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非洲政策论文-Sammy,Mwangi,Waweru

美国对非洲政策论文-Sammy,Mwangi,Waweru

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对非洲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霸权主义,贸易,民主促进,自由化

美国对非洲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Sammy,Mwangi,Waweru[1](2019)在《贸易与民主化:2000年至2015年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政策的不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第叁波民主化浪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冷战的结束见证了美国在促进全球自由和民主方面更加自信和坚定。关于民主化的研究,广泛的探讨了各种在促进民主化过程中所用的工具,这些工具从外交压力、国外救助、贸易、军事、制裁到其他领域。对于促进民主这一主题的研究和成果各不相同,没有定论,它取决于参与者、参与的利益和所使用的工具。AGOA是一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促进贸易和民主的工具,本研究试图检验美国在AGOA(非洲增长与机会法)内经济和贸易政策的运用情况。AGOA政策向符合条件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提供了条件,这些国家必须满足民主治理和市场自由化的先决条件享有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贸易优惠待遇。许多已经满足民主政府这一条件的非洲国家,通过AGOA贸易优先权,向美国市场零关税出口产品,从中获益。然而同等的,一些民主记录不佳的非洲国家,比如军事正面、滥用人权、治理不善、缩小政治空间以及其他非民主做法等,被排除在AGOA贸易优先权之外。自从AGOA法案在2000年实施以来,有观察发现美国对这一法案的执行政策存在不一致的地方,这与AGOA贸易模式的倾斜性有关,它使得美国在石油领域获益,同时少有几个非洲国家受益,产品种类也受到限制。最主要的不一致体现在一些民主记录不佳的非洲国家,反对AGOA政策对民主治理的评判标准。理想情况下,正如AGOA政策所规定的那样,许多民主记录不佳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已经被剥夺了免税进入美国市场的贸易优惠政策。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研究,理解为什么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促进其贸易和民主时,所执行的AGOA政策不一致。本文以霸权主义理论为框架,理解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AGOA政策的不一致性。借鉴Gramsci的霸权概念,本文将AGOA视为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追求自身利益的霸权工具。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目标国家,在AGOA框架下,同时运用物质和思想资源。美国把AGOA伪装成是对其非洲从属国互利的,但实际上它符合霸权国的利益,从而解释了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一致性。本文运用定性和过程追踪的方法,来解释AGOA政策的政策意图、结果和原因。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文选择了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和布隆迪叁个案例,研究为什么美国在通过AGOA促进民主过程中,政策不一致。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的案例解释了为什么美国执行不一致的AGOA政策,布隆迪的案例展示了美国通过AGOA框架实行促进民主的一致政策的条件。为了学习和理解美国促进民主的AGOA政策,先要了解其背景,本文回顾了在冷战时代,美国运用不同类型的工具促进民主,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其中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在中东和北非,美国运用军事手段,尤其是在开始进行反恐战争没有获得多大成功时。在东欧和拉丁美洲,美国对目标过实行贸易和贸易制裁、外交施压和国外援助等方法,结果各不相同。同样地,美国在撒哈拉非洲以南的战略利益非常有限。总的来说,从文献回顾中,当促进民主地理想利益,与经济和安全的物质利益冲突时,优先考虑后者。这揭露了美国作为光明的灯塔、坚定地致力于全球民主治理的虚伪。在AGOA政策对美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之间的贸易关系产生的影响这一方面,本文发现AGOA政策增加了非洲对美出口的贸易总量。然而,所增加的非洲对美出口,被限制在几个非洲国家,80%的出口主要是石油,其他产品占出口的20%。这一发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AGOA政策不允许进口许多类型的非洲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同样地,其他供应方面地挑战也解释了AGOA政策在使用上地倾斜性。到目前为止,对政策规定的使用并没有发挥它全部的潜力,从而破坏了旨在增加非洲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未定发展的政策目标。不过,莱索托、斯威士兰、肯尼亚和毛里求斯等少数几个国家通过向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而受益,尽管与石油出口国相比,这一比例很小。经过仔细的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AGOA政策对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关税壁垒带来的改变,微乎其微,这是由于大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目标国家都受惠于普遍优惠制(GSP provisions)。最后,AGOA政策被视为美国在非洲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霸权工具。