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岗片麻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渤中,太古界潜山,花岗片麻岩,矿物
花岗片麻岩论文文献综述
陈真,罗鹏,袁洪水,袁则名,和鹏飞[1](2019)在《渤中X构造花岗片麻岩矿物特征录测关系研究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太古界潜山逐渐成为渤海油田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渤中X构造潜山岩性为太古界花岗片麻岩,现场录井对于潜山岩性的准确识别有助于卡准潜山界面,降低工程作业风险。根据已钻井资料,综合利用薄片鉴定技术、XRD全岩分析技术以及测井数据对潜山岩屑、壁心、岩心资料进行分析,探索花岗片麻岩矿物特性的录井与测井关系,以指导现场作业。工程实践表明,花岗片麻岩矿物特征录测井研究成果能较好地指导现场卡准潜山界面,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程,杨洪祥,冯嘉,刘俊来[2](2019)在《辽东古元古代造山带花岗片麻岩穹窿:热造山带典型构造样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下地壳的底辟上升是地壳中物质运移和热传递的一种重要机制,由这种机制产生的一系列穹窿构造不仅为揭示区域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了解地壳深部物质流动的窗口。辽东半岛的古元古代造山带内就发育有这样一套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为了深入理解这套花岗片麻岩穹窿的成因以及对造山带演化的影响,本文对其不同构造层次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特点和变形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典型的花岗片麻岩穹窿可分为叁层结构:混合岩化的花岗岩内核、发育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幔部以及含大型构造透镜体的外壳。其中核部花岗岩塑性流动变形发育,并具有明显的交代现象。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由靠近岩体的角闪岩相到远离岩体的低绿片岩相,并且没有明显的退化变质特点,拉伸线理具有统一的NW-SE方向。根据年代学数据与区域构造分析,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是在区域收缩体制下花岗岩底辟形成的产物,其出现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带变为一个由垂向和横向对流作用为主导的热造山带。(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马建军,何川,王璐,王珩,王勤燕[3](2019)在《青海海西州乌北地体晋宁期柯柯沙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认为的震旦纪末期青海西部乌北地体柯柯沙花岗片麻岩中采集了2件同位素年龄样品,用LA-ICP-MS法测得其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826±6Ma(MSWD=0.84,n=12)和810±7Ma(MSWD=0.93,n=10)。这2个年龄值表明,柯柯沙花岗片麻岩属于晋宁运动早期的岩浆作用产物,与中国众多的晋宁期花岗岩一起响应了全球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在中国西北部的汇聚或离散演化。(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邱啸飞,杨红梅,赵小明,卢山松,江拓[4](2019)在《扬子克拉通崆岭杂岩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崆岭杂岩中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岩石成因和扬子陆核~3.0~2.6Ga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形成年龄为2 673±39Ma,且遭受了古元古代(2 042±27Ma)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花岗片麻岩富Si,贫Mg、Cr、Ni,具有Eu、Sr和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花岗片麻岩的εNd(t)值在-1.9~-0.1之间变化,对应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为3.15~3.01Ga,锆石饱和温度为789~825℃,显示岩体可能形成于初生长英质地壳物质在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以崆岭杂岩为代表的扬子陆核可能完整记录了~2.9~2.6Ga板块俯冲-碰撞-后碰撞与造山作用相关的完整过程.(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董磊,李光明,黄勇,李应栩,曹华文[5](2018)在《藏南雅拉香波穹窿核部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雅拉香波穹隆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出露显生宙不同时期的岩石地层,穹窿核部出露的花岗片麻岩对于了解泛非构造-岩浆事件尤为重要。针对新填绘出露于穹窿核部的白马薄母和觉称安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并分别采集了5件和4件样品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白马薄母和觉称安花岗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14.8Ma±2.1Ma及501.3Ma±2.1Ma,代表了泛非造山事件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东部一带的地质记录。