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香汤丽彬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干部病房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的控制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心电图改善明显增加(P<0.05),动态心电图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量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且患者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前列地尔;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9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3-260-0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范畴,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状态,病情不稳定,预后差,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致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故主张早期开始抗血小板、抗凝、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抗凝血酶作用弱,抗血拴形成强,出血不良反应小的特点,现逐渐应用到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就本院使用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148例UAP患者,男85例,女63例,年龄为40~83岁,UAP诊断以《美国心脏病学会及协会(ACC、AHA)2000年指南》为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及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组)各74例,两组主要临床症状,UAP发作次数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易患因素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凝、降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联合低分子肝素,每12h腹部皮下注射剂量为5000IU,疗程10-14d(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在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心电图改善评定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81.08%,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5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心电图改变评定有效率比较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治疗后两组心绞痛控制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33例,总有效率86.49%,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2.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肝素制剂虽无溶栓作用,但人们研究发现,在血栓形成初期血小板、红细胞及其他有形血液成分(包括纤维蛋白)的聚集是一个可逆性的动态过程,即无外界干预时,有形成分聚集与溶解是同时存在的,只是聚集速度快于溶解速度,故最终后果仍是血栓逐渐形成并增大。应用肝素抗凝制剂后,抑制了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间接加速了其溶解过程,从而有效地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的形成。因此,肝素可有效地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低分子肝素为从肝素分离或降解而来,分子质量小,约4000~6000U,抗-Xa和抗-Ⅱa的活性比例增加,抗凝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2~4倍,不易引起出血和血小板减少[3]。本研究发现在使用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减少硝酸甘油含化用量,表明该药治疗能显著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又无严重出血,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APTT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使用方便、安全,方法简单,用药期间无需实验室监测,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有广阔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显示,在传统药物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能使心绞痛控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缺血发作次数,总缺血时间明显减少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关于冠状动脉心脏病例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S].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60.
[3]李凌,董建增,李莉,等.阿司匹林单用与联用低分子质量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作用比较.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1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