本文主要关注对民主的促进,聚焦美国在促进民主的工具——AGOA政策——的运用上的不一致。AGOA给与的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自由贸易利益,与AGOA政策在民主治理的政策标准相违背,就证明了这一点。在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的民主质量排名中,这两个国家的民主记录都很差,截至2015年,自由之家将这两个国家列为“不自由”国家。虽然这两个国家在其内战后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它们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向民主过渡,而是发生了民主倒退,出现许多非民主的政策和做法,在这两个案例中,连续选举已经被用来使各自掌握的政权合法化。在非洲之角,反恐战争中的安全利益,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提供不一致的AGOA政策方面,倾向于埃塞俄比亚,而这个国家在2005年至2015年的选举中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民主倒退。另一方面,美国对安哥拉不一致的AGOA政策,是由于美国在安哥拉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石油方面的利益。安哥拉作为撒哈拉非洲以南两大石油生产国之一,向美国出口了超过其90%的石油。美国在安哥拉的石油战略利益,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不能以民主为由将安哥拉从AGOA的政策条款中驱逐出去。布隆迪是在经历了民族和解与国家重建的内战后,经历民主逆转的另一个案例。然而,与安哥拉和埃塞俄比亚的情况相反,布隆迪的民主逆转遭遇到美国的制裁,并自2015年以来被排除在AGOA自由市场条款之外。在发生在2015年国家大选的高潮时期,布隆迪的总统恩库伦齐扎(Nkurunziza)当时出乎各方意料的寻求第叁次连任。美国在布隆迪2015年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与美国促进民主的政策相一致,对目标国施压,要求它们在宪法、有效治理和人权方面坚持民主理想。布隆迪从《阿鲁沙和平协定》(Arusha peace agreement)中取得了一些民主进展,这一协定在之后多年来受到系统性地破坏,这使得这个国家在自由之家地民主自由质量排名中从“部分自由”下降到“不自由”。在2015年的选举中,布隆迪不符合AGOA政策的民主标准,因此,奥巴马总统将该国从AGOA框架中驱逐出去。这一行为与美国的政策是一以贯之的,即用AGOA政策,驱逐不符合民主标准的国家,促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民主。AGOA的规定在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两国的民主得分很低的情况下给两国带来了好处,这种不一致是由于促进民主这一目标,与各自国家的安全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所造成的。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各自的安全物质利益和商业经济利益,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AGOA贸易政策的不一致上倾向这两个国家,尽管他们并不符合条件。然而,布隆迪的案例则不一样,它因为民主记录不佳而被AGOA政策排除在外。本文想要说明,与埃塞俄比亚和安哥拉服务于美国战略利益不同,布隆迪因为不服务于美国战略物质利益而被排除在AGOA之外。这种美国对非洲AGOA政策的不一致性,符合霸权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假定一个自私自利的霸权国家以互惠互利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而真正的意义是追求自身利益。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尽管AGOA政策着眼于为相关各方的共同利益服务,但如果进行严格审查,该政策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美国在巩固地区和国际主导地位中的霸权利益。美国的不一致和虚伪,削弱了美国作为一个世界民主治理捍卫者的合法主张和道德说服力。从结果和结论来看,本研究对撒哈拉以南国家对美出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建议在评价AGOA政策时,考虑将许多非洲国家享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纳入其中,以增进贸易关系。在促进民主方面,本文建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内部成员在决定各自国家民主方向方面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在非洲推进民主,不能依赖美国这样的外部角色,它似乎更受自身利益的指引。真正的民主只能从内部培育,只有在必要时才需要外部支持。最后,随着AGOA政策到了年度尾声,本文建议以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和AGOA整个25年的发展为样本,进行一项定量研究设计,探索AGOA贸易和民主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亚庆,刘子奎[2](2019)在《从美国对坦、桑联合的反应看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964年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成立坦桑尼亚。时值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关注度虽不高,但受冷战"零和"思维的影响,并不甘心旁观"社会主义国家"在该地区的活动。同时鉴于撒哈拉以南地区居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次要位置,所以,为将坦、桑留在西方阵营,美国采取联合英德前殖民国家实施积极而低调干预的措施。坦、桑联合对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美国对该地区政策的脉络,没有跳出冷战思维的框架,一切都在为冷战服务。(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9年02期)