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者均具有高硅(w(SiO_2):75.24%~76.09%及72.91%~76.06%),高钾(w(K_2O):4.84%~5.01%及4.25%~4.91%),高铝(w(Al_2O_3):12.19%~12.69%及12.44%~13.90%),K_2O/Na_2O分别为2.09~2.21及1.45~1.96,低铁(w(FeO~T):2.27%~2.51%及1.99%~2.97%)、低镁(w(MgO)=0.37%~0.40%及0.21%~0.49%)、低锰(w(MnO):0.03%及0.03%~0.05%),铝饱和指数A/CNK(分别为1.13~1.17及1.13~1.18),均>1.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系列。稀土总量较高(ΣREE:230.04×10~(-6)~264.59×10~(-6)及215.70×10~(-6)~251.66×10~(-6)),轻稀土富集(LREE:196.75×10~(-6)~227.52×10~(-6)及185.75×10~(-6)~212.75×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5.91~6.47及5.65~6.90,(La/Yb)_N:6.43~7.59及(La/Yb)_N:5.26~7.65),Eu具有较强负异常(δEu:0.15~0.16及0.23~0.2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和U,亏损高场强元素Nb,P和Ti,显示出壳源S型花岗岩的特征。白马薄母和觉称安花岗片麻岩具有相近的~(206)Pb/~(238 )U年龄及相似的主微量特征,反映出它们可能为同一期岩浆作用产物。花岗片麻岩的源岩来自上部地壳,可能是以粘土岩及砂质岩混合的沉积岩,其构造背景为主碰撞造山阶段结束之后的后碰撞造山的伸展环境。(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8年04期)
李远,刘贻灿,杨阳,邓亮鹏[6](2018)在《大别山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该带岩石类型丰富,如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异剥钙榴岩、大理岩、石墨片岩和含磷岩系等。然而,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此,重点对大别山宿松变质带中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经历了晚叁迭纪的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约2.0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鉴于花岗片麻岩的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年龄记录与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变质作用特点和已有资料与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证明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等参与了扬子板块的叁迭纪俯冲,并发生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可能达到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是扬子俯冲板块在较浅深度折返的岩片。由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逆冲、推覆以及构造堆迭与剥蚀作用,造成宿松变质带中有可能卷入较深俯冲的岩片。(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贻灿,李远,姜为佳,杨阳[7](2017)在《中大别花岗片麻岩的超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及其时代和岩石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部分熔融作用作为大陆俯冲碰撞带中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并在大陆俯冲、碰撞及折返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得到识别(Groppo et al.,2012)。熔体的产生,会加强壳幔相互作用、改变岩石的流变学特征、加速岩石内部矿物之间的反应等,对超高压带岩石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具有重大的影响(Wallis et al.,2005)。与洋壳俯冲不同的是,陆壳具有较低的低温梯度和较少的含水量,在俯冲过程中不能释放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陈牧[8](2017)在《风化花岗片麻岩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针对广州地铁21号线中新站至中新东站隧道区间分布的特殊的花岗片麻岩风化地质及工程中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通过文献收集整理、现场调查监测、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花岗片麻岩风化地质的地质特征和工程特性;建立有限元模拟,讨论分析了不同围岩条件对隧道开挖的影响,着重探究了复合地层中双线隧道开挖时不同地层损失率和不同隧道净距的环境影响规律,并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提出了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降低隧道开挖环境影响的施工技术。主要成果如下:(1)花岗片麻岩风化地层的工程特性、潜在灾害与施工对策。花岗片麻岩微风化带和中风化带岩质坚硬密实,可作为一般建筑工程持力层。强风化带中岩石裂隙较为发育,岩层渗透性较好,常赋存基岩裂隙水,且具有承压性,隧道开挖需注浆加固;全风化带和风化残积土具有“两头大,中间小”的粒度分布,遇水易软化崩解,且球状风化孤石发育,易引起流砂、涌水、地面沉陷及隧道开挖面失稳等地质灾害。工程中可采取“先慢后快”的钻井方法减小钻井、成槽对地层的扰动。隧道、基坑开挖时遇到孤石,深孔爆破可迅速高效破除较大孤石。此外,注浆加固可减小风化地层地下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2)监测隧道开挖引起周围复合地层的变形规律。隧道在复合地层中开挖,地表沉降主要由地层损失和上部软土固结沉降决定,地表沉降沿线变化规律大致与沿线花岗片麻岩风化带上边缘变相一致。