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秀论文-孙尚琪

高文秀论文-孙尚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文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文秀,元杂剧作家,思想性,风格本色

高文秀论文文献综述

孙尚琪[1](2018)在《略论元杂剧作家高文秀》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秀是元杂剧早期接触的作家之一,尤其是写水浒戏最多,所做杂剧有叁十二中,除关汉卿外他的创作量最大;他作品的思想性极强,主要凸显爱国保民、歌颂英雄、揭露丑陋、打击豪强,深刻地表现出元代的社会生活面貌,鞭打了贪官污吏,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心声。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至皇帝,下至贫民百姓,身份各异,性格不同,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他的作品风格:曲词本色、注重戏剧效果,情节张弛有度,深受群众欢迎,对后世剧作影响很大,称得起元代杂剧大家之列。(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8年12期)

舒凯红[2](2016)在《缘于光影 聚焦巴黎 2016·高文秀“美丽的缅甸”摄影展在法国巴黎开幕》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12日,在法国巴黎十叁区政府大楼,高文秀先生"美丽的缅甸"摄影作品展隆重开幕。此次摄影展为期两周,以"缅甸风情"和"劳动者"为专题,共展出38幅精品之作。高文秀先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北京摄影艺术协会副秘书长,其资料及作品被编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出版十几本摄影作品集册。曾经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个人摄影展,在法国、北欧、俄罗(本文来源于《侨园》期刊2016年12期)

邓富华[3](2012)在《元代戏曲作家高文秀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着名戏曲作家高文秀,关于其生平资料只有钟嗣成《录鬼簿》所载:"东平府学生员,早卒。都下人称小汉卿。"①以及贾仲明所作吊词:"花营锦阵统干戈,谢馆秦楼列舞歌。诗坛酒社闲谈嗑,编敷演《刘耍和》。早年卒不得登科,除汉卿一个,将前贤疏驳,比诸公么末极多。"孙楷第先生在《元曲家考略》一书中对高文秀的生平作了一些考证:元张铉《至正金陵新志》卷六《守官制》:溧水县本宋县,元贞元年升州。达鲁花赤有高文秀,至元十七年任。至元间有以汉人为达鲁花赤之事。如《元史》卷九《世祖纪》载至元十四年以鄂州总管府达鲁花赤张鼎参知政事。元曹元用撰《任城二贤祠(本文来源于《古籍研究》期刊2012年Z1期)

于学剑[4](2012)在《高文秀杂剧:铁干硬枝、盘旋多姿》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古代戏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古代剧作家如高文秀、康进之、李开先、孔尚任、蒲松龄……是中国古代剧作家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其大量的戏剧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认识、欣赏并宣传、推介这些优秀作品,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齐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建设山东文化强省所赋予的的历史使命。为此,我刊将陆续选登山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于学剑撰写的"山东古代剧作赏析",以期对提升读者的古典文化鉴赏力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戏剧丛刊》期刊2012年01期)

任明菊,于坤[5](2010)在《高文秀杂剧中理想人物的性格模式化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秀现存的5种剧作中,其中的4种剧作具有同样的模式,即均表现出了智慧、谋略与英勇的人物性格,正是这种性格促使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高文秀杂剧中理想人物的性格具有模式化倾向。(本文来源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任明菊[6](2008)在《高文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秀一生创作32部杂剧,是元代前期一位重要的杂剧作家。目前,高文秀研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肯定了其杂剧的本色。但是,学术界多关注其个别剧目,没有对现存剧作及剧目作总体观照,尚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其杂剧的题材特点、思想意蕴、原因及其在元杂剧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高文秀一生,大致以至元二年(1265)左右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家乡东平府求学,并从事杂剧创作;后期入大都,仕途不顺,以编剧为生,轰动京都,“都下人号小汉卿”。东平府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造就了高文秀对杂剧的喜爱。其杂剧虽然绝大多数已佚,仅存五部,据考证,题材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多从史书中取材,借古喻今;二是多从民间传说中取材,特别是对黑旋风李逵题材情有独钟。高文秀深受儒学的浸染,深切地体察到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困顿失意,藉杂剧创作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理想,及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其杂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意蕴:一是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映人民的苦难;二是表达自己的民族情结,张扬儒家的仁义思想;叁是表现自己的治平理想,抒发孤愤情怀。这是因为,元蒙统治者废除了科举制度,汉族士子人生失意,满腔愤慨。高文秀属于本色派,注重杂剧的情节、语言和演出的喜剧效果,力求雅俗共赏,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关目精巧;二是人物性格鲜明;叁是体制形式灵活多样;四是语言本色,力求肖似;五是浓厚的喜剧性。高文秀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能遵守常规而又有所创新。高文秀颇能代表元代汉族士子的命运,无论在创作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元代前期的一位杂剧大家。(本文来源于《新疆师范大学》期刊2008-06-05)