程诚,范志毅,潘文悦[3](2018)在《“电力非洲倡议”与美国对非洲经济政策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南非发布了"电力非洲倡议",作为美国"非洲新战略"的经济核心。通过该倡议,美国明确宣告了将会大举支持本国企业进入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攫取非洲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市场机会。该倡议突破了美国在对非外交中对于官方发展援助的高度依赖,还欢迎其他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加入。它的提出,一方面是希望扭转美国在非洲经济影响力不断下滑的趋势,通过增加私人投资来降低美国的非洲政策对于发展援助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其看似"开放"的各项发展倡议的背后,却隐含着限制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在非洲经济影响力的战略意图。归结来说,"电力非洲"的出台,既是美国被动的应对事态,也是主动的调整政策。随着该倡议的立法化于2016年初完成,美国对非的经济政策也实现了重大调整。《电力非洲法案》与《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一起形成了美国对非经济政策的两大支柱,必将深刻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与非洲的经济与发展合作。(本文来源于《区域与全球发展》期刊2018年03期)

韩仁山[4](2016)在《冷战后美国对非洲发展援助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政策,源于冷战时期与苏联争夺霸权的需要,是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急剧变化的大环境下,美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进行了明显的调整。对冷战后美国援助非洲政策的考察,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认识美非关系的变化,把握美国全球战略发展的动向,而且有助于理解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的互动。本文在吸收学术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发展援助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了美国对非洲发展援助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剖析了发展援助政策的演变动因,揭示了美国对非洲发展援助政策的作用及局限性。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来源与意义。该文所涉及到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跨学科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研究方法等,并且对发展援助的定义做出了界定。第一章,分时期描述了冷战后美国政府对非洲的发展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冷战后美国政府对非洲的主要援助项目及其特点。援助项目主要以双边援助的形式开展,即通过美国政府、利益集团、民间志愿组织、非政府组织等机构与非洲政府直接签订援助计划。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对非洲发展援助计划的提出具有极强的战略性和阶段性。第叁章,主要从经济利益,国家安全利益以及发展主义角度分析了冷战后美国政府调整对非洲发展援助政策的内在和外在动因。从经济利益角度解读,其主要目的就是想通过带动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避免非洲国家时局的动荡,以此巩固美国在非洲的既存的利益优势。从国家安全利益来看,特别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积极减少这些危害国家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美国调整对非洲发展援助政策的制约因素。第四章,总体评价美国对非洲发展援助所带来的影响,阐述了美国援助非洲政策的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第五章主要论述了美国对非洲发展援助政策给予中国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6-04)