双线隧道开挖时,后行线地表沉降槽受先行线影响,但并非两线沉降简单迭加,先行隧道开挖对后行线围岩引起的地层扰动和超静孔隙水压力等因素都将增大后行线隧道周围土体的变形沉降,影响程度近大远小。此外,所有施工参数中,土仓压力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最大,复合地层中施工时,刀盘扭矩和转速影响也较大。(3)探讨了围岩条件对隧道开挖的影响。隧道开挖产生的地表沉降与隧道所在土层的软硬程度成反比,围岩越硬,引发地表沉降也越小,隧道周围土体的塑性发展区域也越小。但围岩越硬,隧道开挖造成的土体位移沉降影响范围则越大。(4)研究了复合地层中不同地层损失率和不同双线净距对隧道开挖环境效应的影响。当地层损失率增大时,地表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也增大,但地层损失率的变化不影响土体位移沉降的分布规律和影响范围。隧道衬砌的轴力与地层损失率成反比,弯矩则成正比;当隧道净距小于i时,先行线衬砌内力均大于后行线,双线隧道内力随净距的增大而减小并最终相等,当净距增大到i时,地表沉降槽由单个正态分布曲线分化为双峰曲线,双线隧道间水平位移几乎为零,且双线的内力影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吕昭英,刘兵,马昌前,刘园园,陈沐龙[9](2016)在《浙西南玉岩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华夏地块古老基底物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浙西南遂昌县玉岩古元古代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以探讨和揭示华夏地区基底的物质组成。玉岩花岗片麻岩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锆石年龄相对年轻,其~(207)Pb/~(206)Pb年龄介于597~1917 Ma之间,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表明为变质成因锆石,在锆石谐和图上,15个年轻锆石点整体上构成了一条不一致线,其上交点年龄为1904±19Ma,代表了片麻岩形成的变质时间,表明华夏地区存在古老的古元古代晚期岩浆岩-变质岩基底,下交点年龄为262±47Ma,可能记录了华夏地块晚二迭世―早叁迭世构造-变质作用的响应。第二类锆石年龄相对较老,锆石~(207)Pb/~(206)Pb年龄介于2087~2523Ma之间,锆石发育核幔结构并有明显的振荡环带,较老的锆石年龄表明华夏地区可能存在太古宙末至2.5Ga的古老基底物质。(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16年04期)
姜为佳[10](2016)在《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作用及其时代:中大别花岗片麻岩和榴辉岩及相关斜长角闪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大陆表壳岩石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等超高压指示矿物以来,陆壳的深俯冲及超高压变质作用一直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部分熔融作用作为大陆俯冲碰撞带中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在陆陆碰撞俯冲及折返过程中越来越广泛的得到认识。熔体的产生,会影响壳幔相互作用、改变岩石的流变学特征、加速岩石内部矿物之间的反应等,对超高压带岩石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洋壳俯冲不同的是,陆壳具有较低的低温梯度和较少的含水量,在俯冲过程中不能释放大量的流体而引发岛弧岩浆作用,但是,在一些高温超高压区域,当“干”的超高压岩石在类似变质峰期的高温条件下也可发生部分熔融,并且,在折返期间由于少量含水矿物的降压脱水,以及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结构水和分子水的释放,同样可导致大陆碰撞带超高压岩片发生部分熔融。因此,准确限定大陆俯冲碰撞带高压-超高压岩石部分熔融作用发生的时间,对查明超高压岩片折返机制及P-T轨迹的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位于中国中东部的大别山造山带是叁迭纪华南陆块向华北陆块俯冲形成的碰撞型造山带,因含有柯石英和金刚石超高压变质带出露的规模巨大和岩石类型齐全而闻名于世。其中,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包括叁个含榴辉岩的岩石单位,即北大别、中大别和南大别。已有研究表明,中大别超高压带花岗质正片麻岩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而且,副片麻岩、大理岩以及榴辉岩中陆续报道有部分熔融作用的岩相学证据。然而,至于花岗质正片麻岩是否经历了部分熔融作用,以及中大别超高压带部分熔融作用的野外证据、准确时限和产生机制,仍未见报道或缺乏直接证据与限定。因此,为了查明中大别超高压带花岗片麻岩原岩性质和岩石成因、是否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和可能的发生时间,以及确定部分熔融作用与碰撞过程中各个变质阶段的关系,本学位论文对中大别花凉亭、碧溪岭、野寨和龙井关等地的花岗片麻岩、石榴斜长角闪岩以及榴辉岩等变质火成岩进行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结果为中大别花岗片麻岩部分熔融作用发生的期次及其时代提供了野外和岩相学证据与年代学制约,同时,对中大别超高压变质时代提供了新的限定,从而为重建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俯冲和折返过程提供了新的资料。另外,通过对片麻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榴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与对比,证明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具有两种不同的原岩性质与岩石成因。岩相学观察和锆石学研究表明:(1)花岗片麻岩的锫石中发现有柯石英、金红石、石榴子石和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相矿物包体;(2)榴辉岩的峰期变质矿物有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柯石英+多硅白云母等:(3)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都发现有角闪石、斜长石和榍石等角闪岩相退变质矿物。