任明菊[7](2007)在《高文秀生平简论——兼谈地域文化对高文秀杂剧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秀一生创作32种杂剧,生平却较简略。本文据有关文献记载及前人的研究,考证了其生平和交游,认为其生平以126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并从特殊的东平地域文化,对其从事杂剧创作及多部李逵戏进行了考证和解读。(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期刊2007年12期)

王晓家[8](2004)在《高文秀杂剧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秀是元代初期一位早熟而多产的着名杂剧作家,籍贯山东东平。元人钟嗣成增补明天一阁旧藏蓝格钞校本《录鬼簿》注文称,高文秀为"东平府学生员,早卒,都下人号‘小汉卿"’。《说集》本和孟称舜本《录鬼簿》均不载注文,近人刘世珩校辑《暖红室汇刻传奇》本注文与清人曹寅校辑《楝亭藏书十二种》所收本相同,惟"府学"二字下多一"生"字。天一阁本《录鬼簿》高氏略传后有明人贾仲明所补挽词:"花营锦阵统干戈,谢管秦楼列舞歌。诗坛酒社闲谈嗑,编敷演刘耍和。早年六十不登科,除汉卿一个,将前贤疏驳,比诸公么末极多。"高文(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04年02期)

张大新[9](2001)在《强权治下人格与意志的闪光——高文秀杂剧的时代精神与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秀是元初声名卓着的高产作家 ,他取材于历史和民间故事的叁十多部杂剧 ,既融入了鲜明强烈的时代意识 ,彰显了独立不移、昂扬奋发的主体人格精神 ,也清晰地描出了元杂剧由金院本脱胎而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轨迹 ,具有浓郁醇厚的通俗文化品味和值得珍视的戏曲史料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辛一江[10](1999)在《高文秀及其杂剧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文秀生于东平,得其地文化熏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的杂剧创作取材非常广泛,其中历史剧在其创作中占有相当比重,而尤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最为成功。高文秀的杂剧创作在艺术形式上也很有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剧本中的曲词与内容相协调,以及成功地运用了戏剧语言。(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4期)

高文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9月12日,在法国巴黎十叁区政府大楼,高文秀先生"美丽的缅甸"摄影作品展隆重开幕。此次摄影展为期两周,以"缅甸风情"和"劳动者"为专题,共展出38幅精品之作。高文秀先生1987年毕业于中国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系。现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北京摄影艺术协会副秘书长,其资料及作品被编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出版十几本摄影作品集册。曾经在美国洛杉矶举办个人摄影展,在法国、北欧、俄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文秀论文参考文献

[1].孙尚琪.略论元杂剧作家高文秀[J].四川戏剧.2018

[2].舒凯红.缘于光影聚焦巴黎2016·高文秀“美丽的缅甸”摄影展在法国巴黎开幕[J].侨园.2016

[3].邓富华.元代戏曲作家高文秀新考[J].古籍研究.2012

[4].于学剑.高文秀杂剧:铁干硬枝、盘旋多姿[J].戏剧丛刊.2012

[5].任明菊,于坤.高文秀杂剧中理想人物的性格模式化及其成因[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

[6].任明菊.高文秀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

[7].任明菊.高文秀生平简论——兼谈地域文化对高文秀杂剧创作的影响[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

[8].王晓家.高文秀杂剧考论[J].戏曲研究.2004

[9].张大新.强权治下人格与意志的闪光——高文秀杂剧的时代精神与文化意蕴[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10].辛一江.高文秀及其杂剧创作[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标签:;  ;  ;  ;  

高文秀论文-孙尚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