赵杨[5](2016)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对“非洲之角”的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和苏联在变化莫测的冷战局势下,终于20世纪70年代迎来了“缓和”,双方都为“和平共处”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然而,1977年非洲之角地区的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因欧加登地区归属问题发动的一场区域边境冲突,却因为蒙上了冷战的色彩,使美苏牵涉其中。而后,双方在对于第叁世界的争夺中逐渐迷失,将“缓和”抛之脑后。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彻底将美苏冷战带回了对抗的正轨。在描述战争、尽量还原历史原貌的同时,本文强调美国政府在危机期间“摇摆”的政策,将国务卿万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理念分歧作为卡特对“非洲之角”政策忽软忽硬的主要原因。正是卡特犹豫不决的政策导致美国民众对其失去了信任,以及在“非洲之角”短期内的失利,甚至美苏关系的破裂。对于卡特政府时期(1977-1981年)美国对“非洲之角”政策的探讨,本文的正文通过叁个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通过对上世纪七十年代美苏冷战缓和的大环境,以及美国和苏联分别对“非洲之角”政策的历史沿袭,阐释了美国在卡特政府时期要争取保持对“非洲之角”强大影响力的大背景。第二部分以欧加登战争为重点,在论述以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为代表的“非洲之角”混乱局势的同时,分析了几经变化的美国“非洲之角”政策及苏联-古巴武力介入后的最终结果。第叁部分主要揭露了卡特政府内部布热津斯基和万斯的观点分歧对这一时期美国“非洲之角”政策的影响,及苏联通过入侵阿富汗野心的暴露和最终美苏关系的渐行渐远。笔者最后得出结论,虽然不能完全认定美国“非洲之角”政策的失误就是政府内部分歧造成,但美国的“无作为”确实给苏联在第叁世界的扩张提供了空间,并最终令双方的“缓和”在八十年代初化为乌有。(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MARLINE,MUZOORA[6](2016)在《美国在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政策中的地缘政治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作为美国在非洲的地缘政治工具的非洲司令部的建立,以试图分析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缘政治,以及评价非洲司令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运作情况。非洲司令部是一个军事指挥所,其政策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追求人道主义,由人道主义因素驱使,例如维护民主、对抗HIV和艾滋病、维持治安、保护非洲环境,增强美国在维护和平方面的投入,推行普适的发展目标,支持帮助非洲维持安全。从威尔逊总统到卡特总统,从小布什总统到奥巴马总统,都指出美国有推行民主的道德义务,因此推行民主成为美国1990年后外交政策的基线。但在非洲司令部建立后,美国的地缘政治外交政策受“反恐战争”所驱使,非洲被认为是例如“博科圣地”、“伊斯兰青年党”等恐怖组织加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军事战争后的流血之地。非洲司令部的战略是训练非洲本土军队来帮助美国向恐怖主义势力发动战争,在很多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行动中都能看到上述战略,例如在索马里的维和行动。但是,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认为美国经常牺牲推行民主和人权来追求其他目的。近年来,尽管推行民主和有效治理被描述为美国在非洲的主导性外交政策,但另有两个目标可能凌驾于上述目标:国际性反恐战争和能源安全。由于美国试图追求能源安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吸引了美国的注意。美国在2008年的石油进口中,来自几内亚湾的石油进口比例达到约百分之十六,这一数据在2015年上升至约百分之二十五。随着美国在这一区域的石油利益不断增长,有人担心美国可能放弃支持民主转而支持能源安全。其他国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迅速发展的市场能力,已成为改变美国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所以,如今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引出了一些问题,如哪些因素影响了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以及美国是如何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实现这些外交政策的?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里分析了问题的背景,研究的问题,核心问题,提出了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受什么因素驱使的主要论点。本章节包括史提芬·沃特的理论构架,他的结盟理论解释了当国家组成联盟来消除共同的威胁时,均势就会变成威胁制衡。在此案例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美国将恐怖主义当作共同威胁。这是在国际背景中消灭恐怖主义驱动美国地缘政治外交政策的原因。结盟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提供外事援助来影响他们。