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玄集论文-韩宁

极玄集论文-韩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玄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极玄集》,袁克文,姜白石

极玄集论文文献综述

韩宁[1](2019)在《莫棠、袁克文跋元建阳本《极玄集》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棠、袁克文跋元建阳本《极玄集》,前有元至元五年建阳蒋易题记(简称建阳本),上、下两卷,现藏于国家图书馆。自明末至近现代,此本或题跋或钤印,递藏于多位藏书家之手。《极玄集》最早之版本为宋刊本,后出现元建阳蒋易刊本,以及包括明汲古阁本、秦酉严钞本等多种明刊本。宋代原刻本今已不见,仅有汲古阁影宋刊本和述古堂影宋钞本。此建阳本历来被当作元本,但以《唐人选唐诗新编》为代表,多将其视为明代重刻本。这一结论能否确立,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2019年02期)

陈尚君[2](2019)在《跋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写本《极玄集》》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姚合编选《极玄集》,是今存唐人选唐诗中极重要的一种。不仅因编选者姚合是中晚唐之际的重要诗人,且因此书有强烈的标举诗派的倾向。姚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旧唐书》卷九六及《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附有其传,甚简略,仅知他是玄宗朝名相姚崇的曾(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1-28)

张倩,刘则权[3](2019)在《论佛教视域下的《极玄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玄集》是中晚唐之交一部极具佛教美学的选本。其浓厚的佛教美学意蕴与姚合生平、主张以及社会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姚合生平好与僧人交往,并游历众多佛寺,其诗集中多处体现佛家思想;另一方面,"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有宦官、奸臣弄权,外有强蕃割据征战,士子入世志向实现艰难,转而从佛教中寻求精神寄托。就《极玄集》来说,佛教中的"吟苦、念空、禅静"等主张在其文中都有体现。(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韩宁[4](2018)在《《极玄集》版本、源流及相关问题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玄集》宋刻本已不存,明代有影宋本。宋本不分卷。元代蒋易重刊《极玄集》,分为二卷,加诗人小传,并将戴叔伦诗刊错。明清刻本较多,皆出于元本,比较有特点的有《六家诗选》本、秦酉岩手抄本、邵重生《极玄集参》、汲古阁刻本和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本。《极玄集》版本成两个系统:宋本系统和元本系统。在元本系统中,明汲古阁刻本又形成支系。此外,今人多认为元本是明刻窜入,若从姜夔批点的可能性来看,亦可认定其为元本。王士禛《极玄集选》删诗叁十馀首,体现了其含蓄清远、诗禅一体的诗学思想。(本文来源于《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张倩,刘则权[5](2018)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极玄集》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玄集》是"唐人选唐诗"选本之一。1978年以来,其研究经历了叁个分期:1978-1988年是沉默期,鲜有文章论述《极玄集》;1989-1999年间是发现期,《极玄集》多作为探究诗人时所提及的作品;新世纪之后,陆续出现《极玄集》的专述论文,在版本、题材、风格、选诗标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其他唐诗选本研究相比,《极玄集》未形成完备的研究体系,关于《极玄集》的佛道美学、生活美学、比较研究等方面略显不足,其价值并未充分挖掘。(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则权[6](2017)在《生活美学视域下的《极玄集》》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玄集》是唐诗选本之一,具有浓厚的生活美学意蕴,具体表现在题材生活化、意象身边化与闲适生活观叁方面。《极玄集》中所表达出的生活美学意蕴,与当时社会风貌、政治时事以及姚合本人文化底蕴、性格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王茹[7](2011)在《论《极玄集》入选诗人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玄集》共选诗一百首,入选诗人二十一人。姚合把王维列为首位,正是想突出其在诗选集中的位置。从各位入选诗人的诗中,都可以看到王维对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姚合以王维为参照精心挑选了其他二十位诗人,这是姚合挑选诗人的一个标准。(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1年19期)

