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聚类分析法,围岩稳定性,分类指标,预测模型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段振荣[1](2018)在《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如何选取有效影响因素,对巷道围岩进行定量分析,一直是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研究热点。针对晋北某煤矿I031001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效果不甚理想,以以往工程实践中已有分类结果较为理想的25条巷道作为样本,依据顶板强度、煤层强度、底板强度、深度、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直接顶厚度与采高比值及护巷煤柱宽度等指标,根据模糊聚类理论,建立了定量判别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工作面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类。(本文来源于《煤》期刊2018年11期)
陈军民[2](2018)在《围岩稳定性分类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巷道支护稳定困难重重,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巷道支护设计大多采用经验法或工程类比法来完成,这种经验及工程类比参考范围小,往往造成支护设计不科学,或无法稳定支护,或严重浪费,针对性差。通过大量统计支护设计统计、分析研究,使用模糊分类法完成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为巷道支护的合理性提供基础参数依据。(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高杰,韩立军,孟庆彬,张玉烽,刘克响[3](2016)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分类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和睦山矿区软岩巷道顶板掉块、片帮、底鼓等问题,运用地质雷达无损探测、岩石力学室内试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建立了和睦山矿区软岩巷道围岩综合分类表。根据软岩巷道围岩综合分类表,提出了采矿进路与穿脉运输巷支护与修复加固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阿拉坦嘎达苏[4](2015)在《论大同矿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必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大同矿区巷道围岩控制现状,对同煤集团所属矿井进行长期调研,深入剖析巷道围岩控制理论,详细论证了大同矿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能源与节能》期刊2015年08期)
石永奎,张景煜,王文正,李文莹[5](2015)在《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分类预测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VM分类机、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和决策树算法,利用Matlab和WEKA软件以及粗糙集理论分析并验证了7个非线性因素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成功实现了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基于3种不同算法的训练和预测。从详细精度、混淆矩阵和节点错误率这3个方面分别比较了3种算法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预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决策树算法不适用于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预测,SVM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李坤[6](2015)在《任楼矿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任楼矿的不断开采,部分回采巷道的巷道围岩产生大变形甚至破坏,严重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本文通过现场调研搜集了7条回采巷道的地质条件、支护方式和支护效果等资料,综合分析并总结了任楼矿回采巷道的破坏原因。通过计算得出的聚类中心值,经过构造单项指标的隶属函数、计算模糊关系矩阵、模糊综合评价等,确定了任楼矿回采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然后运用FLAC3D对3种不同支护方案下的支护效果进行数值模拟,选择出最合理的支护方案。最后进行现场工程实践,检测所选择的支护方案是否准确、合理。研究表明,由于任楼矿回采巷道地质条件和所受采动影响的不同,不同的回采巷道应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通过对7259机巷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得出,该巷道属于第Ⅳ类巷道。然后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通过增加支护强度能够很好地控制围岩体的变形,保证巷道的稳定性。通过叁个支护模拟方案的比较可以知道,在方案二支护条件下,巷道的变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68mm,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08mm,相对于方案一支护条件下的变形来说得到了很大的减小。巷道的顶板中部和巷道的巷角部分是主要的应力集中部位,也是支护的关键部位。对于部分支护困难的区域,可以采用方案叁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最后将本文所提出的支护方案,在任楼矿的回采巷道中进行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支护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现场所出现的支护问题,巷道的围岩变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满足了巷道的支护要求,为今后任楼矿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回采巷道的围岩治理提够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董淼[7](2015)在《恒源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恒源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带来的地应力大、围岩破碎等问题,本文综合分析了恒源煤矿6条回采巷道、4条准备巷道和1条开拓巷道基本信息及巷道围岩变形原因并运用模糊聚类和巷道顶板、底板、两帮的综合强度σD、σd、σs与采动应力的比值Si按一定权值乘积之和的数学方法分别对恒源煤矿回采巷道及准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并在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分类巷道的支护控制原则,在准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了次分类和亚分类。对恒源煤矿典型回采巷道、准备巷道支护参数利用数值模拟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增加支护体的支护密度和间排距,可以有效的增加巷道的稳定性并且较为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量。风巷顶底板总位移量减少了45%,机巷顶底板总位移量减少了47%。(2)巷道顶底板变形量要大于两帮移近量。应力升高区应力集中系数为2.36-2.78。(3)随着工作面推进,巷道的顶底板位移量逐渐增大,在原有支护条件下,加强支护强度,可以有效的减少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增加支护强度后,顶底板位移量减少了51%。将以上研究成果进行了工业性实验,支护效果良好,围岩得到有效控制,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可对恒源煤矿相关地质条件下巷道支护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王应帅[8](2015)在《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与支护决策智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煤炭的消耗也越来越大,煤矿开采向深部延伸。