这部分进一步描述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和所用的研究方法。本章还回顾了关于非洲司令部和其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地缘政治外交政策不同的学术研究成果。第二章探讨了美国对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这部分阐述了它的经济、地缘战略和安全利益。本章进一步解释了从小布什到奥巴马的非洲政策的改变,分析了从小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在非洲司令部建立后的非洲外交政策是否有改变。这些改变包括从民主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恐怖主义增长,在这些地方,士兵被给予军备就意味着为和平而战斗,尤其是在索马里停止向叛军销售武器后,这些情况导致了该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增加。小布什政府到奥巴马政府的其他改变,是由中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影响迅速增长所导致的,根据史帝芬·沃特的威胁制衡理论,中国在该地区开展的无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更多盟友且加强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第叁章提出了美国的地缘政治工具,即非洲司令部,研究它的建立和起源。该部分还分析了非洲司令部作为一个美国国防部的统一的战斗指挥所,对除埃及外的非洲53个国家的军事行动负责,前者依旧由美国中央司令部所下辖,中央司令部是美国为管理中东而建立的战斗指挥所。非洲司令部所使用的手段包括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如尼日利亚和索马里开展人道主义活动以推行民主。本章进一步解释了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安全和经济利益。本章节还解释了非洲司令部作为地缘政治工具的目标。这部分也提出了非洲司令部向非洲国家推行外交政策所采用的手段。第四章节分析了非洲司令部对美国和撒哈拉以南国家的影响。本章节解释了美国追求地缘政治利益所导致的形象恶化。本章节也解释了非洲司令部是怎样向非洲的地区性控制者制造恐惧的,如非盟失去了它的地位。站在非洲国家的角度,这部分阐述了非洲国家在美国扩张跨国企业作为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的情况下是怎样失去他们的经济保障的。第四章节还分析了美国是如何通过武装独裁者的政权和恐怖组织来利用他们,这进一步恶化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人权现状。第五章对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缘外交政策进行了总结。这部分提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最终评论,以及其是如何导致非洲国家的武装化的。这部分得出的结论是,从通过军事和军备支持的独裁政权到通过增加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武装化,从而恶化了当地人权。该部分还针对未来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政策提出建议,前提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接受美国的外交政策。这些建议是美国外交政策在克服有缺陷的政策的解决方案,也帮助非洲国家找到克服以非洲司令部为代表的美国糟糕的地缘外交政策的道路。文献目录在论文的最后部分给出。(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沈志雄[7](2014)在《美国非洲政策的军事化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呈现明显的军事化趋势,其非洲政策突出地反映了这种趋势。美国非洲政策的军事化既出于美国反恐战争的需要及非洲战略地位提升,也是美国国家力量变化和国内政治发展变化的结果。军事化趋势是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对非政策的共同主线,突出地反映在两届美国政府都持续大幅增加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日益依赖于军事力量去实现美国在非洲的战略目标,从而导致军队在美国对非外交中扮演着愈益重要的角色。美国非洲政策军事化的结果是令非洲陷入更多的动荡、战乱和恐怖之中,并刺激了其他一些国家非洲政策的军事化,增加了非洲安全的不确定性。(本文来源于《美国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钱文荣[8](2014)在《美国非洲政策特点及对我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大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由于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美国将其视为称霸全球的战略要地和凸显美全球领导力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奥巴马政府加大对非洲的关注度和投入,进一步界定了美国在非洲的核心利益,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美国对非工作某些具体做法对我改进对非工作有一定启示。尽管中美在非洲存在竞争和矛盾,但也有某些共同利益,在不影响我与非洲国家双边合作的前提下,中国可有选择地与美国开展适度合作。(本文来源于《亚非纵横》期刊2014年06期)