陈斐[8](2010)在《试论《众妙集》、《二妙集》的编选倾向——兼谈与姚合《极玄集》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众妙集》、《二妙集》乃赵师秀继踵《极玄集》而编的唐诗选本。《极玄集》以大历诗人为主;《二妙集》专选贾岛、姚合;《众妙集》主要是大历诗人和姚、贾诗派。叁集所选诗作在体裁上,皆以五律为主;在题材上,皆冷淡政治时事,关注日常琐事;在情调和主题上,皆悲凉、凄苦,企慕隐逸、闲适;在表现手法上,皆少用典、多摹景;在风格上,皆以清幽闲雅为主。不同之处在于:五律之外,《极玄集》偏重五绝,《众妙集》与《二妙集》偏重七律;《极玄集》不排除情感激烈、表达直接的作品,《众妙集》与《二妙集》则以"词体和平,表达含蓄"为选录准则。这既显示了姚合《极玄集》与赵师秀《众妙集》、《二妙集》前后相承的关系,也体现了时代、个性等差异造成的编选者诗学观念的不同。(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王茹[9](2009)在《论《极玄集》诗作的悲凄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闻一多先生评价大历十才子的诗歌,说他们"写的伤感,使人读了真要下同情之泪,像读后来李后主的词一样。"我们细细品味《极玄集》中的诗作,会发现其中贯穿着相似的情绪——伤感、哀愁。这些诗,有对远在他乡的友人的思念,有对离别在即的依依不舍,有对逝去故人的无限怀念,有对岁月飞逝、无法挽留的凄凉,虽然是二十一位诗人的创作,但由于姚合的精心挑选,读起来却有统贯全集的统一、和谐之感。(本文来源于《文学前沿》期刊2009年01期)

王茹[10](2009)在《《极玄集》与姚合的诗歌批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极玄集》自问世以来,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对编选者姚合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极玄集》的研究相对不足,还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极玄集》共选诗一百首,入选诗人二十一人。姚合把王维放在开头,正是想突出其在诗选集中的位置。从各位入选诗人的诗中,都可以看到王维对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姚合以王维为参照精心挑选了其他二十位诗人,这是姚合挑选诗人的一个标准。另一个挑选诗人的标准是:这些入选诗人的诗歌都具有一定的可模仿性,注重练字炼句,可以让后人照此方法学习写诗。最后一个重要的标准是:这些诗人都是写作五言诗的高手。姚合看重五言诗高手的原因是受到时代的影响:一方面,当时的科举考试形式是五言诗;另一方面,五言诗是一种中晚唐诗人比较容易驾驭的体裁。《极玄集》入选诗歌的艺术特点大致有叁个:淡远、雄浑、悲凄。淡远,这一诗歌风格体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和诗歌悠远的意境。产生这一诗歌特点的原因,是诗人们经历了安史之乱等社会的巨变,心境变了,所以诗风跟着转变。但同时,《极玄集》中仍有少量的雄浑之作,这说明姚合和同时代的其他评论者一样,既欣赏盛唐以来那种开阔、雄浑的壮美诗风,又倾心于中唐之后冲淡悠远的优美诗风。至于悲凄,则是由于社会的动乱和王朝的衰微,这个时期的诗歌多半都染上了感伤的色彩。《极玄集》作为一个中唐时期的唐诗选本,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多种唐诗选本和评论集有影响。从这些方面足以看出研究《极玄集》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9-04-15)

极玄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唐姚合编选《极玄集》,是今存唐人选唐诗中极重要的一种。不仅因编选者姚合是中晚唐之际的重要诗人,且因此书有强烈的标举诗派的倾向。姚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旧唐书》卷九六及《新唐书》卷一二四《姚崇传》附有其传,甚简略,仅知他是玄宗朝名相姚崇的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玄集论文参考文献

[1].韩宁.莫棠、袁克文跋元建阳本《极玄集》述论[J].古典文学知识.2019

[2].陈尚君.跋上海图书馆藏汲古阁影宋写本《极玄集》[N].文汇报.2019

[3].张倩,刘则权.论佛教视域下的《极玄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4].韩宁.《极玄集》版本、源流及相关问题考论[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

[5].张倩,刘则权.改革开放四十年《极玄集》研究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刘则权.生活美学视域下的《极玄集》[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7].王茹.论《极玄集》入选诗人原因[J].语文学刊.2011

[8].陈斐.试论《众妙集》、《二妙集》的编选倾向——兼谈与姚合《极玄集》之关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9].王茹.论《极玄集》诗作的悲凄特色[J].文学前沿.2009

[10].王茹.《极玄集》与姚合的诗歌批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极玄集论文-韩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