵.基于WASP5总磷反应原理的非恒定流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0].张莉,刘松涛.河道二维非恒定流的数值模拟[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

标签:;  ;  ;  

二维非恒定流论文-张波,李伯海,刘晓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