孙娇[9](2014)在《21世纪以来美国对中亚和非洲地区的能源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美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而美国能源的对外依赖还在加深,因此能源政策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的议题之一,美国政府更是把能源供应安全列为重中之重。但是由于中东局部地区的不稳定,对美国能源供应安全产生威胁,因此,为了摆脱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美国政府开始寻找可以代替中东位置的地区,寻求能源供应多样化成为美国对外能源政策的重点,而中亚和非洲地区则是美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地区。9·11事件的发生,让中亚和非洲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位置凸显,也成为美国维系全球霸权的关键。因此,在21世纪,美国借反恐实现了对中亚和非洲地区的挺进,并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手段试图加强对该地区能源的控制力,削弱周边国家对该地区的影响,为美国多元化能源供应安全的顺利实现铺平道路。本文共分四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阐述21世纪美国能源政策的现状,以及美国制定能源政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紧接着在本文的第二和第叁部分,分别论述了美国在21世纪对中亚和非洲地区的能源政策。其中美国对中亚地区能源政策具体体现在加强对该地区的经济扶持,深化推行政治民主化,实行军事合作以及支持该地区能源管道线路的多元化建设四个方面。而美国对非洲地区的能源政策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一是经济援助力度的加大;二是对非政治访问频繁;叁是在非洲建立军事基地。这些能源政策不仅让美国获得了油气资源,使美国能源供应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还促进了中亚和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此外,中国也从美国对中亚和非洲地区的能源政策中得到一些启示,其中对中国对外能源政策的启示除了加强中国同海外能源供应国的联系和激励中国的石油企业到非洲和中亚地区投资外,还有要增强中国军事力量的建设,用以保护中国的能源安全。而这些也是本文第四部分所要论述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SAID,AHMED,MOHAMED[10](2014)在《美国和中国在非洲之角外交政策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洲之角”地区,包括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苏丹等非洲国家,向来被各竞争大国奉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冷战”时期至今,这一地区是“冲突多发地带,冲突广泛存在于各国人民之间,各政府组织之间,以及各竞争性文明领域之间”。(Dombrowsky,2013)在饱受海盗肆虐,激进的伊斯兰主义分子和内战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之后,现如今它又成为上演“中美竞争”的舞台。在近几十年来,中国与非洲的交往大幅度深化。仅在1998年至2012年这15年内,中非之间的年贸易额从最初的不足60亿美元窜升至1985亿美元,中国成为了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Chinadaily,2014-01-31)美国在近几年内,也开始强势回归非洲大陆。为了更好地控制“非洲之角”,出于控制其水道,打击恐怖势力,确保其石油供给量,扩张美国势力,以及牵制中国势力在非洲大陆的扩张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美国在“非洲之角”建立起了“美国非洲司令部”。立足于美国和中国在非洲掀起新一轮竞争这一背景,本文将分析中国和美国在“非洲之角”所推行的外交政策,并试图厘清两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动机、主要内容和它们所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利益和制定动机是相似的,但是他们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战略各不相同,两国的外交政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也大相径庭。(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美国对非洲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64年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成立坦桑尼亚。时值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关注度虽不高,但受冷战"零和"思维的影响,并不甘心旁观"社会主义国家"在该地区的活动。同时鉴于撒哈拉以南地区居于美国全球战略的次要位置,所以,为将坦、桑留在西方阵营,美国采取联合英德前殖民国家实施积极而低调干预的措施。坦、桑联合对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美国对该地区政策的脉络,没有跳出冷战思维的框架,一切都在为冷战服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对非洲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Sammy,Mwangi,Waweru.贸易与民主化:2000年至2015年美国《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贸易政策的不一致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张亚庆,刘子奎.从美国对坦、桑联合的反应看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策[J].历史教学问题.2019

[3].程诚,范志毅,潘文悦.“电力非洲倡议”与美国对非洲经济政策的调整[J].区域与全球发展.2018

[4].韩仁山.冷战后美国对非洲发展援助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6

[5].赵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对“非洲之角”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6

[6].MARLINE,MUZOORA.美国在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外交政策中的地缘政治考量[D].吉林大学.2016

[7].沈志雄.美国非洲政策的军事化趋势[J].美国研究.2014

[8].钱文荣.美国非洲政策特点及对我启示[J].亚非纵横.2014

[9].孙娇.21世纪以来美国对中亚和非洲地区的能源政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4

[10].SAID,AHMED,MOHAMED.美国和中国在非洲之角外交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美国对非洲政策论文-Sammy,Mwangi,Waweru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