证明研究区花岗片麻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而且,结合野外调查和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研究区花岗片麻岩在大陆碰撞期间至少经历了两期部分熔融作用:早期,发生在超高压变质峰期或近于峰期(~230 Ma),熔体结晶后形成了含金红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矿物的浅色体;晚期,发生在折返初期(~220 Ma),熔体结晶后形成了含电气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矿物的浅色体。花岗片麻岩、含石榴子石斜长角闪岩以及榴辉岩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1)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为780-800 Ma和750 Ma;(2)超高压变质时代为225~235 Ma以及213~218 Ma左右的角闪石相退变质年龄:(3)上述两类浅色脉体的锆石U-Pb定年结果(结合野外表现和岩相学分析)表明,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锆石通常呈黑色、具有异常高的U含量,给出233±2 Ma和221±2Ma的年龄,确定了两期部分熔融作用发生的时代。因此,中大别花岗片麻岩和榴辉岩经历了225-235 Ma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以及~230 Ma和~220 Ma的部分熔融作用,证明部分熔融作用发生在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之前、超高压变质峰期作用之后。对碧溪岭片麻岩和花凉亭片麻岩的主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分析,发现两个地区的片麻岩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类似,但分别落在原岩形成环境判别图的不同位置,结合其原岩时代,指示它们的原岩形成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同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当时间无论是换算到t=220Ma或t=750Ma时,花凉亭片麻岩和碧溪岭片麻岩各自的εNd(t)都很均一,但二者之间的εNd(t)值相差很大,意味着它们具有不同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Pb同位素结果也显示了两者原岩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1)
花岗片麻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下地壳的底辟上升是地壳中物质运移和热传递的一种重要机制,由这种机制产生的一系列穹窿构造不仅为揭示区域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了解地壳深部物质流动的窗口。辽东半岛的古元古代造山带内就发育有这样一套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为了深入理解这套花岗片麻岩穹窿的成因以及对造山带演化的影响,本文对其不同构造层次进行了详细的构造特点和变形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典型的花岗片麻岩穹窿可分为叁层结构:混合岩化的花岗岩内核、发育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幔部以及含大型构造透镜体的外壳。其中核部花岗岩塑性流动变形发育,并具有明显的交代现象。顺层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环境由靠近岩体的角闪岩相到远离岩体的低绿片岩相,并且没有明显的退化变质特点,拉伸线理具有统一的NW-SE方向。根据年代学数据与区域构造分析,花岗片麻岩穹窿构造是在区域收缩体制下花岗岩底辟形成的产物,其出现标志着辽东古元古代造山带变为一个由垂向和横向对流作用为主导的热造山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岗片麻岩论文参考文献
[1].陈真,罗鹏,袁洪水,袁则名,和鹏飞.渤中X构造花岗片麻岩矿物特征录测关系研究与工程应用[J].录井工程.2019
[2].张程,杨洪祥,冯嘉,刘俊来.辽东古元古代造山带花岗片麻岩穹窿:热造山带典型构造样式[J].岩石学报.2019
[3].马建军,何川,王璐,王珩,王勤燕.青海海西州乌北地体晋宁期柯柯沙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龄证据[J].地质通报.2019
[4].邱啸飞,杨红梅,赵小明,卢山松,江拓.扬子克拉通崆岭杂岩新太古代花岗片麻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2019
[5].董磊,李光明,黄勇,李应栩,曹华文.藏南雅拉香波穹窿核部花岗片麻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矿物岩石.2018
[6].李远,刘贻灿,杨阳,邓亮鹏.大别山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8
[7].刘贻灿,李远,姜为佳,杨阳.中大别花岗片麻岩的超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作用及其时代和岩石成因[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8].陈牧.风化花岗片麻岩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的环境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9].吕昭英,刘兵,马昌前,刘园园,陈沐龙.浙西南玉岩花岗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华夏地块古老基底物质的探讨[J].矿产与地质.2016
[10].姜为佳.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与部分熔融作用及其时代:中大别花岗片麻岩和榴辉岩及相关斜长角闪岩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