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的支护难度加大,这对支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锚杆支护是目前煤矿岩石巷道的主要支护方式之一,现有支护决策系统存在不足,要做改进。本文主要以两淮矿区岩石巷道为工程背景,收集了叁十多条巷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支护方案的数据,对样本数据初步分类处理,选择了其中叁十条作为决策系统训练样本,其余叁条作为验证样本。同时,借助MATLAB软件开发了适合两淮矿区的“深井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支护决策系统”。通过决策系统的开发研究过程,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得出了巷道变形失稳以及支护的影响因素,和相应支护设计指标的选取原则。2、基于工程岩体分级理论和专家评分法原则,对样本巷道围岩进行了分类,为决策系统提供了训练样本。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了决策系统围岩分类与支护网络模型;此网络输入层神经节点数为8,隐含层为1层,隐含层节点数为13,输出层节点数为16。4、基于MATLAB软件开发出了适应两淮矿区不同埋深岩石巷道的围岩分类与支护决策系统,利用GUI界面设计了叁大系统功能模块:(1)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与选择模块;(2)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模块;(3)巷道支护设计模块。5、选择了II7226N底抽巷作为试验巷道,分别用FLAC3D软件数值模拟和现场巷道变形观测的手段对决策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支护决策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巷道支护施工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王琦[9](2015)在《乌海矿区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其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是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巷道围岩的岩体强度、岩体完整性、岩体结构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级别,目的是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指标有很多,各指标之间还存在相互联系,而且部分定性指标难以定量描述,造成指标选取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合理分类指标的选取是决定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效果的关键。本文从巷道顶板结构角度入手,在此之上综合其他影响因素,在乌海矿区开展了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其控制技术研究。通过现场调研发现,乌海矿区回采巷道支护形式主要为锚杆支护,不同矿区不同主采煤层的巷道支护现状差别较大,综合分析认为巷道围岩稳定性主要与顶板稳定性有关。根据煤层地层年代、煤田和矿区地理位置分布,对主采煤层进行了初步分类。在主采煤层初步分类的基础之上,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主采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模式进行研究,可以识别出两种主要的聚煤沉积环境。根据成煤沉积环境的变化可以得到叁种不同的顶板结构类型,据此将调研主采煤层的顶板结构进行分类,并对各类顶板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运用UDEC数值计算方法,选取稳定岩层距煤层距离和含软弱夹层数两个指标对顶板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到当顶板稳定岩层距煤层距离和含软弱夹层数改变时,巷道围岩的塑性区范围、顶板层间滑动范围和顶板离层发育深度的变化规律,为顶板结构稳定性指标的量化分析提供了依据。根据矿井地质资料、物理力学性质测试结果,选取稳定岩层距顶板的距离、含软弱夹层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直接顶厚度与采高比值和直接顶板初次垮落步距5个指标,通过数学方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最终得到回采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根据现场支护现状调研,结合顶板结构和围岩稳定性分类结果,分析不同顶板结构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并提出相应的围岩控制技术方案。最后,在利民煤矿和老石旦煤矿开展了矿压规律观测工作,观测结果表明顶板结构对巷道围岩控制技术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支护方案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5-05-01)
赵汝星[10](2014)在《基于随机森林的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回采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选取围岩强度、埋深、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巷道跨度、直接顶与煤层厚度之比和松动圈厚度6个指标作为巷道稳定性识别的样本变量。通过搜集部分矿井35条回采巷道相关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建立回采巷道稳定性分类模型,并将该模型的预测效果与决策树、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误判率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相对有效地对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判定。(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4年11期)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巷道支护稳定困难重重,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巷道支护设计大多采用经验法或工程类比法来完成,这种经验及工程类比参考范围小,往往造成支护设计不科学,或无法稳定支护,或严重浪费,针对性差。通过大量统计支护设计统计、分析研究,使用模糊分类法完成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为巷道支护的合理性提供基础参数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1].段振荣.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J].煤.2018
[2].陈军民.围岩稳定性分类在巷道支护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8
[3].高杰,韩立军,孟庆彬,张玉烽,刘克响.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综合分类及应用[J].煤炭技术.2016
[4].阿拉坦嘎达苏.论大同矿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必要性[J].能源与节能.2015
[5].石永奎,张景煜,王文正,李文莹.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分类预测方法分析[J].煤炭技术.2015
[6].李坤.任楼矿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5
[7].董淼.恒源煤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5
[8].王应帅.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与支护决策智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
[9].王琦.乌海矿区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其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10].赵汝星.基于随机森林的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J].煤矿安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